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1 - 佳木斯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6 分)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 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 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 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 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 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 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 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 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 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 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 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 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 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 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 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 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 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 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 2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11 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 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 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 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 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 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 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 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 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 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 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瓌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 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 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 - 3 - 任城郭钧、成阳高凤,而遂称笃。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 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 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 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 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 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征辟”,是汉代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B.刺举,一谓“侦视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本文中用的是前一个意思。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 D.缞绖,古代“缞”和“绖”分别指“丧服”和“丧服中的麻带”,“缞”“绖”合在一起 指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乐恢年少至孝。父亲做县吏时,因得罪了县令而被捕将杀,乐恢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他 的行为感动,释放了他的父亲。 B.乐恢勤奋好学。他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 精诵,不与别人交往。 C.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选举从不偏袒,信阳侯阴就送礼请乐恢,他也从来没有接 受;虽遭杨政诽谤,仍举荐其子为孝廉。 D.乐恢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纵舍自由,他上疏弹劾,检举揭发, 没有什么回避的,遭到贵戚憎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 4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1 分)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 尉他魋结③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 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 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 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 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 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 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 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 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 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 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 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 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注释】①魋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 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 - 5 - 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或叫“剖竹”。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 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陆贾极具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 他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他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 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他亦能审时度势。在陆贾的一番劝说后,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便听从陆贾的劝告,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他,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 进而使其明白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13 小题。(8 分) 定风波重阳①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 年)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 另一版本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③云峤:耸入云霄 的高山。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 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1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 即景生情。 B.