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五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五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五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lù) 草芥.(jiè) 病殁.(mò) 不省所怙.(ɡū) 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 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 解析:A 项,“怙”读 hù。C 项,“诘”读 jié。D 项,“靡”读 mǐ。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弊 妻孥 啮齿 雕虫小技 B.颠覆 伫想 羁绊 黄梁美梦 C.曝晒 希冀 逸豫 瓮牖绳枢 D.坟茔 陨命 日晷 卖官鬻爵 解析:A 项,弊-敝。B 项,梁-粱。D 项,陨-殒。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解析:丧:失去。 答案:C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介词,在。②连词,而。③介词,被。④动词,成为。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 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 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 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 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 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 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A 项,句式杂糅,“东方红一号”是前一句的主语,但不能 作后一句的主语,可改为“自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 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 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必要的宾语成 分。D 项,搭配不当,前面说的是“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一 个方面“经济实力的雄厚”,两面对一面。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可谓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解析:A 项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B 项古 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 意见)有根据,站得住。C 项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 想象、思考、判断等。 D 项古今义都指“过去的事情”。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全文开宗明义:“六国破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托出了题目,而且表 明了作者的观点。文章收束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讽谏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2) 《 伶 官 传 序 》 中 , 作 者 分 别 用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 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可贪图安逸享乐以及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 理。 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三、阅读题(49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11 分)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 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 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 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 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 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 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 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 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 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 令他钦佩景仰。 解析:B 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 答案:B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 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 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 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 梁鸿列传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 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 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 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 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 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 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 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 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 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 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 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 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 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 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 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 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 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 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 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 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 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B.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C.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D.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解析:“有顷”时间状语前置,此处可断。“去适”连谓词组,不 能拆开。“大家皋伯通”同位语,不能拆开。“为具食”主语为“妻”。 “仰视”为谓语。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解析:肃宗:皇帝的庙号。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被封为修远伯, 梁让作为后人奉祭远古时期的少昊帝金天氏,居住在北地郡并在那里 去世。 B.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的时候,曾经不小心遗落了火种引起 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他人的房舍,梁鸿就用所畜养的猪来赔付他们。 C.梁鸿后来向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之歌》, 肃宗皇帝听说后赶紧派人访求他,但梁鸿不愿接受朝廷任用,带着妻 子隐居在齐鲁之间。 D.梁鸿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替人帮佣以谋生,但他并不以替人帮 佣为耻,对于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也不介然在怀,因而赢得了妻子“举 案齐眉”的敬重。 解析:肃宗皇帝听说后很讨厌这首诗,派人搜捕梁鸿。 答案:C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周围邻家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普通人,于是一起责备 这家主人,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 (2)现在你却穿着华丽的丝织衣服,白粉涂敷、黛墨描画,哪里 是我梁鸿所希望的?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郡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期曾为城门校 尉,被封为修远伯,梁让作为后人奉祭远古时期的少昊帝金天氏,居 住在北地郡并在那里去世。当时梁鸿年龄还小,因为遭遇动荡的乱世, 于是只好用席子卷起来埋葬了父亲。 梁鸿后来在太学跟从老师学习,家境虽然贫寒但为人重视气节和 操守,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却不愿意做离章析句类的注疏之事。学 业结束后,就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曾经不小心遗落了火种引起火灾, 火势蔓延烧毁了他人的房舍,梁鸿于是就寻访被烧的人家,询问他们 所丢失的物件,悉数用所畜养的猪来赔付他们。有一家房主还嫌赔偿 少了。梁鸿说:“我已经没有别的财物了,希望亲自到你家做佣工。” 这家主人同意了他的请求。由于梁鸿为他做事勤快,早起晚睡从不懈 怠。周围邻家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普通人,于是一起责备这家主人, 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到这时(这家主人)才开始对他敬重起 来,将他赔付的猪悉数归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就离开了,回到了自 己的家乡。 有权势的人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很多人都想将女儿嫁给他, 梁鸿一概谢绝不娶。同县的孟家有个女儿,形貌肥胖丑陋并且肤色黝 黑,一发力可举起舂米的石臼,还在挑选对象而未曾出嫁,年龄已经 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女儿回答说:“希望嫁得像梁伯 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说后就向她家下了聘礼。孟女(向父母)要 求制作布衣和麻鞋,并编织放物的筐子,制作纺织的器具。等到出嫁 的时候,才以打扮修饰之身进入梁门。过门七天而梁鸿都没有答理她。 妻子就跪在床前询问他:“私下里听说您行义高尚,已经拒斥了数位女 子的求婚,而妾也怠慢过数位男子的求婚。现如今被您看中,怎敢不 向您请罪啊。”梁鸿说:“我需要的是穿生毛皮、粗布衣服的人,是可 以和我一起隐居在深山老林的人。现在你却穿着华丽的丝织衣服,白 粉涂敷、黛墨描画,哪里是我梁鸿所希望的?”妻子说:“(这样打扮) 是为了试探一下先生的意愿罢了。妾另外备有隐居的衣服。”于是重新 梳了一个椎形的发髻,穿上了粗布制的衣服,然后一边做着事情一边 来到梁鸿跟前。梁鸿极为高兴地说:“这才真正是我梁鸿的妻子了。这 样就可以侍奉我了!”便替她取表字为“德曜”,取名字为“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间,妻子说:“常常听说先生想隐居山林来躲避祸害, 为什么现在却了无声息了?恐怕是向世俗卑顺低头、屈服迁就了吧?” 梁鸿说:“好吧。”就和妻子一起进入霸陵县的山中,以种田和纺织作 为谋生的职业,吟诵《诗》《书》,弹奏琴弦来自以为乐。由于仰慕前 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人,而给汉初四皓以来的二十四位隐士作了颂赞的 诗文。(梁鸿)后来向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之 歌》,肃宗皇帝(明帝)听说后很讨厌这首诗,派人搜捕梁鸿,结果没 有抓到。梁鸿于是改姓运期,取名耀,取字侯光,和妻子隐居在齐鲁 一带。 又过了一段时间,梁鸿离开了齐鲁地区去了吴国,梁鸿托身于富 家大室皋伯通,住在堂下的大屋里,受雇为人家舂捣谷物。