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6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学案 古诗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以下几种:‎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 ‎2、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 虚实结合 (3) 动静结合 就是诗歌通过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 以小见大 (5)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3、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对比 (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叠词、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早 行 宋. 陈与义 ‎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 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答题示例2: 出 关① (清)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问:(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键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 ‎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4. 画堂春 (宋) 秦观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 ‎ 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答案: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9.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0. 金 谷 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问: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思路】所谓“对比”,从景与景之间的关系分析,无关乎是动静、虚实、古今、乐哀、明暗、大小、抑扬等。分析今昔对比时,要密切关注诗歌描写的如今景物的荒凉、破败以及这种景物体现啊的市人大饿情感。答题思路:诗歌描写此地古时繁华的词句——解释这些词语表现的景物特征——列举描写此地当今景物的词句——解释这些词语体现的景物特征——表达的诗人情感(诗歌的主题)‎ 答.第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指金谷繁华的往事,已经随香尘飘忽而去,如今金园已是荒芜一片了:“流水”“青草”“日暮”“啼鸟”“落花”,一派衰败的景象,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达诗人沉重的伤感。‎ ‎11. 凉 州 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虚实结合。‎ ‎12.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首先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欢乐的景物、哪些是悲凉的景物;然后分析所有景物体现的诗人的情感,一般这种情感是悲凉的;最后分析这种情感与诗人之间的关系。‎ 答题思路是:写出诗歌表现欢乐情感的景物的词句——解释景物体现的情感——分析诗人真实的情感——运用术语照应题干。‎ ‎【参考答案】诗歌的第一句用“花满枝”表现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直抒胸臆,用“堪悲”表现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诗歌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悲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出诗人在寒食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13.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题思路】一般答题思路是:分析诗句描写的景与景之间的关系、分析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分析修辞手法、分析用词特点等——表现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14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15. 小 斋 即事 (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16: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7. 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所谓内容上的作用,是指词语在诗歌表达的思想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指词语在铺垫、烘托、过渡、照应、升华方面的作用。回答问题时,应思考词语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的作用。答题思路:写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多指字典义)——写出词语在诗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的作用——写出词语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8.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 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19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认为能替换为“对”亦可,但要言之有理)‎ ‎20.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理解词语的词性作用——分析词语的修辞——分析词语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分析词语在诗歌中心表达上的作用或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2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 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