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5)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太平州学记 宋 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读到任 D.力不赡耳 瞻:足,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 将有以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 吾尝跂而望焉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答案】‎ ‎16.B ‎17.C ‎18.B ‎19.(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7分)‎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属于传统题型。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考生易于解答。B项的“冲”,可联系“首当其冲”等词语理解; A项“坎”在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中不常见,《新唐书·吴少诚传》中有“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坎”是“挖洞”‎ 的意思,本题考生可直接将选项代回到文本中,通过检查会发现这个义项符合上下文语境,语意通顺,是正确的;C项“下车”可联系《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来理解;D项,“赡”,可联系《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来理解。‎ ‎17.试题分析:C项,两个“而”都表修饰;A项,前一个“也”表判断,后一个“也”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第一个“则”,表顺承,第二个“则”表转折;D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采用传统出题形式,每个选项分别选取文本内句子和课文内句子比较辨析,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四个虚词“也”“则”“而”“之”是考纲规定的18个虚字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所涉及义项和用法,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考生可先课内后课外,通过课内推断课外,提高得分率。‎ ‎18.试题分析:B项“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曲解原文,原文“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是说来做太守的都知道应该修葺州学,只是别人的力量不够罢了。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常规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本题四个选项设置合理,A项侧重对文章选材谋篇布局的评价;B项、C项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括;D项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写作技巧、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评价,考点比较全面。考生只要审准题干,在原文中找到选项肢对应信息,逐一排查就可得到正确答案。‎ 藏书阁,又重修大门,把学校里应有的设施都建设完备了,据此,考生就可以正确断句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浙江卷断句题仍是选取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中“先是”“以为”“无一”都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可作为断句标志,句子整体也易于理解,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积累,注意断句规律的掌握就可以正确断句。‎ ‎20.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略”,大致;“孰”,什么,哪一个;“先于此”状语后置,比这件事更优先。(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为”,把……当作;“已”,停止,消除;“兵”,战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是高中学段应掌握的基础字词,没有出现复杂字词,考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和迁移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学校,自古就有。在学校里修建庙宇祭祀孔子,是后来才有的制度。学校里建藏书阁来收藏天子之书,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做臣子应有的恭敬。当涂在江淮一带是名城,有学校却没有朗诵经典论说学问的地方;有庙堂却没有祭祀的地方;有天子之书,却在墙上挖洞存放。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平州知州,当是正赶上有灾,毁坏了全部堤防,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到了冬天,边疆有战乱发生,当涂是战争要地,上下惊恐动荡。王秬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策略有序展开。挨饿的吃上了饱饭,毁坏的堤防重新修筑。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昼夜送达,王秬都平静地对待。第二年春天,和议成功,改年号为乾道,将要在州学里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王秬对教授沈瀛说:“学校竟然像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命令下属蒋晖、吕滨中撤下旧的换成新的。在此之前,郡府想要建造楼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王秬命令取来这些木料建造藏书阁,扩大它的门,重新修缮,凡是学校里应该有的,没有一样不具备。‎ 有一个人从路过这里赞叹说:“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现在的当涂,原来的当涂,来做郡守的,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呢,却独独忘记了,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力量不够啊!当初王秬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秬改变了百姓的忧患之所,安排他们到安乐之地,用他的余力大规模翻新这所学校,劳役没有波及百姓,点头示意就已经办好。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 这个人又赞叹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天下,传到今天,天地长存,日月光辉朗照,江河流淌,万古不衰。社会安定、社会动乱,难道有其他原因吗?人的因素罢了!财物不能自给,军队不够强大,人才不够多,难道真的不可以有所作为吗?《诗》说:‘没有人能超过这个贤人了。’说我不诚实,请看看新州学。”‎ 夏季四月十六,厉阳张某记。‎ ‎【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案】‎ ‎23.浩然之气 ‎24.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解析】‎ ‎2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本文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对《孟子集注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中孟子说的浩然之气的注解。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可以使之充满天地之间而无所不在。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义和道相配,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尔的正义行为来获取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做此题要能读懂此段文言文,结合文中反复出现的“浩然”“气”和文段的论述,确定“浩然之气”是文段的关键词。“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本自浩然,,失养故馁”“养气”,结合这些文句和题目中“善养”,故填“浩然之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掌握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同时还要求考生扩大名著阅读面。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名著选文的意思,注意抓关键词“浩然”“气”。 做此类题时,首先认真阅读文言文选文,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反复出现的词语及论述方向找准关键词或中心论点,最后结合题意回答问题。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名著,积累文学知识。并且要认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夫道义、无所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文言文阅读理解分析题,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文言词句的理解能力,还要求能分析文言文本内容,并筛选、概括。解答本类题时,要从文本入手,先运用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含义,然后分析文句关系,结合题目要求找到关键词,然后组合成答案。注意词语“则”提示了“知言”“养气”分别与后文的关系,能帮助确定答题的信息区域,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词“明夫道义”“无所疑”“配夫道义”“无所惧”,组合答案。平时要认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理解文言文意。多阅读文言名著,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参考译文】:‎ 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的人,竭尽自己的心了解事物的原理,对于天下所有的言论,没有不探究挖掘它根本的原理,来知道它是非对错得失的原因由来的。浩然,是很强势的水流行进的情状。气,就是使身体充盈的,本来气是很强大的像强势水流行进的样子,不养它就会衰竭。只有孟子善于养气,使它像开始那样充盈。只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才能够明晓道义,而且对于天下的事再没有疑惑;养气那么就能辅助道义,而且对于天下事再没有畏惧的。这是他担当重任能不使他的心意惊动的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