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2课淝水之战语文版必修
第 12 课 淝水之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左仆射.( ) (2)兖.州( ) (3)郧.城( ) (4)左衽.( ) (5)硖.石( ) (6)趣.洛涧( ) (7)勍.敌( ) (8)怃.然( ) (9)蹙.而杀之( ) (10)麾.兵( ) (11)重.以饥冻( ) (12)壶飧.( ) (13)豚髀..( ) (14)屐.齿(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慕容垂拔.郧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轻骑八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兼道就.融于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蔑.不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复取.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觉屐齿之.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陈策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闲军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甲无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可先为起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2)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指上述年龄的人。 (3)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4)桓冲深以根本..为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 (多用于否定式);彻底。 (5)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6)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的处罚决 定。 (7)融驰骑略.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简单(跟“详”相对)。省去;简化。 (8)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9)潸然流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鼻涕。 (10)谢安得驿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兵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 民每十丁遣一兵.: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2)去 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 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3)信 今陛下信.而用之: 烟涛微茫信.难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 (1)于 阳平公融言于.坚曰: 幽、冀之兵至于.彭城: 问计于.谢安: 坚乃留大军于.项城: (2)而 今陛下信而.用之: 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 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秦兵逼肥水而.陈: 6.掌握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栅.淮以遏东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不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方与客围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败.其前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不战以老.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击成,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2)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 2.课外名句 (1)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3)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司 马光《资治通鉴》 (4)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 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 写了《资治通鉴》,费时十九年。 二、背景展示 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混 战,直至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统一北方。苻坚降服了鲜卑、羌、羯各族,但又重用他 们的首领。这些被统治的异族,“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阳平公融语)。只要有机会,他 们随时都可能起来反抗。所以极力怂恿苻坚出兵东晋的唯有慕容垂、姚苌这些鲜卑、羌族首 领。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绍就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 也!”可见这些异族完全是处心积虑地利用苻坚“骄矜已甚”的弱点,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 统治。这些异族参与大战,别有意图,只求保全实力,伺机逃跑。史载,淝水之战失败后, 慕容垂的三万兵力完好无损。 三、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 赵、魏三家分晋(前 403),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 灭后周以前(959),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 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 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文白对译 ……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 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 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 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1.谢安真的是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实吗?你如何看待谢安“出游山墅”,与谢玄“围棋赌墅” 的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谢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 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场战争以苻坚的强盛始, 而又以苻坚的失败终。有人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失败是偶然的;也有人认为 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淝水之战开战之时,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晋军必败几无悬念。然而, 坐镇建康的谢安似乎并无担忧。东晋将士们在前线鏖战之时,谢安却怡然自得地与客人下着 围棋。棋局正在进行的时候,从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接过信看完,什么话也没说,继 续下棋。客人询问谢安,前线战事究竟如何。谢安回答:“小儿辈遂已破贼。”他的神态举 止,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 运用示例 历史的裁决总是公正的,项羽最终四面楚歌,拔剑自刎;刘邦一统天下,赢得 了万民爱戴。对项羽这个悲剧式的英雄,我总有着由衷的钦佩与敬仰,但更多的却是他的急 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更衬得刘邦的镇定,是镇定让他在危机四伏时仍从容自如,在项羽 要杀他老父时还能说出:“幸分我一杯羹。”再如淝水之战的谢安,没有他的镇定自若,怎 么可能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镇定是在困境中突出重围的一种优势策略,当两人面对同样的 困境时,毛躁的那个人往往败于自乱阵脚,所以有人说:成功是智商与情商的结晶,缺一不 可。 二、课外素材 充满正义的雨果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 对暴力、以爱制“恶”。1861 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 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 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 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选材感言 在我们的印象中,提到雨果,只知道他对文学的贡献。