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边思 李益①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①李益,字君虞,陇西始藏(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 B.第二句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 C.第三句中李益直接称自己是"关西将家子",语调轻松洒脱,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 D.诗人写作这首诗的重点并不在于绘形写貌,叙述自己的经历,而重在抒写自己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 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 “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苍茫凄清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两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鸳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指松、维、保三州,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城南。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 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首联中,“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 “望”字。 C.尾联写诗人“跨马出郊”,“极目”四“望”,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引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D.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一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诗歌前两句写出了一位华贵英武、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边关少年的英武形象,语调潇洒风流,表现作者立功边塞的慷慨。 ②后两句用自我解嘲的口吻写出诗人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和苍凉。 解析:1.C.“莫笑”暗含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2.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二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②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诗人借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做直接描绘。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锦瑟》 一诗中,诗人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华年之思,所以颔、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 ,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寥、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做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此可见,“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其不幸身世的象征。本诗中,颔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雨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 惊人睡梦。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覃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可见,本诗中主要是借用“锦瑟”的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张本。 三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1.本题考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竞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表达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表情感的关键词句、注释等来作答。“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再次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四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解析:1.“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 2.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 五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的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抒发了作者由战乱引起的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以及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之情。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 “日”转“萧条”的隐忧。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结合注释可知,“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景。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题干“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结合具体诗句”的要求,答题时应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词。首联“西山”“清江”两个意象凄清冷峻,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之情。中间两联“涕泪”“天涯”“一身”“多病”“未有”,尾联“人事”“萧条”,表现作者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感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