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巴蜀中学高2020届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实,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效甚微。这不常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成,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社会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梯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保国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接现代社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黑格尔认为“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所以要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使各民族不至于堕落,只能依赖战争。‎ B. 发展条件的有限,使得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战争与冲突也就无法避免,“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C. 当今时代,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时代发展。‎ D. 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是单一主体性思维,而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更强调公共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比所处时代、发展道路的不同,进而得出结论。‎ B. 文章运用引证法,引用黑格尔的观点旨在证明在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C. 文中通过分析当今世界所处的新的历史阶段,对比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进而论证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 D. 文章从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回顾、当今时代特点以及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强调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B. 唯有中国才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 C. ‎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才有可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新方案。‎ D. 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充分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只能依赖战争”错,结合“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可见战争只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但并非唯一的。‎ B项,选项表述缺少条件,原文是“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现代性发展阶成,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可见“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是论述前提。‎ D项,“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更强调公共性”理解错误,原文是“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社会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原文的阐述是“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可行性”错,由原文第③段“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可知,新的历史阶段论证的是必然性,“可行性”无中生有。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 项,“充分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错误,原文是“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可见“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只能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方案的可实施性,无法证明其世界意义。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獾鼻 巴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 ‎(1)时值秋天,阳光明媚,也常起雾。穿过光秃秃的林木,可以望见远处的浮云和浓浓的蓝天。到了夜间,我们四周的树丛中,星星低垂,摇曳不定。‎ ‎(2)我们在歇脚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这篝火成天烧着,而且通宵不灭,为的是赶狼——远处湖岸上,有狼在轻轻哀嚎。篝火的烟味和人的欢叫,使它们不得安宁。‎ ‎(3)我们相信,火光能吓走野善,但是有一天晚上,篝火旁边的草地里,竟有一只什么野兽怒冲冲地发出嗤鼻声。它不露身子,焦躁地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碰得高草簌簌地响,鼻子里还些嗤嗤作声,气哼哼的,只是连耳朵也不肯露出草丛。‎ ‎(4)平锅上正煎着土豆,一般浓香弥漫开来,那野兽显然是冲着这香味来的。‎ ‎(5)有一个小孩子同我们做伴。