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米龙老爹大学语文教案
米龙老爹 莫迫桑 写作背景 1870 年 7 月普法战争暴发,法国大部分领土处在普鲁市军队的铁蹄之下。面对普军的蹂躏,统治阶级官僚或通敌媚外、或望风而逃、或苟且偷生;而广大下层人民却站出来,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现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莫泊桑有见于此,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许多讴歌下层人民英勇杀敌和维护民族尊严的短篇小说。 《 米龙老爹 》 ,于 1883 年 5 月 22 日发表于 《 高卢人日报 》 ,描述一个普通法国农民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和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 1870 年至 1871 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在德法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局势。 战争爆发之前,根据 1815 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 34 个封建君主国和 4 个自由市。但各邦在内政、外交、军事上却是独立自主的。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联邦中最大的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领导地位而长期进行斗争。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封建王国。 1861 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后,为实现其兼并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扩充军备,并任命以拥护帝制闻名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信奉强权政治,推行铁血政策。 1864 年,他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者,策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战败,普、奥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剧。 1866 年,俾斯麦又联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军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求和。于 8 月 23 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布解散。俾斯麦趁机吞并北部 4 个支持奥地利作战的邦国,并于次年组建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辖 22 个邦国和 3 个自由市, 3100 万人口)。普奥战争虽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德国的统一还没有最后完成。巴伐利亚、巴登、维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紧邻法国,拿破仑三世不愿德国强大,极力施加影响,不让四邦统一于德国。这促使俾斯麦下决心借助武力解决同法国的纷争。 1870 年 7 月 19 日,法国终向普鲁士宣战,揭开了普法战争的序幕。 在法国宣战之后,普法双方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动员和军队调动工作。到 7 月底,法国编成莱茵军团,在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有八个军,约 22 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其计划在普鲁士未及动员展开之际,先机制敌,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系,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结了三个军团,约 47 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老毛奇)为总参谋长。其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力争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而围攻巴黎,迫敌投降。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依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 50 亿法郎。 1871 年 1 月 18 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立为皇帝。至此,德国的统一终告完成。普法战争之后,由于德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动荡不定。两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结怨,成为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 “ 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揳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兵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 ” 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指导外,也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失误有关。而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善于制造、利用法军的错误,巧妙地施展谋略,实施正确、坚定、灵活的作战指挥,使普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主动权。 一、作家作品 《 米龙老爹 》 作者莫泊桑。莫泊桑( 1850-1893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1850 年 8 月 5 日生于法国诺曼第省耶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870 年到 巴黎 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同时拜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 福楼拜 为师,刻苦学习写作。 1879 年,以 左拉 为首的六个文人在巴黎市郊 梅塘 别墅聚会,商定以普法战争为题各人写一篇小说,汇成 《 梅塘小说集 》 。次年,小说集问世,莫泊桑以 《 羊脂球 》 独占鳌头,一鸣惊人,是作者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此后十年内,莫泊桑共写 短篇小说三百多篇 、长篇小说六部、游记三本以及许多文学评论和政论文章。莫泊桑一生备受病魔折磨, 1893 年 7 月 6 日终因精神病严重发作逝世。 莫泊桑是 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 资本主义制度 的黑暗和弊端以及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暴露和针砭。他善于发现小人物身上的健康品质,并形诸笔端。