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学案(1)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考查形式灵活,常采用实词、虚词与成语合并考查的形式或成语与熟语合并考查的形式,这也是浙江高考一贯采用的考查形式。但据2017年高考题目来看,实词、虚词与成语改变了以往的形式,采用语段考查形式,设置一个词语选择题(几乎包括了词语的全部类型),另外设置了一道标点符号题,这样词语题与标点符号题融合到语段中考查,综合性增强了,但题目难度较以前有所降低。 虽然题目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在复习中仍需要进行分专项复习,练习先分后合。 1.(2017·浙江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解析 “付与”指交给、付给,使用对象多为钱、物、时光等。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对象多是重大任务、命令、权利等名词性词语,语气庄重。与语境中“我们的使命”这一对象搭配的应是“赋予”。 答案 B 2.(201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的能力。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不合语境。B项,亦庄亦谐: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C项,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D项,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答案 A 3.(2015·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虚词、成语的运用。A项,“何况”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B项,“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不合语境。此处应用“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C项,“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用在此处恰当。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 答案 B 4.(2014·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推托:借故拒绝。与其后的“工作繁忙”相照应。使用正确。B项,“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这里应用“不止”。“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C项,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里用错语境,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D项,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A 5.(201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正确,“以至”有“直到”的意思,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前面的情况造成了“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B项,错误,“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符合句意。C项,错误,“热诚”,指热心而诚恳。与“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不搭配。D项,错误,“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显然与句意不符。 答案 A 考点一 近义实词角度巧辨析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近义实词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从词义方面辨析近义词是一种主要的辨析方法,从这方面辨析主要有三个角度: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 【做一做,辨一辨】 1.①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措施得力,中小学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初步________。(遏制/遏止) ②这所古老的建筑________交通。要不要拆除,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妨碍/妨害) ③工作人员已经________了会议代表返回的机票。(预定/预订) 解析 ①遏制:制止,控制。搭配“势头”得到控制。遏止:用力阻止。②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③“预定”重在“定”,规定、约定。“预订”重在“订”,订购。根据“机票”,故选后者。 答案 ①遏制 ②妨碍 ③预订 有些近义词的搭配对象不同,如“改进”和“改善”,“改进”常和作风、方法、技术等词语搭配,“改善”常和生活、关系、设备等词语搭配。有些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关系不同,如“充满”和“充分”,前者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可以作定语。 【做一做,辨一辨】 2.①歌手把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歌声里,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灌注/贯注) ②________(侵占/侵犯)别国领土就是________(侵占/侵犯)他国主权。 ③他们________这个问题已经有两个小时了。(争论/争执) 解析 ①灌注:浇进,注入,如把铁水灌注到砂型里,把心血都灌注到孩子身上。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或语气连贯,如全神贯注。“感情”与“贯注”习惯搭配。②侵犯的对象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侵占的对象是土地、财产、领土、公款。③争论,各抒己见,互相辩论。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一般做名词。 答案 ①灌注 ②侵占 侵犯 ③争论 如“法制”与“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是名词;而“法治” 多指依法治理国家,是动词。 【做一做,辨一辨】 3.①他细细________,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意。(品位/品味) ②这场演出中许多节目的艺术________很高。(品位/品味) ③我们应把精力放在________现有的成果上,而不是开创新的天地。(坚固/巩固) 解析 ①②“品位”是名词,可以指官吏的品级、物品质量和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可以做动词,有品尝、仔细体会的意思,也可做名词,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第一句根据语境,应选择动词,故用“品味”,第二句指艺术作品的水平,故用“品位”。③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做形容词。巩固,可做动词,使坚固。 答案 ①品味 ②品位 ③巩固 不同词语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且还会随语言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使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做一做,辨一辨】 4.①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应经常________情况。(沟通/勾通) ②由于叛徒________,方志敏同志不幸落在敌人的手里。(揭发/告密) ③我们还要________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揭发/告密) 解析 ①沟通——双方相通,褒义词;勾通——暗中勾结,贬义词。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褒义词。其他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前面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后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又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是个中性词;“鼓舞”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是个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个贬义词。②揭发,揭露坏人坏事。告密,向有关部门告发旁人的私下言论或活动,多用贬义。③解析见②。 答案 ①沟通 ②告密 ③揭发 [即学 即练] 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根据高考真题改编) (1)(2015·重庆卷)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 (2)(2015·重庆卷)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 (3)(2015·四川卷)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 (4)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词汇莫过于“应试教育”。( ) (5)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滋润,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 (6)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处治。( ) (7)家庭的熏染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 解析 (1)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用在本句中正确。(2)高妙:高明巧妙,美善之至。指技艺高超,此处用来形容色彩结合,不恰当。属用错对象。(3)“熟稔”指很熟悉。稔:熟悉。