他只有九岁,但是对于夜宿林中,秋天劲烈的晓寒,倒满不在乎。他的眼睛比我们大人尖得多,一发现什么就告诉我们。‎ ‎(6)他是个善于虚构的人,但我们大人都极喜爱他的种种虚构。我们绝不能,而且也不愿意戳穿,说他是一派胡言。他每天都能想出些新花样:一会儿说他听见了鱼儿喁喁地私语,一会儿又说看见了蚂蚁拿松树皮和蜘蛛网做成摆渡船,用来过小溪。‎ ‎(7)我们都假装相信他的话。‎ ‎(8)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显得很不平常:无论是那一轮姗姗来迟、悬挂在黑油油湖面上的清辉郎朗的月亮,还是一团团高浮空中、宛若粉红色雪山的云彩,甚至那已经习以为常、像海涛声似的参天松树的喧嚣。‎ ‎(9)孩子最先听到了野兽的嗤鼻声,就“嘘、嘘”地警告我们不要作声。我们都静了下来,连大气也不敢出,尽管一只手已不由自主地伸出去拿双简猎枪——谁能知道那是一只什么野兽啊!‎ ‎(10)半个钟头以后,野兽从草丛中伸出湿漉漉、黑峻峻的鼻子,模样像猪嘴。那鼻子把空气闻了老半天,馋得不住颤动。接着尖形的嘴脸从草丛中露了出来,那脸上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好不锐利。最后斑纹的毛皮也现了出来。‎ ‎(11)那是一只小獾。它蜷起一只爪子,凝神把我们望了望。然后厌恶地嗤一下鼻子,朝土豆跨前一步。‎ ‎(12)土豆正在煎,嘶嘶作响,滚油四溅。我正要大喝一声,然而晚了,那獾子已纵身一跳,到了平锅跟前,把鼻子伸了进去…‎ ‎(13)一股毛皮烧焦的气味传了过来。獾子尖叫一声,嚎天动地逃回草丛去。它边跑边叫,声音响彻整片树林,一路上碰折好多灌木,因为又气又痛,嘴里还不时吐着唾沫。‎ ‎(14)湖里和树林里一片慌乱。青蛙吓得不合时宜地叫起来,鸟儿也骚动起来,还有一条足有一普特重的狗鱼在紧靠湖岸的水里大吼一声,有如开炮。‎ ‎(15)次日早晨,孩子叫醒我,说他刚刚看见獾子在医治烫伤了的鼻子。我不相信。‎ ‎(16)我坐在篝火边,似醒未醒地听着百鸟清晨的鸣声。远处白尾柔鹤一阵阵啾啾,野鸭嘎嘎呼叫,仙鹤在长满苔藓的干沼泽上长唳,鱼儿泼刺泼刺地击水,斑鸠咕咕个没完。我不想走动。‎ ‎(17)孩子拉起我的一只手。他感到委屈。他要向我证实他没有撤谎。他叫我去看看獾子如何疗伤。‎ ‎(18)我勉强同意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在密林中穿行,只见帚石南丛之间,有一个腐朽的松树桩。树桩散发出蘑菇和碘的气味。‎ ‎(19)在树桩跟前,那獾子背朝我们站着。它在树桩中心抠出个窟窿,把烫伤的鼻子埋进那潮湿冰凉的烂木屑中。‎ ‎(20)它一动不动地站着,好让倒霉的鼻子凉快一些。另有一只更小的獾子在周围跑来跑去,嗤鼻作声。它焦急起来,拿鼻子拱拱我们那獾子的肚皮。我们的獾子向它吼了两声,还拿毛茸茸的后爪踢它。‎ ‎(21)后来,我们的獾子坐下,哭了起来。它抬起圆圆的泪眼看我们,一边呻吟,一边用粗糙的舌头舔受伤的鼻子。它仿佛恳求我们救助,然而我们一筹莫展,爱莫能助。‎ ‎(22)一年以后,我又在这个湖的岸上,遇到鼻子留有伤疤的獾子。它坐在湖边,举起一只爪子,尽力想捉住振翅飞翔、发出薄铁皮一样声音的蜻蜓。我朝它挥挥手,但它却狠狠地对我喽了一下鼻子,藏到越橘丛中去了。‎ ‎(23)从此我再没有见到它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逼真,善用动词对獾子进行传神的描写,如“伸”“闻”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獾子的贪吃和嘴馋;“露”“现”等动词,则表现了它的警惕和小心。‎ B. 小说第6段描写孩子奇幻的想象,表现了他天真的童心,暗示了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也为后文中“我”不相信獾子医治鼻子等情节做了铺垫。‎ C. 文中第14段,作者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动物们慌乱逃跑的情状,衬托出獾子烫伤溃逃时气急败坏、惊慌失措的样子。‎ D. 文章紧密围绕“獾鼻”这一线索,从小獾闻香,到鼻子烫伤,再到为鼻子疗伤,最后写鼻子留下了伤疤,以简约的笔法传达出作者对獾子的由厌恶到怜爱的过程,构思精巧。‎ ‎5. 简析第(2)段描写“狼”的作用。‎ ‎6.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獾子对“我们”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变化,请梳理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情节构思上,为下文獾子出现后的小心谨慎做铺垫。②形象塑造上,以篝火能吓走狼并使狼变得不安这一事实,来衬托为了烤香的土豆而不惜冒险的贪吃的獾子形象。③写作意图上,表明人类的行为给动物带来的影响和伤害,这种伤害不仅表现在对文中獾子直接而无意的外伤上,可表现在对其他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上,暗示了“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 ‎6. ①刚开始是戒惧,由獾子出场时明显的戒备动作可以看出,它惧怕人类点起的篝火和猎枪。②烫伤之后有所希冀,由獾子治疗鼻子时同伴焦急它一动不动地留在原地,并泪眼望着我们呻吟可见。③一年以后是怨恨,它在“我”做出挥手动作后,气狠狠地嗤鼻掩藏,说明已经对“我们”有了怨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D项,“传达出作者对獾子的由厌恶到怜爱的过程”理解错误,结合“土豆正在煎,嘶嘶作响,滚油四溅。我正要大喝一声,然而晚了,那獾子已纵身一跳,到了平锅跟前,把鼻子伸了进去……”可知,我是怕獾子被烫伤的,可见作者对獾子没有“厌恶”。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思维角度涉及情节、形象、主题等三方面。解答时要准确使用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有关术语: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提供依据。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令人深思。题目是简析第(2)段描写“狼”的作用。首先找到关于狼的描写“我们在歇脚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这篝火成天烧着,而且通宵不灭,为的是赶狼——远处湖岸上,有狼在轻轻哀嚎。篝火的烟味和人的欢叫,使它们不得安宁”,可见篝火能吓走狼并使狼变得不安,“狼”因为篝火不敢靠近,但是獾子却来了,“平锅上正煎着土豆,一般浓香弥漫开来,那野兽显然是冲着这香味来的”,可见它太贪吃,抵不住烤土豆香气的诱惑,因此关于狼的情节衬托了獾子的形象。它真的不怕篝火吗?我们再来看獾子到来的一段描写“它不露身子,焦躁地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半个钟头以后,野兽从草丛中伸出湿漉漉、黑峻峻的鼻子,模样像猪嘴。