-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语言好_品韵朗读者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语言好_品韵朗读者 学案 备考方向要明 新课标卷作文评分的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各项的分值分配与各等次分值: 一等(16~20分) 二等(11~15分) 三等(6~10分) 四等(0~5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由上表可以看出,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主要参照3个大项(左栏二)和13个小项(左栏三)。从这13个小项中归纳出来的最具评分硬性指标的主要有3点,一是审题立意,二是结构内容,三是语言。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人给出的等级及评分主要集中在这3点上。 应对策略要准 本书依据高考评分标准分别从审题立意、文体结构、语言思辨、细节美化方面针对提能。 编排设计 编排缘由 内容设置 第一编:审题准·立意高 ——先声夺人最重要 “千古文章意为高”。如何让陷入阅卷疲惫的老师精神为之一振,不落俗套的审题立意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一眼。 主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这两类高考热考题型的审题立意。 第二编:文体范·结构巧 ——高分靓点很明了 “提纲挈领思路明,眉清目秀展才情”。如何引导阅卷老师在短暂的时间内读懂你的习作,发现你精心营造的靓点,文体规范、结构精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精编议论文4大模板,记叙文3大模板,创新文体4大模板,让考生在写得“像模像样”的基础上大胆地“出格破格”。 第三编:语言好·思辨深 ——优美文笔动人心 由上面评分标准表可以看出,20分的发展等级中,4项内容,其中3项(深刻、丰富、有文采)主要指向语言和思辨,这是决定阅卷老师是判平庸分(40多分)还是高分(50多分)的关键一环。 高三,既要精阅读,又要高效率。采编《朗读者》让底蕴厚起来、语言美起来,“时评文”让见解深起来、思辨活起来。 细节美化微技法 ——巧妙穿插相关例文后 如何拟题点题,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论证组段,如何选材组材,写作中应掌握的16个亮点微技法,循序编排,巧妙穿插在相关例文后,有感而发,由品到悟,水到渠成地引导比枯燥地理论说教更有效。 第三编 语言好·思辨深——优美文笔动人心 悦读板块一 央视《朗读者》之所以能够广受热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节目里包含了太多我们不曾遇见的美好语言,优美、动听、叩人心扉、引人共鸣。这种精美的文字所承载的最为平实的情感,正是考生作文中所缺乏的,因此,静下心来,品品《朗读者》隽永的文字,对于即将迈入考场的中学生至关重要。短时期内,我们不可能学其“神”,但可以仿其“形”;我们全篇不可能这么有韵味,但套用几句就足以让文篇生辉。 主题词(一) 遇 见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其实,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的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在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舍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我们的主题词是“遇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读者》遇见了你们,又会怎样呢? 2.惊艳于文字的魅力,感慨于在生活累累的琐碎里,幸好还有这样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遇见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感动,更是一份心诚。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成为经典的一瞬,或许只是淡然的一瞥。但遇见了,就是一种幸福,珍惜每一次的遇见,感动着人生独一无二的经历,用诚心与爱走进生活,那就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 主题词(二) 陪 伴 为什么陪伴?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陪伴有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有一个名字叫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地成长。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为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数千尺高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起初,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野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却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根本不是花苞,而是长了一个疙瘩……” 在公开场合,它们也嘲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地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啊!”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嘲笑下,百合努力地生长着。终于有一天,它开花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出的泪滴。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这时候,野草和蜂蝶再也不嘲笑它了。 此后,年年春天,百合都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地和悬崖边上,让那些地方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人们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孩子们跪下来,快乐地嗅着百合花的芬芳;情侣们手拉着手,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丽,感动得直落泪。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人生那么长,一路上我们会遇见许多人。每一段相遇不管结果如何,总会陪你走一段或长或短的路。你们或许开心或许忧伤,或许携手同行或许已相忘于江湖,而曾经互相陪伴的时光依然留在心里。真正的陪伴,经得起坎坷,经得起平淡。不需要太多的语言,陪伴就是将对方放在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用爱去无言地守护。 2.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3.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些淡淡的文字,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成了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正如白云对蓝天的依恋,正如溪水对大海的誓言,与之相伴,生命的彩页会更加绚烂。 