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五) Word版含解析
- 1 -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大鼓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 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 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 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 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 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 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 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 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 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 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 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 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 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 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 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鼓 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 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⑦再见张大鼓是二十多年后,我九十岁的婆婆(奶奶)在腊月二十五寿终正寝。婆婆平生心 肠好,亲邻到得齐,酒席摆了二十多桌。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 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上菜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酒席正酣,突然一 - 2 - 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 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 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真是的——张大鼓! 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没放鞭炮 不能离席)。坐席的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省城回的 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这位大哥休要怪, 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哪——哪字 拖得长,悲悲切切。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小鼓一击云板响,各位 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转说词)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我唱的是一曲孝子戏,孟 宗哭竹那一呀场。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个是卖身葬父, 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⑧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时而是皱眉喘息的孟母,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在他虚拟的动作里,寒风怒号,冬竹摇曳。 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 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 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张大鼓双手合拳:有 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⑨一曲终了,满座哗然。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我霎时明白他 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 他老师。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儿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 生来敬酒。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作者:张丽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有 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某些工作还存在着歧视。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也过去 为他敬酒。 C.小说的主人公张大鼓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鲜活,他讲课生动,说书 精湛,为人乐观,知恩图报。 D.作品中“我”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也寄寓了“我”对张老师的敬佩之情。 - 3 -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写张大鼓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 不就,最终打了一辈子光棍。暗示了人物命运不幸的一面。 B.小说中张大鼓年轻时说书可风光了,粉丝方圆几十里。可是不久,他却又因说书远走他乡。 前后对比,对现实具有讽刺性。 C.小说中环境描写: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 地灌。说明了故事背景,也衬托了后文张大鼓在此处冒雪顶风说书的人物形象。 D.小说中乡里书记喜欢听书,说是曲艺,可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 妻打了脱离,失去了民办教师的资格。 3.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⑧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4.小说的结尾“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看似闲来一笔,其实不然。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 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这都第四次了, 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 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 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 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 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 用麻利锋操心。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 圾箱里翻捡废品。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 也不会漏掉。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 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 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拔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 4 -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 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 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为啥捡垃圾。 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 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 在疫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 呢。”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 您不用担心。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中间那 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 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不放心的话, 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安葬了父 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麻 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 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 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 5 -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 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 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母亲轻声细语 地说。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 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 营业点,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这里交代母亲的职业和收入,进一步引起读 者对母亲出门捡废品原因的猜测,也为后文母亲捐物捐款埋下伏笔。 B.“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形象描绘 出母亲捡废品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表现老人为捡废品而不顾形象的特征。 C.得知母亲出社区是给社区人员买吃的喝的,“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这是感 动,也是愧疚。因为之前他们还在一味地责怪母亲“多事”。 D.结尾“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是为儿子终于理解并赞赏自己而喜悦,也为自己 捐款行为而自豪,这种描写有“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 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B.文章题目为“母亲的心愿”,但文中并未直接表现“母亲”的心愿具体是什么。疫情前与疫 情期间,她的心愿是不同的。 C.小说结尾作者采用突转的方式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 比,凸现了母亲的形象。 D.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人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 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3.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 - 6 - 4.