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学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7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2.能够识别判断特定语言形式中所运用的不同修辞方法,并在仿句、扩展语句、现代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等试题中正确、熟练运用修辞方法。 【学习重点】 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具体语言形式中的识别判断。 【学习难点】 结合仿句、扩展语句、现代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等试题,熟练、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预习内容】 《世纪金榜》第4讲。 一、考点解说: 1.考试说明: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属于能力层级之表达应用(E)。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2.具体解读: 常见修辞方法规定考查七种,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重点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或理解体会修辞方法的使用。修辞考查,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过去常与仿写、扩展语句 相结合,近两年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此外还与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高考作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 辞,会使文采飞扬,从而赢得高分。复习时要掌握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和作用,由识别判断,而至于赏析运用。 二、题型示例: (一)2009江苏高考题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参考答案: 示例: ⑴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⑵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⑶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运用排比句,写三个关于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的句式相似的句子,言之成理即可。题目看不清,虽然是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但不符合题目排比句的要求。 (二)2015江苏高考题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A 、C、D三句分别将东风、芍药、蔷薇、南风拟人化,这容易辨别的。B句有点难度,难在考生对“见” 与“闻”的主体到底是“谁”,容 易混淆,如误解为“浮萍”与“小艇”,则此句就会被判为拟人句;其实联系上下句,“见”与“闻”的主体应为船上的人,因而此句不存在拟人修辞手法。 (三)2016江苏高考题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A项中将“人”比作“刀俎”“鱼肉”,运用了暗喻手法;BCD三项都使用了借代手法。B项中“尧舜”代指人群中的优秀人物;C项中“干戈”“玉帛”是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件,分别代指战争与和平;D项中的“西施”是以美人名代指心爱的女子。 三、解题指津: (一)七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以及表达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 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乙…(本体甲不出现)。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3)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 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4)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①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②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③她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来写,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①从意义上看,比喻重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②从形式上看,不管哪种喻,它的“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所拟作的事物是永远不出现的。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事物的名称,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用制作事物的材料来代替本事物,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来代替本事物的名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用具体的事物作借体,代替抽象的本体。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小米”代替“落后的军需供应”,“步枪”代替“落后的武器装备”。 ⑧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体事物。例如: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替一切东西,哪怕很细小的东西。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二者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相通,它们的区别是:借喻的本质是“喻”,它成立的基础是喻体事物与本体事物的“相似性”。而借代的本质是“代”,它成立的基础是“相关性”。所以借喻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代不行。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旌旗”借代“军队”,属部分代整体,而“阎罗”是借喻,比喻像阎罗一样的蒋介石。可以还原成“带领十万军队斩阎罗一样的蒋介石”,但不能说成“像旌旗一样的军队”。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 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格叫做对偶。 (2)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偶句与排比句都属于整句。对偶与排比的区别非常简单,对偶只有两个句子,而排比至少三个句子。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起来,使语势增强,感情加深,这种修辞格叫排比。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 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2)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即由句子中的一些成分 组成排比。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 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如: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④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 (1)反复的特点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 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2)反复的种类 ①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②间隔反复,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在议论文中,间隔反复,就是把能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间隔出现,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论点,因此可使中心论点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 出现,可使层次更 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3)反复的作用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音韵美,像《诗经》中的复沓,一唱三叹,增强语气或语势。 (二)注意: 1.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考题,大致可分两类,其解法也不相同。 ⑴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一是从辨别修辞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支逐一进行审查,从中得出合乎 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错误的。 ⑵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书写句子: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应称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特别强调的是,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显性和隐性要求。 2.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⑴了解七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易混淆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⑵明确各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平时练笔或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七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 ⑶具体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捕捉有效信息,深入分析语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