主题词(三) 选 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现实生活中,你会看到的是,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与守望;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选择。人这一生,要面临多少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有一年,法国的一家报社举办了一个有奖竞答,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如果卢浮宫着火了,你选择救哪一幅画?最终,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说,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忍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起来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2.作为一名演员,王千源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演着配角,直到他出演了《钢的琴》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才被更多人知晓。为了拍摄经费不足的《钢的琴》,他推掉了一部能够让他更加成名的电影而无怨无悔,这种选择和坚持,非常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人,能够在逆境中勇于坚持自我,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毫不放弃。 3.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演员王千源、艾滋病学校校长郭小平、“最美村官”秦玥飞等,他们的选择是那么的平淡自然,同时却又闪耀着耀眼的光华。从平凡走向伟大,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用激情点燃了梦想,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感觉就如山间清爽的风的拂面,就如古城阳光的照耀,五脏六腑有说不出的透爽。 主题词(四) 礼 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礼 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算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文字,是作者留下的礼物;朗读,是朗读者们送给大家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礼物是璀璨文明里的星光,花样年华里的馈赠,情感世界的暖阳,干渴心田的雨露。世上太多的美好礼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用心去发现身边那些礼物,便会觉得生活美好。 2.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地球是宇宙的礼物,花草是自然的礼物。倪萍的礼物是陪伴她的观众,李亚鹏的礼物是女儿,胡玮炜的礼物是用单车点亮城市,单霁翔的礼物是守护故宫,赵蕊蕊的礼物是女排时期拼搏的日子,赵家和老师的礼物是让更多孩子看到希望。 3.礼物是严冬里的一杯温暖的奶茶;礼物是清凉的溪水;礼物是天上的星星,激励着我勇往直前;礼物是千丝万缕的阳光,为我照亮希望的道路。一件好的礼物会让你终身受益,一句激励人的话鼓舞着你奋勇前进。珍爱每一份拥有的礼物,你的生活就是幸福的。这期《朗读者》以精美的文字、炽热的情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读来让人心笙摇荡,它就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主题词(五) 第一次 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著名作家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70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去请女朋友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会,但是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已经当导演了,但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难忘而宝贵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你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人生第一次 香水丽影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摔跤,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被误解,第一次约会……无论欢笑、伤痛、自豪、失落、甜蜜,它都永远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宛如古树上的年轮,纷呈着我们的生命之路。 小时候,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无数个胆怯的第一次因妈妈的呵护而变得甜蜜;稍大后,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数个羞涩的第一次因师爱、友情而倍感亲切;工作后,穿梭在熟悉又陌生的人海里,这时的第一次,尽管有酸痛、压抑,但终因同事的抚慰不再恐惧;结婚后,我如新生的婴儿,不知又迎接了多少个第一次,而这次,我只有靠自己了。 一个多月前,老公的手背上突然长了个“瘊子”,原以为不要紧的,听大夫一说,我真是吓坏了:冷冻以后,不能把水泡弄破,不能洗手,不能洗脚,不能……总之,三个月之内这只手就是贡品。大夫很轻松地说着,我却如五雷轰顶,听出一身冷汗:我的妈呀!这可怎么办呢?我看着他肿的窝窝头似的左手,是既恨又爱:我恨死了这只该死的“瘊子”,又怜爱他遭此大罪。老公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不以为意地说:“没办法,这下辛苦你了,不过至少三个月!” 我的苦日子真的来了! 第一周:上班、做饭、洗刷、收拾屋子、孩子的衣服、一家三口的袜子,当我干完这些时,快11点了。(周一、二、四晚7:30~9:00朋友说他孩子上课没听懂,快考试了,要我帮忙辅导一下。友情可贵,岂能不从?)本是该休息的时间了,但迷恋于网络的我,每晚都喜欢像耗子一样在网络世界里乱窜,待午夜的钟声敲响后,才心满意足地摸进卧室。 周日,去婆婆家吃饭,饭后就想诉诉苦,刚开口,婆婆便说:“豆豆的衣服多,脏的别洗了,周末拿来我们洗!”婆婆的一番好意,无意间却帮了倒忙——我怎么好意思拿给她老人家呢?我可是孩子他娘呀!在平日里,稍脏点不洗也就罢了,现在行吗?不行!我不能让家里人以为离开老公我的地球就不转了! 饭后,回到了自己的小窝。打开电视,却突然想起,老公的头没洗。于是,叫过老公:快过来。当过了你的保姆、佣人、厨师,今天当一回美发师!老公是真的想洗发了,急忙乐不可支地跑过来,乖乖地站到了洗脸盆前。我摆出比专业人员还专业的姿势,迅速地拢起衣袖,拿过喷雾“唰唰唰”一阵狂喷,老公不由打了个激灵,猛地抬起头,很不高兴地喊:“干啥?干啥?报仇哩是不是?”“干洗!干洗,你知道吗?先不喷湿怎么干洗?” 