上片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上翠微”的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 初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 6 -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3.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4 分) 异秉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 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 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 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 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 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 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 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 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 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 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 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 打伞站着,实在很过意不去。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 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 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 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 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 十分地暗淡了。 ⑤王二的发达,从他的生活中也看得出来。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 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 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 - 7 - 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 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 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 来。药店里的“先生”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 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 来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作“相公”。保全堂 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 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 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儿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 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 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 归的光棍儿,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还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是对门 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是个百事 通。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 有特殊的禀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 人张翼徳,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 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 必有其异秉。” ⑨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⑩“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 说!说说!” ⑪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 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 “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⑫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⑬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 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⑭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 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旧稿 - 8 - 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日重写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文章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形成对比,突出了王二家庭和睦, 妻子贤惠。 C.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 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 D.文中写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和“过年推牌九”,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 的生活状态,主要是因为王二“发达”了,身份变了。 15.“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6.小说标题“异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10 分)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说,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 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 圆时缺,“”。 (3)《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应。 (4)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 诗中的“?”两句。 (5)白居易《观刈麦》中“,”两句,写劳动者珍惜 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五、语言文字运用(每题 2 分,共 30 分。) 18.下列选项中字的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精髓(suǐ) 轩冕(m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 霸桥(bà) 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 干躁(zào) 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 cù) D.付梓(xīn) 寒砧(zhēn) 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míng dǐng) 19.下列各句加粗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 9 - 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窜梁鸿于海曲 ④则刘病日笃 ⑤或棹孤舟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⑦悦亲戚之情话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⑥/⑤/③⑦/⑧ C.①④⑥/②⑤/③⑦/⑧ D.①④⑥/②⑤/③⑧/⑦ 20.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①童子何知 ②俨骖騑于上路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而刘夙婴疾 病 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⑦既自以心为形役 ⑧乐夫天命复奚疑 ⑨之二虫又何知 ⑩《齐谐》者,志怪者也 ⑪问征夫以前路 ⑫纤歌凝而白云遏 A.①⑥⑧⑨/②④⑪/③⑩/⑤⑦⑫ B.①⑧⑨/②④/③⑥⑩⑪/⑤⑦⑫ C.①⑥⑧⑨/②④/③⑩/⑤⑦⑪⑫ D.①⑧⑨/②④⑪/③⑥⑩/⑤⑦⑫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 A.八王子胤祀对李绂说:“你现在到京城做官了,你要有什么困难,可以到我府上来。” B.