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教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写作 教案 【三维目标】 1.阅读课本,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讨论探究如何做到写文章有波澜。 3.让学生体会并有意识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导语设计】 故事导入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 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 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波澜不断。 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 怎样使文章有波澜? 明确:1.悬念。按照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说法,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人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本能,越是迷惑不解的事物,越想探究出个究竟。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2.抑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 3.意外。让事情的发展和结局超出读者按一般经验或推理所可以作出的估计和料想。也就是说,读者 由前面的情节看到的故事只应向某一方向发展或了结,但到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或变化,竟然向读者未曾想到或估计到的另一方向发展,出现的是出人意料的另一个结局。 4.巧合。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5.对比。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可能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6.意识流动。文章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形象,反映生活,传达主题。意识,指人的感觉、想象、联想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折射现实生活。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把几种兴波澜的写作技巧结合在一起。然后做片段尝试练习。 (让学生各抒己见,先口头交流,再书面训练) 例文: 捎 韩 风 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这消息便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子早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 “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像高级化妆品已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更增添了她的妩媚。 “妈,您捎什么?”他问。 “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 “娘,您老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等 待 (中国台湾)京之春 他们认识了三年。二人同是羞涩内向,个性保守。他从来没在她面前提过爱,然而,她依稀可从他羞涩眼眸中察觉那一股灼灼爱意。几次三番,她向他暗示鼓励,他却仍是木讷呆傻,不敢开口。岁月飘逝,三年后她跟另一个男孩订婚了,在订婚前夕却仍忘不了他。 “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回到他的怀抱。”在亲友祝福声中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里多了一股淡淡的忧郁。 终于,到了结婚前夕,在她新婚的喜悦中却掺杂着一股淡淡的哀伤。 “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放弃一切,选择这份迟来的幸福。”在试穿新婚礼服的一刻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中的忧郁更浓了些。 五十年后,二人都已白发苍苍。终于,她先倒了下去,在病危中,他远从外地来看她。她紧紧握住他的手,把一生中的疑惑与等待化成一句问话:“告诉我,你究竟在等待什么?”他四顾无人,颤抖着声音说出了也是他一生中的彷徨与等待:“我在等你。”“等我什么?”“等你先开口啊!” 课堂小结 “写事要有点波澜”是针对作文的情节安排来说的。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心观察生活;二是关注审美需要;三是运用写作技巧。 作业设计 从“写作练习”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资料选编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抑扬法写人)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 ,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 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 ,不必说套话。