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然而,自去年9月在沙特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来,世卫组织共收到成员国通报的确诊病例34例,至少18人死亡。“‎ 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局限于中东地区,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均存在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谭文杰说。但他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和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已明确,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也已建立,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已采取了加强监测、检测与宣传等防控措施,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C.‎ 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通俗来讲,垃圾分类,就是分好了再弃掉,目的是减轻城市生活环境污染压力,为垃圾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相比垃圾分类,垃圾分选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精准、更细致。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源头,以此为基础走向垃圾再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而垃圾分选,则可以在生产领域快速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筛选,随即投入下游生产。对于垃圾分类,我们目前做到了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而垃圾分选,在分类上就要更加精细。将生活垃圾分选为渗滤液、有机物、无机物,金属和塑化剂垃圾五大类,是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分选,也可以满足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需求。‎ ‎(摘编自《垃圾分类“全民模式”启动垃圾分选又该怎么做》,《科技日报》‎2019年7月16日)‎ 材料二:‎ ‎ ‎ 图1 受访市民家庭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摘编自上海统计网《2018年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千余种垃圾可以一键查询分类。据了解,此次在支付宝上线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分类向导”小程序涵盖了4000余种垃圾,并将不断更新。‎ 引入互联网技术,能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在线指南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版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篇幅的局限,还能实时更新。比如宠物粪便、口红等属于何种垃圾,都能在小程序里得到答案。除了“识垃圾”外,支付宝还可预约上门“收垃圾”,和快递一样方便。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线下单,免费上门回收。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支持155个城市,其中生活垃圾回收覆盖11个城市8000多个小区,累计有200多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 ‎(摘编自‎2019年7月9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参考了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如今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 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等息息相关。其一,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所谓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是与国际上不一样的。其二,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垃圾产生得非常快,其中一个典型就是由外卖、快递等产业产生的包装垃圾。种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现在制定的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完全模仿发达国家做法,更不能模仿日本分得那么细的做法。‎ 从分类角度来说,也应批判性地去看待日本模式。日本是抓小放大,抓了20%,分得特别细。这是由其国情决定,或者说也与其后端价值链有关,因为人力比较贵,后端的回收产业没那么发达,它需要前端分得特别细。‎ 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日本这么做,是由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并不适合我们。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 ‎(摘编自《别管日本模式、德国模式、垃圾分类该有中国模式》,《新京报》‎2019年07月18日)‎ ‎4.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 )‎ A.将生物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进行填埋。 ‎ B.将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 C.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 D.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相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分选的要求更高。‎ B.约一半的上海市民能够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将有害垃圾单独分出。‎ C.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垃圾分类查询更便捷,还使垃圾回收方式更多样。‎ D.垃圾分类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也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6.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已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车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北非。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旦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2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子”的夹克。“他还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就一个包。打小广告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时候就盖戳,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有种虛弱的单薄。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女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里当被面的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瞪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 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长江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欣赏王枫歌唱得不错、给他十块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还“心疼”,这样写既表现了“我”对工枫的欣赏,又写出了 “我”的吝啬。‎ C.“我”回到平房跟行健说自己“见着摩洛哥王子了”,行健竟然说他“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表明他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D.小说描写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也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这群青年在北京所从事的职业状况,表现了北漂生活的不易。‎ ‎8.小说在刻画王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写的是一个卖唱的北漂青年的平常事,却用了“摩洛哥王子”这样一个题目,请探究以此为题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改)‎ ‎【注】常平:官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通判”是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出任越州通判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贷给农民种子,让农民随秋天的赋税一起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做齐州知州时,组织百姓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5分)‎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南 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颔联“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首联中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有先扬后抑的效果。‎ C.颈联“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衬托出诗人对国家的失望。‎ D.尾联“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正是诗人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思想以及悲剧命运的总结。‎ ‎15.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水之秀美进行了精妙的描写: , 。黄州文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 , ”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杜甫也于夔州登高,在《登高》中写下: “ , ”,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 800 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 9000 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 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植入了城市的安全保障,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传统的普及最广的识别手段是密码,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① 。于是,以指纹识别、“刷脸”、声纹识别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在安全性、准确性、便利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点,② 。以新出现的声纹识别为例,除了进入金融领域外,也开始进入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社区等行业,让相关行业在原有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又多了一种选择。同时,声纹识别也能促使指纹、人脸识别技术在准确率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出现再多识别技术,③ 。因为任何识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用户有关。从指纹、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果相关行业在引进声纹识别时忽视用户这些权益,很可能也会被舆论质疑,被用户抛弃。‎ ‎21.