这篇署名“本报记者”的文章自相矛盾、用语粗俗、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从其“拉大 旗,作虎皮”的恶劣文风来看,就是一篇拙作。 C.顶替莫里斯的北京首钢男篮新外援杰瑞特到达了五棵松体育馆,暂时养伤的莫里斯也来 到球馆,并不吝赐教,为小兄弟“指点迷津”。 D.他在出国前把这张单人照送给叔父,并在照片背面题有“十七岁生日摄影,敬上叔父大 人惠存”的字样。 22.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非常成功,最为突 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B.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也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莫 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 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和《兰亭集序》中“岁 在癸丑”,其中的“壬戌”“癸丑”使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D.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有许多方式。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陆游为 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别号、谥号来称呼的。 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 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B.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皇帝与群臣聚会,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 - 10 - 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C.古代祭祀常用的是猪牛羊,这些被称为三牲。少牢是指猪和牛,太牢是指猪和羊,后来 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三牲也是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D.《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4-26 小题。(6 分) 契诃夫是人类生活中的平庸的天然敌人,契诃夫的伟大,至少部分在于他对平庸的揭示 和批判。美国批评家布鲁姆曾对《包法利夫人》给予价值重估,认为福楼拜这部小说中的女 主人公___________传统批评所认定的所谓虚荣的典型,___________一个试图拯救那个堕落 世界的爱与美的精灵。对于契诃夫《三姊妹》中三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我觉得也应该从这样 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她们无法实现返回莫斯科的梦想,然而精神家园却因她们刻骨铭心的梦 想而被赋予了最高的诗意。(),我们思念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的高尚的生活,我们愿意通 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契诃夫在《三姊妹》中所要说的话。 在世界上所有的边远地方,不管是乡村还是城镇,与“三姊妹”相似的人___________, 或者说,“三姊妹”就是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共名。读契诃夫的剧本,透过不同语种的朦胧, 我好像更能体会那种___________的美感。 契诃夫戏剧中最重要的美学特质是他对戏剧冲突的独特理解。他总是以忧郁的抒情淡漠 外部显在的戏剧冲突,而将激烈的戏剧冲突转移至内心,从而整个戏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淡淡 的忧郁。这种内心的戏剧冲突,与俄国文化的两极性、悖论性是相通的。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并非……而是 无独有偶 如花似玉 B.不仅是……而且是…… 不知凡几 如花似玉 C.不仅是……而且是…… 无独有偶 如诗如画 D.并非……而是…… 不知凡几 如诗如画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我们如果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就只能无奈地生活在平庸、仇恨甚至荒谬之中 B.我们虽然无奈地生活在平庸、仇恨甚至荒谬之中,但是却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C.我们即便无奈地生活在平庸、仇恨甚至荒谬之中,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D.我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在平庸、仇恨甚至荒谬之中生活让我们很无奈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他总是以忧郁的抒情淡漠外部显在的戏剧冲突,而将激烈的戏剧冲突转移至内心,从而 使整个戏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B.他总是以忧郁的抒情淡化外部显在的戏剧冲突,而将激烈的戏剧冲突转移至内心,从而 整个戏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 11 - C.他总是以忧郁的抒情淡化外部显在的戏剧冲突,而将激烈的戏剧冲突转移至内心,从而 使整个戏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D.他总是以忧郁的抒情缓解外部显在的戏剧冲突,而将激烈的戏剧冲突转移至内心,从而 整个戏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7-29 小题。(6 分) 在全球各国加速 5G 商用布局的趋势下,5G 在中国的落地。中国通信行业引领全球的技 术积累促成了这种结局。从 1G 落后、2G 追随、3G 突破、4G 同步,到如今 5G 领先,中国通 信技术行业的进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在 5G 领域,中国企业已埋头进行了近 10 年的创新布局和持续投入;它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最终,5G 牌照的 发放可谓瓜熟蒂落。人们对此也有足够的信心:2019 年作为中国 5G 商用元年,将成为 5G 应 用的良好开端。 让 5G 发挥好新引擎动力的关键是要将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产业作用。有报告预测,到 2025 年,5G 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 35.4 万亿元,拉动 300 万个新增就业。( ) 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积极推进 5G 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 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面对旺盛的 5G 行业应用需求及 5G 商业合作模式的改变, 需要各方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优化网络体验,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 5G 标准是全球业界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5G 技术是全人类倾注心血和资源的创新之作。 就像中国企业的 5G 技术服务全球一样,中国的 5G 牌照发放,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 5G 发展, 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 5G 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2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 支撑 培养 B.顺理成章 一蹴而就 优势 构建 C.水到渠成 一蹴而就 支撑 构建 D.顺理成章 一挥而就 优势 培养 2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B.这会成为一个事实吗? C.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 D.如何将美好前景变为现实? 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 5G 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 5G 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 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B.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 5G 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 5G 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 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 12 - C.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 5G 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 5G 市场的机 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D.