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7·短歌行曹操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二) 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 〔单元目录〕 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 力。 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 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 篇文学短评。 〔内容提要〕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 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 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 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 下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 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 越、动人心弦。 《琵琶行并序》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 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 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 2 -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 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学习策略〕 1.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反复朗读,反复揣摩诗歌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重点关注古诗词具有的深刻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再细加品味。 7.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鉴赏《短歌行》的语言以及用典等表现手法。 2.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厌恶官 场、热爱自然的情感。 1.用典是古代诗歌常考的表现手法,积累常见 的典故,结合诗句内容,明确诗人运用典故 的意图。[审美鉴赏与创造] 2.以“归隐”为主题的诗歌常在古代诗歌阅 读中考查,要把握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和思想 倾向。[审美鉴赏与创造] 情景导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经得起历史 的筛选而流芳百世呢?在汉末大乱的历史舞台上,曹操镇黄巾、伐董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 诸侯;他平吕布、战官渡,军事上雄才大略;他精音律,善诗歌,文学上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他的诗志深笔长,慷慨悲壮。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今。陶渊明 是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 然于耕种;陶渊明是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 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 3 -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 [简历] 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人,汉族人。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 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 笔。 [作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评价]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 武帝。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简历]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名潜, 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 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 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 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 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 41 岁时,他辞官归田,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 63 岁时贫困而死。 [作品] 《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评价]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背景探寻 (1)《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 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 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 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满怀,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 4 - 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立统一天下的功业。 (2)《归园田居(其一)》: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重要诗人。在士节不振、 玄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之下,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质直淳朴的诗风, 跻身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列。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与 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故而 诗人抛弃官场,毅然走入清新的大自然。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子衿.(jīn) 呦.呦(yōu) 鼓瑟.(sè) 可掇.(duō) 吹笙.(shēng) 越陌.(mò) 度阡.(qiān) 吐哺.(bǔ) 契.阔(qì) 谈.(yàn) 羁.鸟(jī) 守拙.(zhuō) 暧.暧(ài) 狗吠.(fèi) 樊.笼(fán) 桑树颠.(diān) 2.通假字 契阔谈.(“”通“宴”,宴会) 3.古今异义 (1)人生几何..(古义:疑问代词,多少。今义:几何学) (2)依依..墟里烟(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3)复得返自然..(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4.一词多义 (1)当 对酒当.歌介词,对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辞》动词,面对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说》动词,相抵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副词,将要 安步当.车动词,当作 (2)遗 采之欲遗.谁动词,赠送 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形容词,遗留下来的 (3)存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生存,活着 去伪存.真保留 - 5 - (4)归 天下归.心动词,使……归服 而其归.书也必速袁枚《黄生借书说》动词,归还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动词,归依 殊途同归.名词,归宿,结果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2)名词用作动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弹奏) (3)动词使动用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归顺) 6.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误落尘网中[应为“误落(于)尘网中”] ②开荒南野际[应为“开荒(于)南野际”] 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 (2)宾语前置句 何以解忧(应为“以何解忧”) 7.名句积累 (1)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青青子衿__,__ 悠悠我心__。 (2)《短歌行》中化用《管子·形解》中的“__山不厌高__,__海不厌深__”来表达求贤若 渴的心情。 (3)《短歌行》中“__周公吐哺__,__天下归心__”表达了收服人心,统一天下的宏伟抱 负。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羁鸟恋旧林__, __池鱼思故渊__。 (5)《归园田居》中“__少无适俗韵__,__性本爱丘山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 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 田的根本原因。 (6)《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狗吠深巷中__,__鸡鸣桑树颠__。 (7)《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久在樊笼里__, __复得返自然__。 - 6 -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1.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 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或“魏晋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 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 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 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他 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语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 见绮丽,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并且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 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此 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图文导航■ ┃┃主旨探微■ (1)《短歌行》: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 忽徐忽急,抒发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苦闷和渴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2)《归园田居(其一)》: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对归返田园 的生活进行了赞美,表明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 7 - ┃┃任务探究■ (一)领读课文 1.《短歌行》前十六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并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 巧上的作用。 提示:__“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 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招募人才埋下了伏笔。 2.