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株洲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对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 - 27 -‎ ‎《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摘编自李洪兴《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宫博物院、国家典籍博物馆等机构展出精品,让人们与经典的距离越来越近。‎ B. 历史文物珍贵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被人欣赏、研究、传承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C. 面对作为文化结晶的历史文物,很多人会思考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D. 在“奇观”炫目的现代社会中,只有近距离接受文化经典,才能让思想不扁平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打开文化”的举措论证了历史文物在当下社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B. 文章讲述佛利尔美术馆的故事,意在论证中国文物的开放程度有待提升的观点。‎ C.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在于阐明文物的开放度越高,文化遗产才能更有尊严。‎ D. 馆藏文物不仅要“传诸后世”,也要“传诸众人”,是文章展开论述的立足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物馆开放区域的大小、展出文物的多少影响着文化的开放程度和文化辐射力。‎ B. 在文物中涵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是个人对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一。‎ C. 现代人如果借鉴古人感知天地万物的方式,就会产生文学、艺术,积累成文化、文明。‎ D. 历史文物是人们审美感知的具体对象之一,只有开放馆藏才可能用文化滋养时代心灵。‎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项,理解有误,参见原文“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C项,对象分析有误。原文是“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 - 27 -‎ D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根据第3段的论证思路,讲述佛利尔美术馆的故事,是为了论说“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这一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就会产生文学、艺术,积累成文化、文明”错。原文的表述是“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重在强调“容易产生”,并不是“就会产生”。‎ 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 27 -‎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 27 -‎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B.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也是一个精明的人。‎ D.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4. A 5. ⑴明线 - 27 -‎ 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⑵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 ‎6. 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⑵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⑶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 故选A。‎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所以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而另一条线索则是麻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虽然麻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马兰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马兰花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些情节的作用。小说中马兰花流泪,是在情节的不同阶段,基于特定的情境、心理发生的,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从所在的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次流泪是丈夫对马兰花的行为不理解,并做出了将菜篓子踢翻的过分举动时,马兰花虽内心满是委屈,但隐忍不发。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这是对丈夫不通情达理的气愤不满。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这泪水有对麻婶借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是分享经济出现的大背景,而我国交通、路面资源和住房资源紧张,催生了分享经济在这些领域首先兴起。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指出,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时长大概每天只有1~2个小时,而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从美国的经验看,2008年短租和民宿领域的代表Airbnb成立;2009年,分享出行领域的代表Uber和跑腿网站成立;2010年,食品共享网站成立。2010-2013年,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0%的增速发展。‎ 在我国,自2011年起,途家、蚂蚁短租等在线短租平台,春雨医生等医疗知识分享网站,以及后来的网约车平台、租车网站、共享单车都陆续发展起来。近期,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 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的浪潮,该模式未来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材料二:‎ ‎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领域 交易额(亿元)‎ ‎2015年 ‎2016年 增长率 - 27 -‎ 知识技能 ‎200‎ ‎610‎ ‎205%‎ 房屋住宿 ‎105‎ ‎243‎ ‎131%‎ 交通出行 ‎1000‎ ‎2038‎ ‎104%‎ 生活服务 ‎3603‎ ‎7233‎ ‎101%‎ 生产能力 ‎2000‎ ‎3380‎ ‎69%‎ 医疗分享 ‎70‎ ‎155‎ ‎121%‎ 资金 ‎10000‎ ‎20863‎ ‎109%‎ 总计 ‎16978‎ ‎34522‎ ‎103%‎ 材料三:‎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 27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7. 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 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 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 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越小,增长率越高,反之亦然。‎ D. 材料交代薛澜的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是为了突出薛澜提出解决分享经济中的一些问题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9.