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五月末轮选练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五月末轮选练题

2018 年高考语文五月末轮选练题(10)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句式一致。 比喻之花开在了李白的眼中,他便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之花开在了东坡居士的手下,他便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之花开在了白居易的耳畔,他便听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仙乐。 比喻之花开在了南唐后主的心中,他便吟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的绝唱。 2、【2017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是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 90 分贝时。人 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 95 分贝时,有 40%的人瞳孔放大, 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 115 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 弱。 。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 等眼损伤现象。 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 损伤现象。 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 是很容易产生的。 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 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答案】B 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 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房价高涨,市政府立即作出反应,进行调控。现在,房价已出现环比略降的态势。老百姓心 里安定了,只要实现了住房梦,就能让社会稳定下来,而社会穗定下来,老百姓就一定能有 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也必然会富强起来。 ①实现了住房梦,也不一定能让社会稳定下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社会稳定下来,老百姓也不一定就能有满满的幸福感。 ③老百姓的满满幸福感 也不是必然能让国家富强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推断时讲究逻辑的严密性。比如该题在推断时思 维不缜密,逻辑错误。因为社会稳定,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国家富强三者之间并不是因果 关系。 4、【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频繁跳槽已成为当下我国职场的 突出问题,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用人负担,《中国青年报》、 社会调查中心对此进行了问卷调 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根据以上表格简要概括跳槽的主要群体及主要原因 (2)面对这一现象,企业要长期留住员工,应做出怎样相应的整改? 【答案】(1)跳槽的主要群体是具备一定资历,工作 2-3 年的员工。跳槽的主因是个人发展 空间小,福利待遇低。(2)应选择有一定工作年限或资历的员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的同时, 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 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注 意三个表格中的极值,然后根据分析出的主要原因提出调整方案。 5、【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 2018 届高三精英联赛】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张教授的拙作《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文化》在国际上获大奖,可喜可贺。 B. 小张写作论文数据翔实、论据充分,导师斧正一丝不苟、锱铢必较,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C. 你是这个行业的方家,以后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希望你能不吝赐教,我定会感激不尽。 D. 这是家侄毕业时送给我的钢笔,我已珍藏多年,每当看到它,都会回忆其那段难忘的时光。 【答案】C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 42 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 外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E [B 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机。E 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 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 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 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 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 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故乡中的“异乡人” 林少华 我前不久去了北大,去了清华。校园未必多么漂亮,一样的月季,一样的垂柳,一样的 草坪和蒲公英。学生也是随处可见的男孩女孩,一样的衣着,一样的步履,一样的笑声。既 没多生一只眼睛,也没增加半个脑门儿。但细看之下,眼神或许略有不同,如未名湖,沉静, 而又不失灵动;清澈,却又不时掠过孤独的阴影。于是,应邀前来演讲的我首先从孤独讲起。 李白的孤独:“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杜甫的孤独:“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辛弃 疾的孤独:“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鲁迅的孤独:“在我的后园,可以看 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陈寅恪的孤独:“一生负气成今日,四 海无人对夕阳。”以及当代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孤独:“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 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 当然,作为日本文学教授和村上作品译者,我讲得多的还是村上春树的孤独:“不错,人 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 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句话,孤独是联系的纽带。为 此必须深深挖洞。而我的北大清华之行,未尝不可以说是“挖洞”之旅,“挖洞”作业。换言 之,挖洞挖到一定程度,孤独便不复存在,甚至得到升华。用北大一位女生的话说:“因孤独 而清醒,因孤独而聚集力量,因孤独而产生智慧。” 最后经久不息的掌声也说明“挖洞”获得了成功。说实话,清华大学西阶报告厅里的掌 声是我历次演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如果我是歌手,势必加唱一首;如果我是钢琴家, 肯定加弹一曲。在这点上,我非常羡慕北大清华的老师同行——因为这里汇聚了全国众多极 为优秀的青年。毫无疑问,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每一个教师最大的渴望和快慰。不过总的 说来,我也还是幸运的。至少,在这里讲孤独的我,实际上一点也不孤独——孤独这条纽带 把我和北大清华学子连在了一起。 演讲完后,正赶上“五一”小长假,我就从北京直接回到乡下老家。今年东北气温回升 得快。去年“五一”我回来的时候,到处一片荒凉,而今年已经满目新绿了。邻院几株一人 多高的李子树、樱桃树正在开花。未叶先花,开得密密麻麻,白白嫩嫩,雪人似的排列在木 篱的另一侧。自家院内去年移栽的海棠也见花了,一朵朵,一簇簇,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整 个绽开。白色,粉色,或白里透粉,或粉里透白;洁净,洗练,矜持,却又顾盼生辉,楚楚 动人,难怪古人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还有,同是去年移栽的一棵山梨树 也开花了,只开一簇。数数,有四五朵。白色,纯白。白得那么温润,那么高洁,那么娇贵。 为什么只开一簇呢?而且开在树的正中,开在嫩叶初生的枝条顶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 一枝春带雨”,古人对花、对梨花之美的感悟和表达真是细腻入微、出神入化。 弟弟妹妹们来了,来见我这个大哥。多少沾亲带故的乡亲们也来了,来见我这个远方游 子。大半年没见了,见了当然高兴。聊天,吃饭,喝酒,抽烟,聊天。一人问我北大清华演 讲有什么收获。于是我讲起那里的男孩女孩对我讲的内容多么感兴趣,反响多么热烈,多么 让我感动……讲着讲着,我陡然发现他们完全心不在焉。怎么回事呢?不是问我有什么收获 吗?一个妹妹开口了:“大哥,人家问你收获多少钞票?你看你……”接下去,他们索性把我 晾在一边,开始谈麻将,谁谁赢了多少,某某输了多少,谁谁脑梗后脑袋转动不灵输了四五 千,某某输了又不认账结果不欢而散……忽然,我涌起一股孤独感。我悄然离席,独自面对 海棠花、面对蒲公英久久注视…… 或许还是村上春树说得对:“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是的,我有 可能正在成为之于故乡的“异乡人”,成为亲人中的孤独者。抑或,故乡的某一部分正在化为 “异乡”。(略有删节) 1.文章开头写北大清华校园和学子,用了六个“一样”,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写出了校园和学生的普通平常的外在形象,在对比中突出(衬托)这里的学生内在精 神的独特。②为下文“我”演讲后获得的共鸣做铺垫。 2.一、二两段为什么要写一系列名人的孤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名人为典型,说明人人都有孤独感(孤独感是普遍存在的)。②为下文“挖洞”的 议论做好铺垫。 3.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描写角度看,采用多角度的描写,写出了花的形态、颜色和气质。②从修辞看, 运用比喻(如“雪人似的”)、拟人(“顾盼生辉”)、引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妆”)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白嫩”“楚楚动人”,以及对花的欣赏与喜爱。③从语言风格 看,多用短句和叠词,表达灵动。④从结构看,与后文的梨花寂寞作对比,以繁华的热闹衬 托山梨的孤独。 4.本文为什么以“故乡中的‘异乡人’”为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内容上,突出核心事件,文章主要叙写自己在故乡的经历以及“异乡人”感受。② 主题上,体现了深刻含义,表明作者在故乡体验到的如同“异乡人”一样的精神隔膜与孤独 感。③效果上,“故乡”与“异乡”形成反差(对比),增强了标题的艺术性,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