《归园田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 提示:__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二)精研课文 任务一 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 活动❶ 《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 并分析。 提示:__(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借酒浇愁。(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 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 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 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__ 活动❷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提示:__(1)对比。诗人善于通过对比来体现诗的旨意。全诗第一层言出仕之苦闷,第二 层道归隐之愉悦,这是对比关系;第三层“樊笼”与“自然”也是对比关系。其中第一层还 有一系列的对比:如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这些对比,将 诗人崇尚什么、憎恶什么的心态,表现得十分鲜明。 (2)比喻。诗中多处以比喻达意。如:“尘网”比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两句则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的比喻;“樊笼”比喻仕途 的束缚和险恶。这些比喻都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__ 任务二 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活动❶ 《短歌行》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伤之情,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 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应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 起伏变化? 提示:__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由起首的“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将诗人借 酒浇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体会到他低落到极点的情绪。接下来“青青子衿…… 鼓瑟吹笙”,转到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上,似乎是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 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 - 8 - 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对贤才渴慕的情思。最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 是体察贤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贤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 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是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 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 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 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具有何等气魄!__ 活动❷ 请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陶渊明形象。 提示:__(1)顺应天性,坚守本真。“少无适俗韵”,从文本看,陶渊明从小就不愿迎合 世俗,不管怎样,他不愿失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愿失掉真实的自我。在封建 时代,人们为了既得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而陶渊明一再远离官场,正是为了保 全自己独立的人格。 (2)厌恶束缚,渴求自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用“尘网”来比喻污浊的 尘世,形象地写出尘世对人的束缚,而束缚的不仅是人身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一个“误” 字,表达了陶渊明悔恨、厌恶而又清醒的复杂心情。由此可见,归隐田园,是他觉悟后的清 醒选择。 (3)坚守真我,远离机巧。“性本爱丘山”,我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生活,这是诗人对 自己本性的真诚告白。“守拙归园田”,“守拙”意为“固守愚拙”,此说可以看作是别人 对他的讥笑,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嘲,当然也是诗人对官场中人的反讽。他坚守的是人之 本真,坚守的是人格尊严;坚守的是不向世俗低头的勇气,坚守的是对官场的弃绝;坚守的 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坚守的是做人的良知;坚守的是千百年来文人的精神领地。坚守是一 种精神,坚守更需勇气。总之,诗人在乱世中远离机巧,只求坚守真我的本性。 (4)回归自然,安享闲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归隐之后,他的生活从此 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官场的争斗;没有公务缠身,没有宾客盈门,没有迎来送往,没 有为五斗米折腰。有的只是虚闲清妙,有的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 “复得返自然”——我又能够重新返回自然的生活状态。“复得”可见诗人回归田园的庆幸、 喜悦之情。他回归到“园田居”,更是回归到自然,回归到精神,回归到自由,回归到自己 的本真。__ 活动❸ 朝代不同、作者不同、思想情感也不同的两首诗却被编者编排在了一起,在看 似并无联系的表象下,两首诗还是具有一定的关联的。试分析两首诗同时出现的原因。 提示:__(1)语言风格方面:《短歌行》质朴刚健,慷慨激昂;《归园田居(其一)》清新自然, 平淡舒缓。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放在一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 古代诗歌的不同风格。 (2)思想情感方面:《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进取 - 9 - 精神,感情强烈,荡气回肠;《归园田居(其一)》抒发的则是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自然冲淡。 两首诗,一首主张建功立业,一首追求归隐田园;一首感情强烈,一首自然冲淡,再次形成 鲜明对比。二者放在一起,可以让读者具体感受古代诗歌不同的情感特点,体会其不同的情 感张力。__ 文白对译 ┃┃教材原文■ 短歌行 曹 操 对 酒 当 歌,人 生 几 何①!譬 如朝 露,去 日 苦 多。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 当 以 慷,忧 思 难 忘。何 以解 忧?唯 有 杜 康。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 青 子②衿③,悠 悠 我 心。但 为君 故,沉 吟 至 今。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呦 呦 鹿 鸣,食 野 之 苹④。我 有 嘉 宾, 鼓 瑟 吹 笙。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 请嘉宾。 明 明 如 月,何 时 可 掇⑤? 忧 从 中 来, 不 可 断 绝。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 河。 越 陌 度 阡,枉 用 相 存。契 阔⑥ 谈 讌,心 念 旧 恩。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 的情谊诉说。 月 明 星 稀,乌 鹊 南 飞。绕 树 三 匝⑦, 何 枝 可 依?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 身之所? 山 不 厌 高,海 不 厌 深。周 公 吐 哺,天 下 归 心。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 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①几何:多少。②子:对对方的尊称。③衿:古式的衣领。④苹:艾蒿。⑤掇:拾取。 ⑥契阔:久别重逢。⑦匝:周、圈。]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 10 - 少 无 适 俗 韵①, 性 本 爱 丘 山。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误 落尘 网 中,一 去 三 十 年。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羁 鸟 恋 旧 林,池 鱼 思 故 渊。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开 荒 南 野 际,守 拙②归 园 田。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方 宅 十 余 亩,草 屋 八 九 间。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 柳 荫 后 檐,桃 李 罗 堂 前。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暧 暧③远 人 村,依 依④墟 里⑤烟。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狗 吠 深 巷 中 ,鸡 鸣 桑 树 颠。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户 庭 无 尘 杂,虚 室 有 余 闲。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 在 樊 笼⑥ 里,复 得 返 自 然。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①韵:本性、气质。②守拙:固守节操。③暧暧:昏暗。④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⑤墟里:村庄。⑥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 忙时,便与菊花相偎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 旷达!可是,又有几人能理解他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他希望自己“出” 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入”则兼济贫穷百姓。或许正因为他的 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与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 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适用话题】“选择”“放弃与获得”“高洁”“骨气”“诗意地生活”等 2.课外素材 许攸,他本袁绍帐下谋士,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他背袁投曹。曹操听说许攸投奔, 裤带没系,赶紧出迎。许攸有智有谋,官渡之战,战事正酣,胜败胶着。关键环节,许攸献 - 11 - 策:“现在袁军有粮食存于乌巢,虽然有士兵,但无防备,只要派轻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 不过三天,袁军自己败亡。”曹操听从许攸计,奇袭袁绍乌巢,大胜。关键时刻,许攸帮了 曹操,避免了失误。这许攸啊,却是个爱显摆的,帮了人家一点忙,便逢人就夸耀,“许攸 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此时权力甚大, 若下令斩了许攸,曹操一口气定然解了,可是这还是曹操吗?曹操反应是,“操大笑”。许 攸略略帮了人,便贬人以自褒。凶。“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攸唤褚曰:‘汝 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没曹操的好胸襟,“褚大怒,拔剑杀攸”。来见曹操, 曹操是很会做人的,骂了许褚一顿饱的,再做顺水人情,“令厚葬许攸”。 