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分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7. B 8. A ‎ ‎9. ①闲置资源过分投放,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②各行各业的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③分享经济企业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错,因果颠倒,原文说“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 - 27 -‎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分析错误。文本是以美国为例,说明“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的增速发展”,没有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 C项,“交易规模越小,增长率越高,反之亦然”错, 表格中生产能力领域的交易额是2000亿元,增长率为69 %,生活服务领域的交易额为3603亿元,增长率为101%,资金领域的交易额为10000亿元,增长率为109%;知识技能领域的交易额为200亿元,增长率为205%,房屋住宿领域的交易额为105亿元,增长率为131%。‎ D项,“正确性”评价错误,是否正确须由实践来检验。‎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活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结合材料三“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分析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同“崎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C.‎ - 27 -‎ ‎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簸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在《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荆轲行刺秦王失败后也有如此坐姿。古人席地而坐,得体的坐姿是臀部紧挨脚后跟。‎ B. 五帝:相传上古有五位贤明的帝王,说法不一。一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一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C. 蛮夷:蛮是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夷是古代称呼东方的少数民族。与之类似的,古代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为戎,称我国北方的民族为狄。‎ D. 假守:临时代理的郡县行政首长。本文中的“假守”与《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中“假吏”是不同的,假吏是冒充官吏,不合法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故“南越”后断句,所以排除AD两项,“且休之”的“之”为代词,代指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尉佗这件事,在这里作宾语,故此处要断开。‎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本文中的‘假守’与《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中‘假吏’是不同的,假吏是冒充官吏,不合法的”错,本文中的“假守”和“假吏”都是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足下:您;捐:丢弃;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为:成为;且:将要。‎ ‎(2)起:起家;王:称王;使:假使;居:占据。‎ - 27 -‎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 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 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 27 -‎ ‎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裏,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尉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禁:消受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也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15.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也结合全诗,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 27 -‎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状写写韦曲的夏日景色”错,“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夏日景色。‎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鉴赏要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对人物要察言观行,体会其志趣心境。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 - 27 -‎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屈原《湘夫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安慰自己好事多磨,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的执着追求。‎ ‎(2)《蜀相》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时不可兮骤得 (2). 聊逍遥兮容与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酌酒以自宽 (6). 举杯断绝歌路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骤、逍遥、捷、襟、酌、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目前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万里长江,上中下游共进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在治理长江的过程中,( ),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 27 -‎ 从长远来看,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破除旧动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培育新动能。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决不能再走 、 的老路,决不能再让厂房污水横流、码头沙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的场景重现……同时,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要 ,稳扎稳打,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尤其是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打破老百姓“旧饭碗”的同时,也要让其拥有“新饭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万里长江,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孕育着 的中华文明。治好“长江病”,关乎发展全局,是任务所在,也是规律使然。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目前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之风,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 B.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之风,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 C.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目前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 D.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 ‎18. 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要各自守土有责,也要在“共”上下功夫 B. 