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 5G 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 5G 市场 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30.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 分)( )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④ 因以文谕项羽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害:嫉恨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阴:暗中 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游玩 32.下列对《李将军列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力求全面、公正、真实,且爱憎分明。本文既叙述了李广的有仇必报, 又在叙述李广“引刀自刭”中融进对李广的赞美、同情以及悲愤和辛酸。 B.文中记叙了李广射虎被虎扑伤的经历,意在表明李广的胆量过人,可射艺还不够精。 C.李广为人清廉,热爱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士卒的喜爱和拥护。 D.司马迁写人除了正面描述外,还善于运用侧面烘托。文中写文帝的赞叹和士兵、百姓的 态度表现都从侧面烘托了李广的形象。 六、作文。(60 分) 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生活中,人一般会有不同的“癖好”。不同的癖好成就不同的人生,人无癖,便无趣。 人无癖,就会活得百无聊赖。但是“癖好”有时也会毁掉你的人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 13 - 佳木斯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A A 项,考查范围在文章第 1 段。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是:“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 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 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将 A 项的表述与这段话比 照,就能看出 A 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B 项,考查范围在文章第 2 段。“此时青花瓷与 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表述错误,和“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一句相矛盾。C 项,错 在“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第 3 段中“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才 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张冠李戴。D 项,考查范围在文章第 3 段。文中说“正是中 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 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由此可知,“瓷器从单色走 向多彩”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是原因。 2.A B 项,涉及文章的论证过程,从文章整体内容看,表述正确。C 项,考查范围在文章的 第 3 段,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是第 3 段的最后一句话。D 项,涉及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层次, 从全文整体看,表述正确。 3.B A 项,考查范围在第 1 段。文章说:“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B 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说法不正确,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 2 段说:“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 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并没有把青花瓷的兴盛与社会变化联系起来,此时还 没有形成时尚或者说世界风尚。C 项,考查范围在文章第 3 段,说法正确。文章说:“第一 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由此可知,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 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项,是对全篇内容的思考和感悟,说法正确。 4.B “大臣持国”的意思是“大臣把持国政”,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D 两项。“干 政”为动词,后面应接宾语“王室”,据此排除 A 项。 5.A “征辟”是汉代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6.C 信阳侯阴就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接受礼物,并非乐恢担任功曹时发生的。 7.翻译: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们没有谁敢前往(服丧)的,只有乐 恢前去服丧。 (采分点——仕:做官。坐:犯法。莫:没有谁。行服:守孝,服丧。)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是京兆长陵人。父乐亲,做县吏,得罪了县令,被捕将杀。乐恢年十一岁, 经常趴在寺门外,昼夜大声哭泣。县令听说后很同情他,立即便放了乐亲。 乐恢长大后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河东太守,乐恢随焦永到官府,关闭 门户专心致志地读书,不和别人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拷问,其他弟子都因为与焦永的交 往联系被拘囚,只有乐恢保持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孤 - 14 - 高独立,操行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即使显贵也不与之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送礼请乐恢, 乐恢拒绝礼物并从不回应他。 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们没有谁敢前往(服丧)的,只有乐恢前 去服丧。乐恢因此受牵连获罪,回来后,又做功曹,选拔举用贤能之士从不偏袒,别人的请 求、托付也从来没有容许。同郡的杨政几次当众诽谤乐恢,后来乐恢仍推举杨政之子作孝廉, 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后来被征召到司空牟融的官署任职。正逢蜀郡太守第五伦接替牟融 做司空,乐恢认为与第五伦是同郡人,不肯留任,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诸公赞 美他的品行,几次征召他,他终究都未应召。 后来朝廷征召乐恢做议郎。正逢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乐恢几次上书直言规劝,朝廷 称赞他的忠心。入朝担任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交情深厚,放任自 由,乐恢上奏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他多次侦视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贵戚们非 常憎恨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瓌想去问候乐恢,乐恢拒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愤 恨乐恢不依附自己。乐恢的妻子经常劝乐恢说:“古人为了保全自身而躲避灾祸,你何必用 言语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说:“我怎么忍心站在他人的朝廷上不劳而食,无功 受禄呢?”于是上疏规劝说“:臣听说众多君主的过失,都是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 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陛下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继承大业,诸位舅舅不应该干预王室的 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诸位 舅舅以谦逊为主自行引退。”文书奏上去没有被察看。 当时窦太后摄政,和帝没有亲自处理政事,乐恢因为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称病请 求退职。朝廷下诏赐钱,派太医前去看病。乐恢推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自己称病得厉 害了。朝廷下诏同意他交上印绶,于是乐恢回到乡里。窦宪因此示意州郡威逼乐恢,乐恢于 是饮药而死。弟子穿丧服哀悼的有几百人,百姓都悲痛伤心。 后来窦氏被杀,皇帝开始亲政,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节,朝廷授予其子 乐己郎中一职。 8.C【解析】“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中,第二个“王”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其宾语是“南 越”,故“王南越”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B 两项。