那鼻子把空气闻了老半天,馋得不住颤动。接着尖形的嘴脸从草丛中露了出来,那脸上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好不锐利。最后斑纹的毛皮也现了出来”“它蜷起一只爪子,凝神把我们望了望。然后厌恶地嗤一下鼻子,朝土豆跨前一步”,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獾子的小心翼翼,可见关于狼和篝火的描写在情节上为下文獾子出现后的小心谨慎做铺垫。再来看这段描写对主题的作用,“一股毛皮烧焦的气味传了过来。獾子尖叫一声,嚎天动地逃回草丛去。它边跑边叫,声音响彻整片树林,一路上碰折好多灌木,因为又气又痛,嘴里还不时吐着唾沫”“我朝它挥挥手,但它却狠狠地对我喽了一下鼻子,藏到越橘丛中去了”“湖里和树林里一片慌乱。青蛙吓得不合时宜地叫起来,鸟儿也骚动起来,还有一条足有一普特重的狗鱼在紧靠湖岸的水里大吼一声,有如开炮”,可见人类的行为不仅直接伤害了獾子,而且也影响到了其他动物植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这就暗示了“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理清小说的线索,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要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是要求整体概括还是局部概括?是简要概括还是概括分析?整体概括要依托线索的贯穿作用,局部概括要突出人物主体。题目是獾子对“我们”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变化,请梳理概括并简要分析。这篇文章是按照獾子出现、被烫伤、疗伤、一年后再见的顺序写作的,考生可以按照这个线索梳理情节,找到每个情节中体现獾子对人的感情的句子加以概括。獾子出场“它不露身子,焦躁地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半个钟头以后,野兽从草丛中伸出湿漉漉、黑峻峻的鼻子,模样像猪嘴”“它蜷起一只爪子,凝神把我们望了望。然后厌恶地嗤一下鼻子,朝土豆跨前一步”可见,獾子出场时有明显的戒备动作,它惧怕人类点起的篝火和猎枪,所以刚开始是“戒惧”;再看它疗伤的描写“我们的獾子坐下,哭了起来。它抬起圆圆的泪眼看我们,一边呻吟,一边用粗糙的舌头舔受伤的鼻子。它仿佛恳求我们救助”可见它希望我们能帮助它缓解痛苦,所以烫伤之后它对我们“有所希冀”;最后看一年后遇到獾子“我朝它挥挥手,但它却狠狠地对我喽了一下鼻子,藏到越橘丛中去了”,它在“我”做出挥手动作后,气狠狠地嗤鼻掩藏,说明已经对“我们”有了怨恨,所以一年以后是“怨恨”。‎ ‎【点睛】情节概括题要注意:“理”“寻”“抓”“审”1.“理”: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住结构特征,尤其要关注发展和高潮部分。小说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有伏笔、照应、铺垫、过渡、点题等,情节组织的方法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2.“寻”:寻找到小说的线索,线索具有组织情节、贯穿情节、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有的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增加情节的容量和反映主题的厚度。3.“抓”:抓住重要的场面和事件,包含有人物活动的场面和事件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内容,理清了这些,全文的情节也就清楚了。一般一个场面或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4.“审”: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是要求整体概括还是局部概括?是简要概括还是概括分析?整体概括要依托线索的贯穿作用,局部概括要突出人物主体。‎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部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加,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注]E,指预测。‎ ‎(摘编自(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回顾、市场格局分析及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图]》,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1日)‎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谈到2018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科幻教育发展的重视。‎ B. 材料二中从2006年的不到一万块银幕到2020年预测的八万块银幕,中国电影银幕数量的增长显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 C. 材料三中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很少的原因是电影在特效制作时耗资巨大,高额的费用让投资方和制片方望而却步。‎ D. 《流浪地球》采用中国式科幻,将“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集中,与好莱坞的经典科幻电影相比也毫不逊色。‎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已近百亿,这离不开我国丰富的科幻资源,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条件。‎ B. 2009到2011年是我国电影荧幕数量同比增速的高峰期,之后便一路下滑,一直处于同比增速下降的状态。‎ C. 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 D. 《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这也与当前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逐渐养成、影院建设不断拓展等有关。‎ ‎9. 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快中国科幻电影的健康发展。