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2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23)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教案(全国)‎ 这是一道文言翻译的题目,是文言文考核必考的题目,主要涉及实词、虚词、活用、句式,近几年考核句式的趋势有所减弱,主要考核重点实词的翻译,翻译时注意直译和语句的通顺。‎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词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 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例如: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指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转换古今句式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例如: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李将军之谓也?‎ 这道题考查的重点除了“其”和“谓”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考查古今句式的转换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李将军”是动词“谓”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其放在动词“谓”的后面。‎ 译文: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4.巧译修辞句 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 例如: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 ‎“不惜美锦”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美锦”比喻“国家大事”。‎ 译文:大王您设置官位选择合适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会使官位虚设。现在您拿国家大事让我来决断,这说明您对我了解得太深刻了。‎ ‎(五)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如果从操作层面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 ‎“留”——即保留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译(硬要译,反而显得不通顺)。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可以不译。‎ ‎“换”——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致的词,例如“吾子淹久于敝邑”(《殽之战》)。“吾子”是敬词,相当于今天的“先生们”;“淹”可用“停留”或“留守”换译;“敝”是谦词,“敝邑”即我们国家。‎ ‎“补”——即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通畅,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却没有到达)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意不通(“足以至焉”,怎么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呢?)。词类活用的翻译,要补上相关词语,如“使……”“以……”“用(拿)……”“为……”“像……”等等。‎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删去。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足语尾助词,翻译时可删去。‎ ‎“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该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不余欺”应调整为“不欺余”,即“没有欺骗我”。又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句中“于弟子”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原句调整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即“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