既要各自守土有责,也要在“严”上下功夫 C. 不仅要各自守土有责,还要在“共”上下功夫 D. 不仅要各自守土有责,还要在“严”上下功夫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因小失大 急功近利 统筹兼顾 源远流长 B. 舍本逐末 急功近利 因地制宜 源远流长 C. 因小失大 好高骛远 统筹兼顾 源源不断 D. 舍本逐末 好高骛远 因地制宜 源源不断 ‎【答案】17. B 18. C 19. A - 27 -‎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C项,成分残缺(或赘余),语义重复,“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D项,成分残缺,“打击”缺少宾语中心词“行为”。故选B。‎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上下文来看,该处应该存在递进关系,宜用“不仅……还”关联词,排除A项、B项。从前文“共进退”后文“合作”“整体”等词语来看,应该突出“共”而不是“严”,排除D项。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因小失大:是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舍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急功近利: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好高骛远: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分析可知,用“因小失大”“急功近利”。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因地制宜: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结合后面内容“稳扎稳打,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分析,用“统筹兼顾”。源远流长: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修饰“中华文明”,用“源远流长”。故选A。‎ - 27 -‎ ‎20.下面是小明发给他老师的一则手机短信,有多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必须修改的五处,并加以改正。‎ 杨老师:‎ 您好!您今天来看望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陪您各处转转。 ‎ 学生:小明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答案】(1)将“日理万机”改为“杂事很多”;(2)将“抽时间”改为“专程”;(3)将“光临”改为“前往”;(4)将“与”改为“请”;(5)“亲自”应删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一封自荐信,要求找出五处不得体之处,并做出修改。第一处,“日理万机”,形容工作勤奋至极,原指帝皇每天处理纷繁的政务,现多用以形容工作繁重。一般不用于自己; 第二处,“专程”为专为某事到某地,态度更为恭敬,“抽时间”显得太随意;第三处,“光临”,敬称他人的来访,敬辞,此处应用“前往”。 第四处,“与”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过于平淡,此处是学生请老师吃饭,“请”显得更为礼貌;第五处,“亲自” ,比较正式,意味着该主角的身份和要做的事有一定的不平等性,有郑重其事的意味。学生送老师,一般不用说“亲自”。‎ ‎21.下面是某市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串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 27 -‎ ‎【答案】居民申请身份证,首先要准备好居民户口本等材料,然后到对应服务窗口领号排队照相,之后录入指纹,并登记相关信息。如果不是初次申请办理身份证,则需要缴费。领取回单后,等待 30天即可领证。‎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把框流程图的内容转化为文字,首先要仔细研究流程图的构成要素,看看这个流程图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核心话题,然后看看该流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由几大部分组成,每大部分又是由几小方面组成的。最后按照流程图的顺序,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即可。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段材料是某市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特别要强调的是第四步,“初次申请办理”和“非初次申请办理”两种情况都要交代清楚,通常先说“初次申请办理”,然后补充说明“非初次申请办理”的情况。对于“非初次申请办理的”的后面程序也要交代清楚。转述时,注意流程的完整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曾问志愿者:“你们做公益,得到了什么?”一位志愿者的回答令人深思:“得到了‘我们’”。‎ ‎“我们”不同于“我”,它是个人与集体的融合,它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它是一种大视野、大格局,它是……从“我”到“我们”,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7 -‎ ‎【答案】‎ 为他人开一朵花 如果有了花,清寒的春风将变得温柔;如果有了花,寂静的夜将变得绚烂;如果有了花,孤单的大地将变得缠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人的生命开一朵花呢?‎ 每个志愿者都是一朵花,他们盛开在学校,在街道,在公园,在敬老院,在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微笑是她们娇艳的容颜,真诚是他们瑰丽的色彩,奉献是他们摇曳的身姿,爱心是他们迷人的芬芳,他们盛开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心里。‎ 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到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再到现代社会的志愿者精神,爱与奉献薪火相传,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力量;从一九九三年底中国青年志愿者第一次行动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五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再到现在遍布全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越来越多的人怀抱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犹记得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烈与无情,感叹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奔赴灾区,投入抢险队伍中,不分昼夜地忙碌在灾区各处,他们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无微不至的关心像一泓清流,滋润着灾区人民焦虑而恐慌的心,他们的疲惫换来了灾区人民的安心。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聚在一起却和大地震激发出的炽热岩浆一样,烧灼着全世界人的眼睛和心灵,全世界的人都感恩感佩地仰望着他们披满尘埃的身影,他们的生命同样渺小和脆弱,但他们的灵魂却伟大而坚强。他们用爱心编织成飘扬的黄丝带,用行动诠释着沉甸甸的三个字——志愿者!‎ 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们用流利的英语,良好的素质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发展着的中国;玉树地震,西南旱灾,志愿者们用坚强的臂膀,弯下的脊背扛起灾民们的生命之水,带给灾民生的希望。‎ 不论盛典还是灾难,不论是大事件还是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志愿者奔跑着的身影。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报酬,他们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将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快乐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 当今社会,物欲像乌云笼罩了人们的生活,雷锋那样的奉献精神却在乌云的遮挡下日渐式微。志愿者无疑是这个社会里独特的风景,他们拨开乌云,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他们用爱融化冷漠的坚冰,让社会回归最原始的真善美。