老公像打赌打输了的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玩笑归玩笑!我倒上洗发精,在掌心,兑上水,轻柔地将它搓匀,小心地涂抹在老公的发间,一丝丝,一缕缕,任由我指间滑过。我怕手的力度太重,不舒服,便不停地问“重不重?”“重不重?”,大概是第一次让老婆洗头,他倒腼腆起来,除了几声“不重”再没有了言语。“你看看,你们这些男人呀,老婆给洗头,便闷不作声,要是在理发店呢,像立刻换了个人似的,先前是和小姑娘有说有笑,后来呢,各个微眯着眼,一脸色迷迷的甜笑。”说着,我几下狠抓,老公哭笑不得。 “我是模仿人家小姑娘的,你想想,她们哪有这个耐心,还不就‘噌噌噌’几下,洗法都一样,只不过小姑娘的手比老婆的柔嫩罢了!”老公孩子般抿嘴笑了…… 日子像手中的念珠滑过了一颗又一颗!伴着每一个日出日落,我依然重复着同样的活。平日里倒没什么,当生活的担子真的压在一个人肩上时,竟是沉甸甸的!生活中的男女大概都如此吧!当我们在电视前,书报上,看到某人常年如一日照顾自己亲人的报道时,在感动中,都说,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当事情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除了无奈只能叹息!连我们都如此,何况是那些男人呢?每次给老公洗手、洗头时,我都不由得感慨,我身边或者远在异乡的陌生人中,有多少人用平凡书写着伟大,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女同胞们,日子尽管清苦,但她们不遗不弃,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就能挑起一个家——即使这个家已风雨飘摇!她们是女性的骄傲,又怎么不使我敬重呢? 当老公手上的疤痕快掉的时候,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欢喜——我们又将去医院,日子又将是新一轮开始…… 人生中,所有的第一次也不过如此,前面,我走过来了,以后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呢?! 1.电影对于王学圻来说就像一个走不出的梦境,“赶鸭子上架”成就了王学圻导演生涯的第一次,15遍剪辑换来了电影《太阳鸟》的最终问世,作品拿到了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特别评审团大奖。王学圻朗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和他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就像当年《太阳鸟》剧组的一面镜子,王学圻将朗读送给当年的主创团队!没有大家的坚持,就不会有《太阳鸟》这部电影。“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为梦想奋斗,为人生的每个第一次努力! 2.这些流畅的文字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又给人以尽善尽美的享受。我们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中华文化的精深。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第一次”见证了我们的苦难与执着,见证了我们的幸福与诗意,也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历程。面对第一次,我们不要犹豫,不要怯懦,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灿烂的阳光就在前方。 主题词(六) 眼 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眼泪的优秀的演员,她说在现实中她也流泪,现实中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有泪水的牲口 耿 翔 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井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由不会说话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自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 我也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这头牛后来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我也在诗里写道:“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耧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来。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 (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文艺作品里有太多关于“流泪”的描写。《红楼梦》里第一回就有“用一生所有的眼泪去还他”的说法,而今天当我们回望这些与眼泪有关的经典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唤起内心的共鸣。原来,生命的体验是如此接近,感觉直接表达着我们的内心与心路历程。睹物思人,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情人之间难免会“执手相看泪眼”,“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成了对故土家园最深沉的告白。眼泪,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润着我们的生活。 2.她是《归心似箭》中的玉贞,她是《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她是《大宅门》中的白家二奶奶,她是《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她是斯琴高娃。完美的荧屏形象与淋漓尽致的演技征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在观众眼中,她是“大女人”,如此刚强,坚毅,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她也是有泪不轻弹,即使是拍戏受伤,三次从马上摔下来受伤,变成半残废,依然没有流泪,这世上多少男儿也望尘莫及。然而在斯琴高娃的母亲眼里,她却成了永远让妈妈最牵肠挂肚的女儿。这位同样坚毅的母亲,没有因为60年代后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流泪,但却会因为想念孩子落泪,看到《康熙王朝》中老年扮相的斯琴高娃而落泪,她不希望看到女儿比她老。这便是母亲。 3.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而当我们将要谢幕人生的时候,又是在别人的泪水中告别了这个世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忏悔还是宽容,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生命印记。感人的情怀,不一样的记忆,每当我们想起“眼泪”这个充满悲情的词眼时,那种从灵魂深处透出的颤栗便会让我们感动得无以复加。纯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怀,读来让人心里暖暖的,就让“眼泪”伴我们成长吧! 