‎ ‎【答案】7. C 8. D ‎ ‎9. ①从管理部门方面: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②从电影市场方面:选择优秀电影题材,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③从国家策略方面:加快院线建设,增加荧幕数量,培养受众良好的观影习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很少的原因是电影在特效制作时耗资巨大,高额的费用让投资方和制片方望而却步”以偏概全,表述不全面,原文是“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可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选项只选取了一个。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选正确选项。‎ A 项,“这离不开我国丰富的科幻资源,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条件”错,原文是“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可见我国产业氛围和生态条件并不好。选项表述错误。‎ B项,“之后便一路下滑,一直处于同比增速下降的状态”错,根据材料二的图表,2014年是大约30%,2015年是大约35%,增速有小幅增长。选项表述不正确。‎ C项,“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可见“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所以“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而“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这”指代“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选项把“这”理解成“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以及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快中国科幻电影的健康发展。结合材料一“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可概括出“从管理部门方面: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结合材料三“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可概括出“从电影市场方面:选择优秀电影题材,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结合材料四“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可概括出“从国家策略方面:加快院线建设,增加荧幕数量,培养受众良好的观影习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纕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杏,亦不质名氏。稽等叹骇。十入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能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钦陵①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无振充使,因砚虏情。还,上 疏日:“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娑等来降,因诏元振率骑往迎。‎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首鸟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鸟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盾,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逐不敢逼杨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教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者,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删改)‎ ‎【注】:①钦陵:当时的吐落首领。‎ ‎10. 下列对文中面法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B. 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C. 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D. 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士”,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凭借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B. “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匈奴、鲜卑、羌、回鹤、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都。‎ C. “司马”,殷商时代始置,负责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D. “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元振乐善好施。在太学时常接济穷人,曾经把家里送来的四十万贯钱全部借给陌生人,还帮他办理了丧事,薛稷等人听说后都赞叹吃惊。‎ B. 郭元振文采斐然。武则天本来要责问其铸造私钱、贩卖人口之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看到其献上的《宝剑篇》更是大加赞赏。‎ C. 郭元振深谋远虑。针对吐番的问题,郭元振向武后提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了他,后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吐番发生内乱,首领钦陵被杀。‎ D. 郭元振忠君报国。