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汉学家宇文所安谈及中国古典文学时指出:“古典作家的创作动力,来源于对不朽的期许。”所谓不朽,即是时间消弭的印痕,抹除生与死的界限,借助作品一次次地被翻阅,作家被读者不断地记起并评价。这样,古典作家的身躯虽不复存在,但其精神记忆永不消逝。‎ 其实不单单是文学,任何一种艺术都带有对不朽的渴望。如果说作家书写的记忆是内在的、抽象的,那么,建筑家通过建筑表达出来的记忆则是外在的、具体的。建筑应当是诗意的栖居之地,除了实用之外,更应该有种意义上的指归。这就是说,建筑不单纯是技术的,还包含着人文性和历史性。古建筑和城镇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应当重新被记起和修复。‎ 古建筑作为一种记忆,能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那些伤痕累累的建筑,控诉着战争的残忍和无情;那些宗教气息浓郁的装饰,表达着先人对宗教的痴迷;那些风格新奇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性。正如作品《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中写的那样,“历史建筑受到保护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也因其固有的美、建筑质量及教育价值。”我们能在古老建筑里看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它既有外在的建筑形式,又包含着深远的精神含义。我想,若我们徘徊于某一个陌生国度,能迅速辨认出这是属于哪一国的建筑,那这个国家的建筑记忆便构建起来了。因为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和审美,决定了它只能属于这个国家。‎ 保护建筑和城镇并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事情。古建筑、古城镇因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原有特色和记忆,但要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保护显然不太现实,保护本身,就是在改变原有的历史肌理,大多数建筑家就只能在保护和破坏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也紧追其上,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盲目追求新潮建筑,随意舍弃古建筑和城镇。对一个民族来说,古建筑和城镇才是根本,它不仅拥有自身的美感,更铭刻着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我们要建设文化自信,建筑和城镇保护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筑和城镇保护,他曾对学生说:“古建筑和城镇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梁思成先生深感古代建筑和城镇的伟大,他不遗余力发掘和保护被遗忘或者濒临消失的建筑。他知道,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些也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像北京城墙、佛光寺、应县塔等,都已不单纯是外在的场所,而是内在心灵的完美展 示,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和内在心灵史。‎ 唯其如此,保护中国建筑和城镇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建筑背后所带有的各种记忆。人是短暂的存在,但借助建筑、哲学、文学等等,我们或许能够超越这种短暂性,去追寻自己和人生的根源,从而获得长足记忆。中国建筑应当回归,应当凸显中国本土的建筑特色;建筑家应当担负起保护的重任,在重视历史肌理的同时,适度融进当代创造性,让建筑和城镇成为一个国家长久的历史记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对不朽的期许,是古典作家,同时也是建筑家的创作动力,只是他们所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B.古建筑不仅能控诉战争的残忍无情,而且能表达先人对宗教的痴迷、代表一个时代的特性。‎ C.古建筑和城镇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因此只有对一个城市的建筑加以保护,才能建设文化自信。‎ D.梁思成先生深深感到,正在消失的建筑属于中华民族,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和内在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并未直接提出观点,而是从古典作家的创作动力谈起,继而引申到艺术,提及建筑家。‎ B.文章围绕“古建筑和城镇应当被记起和修复”这一观点,从为什么、如何做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C.作者引用梁思成先生入文,目的是强调古建筑是中国人的内在心灵史,呼吁保护濒临消失的建筑。‎ D.文章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对文章观点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既是技艺的体现,又具有人文性和历史性,以此来看,古建筑和城镇应当重新被记起和修复。‎ B.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可以从古建筑里看出,正如那奇特的哥特式建筑,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特征。‎ C.文化自信,来自于一个城市的古建筑,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潮建筑。‎ D.中国建筑应凸显本土特色,同时适度融进当代创造性,这样建筑和城镇才能成为长久的历史记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锅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茶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级,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 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现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英 雄 ‎ 张海震 ‎(一)‎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出去,挽教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二)‎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三)‎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四)‎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五)‎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泪眼坐在台下仰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章以“英雄”为题目,表明了写作对象,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B.将女儿与十岁时的自己看到“那只残缺的手”的反应对比,意在映射、感喟“一代不如一代”。‎ C.“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细节描写刻画了英雄前来申请困难 补助,受到礼遇而惶恐不安的形象。‎ D.小说捕捉了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画面,合成了英雄的整个人生轨迹,以其日益黯淡的人生际遇反衬其高尚的品格情怀。‎ ‎8.小说通过“她”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哪些形象?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并分析。(6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部分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 ‎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 /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 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句子是:“ , 。”‎ ‎(3)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___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___________考”,“踏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 ‎(    ),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___________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与之配套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___。‎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在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一例外 循规蹈矩 刻骨铭心 如出一辙 B.众口一词 循规蹈矩 肝肠寸断 大同小异 C.无一例外 按部就班 刻骨铭心 大同小异 D.众口一词 按部就班 肝肠寸断 如出一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 B.并非每个人的高中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C.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 D.当然,也并非每个人回忆起高中和高考时刻,都能如此淡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B.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C.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D.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迎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长期以来,从哈瓦那到圣地亚哥约800公里的里程,乘坐火车耗时长达24小时。随着中国产列车投入使用,这段旅行时间缩短到了14个小时。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哈瓦那至圣地亚哥之间的旧列车仅能载客400余人,如今每列客车能载客760人以上。‎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材料: 绵绵细雨 皎洁的月光 泰山 云雾的缭绕 家乡 ‎ 一览众山小 月是故乡明 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最近国外有个媒体做了份全球护照含金量的排名,排序是按照护照免签国数量进行的。2018年中国护照以63个免签国的数量只排在64位,德国以176个免签国排名第一。