‎ - 27 -‎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你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志愿者用无私用奉献用微笑赋予了世界以意义,他们快乐自己同时快乐他人,他们给了自己的人生一个精彩的意义。让我们坚守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用爱心浇注成的最美丽的花朵将绽放在每个人心里,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材料中,“志愿者”的回答令人深思。做志愿者意味着从“我”到“我们”,意味着境界的提升、力量的壮大、格局的扩大……无数事业需要从“我”到“我们”。这段材料强调了志愿者对个人对事业的意义。志愿者精神意指—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考生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价值导向,对志愿者精神这一关键词的实质要有准确认识,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可以此立意。材料要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立意】1.点滴爱心,点燃希望 ‎2.萍水相逢,不变的是真诚的微笑 ‎3.传递爱心 ‎4.志愿服务从我做起 ‎5.为他人开一朵花 ‎6.忘了自己,宽了心胸 ‎【结构】题目《为他人开一朵花》,文章第一部分运用比喻手法,反问句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人的生命开一朵花呢?引发读者思考,提出观点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人的生命开一朵花呢?。第二部分,从古到今围绕志愿者进行论述,事例丰富,阐释志愿精神和志愿者的发展历程。然后继续深入剖析,列举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世博会,进行论证,强调志愿者的意义第三部分,收束全篇,肯定志愿者的人生意义,呼吁式结尾。“让我们坚守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用爱心浇注成的最美丽的花朵将绽放在每个人心里,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 27 -‎ ‎【素材】1.白道坪村党支部书记得知消息传后,立即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由白道坪村委会发出了爱心捐款倡议书。立即得到了全体党员及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到这次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来,点点爱心,汇聚成河。村委会多方筹措,短短三天募捐,共集到100000元人民币。还有部分党员干部、群众把捐款打到徐靖喜同志水滴筹的账户上,并通过微信转发水滴筹让爱心继续传递扩散。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捐款并不是最重要的,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希望徐靖喜同志能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2.倘若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爱心就是温暖小屋的火炉倘若世界是一棵大树,那么爱心就是滋润大树的养料倘若世界是一根蜡烛,那么爱心就是点亮蜡烛的火柴。‎ ‎3.爱心是困难中不求回报的一点帮助爱心是痛苦中情意浓浓的一声安慰爱心是病痛中无微不至的一点照顾。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金钱帮助你若不能借出,那么你给予她一个微笑,给予她一点希望,让她振作起来,那何尝不是一种爱心?你若不能给予她帮助,那么你在心中默默祈祷,那何尝不是一种爱心?‎ ‎4.爱心的定义不仅是你要付出多少,而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可以让别人感受到爱,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爱心的定义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回报,而是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我想,假如你给予别人爱心,那么你自己的内心也会非常充实、非常幸福的。捐款是为了奉献爱心,你捐不了数额多的钱,那你所捐的一块钱也是一份心意,倘若每个人捐1元钱,那全校就又捐出多少钱?所以团结起来的爱心更有力量爱心,使冰消融化,爱心是画中绚丽的色彩。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美好?让爱从这里起航吧!传递爱心 ‎5.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终于达成了许久以来的愿望。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青年志愿者宣誓时的情景,握拳庄重地说出誓言:“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手放下的那一刻,肩上多了沉甸甸的责任,我知道自己终于成为了名志愿者。曾经羡慕活跃在奥运会上的志愿者,奔跑在世博会上的小白菜,有着志愿者称号的他们自信而睿智,这让我感到自卑。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志愿者中的一员,才真正明白,志愿者的意义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能力,而在于他是否愿意为了他人而尽所能的奉献。‎ - 27 -‎ ‎6.曾听许多志愿者说过,做一个好的志愿者最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志愿者行动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奉献。怎么能忘记炎夏他们坚持卖报纸时的身影;怎么能忘记寒冬他们坚持收集物资时的脚步;学校的献血车旁总是有他们热情耐心地解答,每周一次的敬老院之行也总是充满他们的欢声笑语。多买一份报纸就能为重病的同学多挣一块钱,多收一份物资就能为灾区人民多添一份温暖。他们也有过犹豫,他们也遇到过挫折,但一颗诚恳的心和一份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坚持扛下了这份责任。青协的学长学姐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践行一个志愿者的职责,怎样协作,怎样团结,怎样在挫折中不放弃,怎样在犹豫中坚定信心,而我也将谨记青年志愿者庄重的誓言,尽所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继续在志愿者之路迈出坚定的步伐。‎ ‎【点睛】考生要想解决文字类材料作文瓶颈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2)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就要概括其中心,明确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则要选取一点来确定写作角度,从而确定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考生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对于材料后的写作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那么作文里最好要巧妙地体现材料的内容,即要巧妙地“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此外,考生还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写作。‎ ‎2.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重要纽带,因此作文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试题中所给的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力求做到文章主题鲜明。‎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那么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那么体现文章主题部分的描写要尽量细致、形象,从而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中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但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凸显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 ‎ - 27 -‎ - 27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