玄宗诛杀太平公主时,宰相们纷纷逃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定后他还在中书省宿卫了十四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吐蓄人厌倦徭役已经很久了,(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蕾之间能和解,因为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在国内实行专制,因此才没有归顺。(2)郭元振就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着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句意为: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护卫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注意“扬言迎卫”,“迎卫”是“扬言”的宾语,后面断开;“进至其帐”指的是郭元振进入帐中,中间不可断开,“修吊”“赠礼”是动作的延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为留数十日”与“助丧事”也是动作的延续,中间不可断开;“遣使”的目的是“献马驼牛羊”,动作依旧延续,故不断。B项断句都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对“三公”的理解不正确,“三公”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还帮他办理了丧事”错,结合原文“会有纕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杏,亦不质名氏”可知,郭元振只是借钱给陌生人,并没有帮他办理丧事。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倦,厌倦;咸,都;愿,希望;以,因为;裂,使动用法,译为“使……分裂;专制,实行专制;专制国内,专制于国内,省略了“于”状语后置,调整语序为“于国内专制”译为“在国内实行专制”;归款,归顺。(2)即,就在;计事,谈判;会,恰逢;雨,名词作动词,落下,降下;冽,通“裂”。‎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恰好有个穿丧服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没有一点儿吝惜的脸色,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薛稷等赞叹吃惊。十八岁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武则天知道了他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等人看。就提升了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赏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在国内专制,因此才没有归顺。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那么,他的部下一定会怨恨他。即使钦陵想大举侵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最终部属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率领人骑前往迎接。‎ 神龙年间,郭震升任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知道了这件事,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护卫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进爵封为代国公,恰逢玄宗在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张说等人劝谏,才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④。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④吴兴:今浙江湖州。‎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由兴亡之变发出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文叹老、送老、别友之事。‎ B. 上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 C. 结尾实写了诗人在雨夜思念故人的情景,又饱含伤时忧国之情,有“沉郁”之风。‎ D.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词人衰老与落魄的形象,也是对“岁华销尽”的具体说明。‎ ‎15. 这首词的起承转合意脉不断,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 (1)全词在兵祸(起)一叹老(承)一送老(转)一别友(合)的叙说中,将伤时、忧国、归隐之意贯注其间,可谓事变意连。(2)起:开头为全篇定基调、立纲领,正面点出兵祸,蕴含兴亡之慨,此后虽然不再直接提到兴亡,但兴亡之慨随处可见。(3)承:“客心惊”是因为兵祸未止而“岁华销尽”,“疏髯似雪”“衰涕欲冰”将客后之衰具象化,并引出下片的送老归隐,过渡真切自然。(4)转:“送老”一词承上启下。承接上片言“老”,说围事不宁,个人衰弱;引出下片言“老”,寻求自己的归宿。(5)合:结尾以深夜孤影、小窗灯的虚写作结,一反由景及人的常态,既应兵祸结果,又写未来凄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本题各选项内容主要涉及了对诗歌的词语、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实写了”错,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和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按照题干提示的“起承转合”的思路,一联一联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题目是这首词的起承转合意脉不断,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赏析。所谓“起承转合”是就诗歌的内容而言的;“意脉不断”,是就诗歌情感来写的。