主题词(七) 告 别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的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学会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地选择,还是被动地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地、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2.如果说背影是生命里的点,目送则是连接点的长长的线,一点一线串成了无限延伸的人生,串成了生命的起止轮回。而我们面对这种告别,能做的,便是任时间自然流淌,因为,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平淡朴实的语言,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是生命的领悟,这就是这期“告别”给我们的感受。 3.王蒙,从时间的坐标上来看,他是一位老人,已经迈入了耄耋之年,但是从人生的舞台上来说,他还是个年轻人,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即便这一生荣辱浮沉,他却依然有着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他的人生当中有两次很重要的地狱的告别:告别北京去新疆,告别新疆回北京,是他生命中的大起大落;与妻子的告别,是他人生最后的告别。我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王蒙先生的妻子,说“我用俄语唱遥远,用英语唱情怀,用维吾尔语唱眼睛,用不言不语唱景仰墓园”,墓园便是他妻子现在骨灰安放的地方。 主题词(八) 勇 气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勇气。 莎士比亚说,有得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勇 与 畏 张开勇敢的翅膀,不惧万丈的深渊,雄鹰翱翔在广阔的天际;绽开勇敢的花朵,不惧寒冷的冬季,梅花傲立于冰封的雪地。是勇者,便不惧任何的艰难,抬头挺胸,抗过一波又一波的挫折。 勇敢的人,紧紧追逐着心中的那一方净土,纵使身陷恶境,也毫不畏惧地注视着那一盏明灯。 谭嗣同高喊出“有力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激昂篇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点燃了最猛烈的火焰;鲁迅以笔为枪,毫不手软地打出一发又一发的子弹直捣敌人的胸膛,即使受到攻击也毫不退缩;巴金记录下自己惭悔的心,随《随想录》一起公诸众人,即使遭到谴责也坚强地承受。他们都是勇者,从着自己的良心,凭着自己不畏惧的精神,于昏暗的世界中点亮了自己的明灯。他们是执灯人,不惧前路的艰险,牵引着浑噩的世人走向光明,走向清醒,勇者从不会畏惧。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勇者,甚至有人甘愿做懦夫,丧失了自己的尊严,沦为他人的笑柄。 亡国之时,陈后主竟带着妃子猥琐地躲到枯井之中,耻辱地被敌军拉起并俘虏,丧失了一国之君的尊严;慈禧的忍气吞声造成了劫匪们的肆无忌惮,让一代泱泱大国沦为他国的殖民地,政府也成为别人的傀儡;“范跑跑”的“自救”之举弃几十名学生于不顾,惊慌失措的表情下显露出的是他那懦夫的一面,自私与虚伪使他玷污了教师的称呼,受到了国人的谴责。懦弱的表现,是对艰难的恐惧,懦夫不会有“勇者无惧”的大气磅礴,也不会有勇者的不屈不挠,他们只有唯唯诺诺,只有令世人心寒的胆怯。 “勇者无惧”固然慷慨激昂,但无惧并不是指毫无计谋地横冲直撞,而是权衡利弊后的三思而行。正是吴用出神入化的计谋,才让梁山108位好汉个个是英雄,个个是勇者,个个无所畏惧。是勇者,就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斩除一切障碍,不惧任何艰辛! 骆驼是勇者,不惧大漠中的孤独寂寞,甘作过路人的“沙漠之舟”;落红是勇者,不惧泥土中的黑暗冰冷,愿作明花的养分。成为一个勇者,无所畏惧地拼搏在人生道路上,让所有的愿望成真,让所有的困难胆怯! 1.文学家喜欢说永远的敦煌、永远的莫高窟。而真的是一位老人(樊锦诗),为了“永远”这两个字,付出了最实在的努力、最刻苦的坚守。感谢这世界所有的勇气,正是这些勇气在改变着历史,创造着奇迹! 2.这是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但她对敦煌所做的一切被季羡林先生誉为“功德无量”。自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用了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她和先生,相识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敦煌。但是她说,她为敦煌奉献了一生,却觉得对不起家庭。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这个女子就叫樊锦诗。 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勇气,看似普通的字眼,却给我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没有勇气,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勇气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主题词(九) 家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莫尔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而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纽带。作家梁晓声有句话: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温暖的词。 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个个不一样的家,去感受家庭里的悲欢离合、冷暖人生。 家 周国平 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一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三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普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1.家是什么?家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是“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无数变迁,是“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的百转回头。家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许许思念,是“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的无限感伤。 2.每个人都有家,而每个人的家是那样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潘际銮的家是为祖国焊接事业的无悔付出,是才子佳人的六十年相守;冉莹颖的家是外刚内柔的互相守护;赵文瑄的家是充满小动物的自然天堂;梁晓声的家是艰难生活中的患难与共;毕飞宇的家是漂泊之后的守望宁静;王耀庆的家是跨越海峡的千里寻根。家是灵魂栖息的彼岸,家是心灵停泊的港湾。 3.家是什么?家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愁;家是一潭清水,可以洗涤繁杂的心灵;家是一束阳光,可以融化心头的积雪;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的归路……家是一座充满爱的房子,即便豪华也不失温情,即便朴素依然温馨。