【适用话题】“才能与气度”“自卑与自强”“胸襟与气量”等 ┃┃人物速写■ 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 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 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 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 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 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 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 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 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 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 础。 ┃┃学以致用■ 引用和化用诗词入文 在《短歌行》中,曹操就灵活地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表现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出自《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 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请尝试采用引用或化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你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要注意意 境协调,情感鲜明,语句流畅。200 字左右。 - 12 - 【示例】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亮夜夜照亮 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 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我喜爱刘方平“更 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宁静,我奢想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 间”的闲适;我祈祷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我独自坐在月夜下的窗前, 品味着古典的艺术魅力。 ┃┃聚焦高考■ 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 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 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短歌行》用“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 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题干要求 审题重点 (2016·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 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015·天津卷)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14·辽宁卷)“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 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题干往往有“修辞”或从某一 句、某一联的手法角度赏析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读懂诗歌】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 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 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 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 比畅然。 【解题规范】 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 - 13 -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句子由三个结构 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 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 1.“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意思 是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 雪互相纠缠。 2.这一句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 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参考答案】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 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1.知识清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类别 作用 例句 赏析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 用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 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死 后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不 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 的 杨贵 妃的 美貌 ,还 与 “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 应 借代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词中用“绿”和“红”两 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 写 出了 叶的 茂盛 和花 的 凋……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 现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秋浦歌(其十五)》]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 手 法写 白发 竟有 “三 千 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 深重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 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 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 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 - 14 - 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诗 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 的苦 比拟 使事物人格化;有促使 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 的人、物、事表现得更 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 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 人性,特意为之吹断了积 雨,拟人新颖别致,饶有 诗意,令人读来心情愉悦 排比 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 节奏感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 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 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 明。(苏轼《行香子》) 词中加点的这组排比句, 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 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 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 如 设问 开头设问,引入问题,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 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 蟾宫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 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 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 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 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 语意含蓄,发人深思, 节省笔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 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其一)》] 诗中“晴”为双关词,一 方面关照着第三句,说晴 雨的“晴”;一方面又关 照 着第 二句 ,说 情感 的 “情”,这是谐音双关 互文 语简而意丰,有强调作 用;使行文错落有致,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情趣和节奏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王昌龄《出塞(其一)》] 第一句合起来解释为:秦 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这就突出了边境的长期战 争给征人及其家庭带来的 无穷的灾难,为下文抒情 做好充分铺垫 通感 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 体,让读者更好地理 解;能由此及彼,引起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 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 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 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 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 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 - 15 - 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 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 殊的艺术美 吹笙》) 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顶 真 (针) 用上一句的结尾部分 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 使前后两句首尾相连, 上递下接,具有回环跌 宕的旋律美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 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 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 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 远《汉宫秋》第三折) 顶真手法的使用不仅让此 曲 具有 回环 跌宕 的韵 律 美,更表现了汉元帝离恨 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 转的愁绪 2.解题思路 (1)解读古代诗歌修辞手法 3 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的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③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2)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如某句(联)体现了×××,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 效地表达了)作者的×××的情感(心情、心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