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节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载《梁实秋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新意来 作文“出新”——从“扬长避短”中出新 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对于写作文来说,同学们也存在擅长写什么和不擅长写什么的实际问题。这时你就要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写出好作文。如果在“多题选一”和在一定范围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择材料时,假如选择你擅长的,就容易写出“新意”来。 有一次作文,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题:《××,我想对你说》或《我爱××》,不论哪个题目,在文内都要颂赞一种鲜花的美。一位同学因为经常与姑姑通信,她擅长写信,于是她选择了《××,我想对你说》,在信中抒发自己对花的喜爱。文章这样写道: 亲爱的姑姑: 您喜欢鲜花吗?我相信您一定会很喜欢,因为您是一个很爱美的人。 我们这儿有一种鲜花,因为花朵有十种鲜艳的颜色,所以人们叫它“十色花”。 十色花的花朵真美:有水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紫红色的……多种多样,十分艳丽。水红色的花瓣层数很多,好像一朵朵美丽的小牡丹花。白色的虽然只有一层,但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耀眼。紫红色的也很娇美……各种颜色的十色花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匹色彩斑斓的锦缎。十色花的花瓣很小,但是很多,如果您扯下一个花瓣,就会发现一颗十色花籽。原来十色花籽正好长在花瓣上。 姑姑,十色花最特别的是花蕊。十色花的花蕊很多,花蕊下部是洁白的,而上部却是金黄的,顶端还有比花瓣小的花。 十色花虽然不能散发清香,但它那美丽的花朵永远吸引着人们。 姑姑,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上十色花了吗?我将寄给您一些种子,明春您也在房前屋后,池塘边上种上一些吧,您的家和生活将会从此变得美丽无比! 敬祝 身体健康! 您的侄女:秀秀 10月5日 这位同学扬长避短,运用写信这一体裁,颂赞了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鲜花,使这次作文出了“新”。 作文“出新”——从“独辟蹊径”中出新 当年,智取华山的勇士们不相信“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终于寻找到了另一条能避开顽敌封锁的路,踏破天险,直捣山上匪巢。如同登山一样,我们写作文,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如能独辟蹊径,换一种写法,就会不落俗套,别开生面,从而使文章“出新”。 一个学校有许多同学中午在校蒸饭。在淘米时,许多白花花的大米被水冲走,浪费粮食,污染环境。许多同学就以“谁爱惜大米”为题,先讲“浪费严重”,再讲“节粮光荣”,最后号召大家“爱惜粮食”。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另辟蹊径,进行独特构思,以“会‘走路’的米”为题,这样写道: 你看到过会“走路”的米吗?我猜你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可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的确有会“走路”的米,只是你没有深入地去观察过、想过。不相信吗? 瞧,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忙着蒸饭呢!此时,只要你细细地观察,一场好戏正拉开帷幕。 米从同学的饭盒边儿掉了下来,一粒、几粒、几十粒……就从这儿,米开始走自己的路了。 米顺水来到阴沟里,停留在它们的休息站里,随后大量的阴沟水又将几两、几斤的米免费地带到了河流里。那些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结晶,此时却成了污染河流的一个参与者。 看了上述的事,你是不是还以为会“走路”的米不存在呢?你是不是想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 这篇文章对准的角度很小,但因为它另辟蹊径,换了一种写法,文章就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对许多同学有了一种感染,一种特殊的说服力。这样的文章不是出新了吗? 作文“出新”——从“曲折多变”中出新 古人说:“文以曲为贵。”文章的描写最忌平铺直叙。作文中的描写要像游览名山胜景一样,必须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山道,过一道道弯弯的小溪,才会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地。所以作文曲折多变,悬念迭出,让人越读越想寻个究竟,这样的作文就“出新”了。 有位同学写《开学第一天》,在交代了时间和起因以后,这样写道: 老师让我这个班长去领了书。我一本一本地发给大家。发到最后两本,才发现一本封面破了,另一本的封面皱卷起来。我不由怔住了。趁人不注意,我把封面破了的一本塞进自己的抽屉,另一本发给了副班长李小冬。 