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案

‎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基础点:《考试说明》列举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重难点:1.正确识别各种特殊句式。‎ ‎2.准确翻译特殊句式。‎ ‎ [考法综述] 近些年的高考中,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往往结合文言句翻译进行落实。‎ 命题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1.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 ‎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孔子贤者。(《孔子世家》)‎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5)用“乃”“诚”“即”“则”“本”“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⑤臣本布衣。(《出师表》)‎ ‎⑥此非儿女子所知也。(《高祖本纪》)‎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2.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 ‎(2)用“被”表被动。‎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5)无标志被动句。‎ 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 ‎①屈原放逐,著《离骚》。(《太史公自序》)‎ ‎②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3.倒装句 ‎(1)主谓倒装句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形式有:‎ ‎①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如: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②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③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数量词作定语的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的形式。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③“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4.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5.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样,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静女)爱而不见,(静女的男友)搔首踟蹰。(《静女》)‎ ‎(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 ‎(5)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或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或状语来替代省略的。读文言文时,应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出师表》)‎ ‎6.常见固定句式 类型 结构 翻译 陈述 语气 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所、以为、以……为 有……用来、没有……用来、有……的、没有……的、等到……的时候、被××……、把……当作 疑问 语气 奈何、何如、如(奈)……何、得无……乎、孰与、孰若 怎么办、怎么样、把……怎么样、大概……吧(恐怕……吧)、跟……相比,哪一个……‎ 续表 类型 结构 翻译 感叹 语气 何其、一何、何……之 多么、何等、怎么……这样啊 反问 语气 无乃……乎、不亦……乎、得无……乎、何……为 恐怕(只怕)、不是……(吧)吗、难道……吗、为什么……呢 ‎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 (2)固定结构。 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明确句式特点,落实实词虚词,遵循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法”,努力做到“信”“达”“雅”。(1)句重点落实的知识点是“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句,(2)句重点落实的是“无以”“赡”等。‎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他损害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国国相。‎ 解题法 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方法 -----------‎ ‎(1)借助典型例句,分类辨识。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只要记住“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之有”三个句子就可以对所考查句子作出判断。‎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有些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为……所……”“于”表被动,在今天仍在使用;而大多数特殊句式的用法和意义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明确其意义。‎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4)寻找特殊标志,准确判断。文言特殊句式大都有一些较为固定的标志,它们是我们确定句式的重要参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