用在本句中正确。(4)“词汇”的意思是“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词汇”只能用于总称,不能用于个例。根据语境,应该用“词语”。(5)“滋润”重在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滋养”重在供给养分,使更好地成长。根据语境,国画创作应该是从荆楚文化中吸取了养分,所以应该用“滋养”。(6)处治: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此句应用“处置”。处置:处理;发落,惩治。对象一般为物。(7)“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但“熏染”所产生的影响多指坏的,是个贬义词,而句子中很显然应该用褒义词“熏陶”,感情色彩不恰当。 答案 (1)√ (2)× (3)√ (4)× (5)× (6)× (7)×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时的我连自己也不知哪来的这句话,故作镇静而自豪地说:“就这一身衣服,我还觉得挺________——穿一半(白天穿),闲一半(晚上睡觉不穿)呢!” ②朱棣________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长到8岁,他的父亲才想起来要给他取个名字,他在21岁就开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的战功。 ③五代时期以后唐胡瑰画马最著名,他________画蕃马动态和牧民生活细节,与曹霸、韩干主要以御马为创作对象迥然不同,他画的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 A.富裕 诞辰 善于 B.富裕 诞生 擅长 C.富余 诞生 擅长 D.富余 诞辰 善于 解析 “富裕”为形容词,指(财物)富足充裕;“富余”为动词,指足够而有剩余。根据语境,句①应填“富裕”。“诞生”为动词,指(人)出生;“诞辰”为名词,指生日。根据语境,句②应填“诞生”。“擅长”和“善于”都含有“在某方面有专长”的意思。但“擅长”仅指有某种技能,“善于”的使用范围比“擅长”宽泛。根据语境,句③应填“擅长”。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只是把背影用墨衬黑,一层层________,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不少年轻白领都拥有自己的微店,她们表示,开微店主要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________一下枯燥乏味的生活。 ③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________,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A.点染 调剂 积聚 B.渲染 调节 积聚 C.渲染 调剂 积淀 D.点染 调节 积淀 解析 “点染”,指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渲染”,指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根据语境,句①应填“渲染”。“调剂”,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也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指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根据语境,句②应填“调剂”。“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根据语境,句③应填“积淀”。 答案 C 考点二 近义虚词角度巧辨析 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副词,但“固然”还可充当连词,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如“你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必须(副词)——必需(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 【做一做,辨一辨】 1.教育方式的创新________重要,但更须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偏执做法。(固然/诚然) 解析 “固然”能做连词,引起下文转折,而“诚然”不能。根据语境,上下句之间有转折的逻辑关系,应填“固然”。 答案 固然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下: 表并列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既(又)……又…… 表选择的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 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做一做,辨一辨】 2.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和/还是) 解析 应选“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 答案 还是 3.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即使/虽然) 解析 “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往与“可是”“但是”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 答案 即使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 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 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做一做,辨一辨】 4.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未免/不免) 解析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答案 不免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做一做,辨一辨】 5.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________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不管……也/尽管……还) 解析 “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答案 不管……也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做一做,辨一辨】 6.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 解析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前。“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答案 至于 [即学 即练] 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根据高考真题改编) (1)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未免太不礼貌了吧。( )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 (4)现代自然科学不只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 (5)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 (6)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 解析 (1)“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 ,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这里应用“不止”。“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2)“未免”的意思偏重于“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它是对别人做法的一种评价。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都可以。此处“未免”使用正确。(3)“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而且含有“庆幸”之意,此处“总算”合适。(4)“不只”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因此正确。(5)“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一直到”的意思,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用在此语境中合适。(6)此项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答案 (1)× (2)√ (3)√ (4)√ (5)√ (6)√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风在水上滑行,湖边的泊船轻轻摇动,________撞出亲昵的响声。 ②《孔子》与《刺陵》有如此票房奇迹,不单因为有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作招牌,也________受《独立日》影像印记影响,还有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猎奇…… ③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不敢________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 A.偶尔 不只 公然 B.偶然 不止 公开 C.偶尔 不只 公开 D.偶然 不止 公然 解析 “偶尔”,强调次数少,跟“经常”相对。“偶然”,强调出乎意料,跟“必然”相对。句①应选“偶尔”。“不只”,连词,表递进。“不止”,副词,不停止,其前一定有动词;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其后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句②应选“不只”。“公然”,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公开”,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句③应选“公然”,作“反对”的状语。 