李小冬一看,把嘴撅得老高,尖声尖气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书?皱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把书藏起来?太自私了!”有几个素来跟小冬要好的同学也附和着说:“是啊,太自私了。”…… 学习委员曹红责怪小冬:“你今天怎么了?每次发书和本子的时候,她不是把好的让给别人吗?”小冬撇撇嘴,毫不示弱地说:“如果她真的是拿了坏的,为什么不公开?” 说话间,小冬飞快地从我抽屉里拿出了那本书。可我那本比他的还要坏呀!他一看便傻了眼。小冬的脸红了,低着头走到我跟前说:“小玲,我错怪你了,请原谅。” 小作者写的发新课本这场风波的情节波澜曲折,变化多端,避免了简单化:“我”留书→被人误会→责怪“我”自私→别人责怪小冬→小冬拿出“我”那本书→真相大白,两人言归于好。如此矛盾步步激化,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写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之感。由此可见曲折多变可使文章“出新”。 一封辞职信 今天放学回家,我正准备做作业,忽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的一份辞职报告。我吓了一大跳 。妈妈是个个体户,怎么还要辞职呢?她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她向谁辞职呀?好奇心驱使我快速地看下去,只见纸上写着: 陆维霞同志: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工作能力不强,导致你对我工作不满意,致使你经常不肯把饭菜吃完。所以,我准备辞去“家庭厨师”一职,请你另请高明,望予批准! 妈 妈 9月20日 我红着脸看完了妈妈的辞职信,心里一下子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妈妈是嫌我太挑食才提出辞职的。这下可坏 了,妈妈不给我做饭,我吃什么呀,对,有了!我也赶快拿出纸笔写了起来: 亲爱的妈妈同志: 您的《辞职信》女儿已经收到,但我恳请您继续担任“家庭厨师”一职。我向您检讨,主要是因为我的嘴太“刁”,才老惹您生气,我希望您能原谅我,我保证以后一定不再挑食了。母亲大人,请您原谅! 以后肯定最爱吃您做的饭菜的乖女儿 9月20日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连忙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将写好的《检讨书》毕恭毕敬地递给了妈妈。妈妈看着《检讨书》,先是一笑,又马上板起了脸不理我了。我只得撒娇、道歉、作保证,三管齐下。最后,妈妈终于动笔在《检讨书》上签字了。我接过一看,原来,《检讨书》上画了一个大头娃娃的笑脸,她笑得好开心呀! 点评:本文有两大优点:一是文章构思新颖独特,另辟蹊径。在小作者精心安排的两次“对话”——《辞职信》《检讨书》中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骨肉亲情。二是在大量的 心理描写中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以“辞职”始,以“和解”终,同样体现的是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及女儿对母亲的理解。 香蕉轶事 詹怀臣 早上,老佟有氧锻炼回来,买了一串香蕉,又买了当天的报纸。看了报上登的“将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新闻,老佟喜上心头,还哼起了歌。 到了小区,小周酒气熏天地打招呼:“嗬,香蕉提回来了!这次 又加工资了,高兴死喽!”老佟笑着说:“又说牙疼话了。你小子买彩票、炒股都发了,一大早就斩鸭子喝老酒。” 回到家,老佟又看了一遍报纸,扒一根香蕉吃起来。一口一口吃着,老佟想起了关于香蕉的往事。 那几年,南国的香蕉在南京可金贵了,一般人买不到,也吃不起。有一次,老佟去厦门出差,千方百计买了香蕉回来。路上,老佟把卖香蕉的人送的一小瓶催熟液搞掉了。回到家,老佟把香蕉用两层棉被捂了3天,香蕉还是青的,又封在纸箱里用蚊香熏,香蕉还是没有黄过来。他送了几根给乡下老娘尝鲜,老娘连皮吃了,涩得嘴歪歪的,骂他不孝。 第二次去厦门,老佟自以为有了经验,专买熟透 的黄香蕉。一路上,汽车、火车、汽车,老佟没舍得吃一根。气喘吁吁背到家门口,老佟刚想从肩上卸下来,一使劲,“叭”一声,旅行包带断了,一大包香蕉摔在了地上!香甜 的黄汤四处流淌,招来众多黑蚂蚁,在老佟家门缝里进进出出。 后来,老佟结识了专跑厦门的铁路 列车员,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大串香蕉进家。金黄的香蕉,香气四溢,引得左邻右舍羡慕。老佟有时会给好友老陈送去一些。一来二去,老陈的女儿与老佟家的二子搞上对象了!这段姻缘应有香蕉的功劳。 老佟又拿起一根香蕉,美美地品味起来。香蕉的那种软糯如饴的甘甜,是别的水果不能替代的。 这时,老伴发话了:“小心糖尿病!少吃点,多吃几年;多吃点,少吃几年。加钱了,可不能加病啊。” 点评:这是一篇 博客文章,刊登在《现代快报》副刊的《南京纪事》里。老佟买了香蕉,又买了报纸,看到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新闻,自是喜上心头,一扬。不料却碰上小周,在打趣中被一番奚落,一抑。回到家里,吃着香蕉,想起了往事。其一,买生香蕉尽孝却涩得老娘歪嘴骂他不孝;其二,买熟香蕉保管不慎摔得黄汤流淌,招来众多蚂蚁,又一重抑。后来多次买香蕉自己吃了不算,还送与左邻右舍,与朋友老陈家产生了香蕉姻缘,由抑而扬。想到这里,又美美地吃起来,又一扬。不料老伴发话了,“小心糖尿病!”以抑收笔。文章短短600余字,所写事件琐屑平常,但悲喜抑扬,曲折回环,妙趣横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