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卢李二生 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导引之术。‎ 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诀别而去。后李生知桔子园,人吏隐欺,欠折官钱数万贯,羁縻不得东归,贫甚。偶过扬州阿使桥,逢一人,草屩(juē,草鞋)布衫,视之乃卢生。生昔号二舅,李生与语,哀其褴缕。卢生大骂曰:“我贫贱何畏?公不作好,弃身凡弊之所,又有欠负,且被囚拘,尚有面目以相见乎?”李生厚谢,二舅笑曰:“居处不远,明日即将奉迎。”‎ 至旦,果有一仆者,驰骏足来云:“二舅遣迎郎君。”既去,马疾如风,过城南数十里,路侧朱门斜开,二舅出迎。星冠霞帔,容貌光泽,侍婢数十人,与桥下仪状全别。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若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既夜,引李生入北亭命酌,曰:“兼与公求得佐酒者,颇善箜篌。”须臾,红烛引一女子至,容色极艳,新声甚嘉。李生视箜篌上,有朱字一行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罢酒,二舅曰:“莫愿作婚姻否?此人名家,质貌若此。”李生曰:“某安敢?”二舅许为成之,又曰:“公所欠官钱多少?”曰:“二万贯。”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才晓,前马至,二舅令李生去。送出门。‎ 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波斯见拄杖,惊曰:“此卢二舅拄杖,何以得之?”依言付钱,遂得无事。其年,往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之。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妻曰:“少年兄弟戏书此。昨梦见使者云:‘仙官追’,一如公所言也。”李生叹讶,却寻二舅之居,唯见荒草,不复睹亭台也。‎ ‎(选自《逸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李生知桔子园      知:管理。‎ B.哀其褴缕 哀:同情。‎ C.李生厚谢 谢:酬谢。‎ D.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 洎: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浪迹江湖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尚有面目以相见乎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即以拄杖于波斯店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D.弃身凡弊之所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和卢生曾经都在太白山隐居修道,但是李生耐不住清苦,半途而废,最终并未得道成仙,还落得个卖桔亏损、欠债落魄的下场。‎ B.卢生虽然一开始对李生很生气,但是最终还是原谅了李生,并请李生到自己的城南别院里喝酒听曲,给了李生一拄杖用以兑钱后还给波斯人,才使李生安然无事。‎ C.文中多处伏笔表明李生所娶的陆长源的女儿便是当天在卢生的别院中陪酒弹箜篌的女子,从箜篌上的红字,妻子的容貌,还有妻子梦中的场景,都可以推敲出。‎ D.卢生实则已经得道成仙,回来帮助李生,还撮合了李生的一段姻缘。李生最终没有找到卢生和城南别院,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若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 ‎ (2)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 答案及解析:1.C 解析:谢:谢罪。‎ ‎2.C 解析:C项,“于”,两个都是动词,到。A项,“且”,副词,将要/连词,况且;B项,“以”,连词,相当于“来”/连词,因为;D项,“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B 解析:李生拿着卢生给的拄杖,是到波斯人开的店里取钱,再把所欠的两万贯钱还给了别人,并不是把钱还给波斯人。‎ ‎4.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5.(1)卢生邀李生到堂屋里饮酒,见屋子周围都是奇花异草,好像身处仙境。卢生又多次呈上一些药物(让他服用),味道十分甘美。‎ ‎(2)你拿这个到城内一家波斯人开的商店里去取钱还债,希望你以后继续学道,不要再玷污自己陷入经商的泥潭里了。‎ 参考译文:从前有两个书生,一个姓李一个姓卢,隐居在太白山读书,同时还学习吐纳导引(呼浊气吸清气的“吐故纳新”养生术和不食五谷的“导引术”)。‎ 有一天,李生对卢生说:“我实在受不了这样清苦的修道生活,不想在山里待下去了,准备出山到各地好好游历一番。”然后就辞别下山了。后来李生受命管理一个桔子园,由于人们买桔子时骗他,再加上过往行人偷窃桔子,使桔子大大亏损,李生欠了官钱好几万贯,被欠债拖累得不能往东走,十分贫困。有一天,李生偶尔经过扬州的阿使桥时,遇见一个穿布衫草鞋的人,一看原来是卢生。李生过去曾称卢生为二舅,就叫住了卢生,并对他的衣衫破旧表示同情可怜。没想到卢生却大骂道:“我穷有什么可怕的?不像你那样不往好道走,为钻营些蝇头小利而与那些凡夫俗子为伍,又弄得一屁股债,被人家限制不许动地方,你有什么脸面来见我!”李生再三向卢生谢罪承认自己当初不该出山使修道半途而废,卢生这才缓和了,笑着说:“我的住处不远,明天我派人接你到家玩玩。”‎ 第二天早晨,果然卢生派了个仆人骑着一匹骏马来说:“我家老爷让我接您。”李生上了马,马快如飞,出了城南又跑了几十里,路旁一所府第的大红门开了,卢生在门口迎接李生。只见他戴着缀有星饰的高冠,穿着绣着彩云的袍子,容光焕发,身边有几十个仆人婢女簇拥着,和在阿使桥上遇见时完全不同了。卢生邀李生到堂屋里饮酒,见屋子周围都是奇花异草,好像身处仙境。‎ 卢生又多次呈上一些药物(让他服用),味道十分甘美。到了晚上,又领着李生到北面的一个亭子里喝酒,并说:“我给你找个能弹箜篌的女子陪你喝酒吧。”不一会儿,有人举着红烛领来一个绝色女子,说话声音似莺啼燕语十分好听。李生看箜篌上有一行红字:“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喝完酒,卢生说:“你想不想和弹箜篌的女子成婚?她是大家闺秀,姿容也很出色。”李生说:“我怎敢有这个念头呢?”卢生就作主把那女子许配了他,又问他欠人家多少钱,李生说两万贯。‎ 卢生就给李生一根木杖说:“你拿这个到城内一家波斯人开的商店里去取钱还债吧,今后希望你继续学道,不要再玷污自己陷入经商的泥潭里了。”天刚亮,仆人牵着接李生的马又来了,卢生让李生骑上回家,送他出了门。‎ 等到回家,李生拿着那木杖去了波斯商店。店主一看就惊奇地说:“这不是卢二舅的木杖吗?你是从哪儿拿来的?”李生说了详情,波斯人就照付了钱,李生拿钱去还了账,得到了人身自由。‎ 当年李生去了汴州,在汴州当行军的陆长源把女儿嫁给了他。成婚后一看,妻子非常像卢生当初在北亭上叫来弹箜篌的那个女子,而且也弹一手好箜篌。再一看妻子的箜篌上竟也有一行红字,仔细一看正是那两句诗。李生就对妻子详细说了在扬州去卢生家做客的事。妻子说:“箜篌上的字是我的小弟弟刻着玩的。以前我梦见天上的使者对我说仙官让我去扬州赴宴弹琴,情景和你说的完全一样。”