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故事叙述方式,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请你结合 文章分析作者运用了一种怎样的故事叙述方式,并谈谈其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抱孙 老舍 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嘛, 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 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哪里知道,到了五 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难道这还算不小心?哼,他竟自死了。 命该如此! 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象轧马路的石碾。看着这个肚子,王 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 儿媳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 呢,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 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娘家妈对于此点都完全同意。 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偏方儿,丸药,子孙娘娘的香灰,吃多了; 全不灵验。 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疼得满地打滚。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 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还是不中用。收生婆施展了绝技,却一无成绩。 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太不同意。洋鬼子,二毛子,懂什么;王家要“养”下 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 不起神仙!又耗了一点钟,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 的不保大人。媳妇死了,再一个;孩子更要紧。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告 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 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还得挂号?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挂哪门子 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咳,为孙子,忍了。 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 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 老太太连耳朵都哆 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 - 7 - 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 话:“放下,叫她们走吧!” 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至少得打大夫几个最响 的嘴巴。县官不如现管,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抬吧,不用说废话。 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孩子太大, 用手术,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掏是行 不开的。“那么你不要孙子了?”果然有效。 等了不晓得多大的时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来,好大的孙子,足分量十三磅!王老 太太不晓得怎么笑好了,拉住亲家母的手一边笑一边刷刷的落泪。亲家母已不是仇人了,变 成了老姐姐。大夫也不是二毛子了,是王家的恩人,恨不得马上赏给他一百块钱。 好容易看见大夫出来了。王老太就要求媳妇和孙子出院,理由是头胎孙子要办三日宴, 医生不同意,再三相劝无效后,怒道“莫非三日宴比人命重要”? 王老太确是以为办三天比人命要紧,可不便于说出来,因为娘家妈在旁边听着呢。“叫 她躺着招待客人,不必起来就是了。大夫还是不答应,“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 儿媳妇在床上放着的一张卧椅上躺着呢,脸就象一张白纸。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 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紧跟着炸了烟: “怎么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直着呀, 肚子上缝的线就绷了。”大夫说。“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王老太太总觉得大夫没有什么 高明主意。好吧。先把孙子抱走。“头大的孙子,洗三不请客办事,还有什么脸活着? 到底把孙子抱出来了。王老太太抱着孙子上了汽车,一上车就打喷,一直打到家,每个 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到了家,赶紧派人去找奶妈子,孙子还在怀中抱着,以便接 收嚏喷。 不错,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着了凉;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孙子。到了晌午,孙子接了至 少有二百多个嚏喷,身上慢慢的热起来。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孙子 烧得象块火炭了。到了夜里,奶妈子已雇妥了两个。可是孙子死了,一口奶也没有吃。 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阵;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跟医院 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医院的坏,二毛子们!” (摘编自老舍《抱孙》写于 1938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的屡次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 得的无奈,也为她在产子风波中的行为、态度做出铺垫。 - 8 - B.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医生自己也可能惹 来官司,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 C.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可以淡化悲剧意义,使 作品不至于“赶尽杀绝”,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 D.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 讽刺,也能引起读者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 2.下列对“王老太太”的形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文章第一句话就点出了以王老太太为代表的旧社会对女人 的看法。 B.为了能够抱上孙子,王老太太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送肘子汤、鸡丝挂面,而且不 允许儿媳妇睡觉时翻身、多眨巴眼睛。 C.“孙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个嚏喷……可是孙子死了”,此部分文本表现了爱孙如命的王老太 太因为自己的“不讲卫生、育儿观念落后”导致了“孙子”的死亡。 D.“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此处说明了 以王老太太为代表的国人到了 20世纪依旧盲目排斥科学的可悲情状。 3.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老舍的作品以充满喜剧性著称,请以本文为例,分析其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珍珠翡翠白玉汤 蔡兴荣 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 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 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开 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这可是衢 州城独一家的事。 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 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 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 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 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 - 9 - 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 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 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招待 不周吗?”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 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 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菜,斗大的招牌:珍珠翡翠白玉汤。 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 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 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子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漂浮,中间 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头,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 悦目。 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 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昏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 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一位有文 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其他病痛 减轻者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 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 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来福老实憨厚, 做人规矩。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 汪清泉,透人心底。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珍珠不谙世 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 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 得是个谜。 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每天凌晨,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 腐,绝不让人看。 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上偷学。有一次,他上了墙头,发现有一枚铜 钱;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 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 他摸到了一个拨浪鼓。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 第二天,旺财来辞行。 - 10 - 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世间万物,自 有归属。