他的短篇小说以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舒展自如、自成一体而饮誉世界,被称为 短篇小说之王 。 二、文体知识 《 羊脂球 》 是一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以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舒展自如、自成一体而饮誉世界。 三、时代背景 1870 年 7 月普法战争暴发,法国领土大部分处在 普鲁士 军队的铁蹄之下,面对普军的蹂躏,上层统治阶级或通敌媚外、或苟且偷生;而广大下层人民却站出来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感于此莫泊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许多讴歌下层人民英勇杀敌的维护民族尊严的短篇小说, 《 米龙老爹 》 即是其中的一篇,发表在 1883 年 5 月 22 日的 《 高卢人民报 》 上。 四、结构分析 小说是写儿子对父亲的回忆,采取 倒叙 的形式。全篇小说按行文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题,写现实场景。 作者先描写了一幅法国诺漫底田园风光,由远及近的推出了一派 农家乐 的场景;接着写主人在午餐时面对着葡萄藤,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当年 在这块土地上 牺牲的米龙老爹。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其实内在的意义十分丰富,他将现实和平安乐的生活和沦陷时代腥风血雨的年月作了对比,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壮烈牺牲的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 抚今追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了铺垫。 第二 部分:审问,笔墨追忆到往昔。 写普鲁士侵略者对米龙老爹由夸奖、信任到怀疑,再到逮捕、审问的发展过程和米龙老爹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供认不讳。普军占领这块土地后,受到了米龙老爹的殷勤的款待和安置,致使他们对米龙老爹 “ 除了夸奖之外真没有一句闲话 ” ,但不久十几名普鲁士骑兵相继失踪和毙命,侵略者开始对每一个 法兰西人 ,心存戒备。米龙老爹终因脸上出现刀痕而被逮捕。普军团长亲自审问米龙老爹,初看起来不过是想从这老农夫这里找到破案的线索,抓到凶手,没料想到这个一直殷勤款待他们的矮瘦的老人竟一口承认自己就是 杀掉 十几个普军的人,只是最后一次失手,脸上被砍伤才使他被逮捕。 第三 部分:是米龙老爹的口供。 写他复仇的心理和他毙杀普鲁士骑兵的经过。重点写他第一次得手的细节和最后一次的不幸败露。普军做梦也没有料到,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愚顿的乡下老头,竟先后杀死了十六个 普军骑兵。 这一部分着力刻画老人的勇敢和机智。 第四 部分:又回到了审问现场,写米龙老爹慷慨就义。 他坦然地交代了自己复仇的动机;拒绝了求生的可能。啐了普军团长一口唾沫后壮烈牺牲。 这篇小说的中心是在塑造爱国者米龙老爹的英雄形象,正文三部分即是三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中米龙老爹的性格已初具轮廓,后两部分则是一步步深入刻画从而使米龙老爹的形象更为丰满、具体、生动。 五、学习重点 (一) 认知小说故事发生的历史的背景 ,小说描述了一个普通法国农民孤胆杀敌的故事,该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1870 年爆发的普法战争。 ( 二) 概括小说主人公米龙老爹的性格特征 。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法国农民米龙老爹的英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爱国主义的复仇思想。 普鲁士军队侵占了米龙老爹的田庄,抢劫了他的草料与牛羊,他决心要向侵略者讨回来,同时普军以前杀了他的爹,现在又杀了他的小儿子,他与普军有三代人的冤仇,因此,强烈的复仇思想充溢了他的心灵。米龙老爹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但侵略者的霸道与残酷使他忍无可忍,于是采取了以命抵命的复仇行动。这是一种朴素的农民式的爱国主义思想。 2. 机智、勇敢的品格。 米龙老爹的机智表现在对敌人的憎恨不露声色,平日里,他竭力款待他们,对敌人 “ 始终是殷勤的 ” ,换得敌人对他的信任,在复仇中,他以计取胜,以伪装的形式诱骗敌人,从而将其杀死。米龙老爹的勇敢表现在孤胆杀敌,他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却敢于跟全副武装的敌人搏斗。 3.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他被捕后神色安详、毫无惧色,相反当敌军团长提出留他性命的条件时,他 “ 绝不细听 ” ,向敌人劈面吐了一口唾沫。在临刑时,他 “ 始终安闲自在 ” ,并向儿孙 “ 送了一阵微笑 ” 。这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表现了法国人民 “ 可杀不可辱 ” 的民族气节。 (三)理解小说所用的倒叙方式。 小说采用了倒叙方式,先描写一副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然后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往日艰苦斗争的故事。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一是造成悬念使小说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小说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那只 葡萄 ,正种在老爹从前被人枪决的地点。这里已设置一个悬念,老爹是谁?为什么被枪决?读者一开始就被悬念抓住,引起阅读的性趣。 二是开头部分的描写, 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壮烈牺牲的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并为 故事做了情感上和内蕴上的铺垫。 (四)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小说先用第三人称叙述,而让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回答普军团长的审问,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他的性格;中间是通过米龙老爹的口供来交代他毙杀 16 名普军的经过,应当用第一人称,却又改作第三人称, 这不仅可以避免呆板、单调,而且这种全方位的叙述,较之第一人称更容易将事情说清楚。 (五)理解小说中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部分,对表现 人物性格的作用。 小说的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出色。其肖像描写主要是这一段: “ 身体短瘦 …… 这些脉管延到腮股边失踪,却又在鬓角边出现 ” 。惟妙惟肖的刻划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形象。细节描写主要有两处:一是米老爹有两次向普军团长吐唾沫;二是敌军在审讯米龙老爹时, “ 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 脊梁 ,并且用一种谦逊的优雅的休息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说明他被捕后的安闲自在,毫无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老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