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国民进行免签跟该国的政体、价值观、肤色并没关系,更多的是由衡量该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人均GDP所决定的。‎ ‎②2015年,中国资深旅行者张阿美在也门旅行时,遭遇也门内战,形势危急。被困在岛上的张阿美绝望之际迎来了中国驻也门大使的回复:“我们会尽快来接你”。而其他国家游客联系所在国使馆后,得到的答复均是:留在岛上。‎ 随后包括张阿美在内的571名中国公民乘坐中国海军护卫舰,在中国武装力量的护送下,从炮火纷飞的也门安全回家。‎ ‎③2018年12月1日,华为CF0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事发后,中国政府强硬反击,自2月6日起,仅《人民日报》官微就连发了26条和孟晚舟有关的消息和社论,谴责美加两国的肆意拘捕,呼吁恢复孟晚舟自由,这一切都诠释了何为中国力量。12月11日在多伦多获准保释的孟晚舟发声:“我以祖国为傲!”‎ 有人曾抱怨,中国护照不能带他去世界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也有异国他乡深处险境的中国人却在感谢,唯有中国护照,能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保护她的公民回家。‎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感想?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曲解文意,原文中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C项说法过于绝对,在原文第六段最后一句,“要建设文化自信,建筑和城镇保护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和城镇保护只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并非“只有.....才......”的关系;D项“正在消失的建筑”表述有误,应为“被遗忘或者濒临消失的建筑”。故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C项断章取义,在原文第七段,“中国人的内在心灵史”是文中所举的例子北京墙、应县塔等表现出来的。作者引用梁思成先生入文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古建筑的宝贵。‎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思路点拨】C项无中生有,“文化自信,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古建筑”在文中没有依据。‎ ‎4.【答案】C 材料一指出: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C项中用坏或用完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故C项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 ‎5.【答案】B 压力与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选项过于片面 ‎6.【答案】(6分,答出3点即可)‎ 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 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 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 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 ‎7.【答案】B ‎【解析】B项,“意在影射、感喟‘一代不如一代’”错误。根据文章第⑥段“‘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第⑰段“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钦佩”和第⑱段“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可知,写自己和女儿的反应是为了突显英雄事迹的感人肺腑、令人难忘,同时也说明了高贵的精神品质会引起高贵心灵共鸣,并产生能激励人心的恒久力量。选项分析鉴赏不正确。‎ ‎8.【答案】 健康英武、勇斗劫匪,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憨厚老实,面容憔悴、贫困卑微的平凡形象。‎ ‎【解析】根据文章第(一)部分“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第(五)部分“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可知,“他”高大英俊、身体硬朗、亲切友善,面对危险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根据文章第(二)部分“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可知,“他”为人憨厚老实、面容憔悴。根据文章第(四)部分“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可知,“他”卑微落魄。‎ ‎9.【答案】作用:(1)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英雄的悲壮与崇高。在前文写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卑微,淡出人们视线后,陡然写英雄的壮烈结局,再次将英雄推上人们的视线,更能让读者体会英雄的伟大。(3)主题上,深化主题:真正的英雄可以在日常中平凡卑微,但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4)艺术效果上,情节陡转使读者在英雄的事迹中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答出3点即可)‎ ‎10.【答案】D【解析】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1.【答案】C【解析】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12.【答案】D【解析】“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 ‎13.【答案】(1)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及”“执”“亲”“与……俱”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祖考”“揽授”“与之断金”“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 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 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荀顗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 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 ‎14.【答案】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 ‎15.【答案】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 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因此要结合关键诗句,分点回答即可。从“故园今日海棠开”“一年过社燕方回”可知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从“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可知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从“万物皆春人独老”可知诗人对时光流 逝,年华老去的伤感。‎ ‎16.【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7.【答案】C【解析】‎ ‎“无一例外”,没有一件可以除外,没有可以排除在外的。“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两个成语均适合语境。“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根据语境“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可知,应选“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根据“痛苦煎熬的回忆”可知,语境陈述的是一种记忆,故应用“刻骨铭心”。“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如出一辙”,形容事情非常相像。根据“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中“稳健和连续”“也依然”的提示,应用“大同小异”。故选C。 18.【答案】D【解析】A项,不仅语气突兀,而且“都值得回忆”与上段文末的“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所体现出来的淡定从容语境不相吻合,与后文的“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相抵触。B项,“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与“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格格不入,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矛盾。C项,“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与前后语境陈述内容脱节。故答案选D项。 19.【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保持”“心灵”搭配不当,应为“保持心灵的平静”;C项,语序不当,“行稳致远、扬长避短”语序不当,应为“扬长避短、行稳致远”;D项,不合逻辑,“佛系迎考”与“苦不自知”错位,不合逻辑,应颠倒两者次序。故选B。‎ ‎20.【答案】关键信息: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缩短旅行时间;提升列车运力和效率。(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1.【答案】‎ 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我梦想,坐在家乡美丽的小河边,在皎洁的月光下,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置身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22.【写作提示】‎ 上述文字是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审题立意时,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中心事件。‎ 第一则材料表明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排名不高这一情况,突出强调国家经济实力的意义。‎ 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分别从2015年和2018年的两个事件,我国公民在境外遭遇危险时受到国家力量的保护。突出强调中国永远是国民的坚强后盾。‎ 由此可得出立意:‎ 从国家角度:“中国需要更强大”“国强则民安”‎ 从公民角度:“公民的安全感依赖于国家强大” “停止抱怨,心怀感恩,实干兴邦”‎ 综合分析:虽然我们的国家经济实力还需要强大,但国家力量是每个公民的坚强后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