‎ 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这一起句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 ‎“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 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沉郁中蕴含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在兵祸(起)一叹老(承)一送老(转)一别友(合)的叙说中,将伤时、忧国、归隐之意贯注其间,可谓事变意连。‎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最能体现江南人民热情好客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上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________”一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漂泊。‎ ‎(5)《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脱离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不忘报国之志的名句是“____”。‎ ‎(6)在《赤壁赋》“______”一句中,我们不仅看不到逆流而上的艰辛,反倒读出了水月交相辉映的宁静与梦幻。‎ ‎【答案】 (1).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丰年留客足鸡豚 (3). 峰峦如聚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注意“属予、豚、溯”等字。‎ 第II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歌更是独领风骚。对唐诗宋诗的评价往往会因个人喜好的不同而_____,甚至会在在后代引起______的争论。一些人为了推崇自己的主张,无视他人的观点,甚至更进一步,把诋毁他人的观点用做博取关注的筹码,以突破个人目的最大化。其实,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的人,更创造了不同的诗。‎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类在气骨,故瘦劲”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四句均写景,然其洒脱旷远,其美全在情辞。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更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此诗不仅以气骨见长,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寓于理趣。宋诗的长处还在于不墨守成规,在唐诗已兴盛至斯的情况下,宋诗开辟新境,另创一格与唐诗形成分庭抗礼之势,避免使自己化为______。不同的气象反映出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学者之诗。( ),所以意象鲜明,情富于象,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表现也不太含蓄。‎ 两个朝代的诗歌______,不应该用一种固定的标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17.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些人为了推崇个人的观点的目的,无视他人的观点,甚至更进一步,把诋毁他人的观点当作博取关注的筹码,以实现个人目的最大化。‎ B. 一些人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无视他人的见解,甚至更进一步,把诋毁他人的见解当作博取关注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C. 一些人为了推崇个人的观点,无视他人的见解,甚至更进一步,把低毁他人的见解当作博取关注的筹码,以实现个人最大化目的。‎ D. 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使一些人无视他的见解,甚至更进一步,把诋毁他人观点当作博取关注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诗侧重于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 B. 通过形象、意象描绘来表达情感思想是唐诗的表达方式。‎ C. 如果没有形象、意象的描绘,唐诗就不能表达情感思想。‎ D. 唐诗表现情感思想是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进行的。‎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南辕北辙/经年累月/朝花夕拾/各有千秋 B. 大相径庭/旷日持久/明日黄花/各有千秋 C. 南辕北辙/旷日持久/明日黄花/半斤八两 D. 大相径庭/经年累月/朝花夕拾/半斤八两 ‎【答案】17. B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原文中“把证毁他人的观点用做博取关注的筹码,以突破个人目的最大化”,前半句句式杂糅,后半句不搭配。‎ A项,“为了……目的”语义重复。‎ C项,“实现个人最大化目”语序不对。‎ D项,“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使一些人无视他人见解,”缺少主语。‎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后文“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可知横线处叙述主体应该是唐诗,排除 BC项;根据表达习惯和逻辑关系,表述应是“通过……意象,表现……情感”,排除D项。故选 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从语境意义上来看,对唐诗宋诗的评价因个人喜好不同差别很大,第一空应选“大相径庭”。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时间;旷日持久:指耗费时间,拖得太久。从语境意义上看来,是说对诗词的争论持续很长时间,第二个空应选“旷日持久”。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朝花夕拾:早上开过的花晚上才来看,多理解为对往事的回忆。语境是说宋诗 避免使自己化为过时的事物,第三空故选“明日黄花”。