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思故我在第1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语文版必修 (1)
第 1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重点 1.理解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及作者对马克思的深厚感情。2.把握悼词的结构 及语言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 1.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马克思) 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点。(马克思) 3.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恩格斯) 4.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 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恩格斯)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悼.念( ) ②撰.稿( ) ③芜.杂( ) ④诽谤..( ) ⑤浅尝辄.止( ) ⑥卓.有成效( ) (2)多音字 ①抹 抹.杀 抹.布 拐弯抹.角 ②豁 豁.然开朗 豁.出去 ③量 量.尺寸 胆量. ④空 空.间 空.白 ⑤佣 雇佣. 佣.金 2.辨形组词 (1) 蔑 篾 (2) 诅 沮 (3) 芜 怃 妩 (4) 估 沽 怙 (5) 诽 绯 悱 3.理解词义 (1)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忌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繁芜丛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1)估计·估量 ①今年的植树节,我校________有 500 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②“遵义会议”是历史文化资源,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无法________,可以通过相关手续, 将其相应的名称、图片等注册为历史文化商标,来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忌恨·记恨 电视连续剧《暖春》中结婚多年不曾生育的儿媳香草对老汉收养小花一事十分________,千 方百计要把小花送走,而小花非但不________叔叔和婶婶对自己的伤害,还一次次用真诚和 稚嫩的心去接近他们。 文章第 2~7 段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卓越功绩。思考下列问题: (1)第 2 段指出了马克思逝世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3~6 段写马克思在理论研究上做出的贡献,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7 段主要写了马克思哪个方面的巨大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章开头写道“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作者为什么把时间交代得这么具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者为 什么拿达尔文来类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第 7 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 8、9 段主要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对马克思的颂扬和怀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下列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意。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 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奠基者。1845 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接受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此 后,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他重返曼彻斯特从事商业活动。 2.背景展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44 年在巴黎相识。1864 年他们一起创立并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 际。之后的 40 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著《资 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 传说”。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整理和发掘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 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 导师”。 马克思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德国)。25 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 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 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 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他家分别在 1850 年、1852 年、1857 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 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地斗争,勤奋地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整整 40 年时间。 1883 年 3 月 14 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 月 17 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演说辞《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文体知识 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生平事迹的评价和对死 者的悼念,可以概括为“论其人,述其哀”。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 (3)颂扬死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对死者作出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死者家属。 文内文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特色鉴赏 1.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如第 1 段,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 世的时间“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 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 2 段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 1 段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 2 段的议论是在 第 1 段的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 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 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 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 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 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语言上生动凝练,内涵丰富。本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 建瓴而又充满感情。体现在语言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 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 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 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如第 3 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杂”和“掩盖”。 “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 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比喻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此 类例子在文中随处可见。 类文品悟 鲜花献给马克思 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马克思长眠的海格特公墓,位于伦敦北部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丘上。 每一次走上通往山丘的林荫小道,都会肃然起敬;每一次拜谒马克思墓,都有无名者默默献 上的鲜花,无论秋冬,还是春夏。 进入海格特公墓东园,前行不远就可看到马克思墓。花岗岩墓碑顶上是前英国皇家雕刻 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雕刻的马克思铜质头像,昂然向前,目光如炬,表现着革命者追 求真理的坚强意志。墓碑正面镏金的英文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 题在于改变世界。” 墓园的管理员说,这里安葬着 16 万人,拜谒马克思墓的人最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很 多中国人。 马克思从 1849 年至 1883 年去世,一直流亡在英国伦敦。一家人在恩格斯的帮助下过着 拮据的生活。但马克思却在探寻真理的艰难跋涉中登上了高峰。他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工资、价格和利润》和《资本论》等一系列鸿篇巨著。 马克思去世 12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与挫折,但马克思对资 本主义深邃的揭示,经受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正如马克思所言:“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 ——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迸发出的火花就越灿烂。” 上世纪末的 1999 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也曾在校内进行征询、推选,试图 找出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马克思在投票结果中位居第一,被习惯 认为第一的爱因斯坦屈居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 征询投票一个月,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去年 6 月,BBC《我们的时代》 广播节目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 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马克思及其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的推崇,不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 在于其现实意义。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曾经感慨:“《共产党宣言》虽然出 版于 1848 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 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 力量。” 今年 6 月英国媒体披露现任首相布莱尔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不厌其烦地拜读了马克 思的著作,他在很多地方让我茅塞顿开,尤其是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人民和社会的关系的认 识。” 一位哲人说:“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马克思一生从未受到当权者的 欢迎,但他的思想永远闪耀着光芒。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运用 学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你发现本文哪些材料(包括作者)可以用到写作之中呢?仿 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你对课本素材的发现和运用过程。 运用示例 治学当如蜂采蜜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但他读书时总要做笔记。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 1 500 多种书籍,写了 100 多本笔记。马克思的笔记很多是 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封面上写明做 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 白处有用铅笔、钢笔做的粗细实线、虚线,“×”“+”等各种记号。为了方便查阅,马克 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这些读书笔记浸透着马克思辛勤的汗水,酿出了人 类科学之“蜜”——马克思主义。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的 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帖,需要几吨语言上的矿藏。”学习大师们的这种蜜蜂精神,对 每一位成长中的青年都是大有裨益的。 你的发现和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完成作业 第一单元 第 1 课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1)①dào ②zhuàn ③wú ④fěi bànɡ ⑤zhé ⑥zhuó (2)①mǒ mā mò ②huò huō ③liánɡ liànɡ ④kōnɡ kònɡ ⑤yōnɡ yònɡ 2.(1)诬蔑 竹篾 (2)诅咒 沮丧 (3)芜杂 怃然 妩媚动人 (4)估计 沽酒 怙恶不悛 (5)诽谤 绯红 悱恻 3.(1)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 (2)因忌妒而怨恨。 (3)多种多样,而且芜杂。 (4)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 (5)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成绩、效果显著。 (7)无法估计的。形容(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巨大。 (8)(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4.(1)①估计 ②估量 解析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估量”, 估计。“估计”的运用范围比“估量”广。有时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 有的只能用“估计”而不能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 (2)忌恨 记恨 解析 “忌恨”,因忌妒而怨恨。“记恨”,把对别人的怨恨记在心里。 整体把握 (1)革命实践活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理论研究(历史科学)。 (2)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在其他科学领域有独 到的发现。 (3)作为革命家的斗争过程及巨大贡献。 重点突破 1.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 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点出这个具体的时间,表示作者对朋友 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 2.达尔文的进化论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达尔文是非常崇 高的,拿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正是对 历史唯物论的高度评价。 3.①上文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科学家”马克思在“历史科学”等方面的发现以及对“理论 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的热情和关注。这句话揭示了马克思研究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原 因——指导革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②“首先”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因为马克 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不仅说明了“科学家”和“革命家”之间的关系,更说明了马 克思的一生都是为了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照应第 8 段中的“正因为这样”。 4.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作者:预见马克思的 不朽。 美点赏析 (1)写马克思逝世,不用“去世”“停止呼吸”,而说“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这是 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2)“空白”和“不久”两个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强调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的不可 估量。 (3)运用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4)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也说明马克思把全部精力 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5)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的崇高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