“不助天下诛暴逆”中,“诛暴逆” 是“助天下”的目的,所以二者中间不断开,排除 D 项。 9.A【解析】“前倨后恭”说法错误,应为“倨傲无礼”。“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 的姿态。 10.B【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说法乃无中生有。原文是“今 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 11.翻译: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 【解析】省略句。中国:中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假如。何渠:怎么。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人。(他)以门客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以善于辩论而闻名,伴随在高祖的 - 15 - 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等到刘邦开始做皇帝时,中原刚刚安定,尉他平定了南越,于是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 贾赐印给尉他封其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他梳着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伸开两 腿坐着接见他。陆贾于是上前劝慰他说:“您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 您违反本性,抛弃(汉人的)帽子和腰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天子相抗衡,成为敌对的国 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失去了他的政权,诸侯豪杰纷纷起义,只有汉王 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跟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 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崛起,征服天下,平定诸侯,终于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 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建造的。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 诛灭暴逆,大汉的将相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 所以暂且罢兵,派遣我来授予您王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节。您理应到郊外迎接,面向北方 (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仗着这个小小的还未稳固的南越,在这里称霸一方。朝廷果真知道 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 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尉他于是突然跪直了身子,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之地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节 了。”接着(他)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才能呢?”陆贾说:“您似 乎有才能。”(尉他)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更有才能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 起兵,讨伐暴秦,诛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 管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 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不过几十 万,都是蛮夷,又居住在这高低不平的山地海隅之间,就如同汉朝的一个郡,您怎能同汉王 相比呢!”尉他大笑着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 么比不上汉王?”于是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了好几个月酒。尉他说:“南越没有 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从未听过的道理。”(于是)赏赐陆贾一 个装了千金的袋子,其他礼物也价值千金。陆贾最终封尉他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服从 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 中大夫。 12.B B 项,“三幅画面”错,“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意思是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 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展现了“江涵秋影”和“雁初飞”两幅画面,其中“江涵秋影”展现 的是一幅画面,不能将其分为“江涵”“秋影”两幅画面。 13.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 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 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14、D D 项,“身份变了”错,原文说的是“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 从不僭越自大”。 - 16 - 15、①引出“异秉”,照应标题。“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作者 借他之口谈起“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禀赋”,引 出话题“异秉”,照应题目。②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 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张汉”谈 “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张汉”使前文看似零散的材料成为一个 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从情节发展、结构(与上下文、标题的关系)、人物 形象(有无对比衬托)、主题(是否深化)等方面入手。从结构上看,原文“凡是成大事业…… 禀赋”和第⑧段内容,可知作者借他之口引出话题“异秉”,与标题形成照应。从人物形象 的角度看,众人对王二的飞黄腾达、财源茂盛的认同,认为他与众不同,必有异秉,侧面表 现出王二的成功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从主题看,小说前半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后半 部分写张汉谈“异秉”、周围人的反应,展现的社会生活更为广阔,可深化文章主旨。从情 节发展看,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借张汉之口谈“异秉”,揭示王二发达的原因,将前后 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16.①王二的发达缘于他的勤劳与精明,这就是他的“异秉”;②陈相公等对“异秉”的迷 信,折射底层小人物的无知与盲从;③一个人的成功必有异于他人之处,但许多人错误地 把它归结为命运,表达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有缺点的小人物的理解和善意的嘲讽。) 17、(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8、A B.灞桥 C.干燥 D.付梓 zǐ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19、D ①④⑥名词作状语;②⑤名词作动词;③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20、A①⑥⑧⑨宾语前置句②④⑪状语后置句③⑩判断句⑤⑦⑫被动句 21. D A.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B.拙作:谦辞,用于称自己的文章。C.不吝:客 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D.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时所题的上款)。 22、D 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谥号、别号来称呼的。 23.C 少牢是指猪和羊,太牢是指牛和猪、羊。有时也称“牛”为太牢。 24.D 并非……而是……:表选择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根据后文的 “虚荣的典型”“那个堕落世界的爱与美的精灵”等可知,这里不是递进关系,而是选择关 系,应选“并非……而是……”。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儿(多用于贬义)。不知凡几: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是说世界 上与“三姊妹”相似的人有很多,应选“不知凡几”。如花似玉:像鲜花和美玉一样。形容 女子容貌非常美丽。