各有千秋:是指各有各存在的价值;半斤八两:是说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从语境意义上看,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各的价值,应选“各有千秋”。故选B。‎ ‎20.下图是鲁能巴蜀中学高2021届十六班的班徽,请写出该班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来寓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构图要素:1、班徽由两个圆套叠组成,圆环上面写着“扬帆起航逐梦未来”下方写着“鲁能巴蜀高2021届16班”。2、圆心是一艘船以及“16”的字样,围绕在圆心的上方的是鲁能巴蜀学校是英文名。寓意:1.圆代表团结和睦,团团圆圆。2、船体由变形的堆积的书本形成,意高16班学生在书海中起航。3、船帆又是鲲鹏翅膀的变体,意为振翅高飞,走向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徽标题。解答此类题目,1.要认真审题,整体看图。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徽标是鲁能巴蜀中学高2021届十六班的班徽。构图要素要写出两个圆套叠、圆心是一艘船以及“16”的字样,上下的字。思考寓意离不开徽标的主题,既然是班徽,就离不开“团结”“奋斗”这些中心。‎ ‎【点睛】欣赏图标(徽标)类题,一般从客观方面(即画面的描述)和主观方面(即图标、徽标的设计背景、意图、寓意)两方面进行。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 1、 通读题干,明确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看该图标、徽标是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的,由什么机构设计的。‎ ‎ 2、 仔细观察图标的个组成部分,分析图标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3‎ ‎、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推断,切忌答非所问。‎ ‎4、描述之前,需先明确题干要求,看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没有特殊要求。‎ ‎21.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19年第3号公告,中国已于2019年6月1号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根据公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清单中的部分商品,分别实施加征25%、20%、10%的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5%的关税。‎ ‎【答案】中国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这是一则新闻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导语,第二段是主体。一般情况下导语就应该能涵盖主要事件,但也要看看主体部分有没有重要信息。本题导语就概括了主要事件,因此找出第一段的主要事件,即“中国已于2019年6月1号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压缩成“中国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旅居巴黎,对于这段异国经历,海明威在书中写到:“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几年前,在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上,作家冯骥才撂下了句狠话“我们把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如复制粘贴般而起的中国城市群,已然失去灵韵,而成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建筑作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跟千城一面说拜拜 如果将巴黎比喻成一席流动的盛宴,那中国的诸多城市则是便利店里批量生产的方便食品,它可以在某些时刻为“996”的都市年轻白领提供温暖和庇护,但也仅仅限于简单充饥和短暂停留。就像你很难讲出711、全家、罗森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在一开始兴致勃勃地咀嚼之后,是不知身在何处的失落与难以融入的孤独。如复制粘贴般拔地而起的中国城市群,已然失去了本雅明口中的“灵韵”,而成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建筑作品。我们必须跟千城一面说拜拜。‎ 不断切割天际线的摩天大厦、巴洛克风格配上宋体加粗的政府大楼、耳机线般纠缠的高架天桥、宛如摊鸡蛋灌饼的城市路网、千篇一律的行道绿植以及夜夜广场舞的音乐喷泉广场,都几乎成为全国城市建设的标配。是否协调、美观并不在这些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之内。与其说这是一场争夺一线城市入场券的百城大战,不如说是一次貌合神离的模仿秀。‎ 鸠摩智的小无相功耍得再好,终究不是七十二绝技。‎ 今天中国的千城一面并不单纯是各地市拍脑袋决策的历史偶然,它始终没有摆脱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牵动。欧美国家依靠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建立了对于城市审美的话语霸权,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构成了中国城市建设者对于现代化城市图景的全部想象。可是如果对这些大都市样本不假思索的照搬,甚至混搭,只会导致水土不服的尴尬。‎ 在一波波城市化浪潮中,多年积累的城市记忆与城市认同一触即溃。曾经在美国城市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如雪崩再来。扬·盖尔在《人性化城市》一书中指出,“‘人性化维度’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人们行走站立、坐下、观看、倾听及交谈的维度,然而人性化的维度在几十年来忽略、忽视、逐步退场”。‎ 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来说,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求取传统与现代间的平衡是普遍面临的问题。