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抢。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 跨越做人的底线。你不听,所以摔了。” 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上面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 这是道人留给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旺财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 牛掌柜就这样白白给他了。 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来福 追出来,塞给他一个包袱。 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 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叹气,这表明他既担心食铺的生意,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 B.来食铺免费吃饭的人多,赚钱少,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并不在乎是否赚钱。 C.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 D.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等名字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 寓意丰富。 B.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旺财、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刻的 主题。 C.小说中的道人充满神秘色彩,这一安排颇有用意,珍珠食铺因他的秘方而声名远播,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 D.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情节充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3.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 答案以及解析 - 11 - 1.答案:1.B; 2.D; 3.①直接描写:张大鼓分饰不同角色,手法、唱法、身法、步法灵活多 变,可见其说书技艺精湛。②间接描写:由端菜的托盘不上菜,坐席的不下箸,孩子们停止 了喧闹之描写可见其说书技艺高超。 4.①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让人联想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②照 应了前文下着雪,张大鼓头上飘着雪花,现在酒席结束,雪也停了,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③表现了“我”对张老师的关心,怕他酒后行走困难。也体现了“我”对他的敬重。 解析:1.强加因果关系,张大鼓没带搭档,是因为他是来感恩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 是表示感谢的;我过去为他敬酒,既是感谢更是因为心中对老师张大鼓的敬重。 2.无中生有,原文并未讽刺,加演的只是一曲新戏,没想到被书记对号入座。 2.答案:1.B; 2.C; 3.①交代了“抗疫”的社会背景。“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点明故 事发生在“抗疫”特殊时期。②制造悬念。一开篇就制造紧张气氛,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 “都第四次了,劝不住”等引发读者对老太太“出格”行为的好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 引出小说中心人物及主要矛盾。这次“您母亲”“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而是 “又闹着要出小区”。 4.插叙。 ①对情节起到解释说明作用。文章把母亲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有机融合进来。通过插 叙的方式让我们明白,疫情前(退休后),母亲为何捡废品。 ②更好的突出人物的形象、性格。 通过插叙,不仅让主人公母亲形象更加突出丰满,也展现了一群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③ 更好地突出主题。通过插叙,以小见大,展现时代大背景,突出普通人团结一致“抗击疫情” 大主题。 解析:1.“表现出老人为捡废品不顾形象的特征”不当,主要印证母亲的确是在捡废品的事实。 2.“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错,突转的原因是众人由不理解到理解“母亲 的行为”,而且“母亲的行为”并没有对比。 3.答案:1.C; 2.B; 3.不能。①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没有娘家妈,媳妇送不到医院, 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②衬托主要人物。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王老太 太的冷漠自私。③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环境。两位母亲都固执己见,思想保守,不信任医院, 构成人物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 4.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男大夫接生等情节,使其 与王老太太产生冲突,引人发笑;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构成喜剧性。②体现在人物的行 为、语言、观念上。王老太太、娘家妈,包括媳妇在内的荒诞言行、愚昧思想,观念与事实 的悖逆,都充满喜剧性。③体现在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作者用夸张、比拟、比喻、 - 12 - 双关、联想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反讽的写作技巧,诙谐的俗语,构成了幽默 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内容要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可以淡化悲剧意义”错,用 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使悲剧更显其悲。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不允许“多眨巴眼睛”不属于王老太太“浑身解数”中 的内容,属于作家幽默、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表达。 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文学形象,领悟小说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由文中“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 娘娘跪了一股香, 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 太不同意…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可见,王 老太太和娘家妈一样思想迷信,不信任医院,多一个“娘家妈”这样的角色便能和王老太太 构成人物群像,反映当时愚味无知的社会环境。 “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 保小的不保大人……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娘家妈哭 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两人对待产妇的态度截然不同,设置“娘 家妈”的角色能反衬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且如果没有娘家妈决定送女儿去医院,后面的情 节就难以发展,因此,“娘家妈”的角色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的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中从在家接生,到去医院接生,再到 抱着孙子回家把孙子害死等情节,多处充满喜剧色彩,如“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 了,挂哪门子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把医院的“挂号”谐音联想到“挂号信”上, 反问孙子难道是信吗。“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把“手术”一词理解为“把手 竖起来”,造成荒诞的幽默效果。在医院忌讳男医生接生,百般不从却不得不依,接生后还 把医生当成恩人,最终孩子死了又骂医生,前后矛盾对比中增强了喜剧性。又如“儿媳妇大 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儿媳妇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那么不 会用胶粘上点吗”“每个嚏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等,荒诞的言行,昧的思想,令 人忍俊不禁。还有如“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县官不 如现管”“孙子烧得像块火炭”“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等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细 节描写、俗语等,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也使小说更具有喜剧性。 4.答案:1.D;2.D 3.①表达了珍珠对老实憨厚的来福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②牛掌柜把最心爱的女儿珍珠留给了 来福。③秘方、牛掌柜的家业最终也会留给来福。④表达了牛掌柜对来福人品的认可。 - 13 - 4.①牛掌柜是善良宽厚的长者。他的品行和美德影响了周围的人。②牛掌柜是齐家有道的当家 者。他心地纯厚,乐善好施,家业兴旺,家庭和睦幸福。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错误。原文“牛 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一个乐观且有主见的人, 不会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项,“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并不在乎是否赚钱”错误。 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表明牛掌柜对生意冷清不是“不以为意” 的。他为贫穷的人免费提供餐饭是因为他出身贫穷,人善良,“并不在乎是否赚钱”于文无 据。C项,“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错误。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 翠白玉汤,并不意味着这些菜馆的人德才不兼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人留给牛 掌柜的秘方很关键。故选 D。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这一情节充满悬念”错误。小说第 12段一 开头就写道:“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故谈不上“悬念”。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最好的东西”的 含意。结合全文来看,“最好的东西”指的是牛掌柜肤细貌美的女儿——珍珠,牛掌柜是把 女儿交给了来福。另外,虽然旺财带着秘方离开了,但是秘方早就存在牛掌柜的脑海中了, 所以来福有牛掌柜这个岳父之后,也会拥有这道菜的秘方。而牛掌柜愿意将女儿嫁给来福, 是因为来福老实憨厚,为人规矩。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全文来看,牛掌柜就是一个大善人。他定下的规 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足以证明他的善良。他始终如一地对 待道人,教给旺财做人的道理,以其美好品质感染人。也正是他的善举,打动了道人,道人 给了他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秘方,这让牛掌柜的生意好起来,让他的声誉远播,家业兴旺。他 妥善处理旺财偷学配方的事情,为女儿择得良婿,可见其齐家有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