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 良莠不齐 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 良莠不齐 细嚼慢咽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并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显然与语境不合。因此,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齐”。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故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的成语可从侧重点和适用对象角度分析判断。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语句连贯能力,通过各个分句可以看出,这个语段讨论了对进一步简化汉字的看法。第①句中“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所指的应该是第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论题和观点,故排在首位。第④句中的 “首先”和第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应该将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解释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第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第③句得出了结论,故将⑤③排列在末尾。这样排逻辑清晰,语意明确,故正确的排序顺序为②①④⑥③⑤。故选A。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答案】C 【解析】A拜望:敬辞,指探望。用在此处谦敬失当。B玉体:敬辞,犹言尊贵的身体,美女的身体。违和: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用在“本人”身上,不恰当,D奉还:敬词,归还。句中用在“本人”身上,不得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属于常规题型,考向明确,难度适中。从高考来看,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本题中两处不得体的词语都涉及到了谦敬失当,也就是不看对象,失了分寸,其中“拨冗”还涉及到了不合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4.下面的选项中,最接近《青青边愁》意旨的一项是( ) 青青边愁 余光中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 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不走歌。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D.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结合诗中的关键句。 本题可根据选项表达的意旨与余光中《青青边愁》的意旨是否相同进行判断,“时间,你带得走歌者不走歌”,强调了优秀的作品可以千古流芳,提示本段文字的中心是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A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称赞李白的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深厚友谊,也流露出对统治者不公平对待李白这样一位奇才的不满。不符合题意。 B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我怜惜的并不是歌者内心的苦楚,而是能够听懂歌者内心苦楚的人太少了。两句诗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叹。不符合题意。 C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不符合题意。 D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当初楚王的楼阁亭台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屈原的诗词却如日月高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 故选D。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内容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作者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 5.下列对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秀才”都是选拔、任用官员的科目。 B.古代男子15岁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18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宣德”是按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中“壬戌”是按干支纪年法来纪年。 D.“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18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错误,男子20岁行加冠礼。 故选B。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6.下列各项中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且勇者不必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慈父见背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怜惜;顾惜。 B项,大概;危险。 C项,不一定。 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如何;表示被动。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形推 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三、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四、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五、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六、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七、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唯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率百人而聚 率:大概 C.大概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D.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8.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B.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C.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D.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要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答案】7.D 8.C 9.B 10.(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3)以我卑微的身份,去服侍太子,(这种恩德)不是我以死就能报答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责:责备”错误,责:要求。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本题,“兄弟呱呱怀中”为主谓结构,故“兄弟”之前需要断开,排除A、D,“长而有室”是主谓结构,故“长”之前需要断开,排除B。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和原文仔细对比,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B项,“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错,原文为“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吊”:“安慰”;“庆”:“庆贺”;“私”:“偏爱”;“诳”:“欺骗”。第二句关键点:“比”:“等”;“相视”:“相待的情感”;“从兄弟”:“堂兄弟”;第三句关键点:“以”:“以……的身份”;“侍”:“服侍”;“陨首”:“死”。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 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11.下列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稳,“旧宅”“新诗”形成对比,感慨良多。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的特点。 1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案】11.C 12.作者看到花儿盛开,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日子,对杜甫的思念崇敬之意跃然纸上。旧宅留存,杜甫其人已经不在,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诗人还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理解有误,作者用这两个词主要是写旧宅内外的荒废,感慨人事既变,景物亦非。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的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回答情感题的每一个答题要点要包含以下内容:既要明确指出诗人的情感,又要指出诗人因何事、何景而产生的这种情感。 本题“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两句写出诗人对杜甫的思念、崇敬之情。诗人看到杜甫旧宅花儿盛开,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时光,自然流露出对杜甫的思念与崇敬;“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对读不到杜甫新诗的遗憾之情。游浣花草堂看到现今只存旧宅,杜甫其人已故,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的遗憾之情。“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杜甫旧宅周围荒凉一片,诗人借山月不知人事变迁,夜来依旧照旧宅,复与谁期,抒发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作者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描写了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墙上,一旦有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说迟迟不赴命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步。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认为《诗经》中的文章大多也是圣贤抒发苦闷之情。 (4)《山居秋暝》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2)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斑驳”“发愤”“浣”,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B.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D.作为儿子的“他”,考虑到母亲的情绪,为了让娘明白捐献骨髓没有害处,并让娘将心比心最终同意捐献骨髓,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1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16.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4.B 15.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 16.