每天回到 家里时,妻子都为他准备好了饭食,她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而是将 盛食案盘举到和眉毛平齐的位置。皋伯通细察这一切而感到奇怪,说: “他一个佣人能使自己的妻子敬重他到这种程度,一定不是普通人。” 于是让他和自己一样住在家里。梁鸿潜心闭门,撰写了十多篇著作。 后来(梁鸿)患了疾病并且日见危重,对居所的主人皋伯通说:“从前 延陵季子(吴季札)将儿子埋在嬴博之间,不(把灵柩)运回乡里, 千万不要让我的儿子护送我的灵柩归葬故乡。”在他死后,皋伯通等人 在吴要离墓冢旁边为他求得一块墓地。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品格刚直 之人,而梁伯鸾品节清白高洁,可以让他们葬在一起。”安葬了梁鸿后, 他的妻子和子女都回扶风郡去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9 分)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 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 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 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 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 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 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 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 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 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 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 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 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 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 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 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 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 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 “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 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 /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 /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 /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 /终于建平太守 解析:首先疏通句子意思“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 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 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时”,“当时”的意思,应作为 后一分句的状语,所以应放在后面,所以排除掉 B、C 项,“以公方著 称”,意思是“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不应拆分, 所以 A 项是错误的,选 D。 答案:D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 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 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 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解析:C 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 “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 金、土。 答案:C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 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 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 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 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 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 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 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 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解析: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答案:C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 东南去避难。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 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 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 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 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 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 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 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 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 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 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 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 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 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 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 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 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 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 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 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 头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一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 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 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 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 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 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 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 “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 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 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 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 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 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四、语言运用(11 分) 18.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 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 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 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 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 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 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 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题应注意题干中的三个要求“续写”“内容贴切”“句式相 同”。同时应注意词语的对应,如“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对应“团结”,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对应“梦想”等。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 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 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 精神。 五、作文(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巧诈不若拙诚。(《韩非子·说林》) 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 家人》) 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化育后世。读了以上六句名句,你有怎样的 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 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采用了六句名言组合成题的形式, 既规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又给了考生表现个性化的空间,因此,较 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要求。 本题材料中的名言警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六句名言分别出自先秦、两汉、唐代、清代和现代,展现了中华民族 精神文明的传承脉络,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 化的情感认同。 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名言名句之间实际上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 运用“异中求同”的思维,提炼材料间共同的主题,最后确定组合进 行写作。以下为示例。 组合一:①⑥句。这两句话都与“真”和“诚”有关,属相近关 联。第①句强调“诚”之美德,第⑥句则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真”, 两者可组合成因果关系,即为人应“真”“诚”而不应“巧”“诈”,要 形成此种风气,则必须在教与学时重视对“真”“善”“美”的追求。 可联系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领域畸重应试的风气等现象来谈。 组合二:②③句。两句皆用否定句式强调各自的主张。内容上皆 言“实”,第②句强调人应有真才“实”学,如此,无须作何夸大其词 的自我宣传,也一定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第③句反对空想,强调实 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只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而不想实 干,于是企业、商家靠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年轻人希望靠炒作成为 网红等现象已成为隐忧。 组合三:④⑤句。体现古人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提倡的爱国理念的具体体现。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组合,例如①②③句在形式上都是否定句, 提出“不取巧”“不自夸”“不空想”,从为人处世的层面立意也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