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6分)‎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众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之时,“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答案】A ‎【解析】“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3.【答案】B ‎【解析】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4.【答案】D ‎【解析】由原文“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可知,垃圾分选是指垃圾选好之后可以直接用做生产。A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B项,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C项,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还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D项,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直接用做生产”,所以属于“垃圾分选”。‎ ‎5.【答案】B ‎【解析】B项,“约一半的上海市民”错误,根据图1可知,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并挑出有害垃圾的是18.40 %和13.50 %,加一起是31.90 %,到不了一半市民。‎ ‎6.【答案】①从垃域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②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③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④从国情来看,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因素。(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7.【答案】B ‎【解析】B项,“又写出了‘我’的吝啬”错误,不是吝啬,是因为我只是帮助姑父打小广告的,也没有钱。故选B。‎ ‎8.【答案】①心地善良。帮助乞讨的小女孩小花。②做事理性。对于“我们”‎ 都火了,打算哪天好好修理小花的父亲一顿,王枫让“我们”稍安勿躁。③热爱音乐。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并给乐队提前想好了名字。(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结合文章分析。本题,“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了歌词”“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 “小花?不是” “地铁里认识的”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可以看出王枫心地善良。“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稍安勿躁” “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可以看出王枫的理性。“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可以看出王枫热爱音乐。‎ ‎9.【答案】①表达效果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结构上,贯穿全文,结构严谨。③人物上,突出了王枫内心的美好,反映了他的精神追求。④主旨上,肯定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突显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任三点得满分。)‎ ‎【解析】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文讲述了“我”、米萝和行健是每天在大街上昼伏夜出,专职打小广告、办假证的社会最底层人员,遇到了卖唱的流浪歌手王枫和在街头乞讨的小女孩小花。表达效果上,“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摩洛哥王子”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名字和王枫的身份和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从开头到结束,“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这个题目贯穿全文,结构严谨。人物形象上,王枫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是他的心灵纯洁而美好,他一心想帮小花,且在生活的底层一直不放弃自己组建乐队的追求。主题上,肯定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艺术、对美的渴求,是没有门槛,也没有阶层之分的。‎ ‎10.【答案】A ‎ ‎【解析】“岁饥”意思是这一年收成不好,“常平”是地名,“田野之民”指乡间百姓,在句中应做主语,故“城邑”做“至”的宾语,“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两项。再比较AD两项,“从便”的结果是“受粟”,故“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答案应为A项。‎ ‎11.【答案】C ‎ ‎【解析】C项,“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不正确,通判不负责统兵作战。“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12.【答案】B ‎ ‎【解析】B项,“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不正确。由原文“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可知,曾巩优待葛友是为了离间盗贼,让那些盗贼不再聚众结党。‎ ‎13.【答案】(1)曲堤周氏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可以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不敢责问他,曾巩逮捕了他,并依法进行了处置。‎ 关键词:(1)“贼”,残害;“诘”,责问;“取置于法”,于法取置。大意2分。‎ ‎(2)曾巩年轻时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就和他逐渐疏远了。‎ 关键词:(2)“游”,交往;“振”,大;“导”,引荐;“异”,疏远。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这一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来购粮。于是他张贴告示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把迅速、严厉地打击奸邪和盗贼作为治理齐州政务的根本。曲堤周氏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不敢责问他,曾巩逮捕了他,并依法进行了处置。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 ‎,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多次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借给他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对他们很客气,实际上是想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聚众结党。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提前)分别处理(筹划安排)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街市里巷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中的一批晚生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在路过京城的时候,神宗召见了他,慰劳问候很是尊宠,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天性孝顺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他独自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弟弟妹妹们的读书、求功名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曾巩年轻时和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就和他逐渐疏远了。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德行、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吝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呢?“曾巩说:“我所说的吝,是他勇于作为,但吝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 ‎14.【答案】C ‎【解析】C项,“更衬托出诗人对国家的失望”错,颈联第一句写了诗人年老多病向南行进,但“君恩北望心”意为一颗向北的心永念皇恩,可见诗人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一心报国的情怀。‎ ‎15.【答案】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苦无知音:多年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从诗歌中提取出与“苦”有关的句子,加以翻译,分析出原因和内容即可。从诗歌标题和注释来看,诗人南征离开家乡;“偷生”两句写了诗人为了活命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足以表现诗人晚年躲避战乱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于是概括其羁旅悲愁之苦。由“老病南征日”和注释“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我们可知诗人已近垂暮,疾病缠身,这一“苦”可概括为垂老多病之苦。尾联诗人发出了“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的感叹,可见其孤苦伶仃,为没有知音而神伤之苦。‎ ‎16.【答案】(1)(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7.【答案】A ‎【解析】“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本题中说的是“功效”,应选“推陈出新”。“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本题说的是餐厨废弃物处理率低的情况在媒体曝光之下大家早已看的很清楚,应选“众目昭彰”。“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本题中说保障城市的安全,应当是管理者不能推辞的责任,应选“义不容辞”。“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本题中说城市管理者面对地沟油泛滥的情况要去推想老百姓的心意,应选“推己及人”。故选A。‎ ‎18.【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应当是“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应当是“来源、去向”。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两处修改都恰当的是B项。故选B。‎ ‎20.【答案】①使用起来也挺麻烦 ②刚一出现便很快进入了多个领域 ③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每空2分)‎ ‎【解析】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文字,介绍了“指纹和人脸识别、声纹技术”的取代密码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和逐渐推广和完善。第①句有一个“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说明传统密码技术遭遇了技术瓶颈,短板日益凸显,从后文说人脸识别和声纹技术 “由于在安全性、准确性、便利性”,说明第一空应填的内容就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第二空后面有“除了进入金融领域外,也开始进入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社区等行业”,说明新的人脸技术等不仅有很多优点,还进入了很多领域。从第三空后面“何识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用户有关。从指纹、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文字说明,任何识别技术的使用都必须以保障用户的权益为前提。注意题干要求不超过15个字即可。‎ ‎21.【答案】中和 包容 开明 革新 ‎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