一些城市也正为这一中国城市化困局提供别样的解题思路。‎ 跳出了许多城市先拆迁后保护的老路,新旧并立的苏州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居住者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乌镇的秘诀在于一个“藏”,无论是容纳千人的会议厅,五星级的旅店还是新建的木心美术馆和乌镇大剧院,其现代化的内核统统被藏在了古旧的老城之中,避免了对于古镇整体氛围的破坏,满足了人们对于江南小桥流水的想象;而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平遥也交出了属于它自己的答卷,作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跟千城一面说拜拜,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守护好“城市之魂”,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城市特色品位,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才是城市最正确的选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共有两段。第一段是引用海明威的话,表达对巴黎的赞美和认同;第二段是引用作家冯骥才的话,提出了中国千城一面的严峻现实问题。如果将巴黎比喻成一席流动的盛宴,那中国的诸多城市则是便利店里批量生产的方便食品,它可以在某些时刻为匆忙的都市年轻白领提供温暖和庇护,但也仅仅限于简单充饥和短暂停留。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后起的中国来说,亟需回答的是:“千城一面”是否是现代化过程中命中注定的“劫数”?中国的城市化又能有多大机会劫后余生?在一波波城市化浪潮中,多年积累的城市记忆与城市认同一触即溃。考生需要思考,造成千城一面的原因,更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这就需要考生平时要关注社会现实,要有自己的见解。‎ 参考立意:‎ ‎1、在浪潮中坚定本我,保有自我认知,持有自我本色;‎ ‎2、不盲从,不随波逐流,找准自己定位,发掘自身特色;‎ ‎3、小到个体的张扬个性,大到国家民族不应丢掉历史文化根基;‎ ‎4、丢掉经验主义,不照抄照搬他人的成功蓝本,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结构:这是一篇层进式作文。题目《跟千城一面说拜拜》。开头从海明威和冯骥才的引用入手,指出如复制粘贴般拔地而起的中国城市群,已然失去了本雅明口中的“灵韵”,而成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建筑作品。我们必须跟千城一面说拜拜。接着列举城市建设中的模仿现象,摩天大厦、高价天桥、城市路网……然后笔峰一转,指出鸠摩智的小无相功耍得再好,终究不是七十二绝技。接着分析千城一面的原因,没有摆脱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牵动。再分析千城一面的后果,多年积累的城市记忆与城市认同一触即溃,并引用扬·盖尔在《人性化城市》一书中的话加以佐证。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苏州、乌镇、平遥为例,说明如何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最后指出,守护好“城市之魂”,塑造城市新形象才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素材:‎ ‎1、特立独行”往往是个性的最佳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却又与潮流结合,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既要“随波逐流”又要充满个性。追随潮流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引领潮流则是难上加难。努力去表达自己,让自己的每一份独特之处,都能变现的淋漓尽致。‎ ‎2‎ ‎、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其并不被广泛认可,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吐字不清,长得不行等。但对于他来说,他自己认可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价值,并且坚持了下来。真正的做了自己想做的,保持了自己音乐的本色。但是不是他的音乐就是完美的?当然不是,所以他还得不断的像别人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坚持自我,并不是说就拒绝学习,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 像别人学习,并不是说就否定了自我,而是让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自我。‎ ‎3、巴黎底蕴深厚,历史长青。她是如此的独一无二,以至于只要去过,她就会在你的生命中刻下难以抹去的烙印。或许这一切正是由于这座城市对于文化、对于精神自由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这种执念,是任何恐怖都无法抹去的,反之,它会成为抵御恐怖最坚实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绝不会只打动海明威一人。‎ ‎4、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最近,《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尽管我国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依然不断遭受洋风侵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5、我们推崇“书香城市”的建设。我们赞成,所有的城市,都像合肥一样,把百所城市阅读空间建在中心区域,建在离小区市民最近的地方,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地标。当文化成为城市的地标,城市一定会更有活力。‎ 我们过去一直说,要让学校校舍成为乡村最美的建筑;我们今天要说,让读书场所、文化场所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别让文化在城市“流浪”。‎ ‎【点睛】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