李生又惊又叹,再去找卢生的住处,只见荒草一地,什么也没有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杜五郎传 ‎ [宋]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 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饣亶粥①,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问:“观何书?”日:“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气韵闲旷,言词精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②,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饣亶粥:稠粥。②枵然: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凡:总共。‎ B.度所耕不足赡 赡:供养。‎ C.亦有时不继 继:增益。‎ D.曾有人惠一书册 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以田与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又为人佣耕 吾属皆为之虏矣 C.以告者过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问其所以为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五郎生于颍昌阳翟县,由于传说30年从未离开过家门而被人议论,孙轸才会去拜访他。杜五郎却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因为他曾于15年前在门外乘凉。‎ B.杜五郎以前靠给人择日和卖药为生,勉强度日。在儿子能耕种,能吃饱后,他便不再和干同行的乡里人争利,不再择日和卖药,平日里什么也不做,只是空坐。‎ C.作者在文中借杜五郎虽然穿着布袍草鞋,却“气韵闲旷,言辞精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安贫乐道的精神的颂扬之情。‎ D.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写杜五郎的儿子也很少去县城,并且直来直去,出发之日便可计算出他的归程的事,更充分地表现杜五郎生活的简单、快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 (2)余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答案及解析:1.C 解析:继:接着上。‎ ‎2.B 解析:A项,“乃”,于是/竟然;B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示被动;C项,“以”,介词,把/连词,来;D项,“所以”,用来……方法/……的原因。‎ ‎3.B 解析:“不再择日和卖药”理解有误。‎ ‎4.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5.(1)只不过我对当世没有什么用处,对别人也没有什么要求,间或不独自出去罢了,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2)当时我正有军务在身,到半夜还没有睡,很疲倦了,与属下官员闲谈,孙轸就说到这里。我不知不觉恭敬起来,一下子忘记了烦躁劳累。‎ 参考译文:颍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县里人只是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其中一间他自己居住,另一间他儿子居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走出篱门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见他本人非常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孙轸问他足不出户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言过其实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十五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足不出户呢?只不过我对当世没有什么用处,对别人也没有什么要求,间或不独自出去罢了,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孙轸)问他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回答说:“从前居住在县城的南边,有五十亩田地,与哥哥一同耕种。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我估摸所种的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子儿子来到这里。碰巧有乡里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我就住在了这里。只靠替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来置备稠粥,但有时候也会断炊。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里人可怜我们,给了我们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种这三十亩地,他还有余力,又受雇为别人耕种,我们从此就能吃饱了。乡里人贫困,靠行医算卦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又问:“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他回答:“端正地坐着而已,没什么可做的。”问:“经常看书吗?”回答说:“二十年前也曾看过书。”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时非常喜欢那本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书放到哪儿去了。”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洁,真是有道之士。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乡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常淳厚温和,不曾胡说,不曾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次县城,可以计算出他的行程,来等待他回家。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一步。”‎ 当时我正有军务在身,到半夜还没有睡,很疲倦了,与属下官员闲谈,孙轸就说到这里,我不知不觉恭敬起来,一下子忘记了烦躁劳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