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学案

考点5 诗歌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情感、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的妙处。‎ 熟技巧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角度1: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 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                                    ‎ ‎                                    ‎ ‎                                    ‎ ‎【读懂诗歌】‎ 癸巳除夕偶成 欢声笑语从千家万户传出来,人们因欢乐而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可是,那些担忧正从这流逝的时间中、外物变迁中让人觉察出来。孤独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深思。‎ 早 行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解题思维】‎ 第一步:读题干。“星”是两首诗所共同具有的意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第二步:读内容。抓住两首诗中的“星”这个意象,在分析全诗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三步:先点明每首诗为了写“星”而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指出表达效果。‎ ‎【答案】 黄诗中,除夕夜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 ‎。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明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陈诗中,满天明星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扣题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                                    ‎ ‎                                    ‎ ‎【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角度2:语言比较鉴赏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 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                                    ‎ ‎                                    ‎ ‎                                    ‎ ‎【读懂诗歌】‎ 草房正对着山坳,用山竹烧饭,用山水煮茶,吃的是山中的番薯,红薯,山葱山韭和山花山果,一切吃在山林。一弯月牙下看到的是山上的光溜的寒冰,山云下森林里有受惊乱飞的乌鸦。山上的景色优美值得一夸,山外彩霞晴朗,照耀着山下的人家。‎ ‎【解题思维】‎ 第一步: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中的“惊”字,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步:抓住两首诗中写“惊”的诗句,具体分析“惊”的深层意蕴。孙曲是“扫山云”而产生的“惊”,王诗是“月出”而产生的“惊”。‎ 第三步:从作用上来分析“惊”在两首诗中的相同效果,指出以动衬静的特点。‎ ‎【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二首) ‎ 万俟咏 ‎ 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请赏析两首词中“听”字的表达效果。‎ ‎                                    ‎ ‎                                    ‎ ‎                                    ‎ ‎【答案】 第一首的“听”是词人“不喜听”,因为词人客居他乡,寂寞、孤苦,以致无眠,所以不喜欢在夜里听到雨声,但雨声还是一直传到词人耳中。第二首的“听”是词人劝慰行人“不要听”,不要听但不能不听,更体现出词人悲凉的情怀。‎ 角度3: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                                    ‎ ‎                                    ‎ ‎【读懂诗歌】‎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抒情手法”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认真分析两首诗歌,体会诗人“愁”的心境是如何体现的。第一首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昏”“繁”找出寓情于景的手法,第二首可从注释①中找出借用典故抒情的手法。‎ 第三步:分析抒情手法的不同,除把握全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多角度展开分析。第一首诗后两句以“那堪”直抒胸臆,第二首诗借写“啼猿不自愁”来以理写愁。‎ ‎【答案】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的。‎ ‎                                    ‎ ‎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两首词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反衬手法,都表现了词人高洁不俗的情趣,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 ‎【答案】 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角度4: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 ‎                                    ‎ ‎【读懂诗歌】‎ 暮 春 三月暮春时节,芳草凋谢,只有落花知道作者的欢喜和悲愁。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飘,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 暮春山间 缓步春山,春日迟迟不落。流莺黯然无声,燕子飞来飞去。桃花独自飘零,无人欣赏。花瓣随水漂流,花香涧水,下游之人,洗手之后,暗香浮动于手。‎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要求。“表达情感有何不同”,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第二步:分析内容。反复阅读这两首诗,弄清诗歌的内容,找出“暮春之景”在诗歌中所具有的内涵,归纳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三步: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从题干要求看,只需概括,没有必要进行分析。‎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26612151】‎ 秋词二首 ‎ 刘禹锡 ‎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注]人狂。‎ ‎【注】 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                                    ‎ ‎                                    ‎ ‎【解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对两诗不同之处的鉴赏。‎ ‎【答案】 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生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①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②。‎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咏蝴蝶 ‎[北宋]谢逸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注】 ①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此处借指少女。②伊:第三人称代词,词中指蝴蝶。‎ 上面两首诗词都刻画了“蝴蝶”的形象,两个形象有何不同?(6分)‎ 抽样1:第一首词主要写了怀春少女的伤感;第二首诗描绘出蝴蝶飞舞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阅卷点评 抽样1:没有抓住题干要求,答非所问,作答不够严密,可给1分。‎ 抽样2:抓住了答题技巧,通过比较鉴赏,能够把握两个形象的特点,但分析不到位,可给5分。‎ 抽样2:张词中的蝴蝶成双成对,引起少女的怀春。谢诗中的蝴蝶自由飞翔,欢快灵动,令人喜爱。‎ 规范答案:张词中的蝴蝶,是概括的形象,强调了其“双双对对飞”的特点;同时作者又赋予它人的情感,看到因怀春而伤心的少女,以致双翼下垂。谢诗中的蝴蝶更加具体生动。它在桃李花前飞舞,忽东忽西,自由自在,活泼灵动,赏遍满园春色,欢快愉悦。‎ 增分指导:这两首诗词都写“蝴蝶”的形象,张词主要通过写蝴蝶成双成对的特点,来描写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在描画蝴蝶过程中的情思变化。谢诗则为我们描写出蝴蝶的自由自在和活泼灵动。‎ 回答此题应该先概括蝴蝶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目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虚:废墟。‎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                                    ‎ ‎                                    ‎ ‎                                    ‎ ‎【解析】 张说《邺都引》写于作者被贬相州后。张说纵观魏武帝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壮历史和身后遭遇,联想自己被奸佞小人攻讦的现实,在诗中表现出诗人悲壮的凭吊心情,将一腔不泯的雄心遥寄千载,表现出诗人被贬壮志难酬的内心痛苦和不平之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中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妙,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相结合,从而给人以精神和美的享受。‎ ‎【答案】 第一首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生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然。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