答案 A 考点三 成语辨析大类型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有些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此类型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无论是在平时积累还是训练中都应特别注意。 示例 解析 (2017·全国卷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对未来”错误,用错对象。 (2017·全国卷Ⅱ)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绝妙。指人工,此处对象错误。 (2017·全国卷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 温文尔雅:举止文雅,态度温和。一般指人。用于此处对象错误。 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2017·全国卷Ⅲ)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使用对象错误。 (2017·全国卷Ⅲ)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使用对象错误。 [即学 即练] 1.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2016·浙江卷)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 解析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用错使用对象。 答案 × ②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 解析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里用错语境,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答案 × ③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 解析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们。 答案 × ④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 解析 芝兰玉树:芝和兰是两种香草,玉树是槐树的别名,一说用玉制成的树。比喻优秀子弟或对别人子弟的美称。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他工作扎实能干,任劳任怨,此次授予他“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也算是实至名归。 D.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解析 A项,无出其右:才能“没有人超过他的”。不能用在屈辱与困境上。B项,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挥,挥笔。很明显“一挥而就”的适用对象应为“写诗文、画画”,而例句的对象为“工作”,属于用错对象。 C项,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D项,敝帚自珍: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从意义而言可看出“敝帚自珍”适用于对自己,而不能用于别人。句中的“作品”是“已故著名作家”的,而不是“编辑”自己的,属于用错对象。 答案 C 在成语运用上,不理解使用对象易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不期而遇(认识的人) 汗牛充栋(书籍多) 洗心革面(坏人) 金兰之好(友情)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女子) 美轮美奂(新屋、装饰、布置) 气(器)宇轩昂(人) 破镜重圆(夫妻) 青云直上(地位) 洛阳纸贵(书畅销) 巧夺天工(人工) 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相敬如宾(夫妻) 比翼齐飞(夫妻) 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之人) 不耻下问(请教) 举案齐眉(夫妻) 楚楚动人(女子) 耳提面命(长辈) 精神矍铄(老人) 妙手回春(医生) 秀外慧中(女子) 振聋发聩(言论) 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济济一堂(人才) 炙手可热(权势) 珠圆玉润(歌声、文字) 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倚马可待(写文章文思敏捷) 荡气回肠(乐曲、文章等十分动人) 一挥而就(写字、文章、画画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此类型同张冠李戴致误的类型一样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无论是在平时积累还是训练中都应特别注意。 示例 解析 (2017·全国卷Ⅰ)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守正不阿: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语境说的是赵老师坚守所学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公正。 (2016·全国卷Ⅰ)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望文生义。 (2016·全国卷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望文生义。 (2016·全国卷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非字面意义,属望文生义。 [即学 即练] 3.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 解析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 ②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 解析 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属望文生义。 答案 × ③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 解析 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错在望文生义。 答案 × ④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解析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该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用在此语境下是正确的。 答案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火车站大门对面,有一座钟楼与它形影相吊,构成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为这座城市增色不少,成为外地客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B.整天忙于琐事,并乐此不疲,当然就没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更没有时间读书,这样终究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 C.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对那些危害不大、罪不容诛的犯罪分子不能一杀了之。 D.这次展览会有众多民间艺术品参展,众多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艺术殿堂,与名家的作品一起展示在观众面前。 解析 A项,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此处属望文生义。B项,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符合语境,正确。C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此处属望文生义。D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B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不刊之论(更改) 久假不归(借) 危言危行(正直) 屡试不爽(差错) 一文不名(占有) 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犯而不校(计较) 一傅众咻(教导) 差强人意(稍微) 安土重迁(不轻率) 细大不捐(抛弃)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即学 即练] 5.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解析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答案 × ②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 解析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后面的“谈论”语义重复,所以不当。 答案 × ③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 解析 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隐”即“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答案 × ④在李老师耐心教导下,班里许多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 解析 “莘莘学子”是“众多学子”之意,表示群体,不能用“许多”来修饰。 答案 ×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 B.语文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C.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D.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解析 A项,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B项,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与“责任”语义重复。C项,“相形见绌”的 “见”字即作“显现”讲,前面再用“显得”就重复了。D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使用正确。 