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永远的归宿。欣赏着这一期的卷首语与开场白,又让我们想到了充满温馨的“家”,想到了“家”,灵魂也就有了归宿。 主题词(十) 味 道 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也别有风味;“踏雪寻梅”是一种味道,“门泊东吴万里船”也妙味横生。“满目沧桑”是一种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种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兑出不同的人生,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流连忘返,让你心情蹁跹。也总有一些味道给予警示,让我们避而远之,洗净它们,重获新生。 生活的味道,文字的味道,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流连忘返!朋友,你喜欢什么味道呢?张小娴曾经说过:“会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他身上的味道。”电影《阿甘正传》里有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如果我要问你最有味道的是什么,你可能会想到什么答案呢?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冬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儿,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不仅仅是孩子们。 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有人说,诗词存在于苦难,诗词承载着苦难,就如同叶先生的一生。就像一首慢声低吟的长诗,充满着聚散离合各种悲欢,但是最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和希望。就像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既有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一份纯真质朴,也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一份探索,既有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一份雄心,也有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一份从容和淡定。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 2.你们讲述的故事,记忆开出的花朵,沾满了你们的味道,我用朗读把它定格。叶嘉莹的味道是起承转合的诗词之味,张艾嘉的味道是口感醇厚的成熟之味,叶锦添的味道是博大精深的东方之味,张小娴的味道是痴心不改的爱情之味,胡忠英的味道是酸甜苦辣的中国之味,吴纯的味道是苦难洗礼的坚强之味。 主题词(十一) 那一天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着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 “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 而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文彬作为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为了那一天,一个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 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他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十九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 今天就让我们和一位又一位朗读者一起,来回顾那一天。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 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1.那一天的寒江孤舟里,柳宗元遗世而独立;那一天的梦游天姥中,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那一天,徐志摩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康桥;那一天,三毛一切随心寻找自由……那一天,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我们生命有了特别。那一天,记录了光阴的故事,注定是难忘的回忆。 2.时光悄然而逝,思绪攀缘而上;记忆里的回声百结千绕,那一天的清辉划过眉梢;椅窗伴阁相望,回味那天味道,难忘美好抑或荣耀,你来我往短暂停靠,感悟成长相伴奇妙,那一天的故事总有味道。那一天,在一段故事里;那一天,在他们笔尖的文字中——你的“那一天”,又有什么故事呢? 那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抑或是他乡遇故知。那一天,我们生命里有了特别,有了我们一生难忘的回忆。 3.“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董卿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如箫音悒悒,琴声潺潺,情歌萦萦,像香甜的酥油茶,沁人心脾,愉悦身心;像母亲的摇篮曲,亲切自然,平和心境;像高山的清泉,与天地共鸣,启迪心智。“那一天”正从我们手头静静流去,但在我们心中那最为柔软的地方,却再也抹不去“那一天”的记忆。 主题词(十二) 青 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他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炙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我们今天这一期的主题词是“青春”。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在那些也许正青春,也许不在青春的人们的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 理 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她24岁获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以她为代表的五连冠女排队员们被称为“80年代人最深刻的记忆”。她的青春除了辉煌的金牌,更多的还有付出与汗水。她是被称为“铁榔头”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她有着永不褪色的排球梦,致力于培养年轻队员和年轻教练,让中国女排在2016年重回世界之巅。她的青春由泪水和汗水铸造,她的青春因梦想而延续。 2.青春是花,美丽却易飘零,假如不去呵护,就会凋谢枯萎;青春是雨,朦胧却不多情,假如不去把握,就会变成眼泪;青春是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假如不去挽留,就会在不经意间消逝,无情地飘走无踪。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只画笔,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