①卒章显志,揭示主题 。“爱心像韭菜”,形象地说明了付出爱心,可以惠及他人而且可以生发出更多的爱;②呼应标题,照应医生“骨髓像韭菜”的比喻,让结构更加严谨;③突出人物形象。借“他”的心理活动,赞美了他们一家人的爱心付出,刻画了一个乐于撒播爱心的人物群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理解错误,文章一开始写他在医院并不是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来让母亲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的。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怕儿子捐骨髓影向身体,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表明她很疼爱儿子。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表明她很善良。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表明她通情达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的能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特点或含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态度;记叙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回答标题的作用题一般从结构、主旨、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角度分析。 本题,小说的结尾是他成功捐了骨髓后内心的舒畅和喜悦。他说,“爱心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形象地说明了付出爱心,可以惠及他人,而且可以生发出更多的爱,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爱心也像韭菜”照应标题“爱心如同韭菜”。同时结尾借他和心理活动 ,赞美了他和他的父母撒播爱心的形象,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点睛】小说文本结尾句的理解,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7.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 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1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侧重论述了中国文艺评论上的一种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有的价值。 B.文章由“评点”这种评论样式随时代的发展已失去历史地位,自然而然地引出与“评点”类似的“弹幕”。 C.文章在分析论证“弹幕”这种新的评论样式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既指出其优势,也分析了其弊端。 D.文章最后分析了“弹幕”的发展路径的两个方向,并认为“弹幕”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答案】17.B 18.D 19.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根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错误。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错误,原文“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原文的意思是:弹幕时代的“金圣叹”除了评价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七、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 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 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22.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20.A 21.A 22.材料一侧重介绍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给人们帶来恐惧和不安,人类需要的是高智能、可控制、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展望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表达了人们的忧思和不安。材料二,侧重介绍腾讯的人工智能产业落户上海、服务上海及“腾讯同传”在同声传译方面的亮点和成就、立足于介绍腾讯公司的产品,宣传公司的杰出成果。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策略,要扬长避短,深度开发。立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振兴,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解析】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分析有误。并非是对其培训的结果。语境是说“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阿尔法元“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故选A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与文意不符,无中生有;C项,“掌控了人工智能领城的技术优势”不合文意;材料三中说“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而不是我国。 D项,“以科研引领发展”不合文意。材料三第一句“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而不是“以科研引领发展”。故选A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段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全面准确。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三则材料写作的侧重点。。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材料一有三节内容,第一节强调人工智能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第二节强调人工发展智能迅猛,人们对未来由人工智能掌控的世界表示隐忧。第三节强调人类需要人类需要的是高智能、可控制、有情感的人工智能。综合这三节的内容,可以总结出答案中关于材料一的内容要点。材料二有两节,第一节强调腾讯的人工智能产业落户上海、服务上海。第二节强调“腾讯同传”在同声传译方面的亮点和成就、立足于介绍腾讯公司的产品,宣传公司的杰出成果。材料三有两节,第一节强调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扬长避短,要“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第二节强调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度开发。整合后,材料三可以概括为,侧重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策略,要扬长避短,深度开发。另外,还可以立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振兴,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八、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心系他人 当有人不慎摔倒,你伸手出去拉一把,然后听到一声真诚的“谢谢”时;当有人伤心失落,你友好地去加以开导、鼓励,然后看到一张明朗的笑脸时;当有人需要捐助,你尽你所能献出一份爱心,然后知道他们已能正常生活时;当有人……你觉得你快乐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你付出的同时,你的精神已经得到了充实与满足,这往往比付出更不易做到。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奉献,学会时刻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我想。 杜甫追求的理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才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宽慰与满足;鲁迅先生追求的精神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所以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胸襟和气度;谭嗣同追求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所以他虽将身死敌手,却仍有快哉的坦然与豪壮。正是因为他们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以才会拥有如此完美的人生! 学会奉献,为他人着想,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倘若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人最富有?我觉得既不是那些手着百万的富翁,也不是那些会投机取巧的商人,相反,是那些心系天下,为他人着想的“贫民”们。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可见,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吴运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刘胡兰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袁隆平把自己全部的知识和心血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他们都为人民谋利,为祖国奉献了一切,作为共和国的子民,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由此可以看到,其实为他人也是为自己。这个世界总是公平的,你付出了,你会有回报,而很多时候,你得到的往往比付出的要多,毕竟精神无价。所以我们应当视为他人着想为一种精神享受。世界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是如此。当他首次乘船前往费城时,虽已付了船资,却自愿帮助划船,他说:“一进入工作,就觉得畅快,就有使不尽的力!”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人生真谛啊! 的确,人应当活在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境界中,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那样的人生充其量不过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枯树,一池不起波澜的死水。 纵观历史,当我们放眼望去时,看到了多少贪官污吏,奸诈小人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结果呢,都没有好下场。明世家时期的奸臣严嵩父子,把持朝廷二十多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诅咒他“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最后落得个被抄家的可悲下场;清朝的首辅大臣和绅亦如此,留下千古骂名。他们的失败在于他们只为自己打算,不但不为他人,反而侵害他人。 为别人奉献,为他人着想,就好比你种了一盆花,经过细心照料,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仅是五彩的斑斓和满目的生机,它带给你的,更是一片春天。让我们心系他人,在有爱的生活中演绎自己的精彩!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选取时事材料,里面涉及多位人物,那么在立意时就要注意其角度,要多想,是否可以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参考立意:从司机的角度:“按规定”“明显放慢了速度”“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反映的是处理事情“规则与灵活”的问题;从大妈的角度:“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可以得出:人要有规则意识 ;从乘客的角度:“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体现为他人 着想(体谅他人、友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