答案 D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有: (故意说得)闪烁其词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人民)生灵涂炭 (对自己)妄自菲薄 (显得)相形见绌 难言之隐(的苦衷) (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许多)莘莘学子 (目前的)当务之急 (正)方兴未艾 (难得的)空谷足音 (依然)记忆犹新 (忽然)恍然大悟 (根本上)釜底抽薪 (独自)孑然一身 (一场)南柯一梦 (好像)如芒在背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这就需要辨析成语的不同语素,区分意义。如临危受命(接受)/临危授命(交付);一诺千金(诺言)/一掷千金(扔)。不胫而走(范围小,只用于形容消息传播迅速)/不翼而飞(范围大,既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即学 即练] 7.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 解析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信服。与“不负众望”混淆。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答案 × ②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 解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为“一蹴而就”。 答案 × ③面对别人的鄙夷或尊崇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坦然面对的能有几人?也许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对人生旅途上的有些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不以为然。( ) 解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应为“不以为意”。 答案 × ④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所不至。( ) 解析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一般用于贬义。应为“无微不至”,意思是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答案 ×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他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演________,将“度”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② 高中三年,赵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质与能力,这不能不令人________。 ③给病人看诊时,她会________地跟病人讲述病情和以后的治疗措施,从医多年来鲜有病人抱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人员。 A.不瘟不火 另眼相看 不厌其烦 B.不温不火 刮目相看 不胜其烦 C.不瘟不火 刮目相看 不厌其烦 D.不温不火 另眼相看 不胜其烦 解析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①说的是戏曲艺术家的表演,应填“不瘟不火”。“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②强调赵洲同学“与众不同”,让人看待他也不同于一般,应填“另眼相看”。“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不胜其烦”指烦琐得让人受不了。由“鲜有病人抱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人员”可知,③应填“不厌其烦”。 答案 A 容易因形近而致误的成语有: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临危授命——临危受命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不绝于耳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含贬义;“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一般用于褒义。 [即学 即练] 9.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 解析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多用于贬义。 答案 × ②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 解析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多具褒义色彩。本句语境“丑闻” 是贬义的,感情色彩不相符。 答案 × ③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 解析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用在句中感情色彩有误。 答案 × ④侯宝林与马季的相声艺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解析 “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 答案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他分明做错了,却还在那里念念有词地辩解。 C.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解析 A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是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B项,“念念有词”指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中性词。此处应用贬义词“振振有词”。C项,“闻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感到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成语使用正确。D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也可以说是望文生义。 答案 C 容易造成色彩误用的成语有: 1.易褒词贬用的成语 拭目以待 神机妙算 名不虚传 凤毛麟角 洋洋大观 沁人心脾 别有天地 别出机杼 有口无心 惨淡经营 来日方长 2.易贬词褒用的成语 满城风雨 改头换面 无独有偶 长此以往 趋之若鹜 半斤八两 一团和气 绞尽心机 大言不惭 明目张胆 明哲保身 忘乎所以 高谈阔论 始作俑者 好高骛远 邯郸学步 如丧考妣 一丘之貉 咄咄逼人 虎视眈眈 别有用心 衣冠楚楚 巧言令色 好为人师 人模人样 神气活现 趾高气扬 天花乱坠 巧舌如簧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谐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示例 解析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兵不血刃”意为兵器上面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交锋就轻易取得了胜利。这与句中“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相矛盾。 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这与句中“初稿”相矛盾。 [即学 即练] 11.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 解析 如期而至:事物按约定的时间到达。所指事物是人们所期望的,而安全事故不是人们所期待和约定的,前后自相矛盾。 答案 × ②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解析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也形容局势危急。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不合语境。 答案 × ③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 解析 萍水相逢: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本句中,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答案 × ④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 解析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冠军,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自相矛盾。 答案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黄山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也有的像鱼,像蛇,像兔,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惊叹,惊叹它的奇异绝伦,惊叹它的巧夺天工。 D.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解析 A项,“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B项,“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高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成语使用正确。C项,“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技艺精巧,胜过自然。这与黄山天然形成的胜景相矛盾。D项,“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与句中“初春”矛盾。 答案 B 由于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即学 即练] 13.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解析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辞,用于“陈教授”显然不当,有失恭敬。 答案 × ②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解析 “蓬荜”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答案 × ③一向酷爱篮球的赵嘉一见到美国派出的实力超群的梦八队队员名单,就对表兄说:“表兄,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美国篮球技术为什么如此高明呢?”