如诗如画:形容风景优美,像诗画一样动人。修饰对象为“美感”,用 “如诗如画”恰当。 - 17 - 25.B;根据上下文可知,所填语句显然不应是假设关系,排除 A、C 两项。分析 B、D 两项可 知,B 项的主语为“我们”,D 项前半句主语为“我们”,后半句主语为“生活”,B 项与后 文衔接更紧密。 26.C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将“淡漠”改为“淡化”或“缓解”等;二是 成分残缺,应在“整个戏剧舞台”前加“使”。只有 C 项全部改正了这两处语病。 27.C ①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顺理成章:写 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根据语境可 知,应选用“水到渠成”。②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下笔就写成;也指草率、急于求 成。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结合“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 赶和全球化历练”分析可知,应选用“一蹴而就”。③支撑: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勉 强维持。优势:能超过对方的有利形势。与“作用”搭配,应选用“支撑”。④培养:以适 宜的条件使繁殖;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与“产业生态”搭配,应选用“构建”。 28.D 前文“有报告预测……5G 将带动我国……新增就业”说的是美好前景,后文“如同工 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发展”说的是将美好前 景变为现实的做法,故括号内应填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句。综合分析,D 项衔接最恰当。 29.B 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共享 5G 发展”后加“成果”;二是 语序不当,应先“参与中国 5G 市场”,后“分享中国发展成果”;三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结合语境分析可知,此处应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进而”。综合分 析,B 项修改最恰当。 30.A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31.D 游:交际,交往。 32.B 李广被虎扑伤的原因课文已有交代,即“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李广虽被虎扑伤,但他最终也射死了虎,这正说明他胆识过人、射艺精湛。 33.【写作指导】材料的主关键词是“癖好”,次关键词是“趣”“百无聊赖”。“癖好” 是久积成习的嗜好,是“长期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特殊而强烈的爱好”或“个人特有的嗜好和 习性”。“趣”有“志向”“趣味”“情趣”“兴趣”之意,而“百无聊赖”是材料中“无 癖”“无趣”带来的结果。 从价值取向上来看,材料最后一句“但是‘癖好’有时也会毁掉你的人生”。隐含雅癖 与俗癖之分。“从相关性上,有的癖好作用是直接的,而有的癖好虽看不到直接作用,但具 有间接和持久的作用。从价值层次看,有的癖好成为生活的情趣、个人的兴趣,有的成为人 生的志趣,对人生目标及理想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层次不同的“癖好”造就不同的人生格 局,成就不同的人生。 实际写作中,主关键词“癖”应该一以贯之,同时要兼及次关键词。凡不明“癖好”内 涵,偷换概念,将其异化为“理想”“梦想”“责任”“信念”“执着”等均视为偏题作文。 - 18 - 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立意 1:立雅癖,得真趣——构筑个性化的精神圣殿 化用语段:人因有雅癖,才能得真趣。只有当一个人有了高雅的癖好,他才会真正体会到生 活的意义,因为他所爱的能给予他快乐与充实。郑板桥从徐渭的画中汲取灵感,戏谑自己为 “青藤门下一走狗”。先生癖爱兰竹,近乎于痴迷,精研文与可、石涛、僧白丁、苏轼等大 师的画作,浸淫其中,自得清新洒脱之趣。其后“不画它物,专画兰竹”,兰竹和他融而为 一,“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 立意 2:用癖好点亮生命——打造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圈 化用语段:北大博导钱理群说:“人总得有点儿嗜好,或烟或酒,或茶或水,一点不沾,固 然干净,但却像一杯蒸馏水,没有味儿。”此言得之,人生于世,当用癖好点亮生命之灯。 癖好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诗仙好酒,陶潜爱菊,陆羽嗜茶,板 桥喜竹,书圣恋鹅……名士皆有其癖。人若有癖,乐趣横生,不是高人,便是妙人,才有可 能像荷尔德林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活成那个时代的精神高标。现代人可以向 古人学习,用癖好点亮生命,打造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圈,让人生变得精彩而有趣味。 立意 3:无雅癖的挽歌——对无趣时代的忧思 化用语段: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 中,生活才有价值。”反观当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不少年轻人,整日以“斗图”为乐,在 王者荣耀中寻求快意,沉迷于“网络海洛因”不能自拔,耽物丧志,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 机,往往呆若木鸡,大脑茫然,趣味尽失。物极必反,长此以往,人就在这种俗癖中沉沦下 去。如何自我救赎,不妨效法文人雅士,古有书圣喜鹅、米芾喜石、卢仝好茶,今有汪曾祺 嗜吃、金岳霖斗鸡、钱钟书好猫,皆情有独钟而不伤大雅者。事一成癖,趣之随生,而当雅 癖真正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它就会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加油站”。 立意 4:“癖”而无节——走向深渊的阶梯 化用语段:人之癖林林总总,本无可厚非。比如喜爱仙鹤,因其性情温和,姿态飘逸, 人们视之为世间祥瑞,北宋诗人林逋“以鹤为子”成就诗坛佳话。但是历史上另一位名人卫 懿公却因好鹤而遗臭万年,给后人留下玩物丧志的古训。卫懿公喜欢鹤超过正常的尺度。他 有御封的鹤将军、鹤娘娘,出门同辇,睡觉同席,鹤的地位,比朝中士大夫们的待遇还优越, 真是可笑至极。他还向老百姓额外征收“鹤捐”,如此荒唐,史所罕见。最终因玩物丧志, 导致身死国灭。 【推荐素材】 1。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袁宏道 2。人无癖好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3。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 不可以无癖。——张潮 4。人皆有一癖,我癖在书章。——白居易 - 19 - 【例文】 径取一瓢饮 口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王通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这是陆羽《茶经》中对于制茶用水的品评标准,寥寥数笔,微言大义。 陆羽品茶,赏茶,论茶。他对于唇齿之间丝缕清香的痴迷,几乎贯穿一生。无疑,茶, 即陆羽的癖。 癖好,是人在生活中孜孜以求,觅得的符合性格特点、生活方式、精神追求的旨趣。癖, 反映了一个人内心对于某一类事物的渴求。异态纷呈的癖,成就绚丽多彩的生活万象。 癖好,首先源于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与爱好。自然,陆羽爱茶,而他一生对于茶道的 探求,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研究,都是从他饮下的第一杯茶水、端详的第一片茶叶开始的。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条线,将他与茶牵引在了一起。他开始通过各类典籍,了解每一种茶叶的 产地、习性、生长周期,进而脚著木屐,渡四海、踏三山,用手、眼、口、鼻,感知每片茶 叶各自相似而又迥然不同的特点。“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在茶道漫长的探 索之中,兴趣促成了陆羽“茶癖”最初的形成。 “茶香宁静却可致远,茶人淡泊却可明志”。陆羽的“茶癖”,始于茶而不囿于茶,品 茗养成的细致入微的感觉,逐渐渗透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为了让水的质地与口感完美茶叶 完美融合,他宁可蓬头跣足跋山涉水,将真心融于天地之间,他立于水边,沽取一瓢水,将 之与不同茶叶以不同手法组合尝试,茶叶、茶水、茶心三者交融。 灵魂和癖好的统一之中,人生境界自然擢升。“茶癖”之于陆羽,正如“兰癖”之于徐 猬,“竹癖”之于板桥,“书癖”之于羲之。他们在自我癖好与人生追求之间肆意纵横。官 场的浑浊泥垢、世俗的纸醉金迷、生活的五味杂陈都被隔绝脑后。他们于浩瀚人生海面抛下 癖好之锚,品各自的精神风味,和他们的癖好一同芳香四溢,在历史的枝头灼灼其华。 “啜苦咽甘,茶也”,陆羽衣袖一挥,凌于大江大河边高吟,“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 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他只弯腰掬一捧水,“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江水三千,陆羽径取一瓢。 茶圣之名万古流芳。 【评点】这是一篇一个素材单独成文的典范文艺小品文。基于作者个性化的作文素材积累和 独特的写作视角,全文围绕陆羽品茶,赏茶,论茶的癖好展开立论行文,内容充实,层次清 楚,思想见解独到深刻,尤其是恰到好处的引用古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和语言表达 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