但文如其人,他一生追 求人道主义,在他的笔下,是汩汩流淌的正义之歌;在面对现实时,他同样能勇敢地站出来, 站在正义的一边,为消除暴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命题: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先读佳作 熟 悉 ①心理学上有个理论,人对未知具有天生的恐惧,随着对未知事物熟悉程度的加深,恐 惧会逐渐下降。熟悉,让人感到安全。但是,熟悉往往也预示着危险。 熟悉是一种危险, 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警惕。(1) ②小时候喜欢游泳,自觉水性还不错,但是家人从来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说“淹死的 都是会水的”。我不以为然。有一次去虹口,来到河边玩水,我自恃水性好、熟悉,便想下 河一试。没想到刚一下水,就发现河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竟湍急异常,一不留神就被冲倒了, 转眼就被冲出十多米。所幸在河道拐弯处被一位游客拉上来才没葬身江底。上岸后,惊魂甫 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话,一阵彻骨的寒意袭上心头。熟悉,让人失去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冷静。(2)(4)(5) ③前秦国主苻坚在建国之时,与前凉、前燕等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生可谓戎马 倥偬,并最终取得胜利。当全国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未统一时,他以为自己久娴战阵,对 征战之事无比熟悉,便不顾东晋君臣团结的事实,不听群臣的谏诤,执意发动对晋的战争。 在战争中,又自以为勇猛过人,恃勇轻进,不等后方几十万军队集结就率领先锋八万余人进 逼淝水,结果大败而还。熟悉,让人失去冷静,最终导致失败。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 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式。(3)(4)(5) ④物理学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质,支持“粒子说”。他无数次地做了各种各样的光学 实验,自以为已熟悉所有的实验结果。当青年科学家菲涅尔提出验证光的波动性的一种方法 时,泊松通过计算表明光在通过圆形障碍物时会在阴影中心出现亮斑,他立刻想到自己曾做 过的实验没有亮斑出现,于是撰文对菲涅尔大加嘲笑,认为其理论荒谬。但是菲涅尔在竞赛 的关键时刻,通过最新的观察手段观察到了那个亮斑,证实泊松错误!最终竞赛以波动说胜 利而告终,而那个亮斑被人们称为“泊松亮斑”,以此嘲笑泊松的自负。熟悉,让人陷入思 维定式,不能发现真理。(6) ⑤当我们在感受着熟悉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和方便时,同时也要想想,这些“熟悉”有 没有让我们失去警惕,有没有让我们失去冷静,有没有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只有处理好这 些问题,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思悟亮点 1.写法灵活 (1)第①段中,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 提示 作者先说出“熟悉”的优势,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熟悉”的劣势,表现了作者 写作的灵活和严谨的逻辑。 (2)第②段的素材运用是如何体现作者写作灵活性的? 提示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印证观点,有说服力。对生活中的素材,作者信手拈来,而 且契合观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灵活的特点。 (3)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苻坚的例子的? 提示 苻坚的事例如何与“熟悉”对接,作者在这里给出了答案,在运用素材时要始终围绕 中心论点,让关键词在所用事例中有所展现。 2.语言优美 (4)作者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的议论性的文字有哪些? 提示 第②段:“熟悉,让人失去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 让人失去冷静。” 第③段:“熟悉,让人失去冷静,最终导致失败。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 思维定式。” (5)第②段和第③段中的议论性的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句式工整,逻辑层次清晰,两段中的议论性文字自成一体,相互照应,这也体现了作 者的独具匠心。 (6)第④段中表明题意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 “熟悉,让人陷入思维定式,不能发现真理。”这一句与第③段中的议论性文字相互 照应,形成一个漂亮的逻辑链条。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yè (2)Yǎn (3)Yún (4)rèn (5)xiá (6)qū (7)qínɡ (8)wǔ (9)cù (10)huī (11)chónɡ (12)sūn (13)tún bì (14)jī 二、 1.(1)授予官职 (2)攻占 (3)率领 (4)靠近,此处可翻译为“汇合” (5)捕获 (6)无, 没有 (7)趁机 (8)夺取 (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已”通“以”,表界限 (2)“画”通“划”,计划,谋略 (3)“闲”通“娴”, 熟习 (4)“阙”通“缺”,缺少 (5)“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 3.(1)宅第。(2)年轻。(3)鼓励,鼓动。(4)事物最重要的部分。文中指京城建康。(5)距离。 (6)处置谋划。(7)巡视。(8)逃跑。(9)眼泪。(10)信。 4.(1)武器/士兵/军队 (2)离开/距离 (3)信任/确实/言语真实,诚实 5.(1)对/到/向/在 (2)表并列,并且/表修饰/表转折,却/表顺承 6.(1)名词作状语,在草中;在露水中 (2)名词用作动词,下达 (3)名词用作动词,设置 栅栏 (4)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5)名词用作动词,渡河上岸 (6)名词用作动词,下棋 (7)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 (9)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失败 (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 7.(1)(苻坚)只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齐整,以为都是晋兵。 (2)当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收叠书信放到床上,全无高兴的样子,继续下棋。 (3)下完棋后,(谢安)返回屋里,过门槛时,高兴得竟然连屐齿折断了都没有发觉。 整体感知 D [“死了十七八个人”理解错误,“死者什七八”意思是“死亡的人有十分之七八”。] 课堂互动 1.不是。谢安“出游山墅”,与谢玄“围棋赌墅”,显示了他的镇定。正因如此,才稳定 住了东晋君臣上下的心,而士气也十分高涨。这在当时来说,是最正确的做法了。 2.行事镇定自若,举重若轻:(1)大军压境时,“夷然”答曰,既而“寂然”;(2)诸将急 迫时,出游山墅,聚朋围棋,游至夜还;(3)闻捷报时,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问题争鸣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 (1)性格决定命运。苻坚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专断,不听臣言, 不得人心。 从苻坚的轻信用人看,用人之时已经埋下了祸根。这是战争失败的必然因素。 ①误用鲜卑族、羌族首领慕容垂、姚苌。这些被压迫的异族分子时刻都在伺机反抗,夺取苻 坚的江山。 ②任用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为度支尚书,朱序人在前秦而心在东晋。在淝水决战“秦兵少却” 时,故意发出“秦兵败矣”的错误信息,引发秦兵退乱,乘机反抗苻坚。 ③征用“良家子”即汉族富裕子弟参战也是一误:一来他们吃不了苦,不善作战;二来他们 不愿与东晋汉人同胞作战。故此,只要有机会便逃,毫无战斗力。 (2)偶发因素未尝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了锐气,然而八公山触“木”惊“心”, 使他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开始被自恐瓦解,变得更加狂躁。所以,当决战时刻 东晋设下圈套,诸将皆看出不可信,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出,听不进,做 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八公山上的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苻坚的心理打击直接影响了他后 面的决策。 ②风声鹤唳丧胆气。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兵紧逼的非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厉的鹤 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客观上加剧 了前秦的败亡。 ③误导瓦解军心。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杀,一举歼之。前方刚撤,朱序 便在军阵后面大喊“秦兵败矣!”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全身, 立刻动摇了秦兵军心,瓦解了斗志,打乱了全局。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时产生也是必然因素。 必然带出偶然,偶然导致必然。战争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