( ) 解析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于别人,不用于自己。 答案 × ④张楠在比赛中失误意外掉杠,比赛结束后潸然泪下,她的队友宽慰她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 解析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多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鼎力”属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答案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忝列门墙罢了。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曾明确表态,反腐巡视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投鼠忌器,要全部扫描。 D.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解析 A项,“忝列门墙”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用于第一人称。B项,“姑妄言之”指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句中用于“大家”,谦辞与敬辞使用错位。C项,“投鼠忌器”指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成语使用正确。D项,“一言九鼎”是敬辞。别人说话顶用,受到大家尊重。 答案 C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时间:45分钟 分值:54分) 题组一 专项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培训机构的轮番“轰炸”,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便纷纷积极回应,认为找人监督、辅导孩子学习颇有必要。 B.大水即将漫过家园,不得不背井离乡。你带领乡亲们启程,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C.受台风“苏迪罗”外围影响,青岛澳门路海岸沿线巨浪冲上岸边,竟然掀起了十几米高的浪花。那情形,真可谓沧海横流啊! D.无论是早前发布的Google Glass,还是后来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智能手表,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在一点点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解析 C项,“沧海横流”,海水泛滥,四处乱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A项,“不管”,不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等与之呼应。用在此处合适。B项,“启程”,上路,行程开始。(多用于较正式的场合)用在此处合适。D项,“形形色色”,状态词,各种各样。用在此处合适。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旅游城的设计以游乐为主,进而所有项目都强调与游人的互动,游人可以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投壶射箭等。 B.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制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这样做无疑是冒险把大厦建在松软的废墟上。 C.在以后的山水游记中,柳宗元心急火燎地寻觅着、发现着存在于自然中的真善美,以此来实现自己所崇尚的完美人格。 D.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生活于我是这般的艰难,可在这样泥沙俱下的日子里,我仍然幻想着拥有两间草房、三亩水田。 解析 A项,“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此处应用“因而”。B项,“限制”既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也指规定的范围。C项,“心急火燎”指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此处应用“如饥似渴”。D项,“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表示,患者在社区基层卫生机构看过病后,如果医生觉得有必要转诊,大医院不能以“当日号满”等任何理由推托。 B.他为人勤快、聪明,而且与人为善,邻居家的门锁、空调和电风扇坏了,他都热心地帮助邻居修理,真是无所不为啊! C.小金瓦寺有多个佛像,每天来这里朝拜和“磕长头”的人成千上万,以至一些佛像前面几寸厚的地板被磨出深沟。 D.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说,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在中关村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他深感建设好中关村责无旁贷。 解析 A项,“推托”指借故拒绝。B项,“无所不为”指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褒贬失当。C项,“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D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应加快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引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而带给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 B.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造成北极海冰融解,北极熊维持生存将越来越困难,其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减少超过3成。 C.监管部门在做出决策时既要考虑社会影响,又要考虑企业的影响力和实际情况等,否则可能会让自身陷入左支右绌的尴尬境地。 D.近日,捞鱼河湿地60万株盛开的郁金香争奇斗艳。经媒体报道后,捞鱼河湿地迎来首轮看花潮,来看花的人摩肩接踵。 解析 A项,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此处应用“从而”。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B项,融解:融化,通常由于热的作用而从固态变为液态。C项,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D项,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著名的“糖果实验”表明,人的自我管理情绪达到理智伴随情感的自律状态,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B.一个有较高情商的人,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并且能够做出恰当的反映。 C.“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明其正确性。 D.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解析 A项,“表明”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用于此处正确。B项,“反映”为动词,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名词,可用“反应”。“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名词。C项,“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D项,“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小学生,一次偶然的生病请假,发现在家里读书十分快乐,之后她用一百多张请假条换取了四百多部名著的阅读量。 B.一些媒体利用科技来检测自己的新闻报道,当看到有些新闻的点击量不高之后,这些媒体就不会再跟踪报道。 C.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一念之差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要想将来不后悔,就要在那一刻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D.神奇的山峰、奔腾的江河、辽阔的草原、壮美的大漠……我们常常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其魅力让最优秀的画家也感到惭愧。 解析 A项,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用于此处正确。B项,检测:检验测定。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监测”。C项,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多指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此处应用“一念之间”。D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用于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 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上世纪末,拥有童年被当作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安全成长和心理健康。 B.王国维反对“游词”,因为“游词”言不由衷,假情假意,不表人情之常,而表人性之乖戾,固然令人反感而不可信。 C.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在山谷中行进,一个转弯后来到一片竹林。走在小径上,清风阵阵,空谷足音,大家兴致更高了。 D.电视剧《伪装者》的热播让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演员靳东声名大噪,其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许多当红男演员。 解析 A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权利”。