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教案

考点四: 炼字 ‎ ‎【复习任务】‎ ‎1.明确诗歌语言之“炼字”的内容。‎ ‎2.掌握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试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①“炼字”的内涵: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往往就能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 ‎②炼字,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③赏析诗意的关键字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风吹过,给江南大地换(染)上一片绿色的变化写出来了,极富动感。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把花的灿烂红艳,惹来蝶与蜂在花丛的翩翩起舞的欢快热闹的春天写活了。‎ ‎2.炼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炼副词。修饰语也有副词,副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4.炼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还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5.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木”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让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浓郁的画面感、鲜明的节奏感,渲染气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①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②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③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2.设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对×字进行赏析。‎ ‎④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三、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解析】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水湾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翩车轴”,形容风雨声的巨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三、四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正面描写雨势凶猛,“卷”“吼”二字正是其集中体现。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最后一句,既紧扣了题目,又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之大,还隐含着牧童因雨过天晴而高兴的心情。‎ 五、六两句放在全诗开头,也有其合理之处。‎ ‎【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自主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问: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 ‎ ‎ ‎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 ‎【问题意见】‎ 考点四 炼字类 ‎【自主检测】‎ ‎1.【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炼字题一要从遣词、选句、修辞等角度仔细揣摩,二要将所炼之字放在诗歌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三要联系全诗的情感、主旨去分析。‎ ‎【课堂练习】1.【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图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步骤三)。‎ ‎【解析】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词眼。它在句中的作用:①翻出新意;②增添情趣;③加强形象性;④铸就诗词的意境。‎ ‎2.(1)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