B项,“固然”既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又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当然”。C项,“空谷足音”,在空荡的山谷里听到了人的脚步声非常高兴,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项,“声名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根据语境,此处运用正确。 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与其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胜利,毋宁说是世界文学在国际层面重新审视并肯定中国儿童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取向。 B.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期,虽然欧美股市因此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捉摸。 C.大胡子的关羽、大义凛然的革命红军、憨态可掬的唐老鸭,一个个绘声绘色的泥塑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 D.分别在宁波和杭州召开的APEC主题会议与G20峰会的主题都有“包容”两字,这意味着各国都意识到了不能以邻为壑,而要协调相互之间的各项政策的重要性。 解析 A项,与其: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B项,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C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能用来形容泥塑。D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答案 C 题组二 组合练 (2018·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一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5分) 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我终于踏进细雨霏霏、烟染翠柳的江南。[甲]车子停在一个浓绿掩映、氤氲笼罩的村头。[乙]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这就是“桃花流水,渔郎泛舟”的世外桃源西递。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青石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文化的践行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颂着佳话,经久不息。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清一色的徽派建筑,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都赋予了这一门一扇、一窗一棂各自的灵魂。一踏进气势恢宏、陈设典雅的“玉瑞堂”“桃李园”“敬爱堂”……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的楹联书画。百转千回,我就这样穿厅进堂,徘徊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虽然堵堵马头墙已披上苔藓,根根雕梁画栋于岁月里褪色,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云集西递的场面。[丙]男孩十一、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走出了一条“儒”、“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了整个人生。 9.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草长莺飞 B.徘徊 C.雕梁画栋 D.何止 解析 B项,“徘徊”应改为“徜徉”。“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与语境不符。“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符合语境。 答案 B 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C项,丙处表示约数,应该去掉顿号。 答案 C (2018·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5分)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至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1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笔勾销 B.云谲波诡 C.泯然 D.除非 解析 D项,“除非”可改为“只消”或“只要”。 答案 D 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A项,甲句“即”和冒号不能并用,可删去“即”及其前面的逗号,或删去冒号并把句号放到后引号外面。 答案 A (2018·金华名校高三二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5分)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甲]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尽收眼底。 [乙]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丙]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包罗万象,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1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收眼底 B.一旦 C.包罗万象 D.充盈 解析 A项,“尽收眼底”用于俯视角度,句中的角度是平视,故错,可改为“一览无余”。 答案 A 1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B项,乙处“?”改为“。”,全句是否定性陈述句,无疑而问,故句末不用问号而用句号。 答案 B (2018·台州市三区三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5分) [甲]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乙]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丙]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敦敦实实而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 15.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至 B.断壁残垣 C.树立 D.敦敦实实 解析 “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应为“竖立”,用于具体的事物。 答案 C 1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C (2018·浙江新高考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5分) [甲]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乙]这些,谁又能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丙]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青衣不同于花旦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岁月的风霜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予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7.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跌宕起伏 B.然而 C.波澜不惊 D.消耗 解析 “消耗”多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应为“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答案 D 1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句号应改为问号。 答案 B (2018·浙东北三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5分) [甲]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两省交界,蜿蜒如卧龙。它是那样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它是那样深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气象万千;它又是那样美丽,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朝晖夕阴。[乙]大自然又是变换莫测的,早晨过沟时还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清凉的水洗把脸;下午归来时,因上游冰雪融化或突降暴雨,沟内洪水下泄,波涛汹涌。 祁连山的美妙和神奇吸引着地质工作者前往探索。尽管在野外考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却也是单调枯燥和艰难危险的。有时浓雾迷漫,辨不清方向;有时突遇大雨,山洪暴发。[丙]但是艰难困苦阻挡不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步: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19.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层峦叠嶂 B.朝晖夕阴 C.变换 D.尽管 解析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应为“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 答案 C 2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处,第一个逗号应为冒号,整个句子为总分关系。 答案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