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莒县实验中学2019-2020年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 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 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 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 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提供舞台。‎ C. 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 文章从蓉城街头表演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可以为城市添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帮助成都形成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B. 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 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 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都变得热闹起来”错误,结合“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分析,表述“都”扩大了范围。‎ B项,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而非使之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 D项,“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错误。结合“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分析,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内容最重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情形”错误,结合文本第三、四节内容分析,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如果……就……”表述绝对,结合“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分析,“市容、交通、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C.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D.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5.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海浪风雪越大,老刚和金豹不放心,走出铺子搬动舢板,才发现了落水者。也因为恶劣的天气,两个年轻人才会迷路,才有后面下相关的情节。③烘托两位老人舍己救人的形象。为了救起巨大海浪中的落水者,两位老人点燃铺子救人,舍弃了个人利益,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老人的高尚品质。④凸显主题。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文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主旨。 ‎ ‎6. ①与前文写儿子深夜回家情节呼应,使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说法错误。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海边的雪》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老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为了给海里落水的人指明方向,不惜点燃了海边他们寄身躲避风雨的铺子,歌颂了老人们舍己救人的品质;小说最后通过老人们的儿子也因铺子的大火而得救,表达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小说中,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通过海浪风雪的描写,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情节上看,结合“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正是因为风雪之大,老人睡不着,所以才走出铺子;落水者和迷路者也因风雪之大才会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老人要点燃铺子搭救大海中落水者。从表现人物上看,结合“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分析可知,海浪风雪之大,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尤其是小说中对铺子的介绍,铺子不单是两位老人躲避风雨寄身的地方,也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能够舍出性命拿出承包组所有的家当去救人,更彰显两位老人的品质可贵。从主题上看,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事件也许有些巧合,但是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本题中,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结合文本内容“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内容分析,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结合“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可知,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分析,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 ‎(一)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 ①其可怪也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①②均是连词,表示转折,“却”;‎ B项,①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②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C项,①②均为表目的连词,“来”;‎ D项,①②均为介词,“比”。‎ 故选B。‎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吾从而师之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而耻学于师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⑨用心一也 A. 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 B. ①③⑤/②④⑧⑨/⑥⑦‎ C. ①③⑤⑥/②⑦/④⑧/⑨ D. ①⑤⑥/②⑦/③④/⑧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在句中所担当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①使动用法,用火烤使弯曲;②意动用法,以……为老师;③使动用法,使……相争斗;④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子做;⑤使动用法,使……愚蠢;⑥使动用法,使……来朝拜;⑦意动用法,以……为耻;⑧名词作动词,游泳;⑨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故选C。‎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 未之有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了解文言句式的分类,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了解每种句式的特点,重点是倒装句式。倒装句包含了: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要细心比对把握特征。‎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之”字为提宾标志词,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整句译文:不懂得句读怎么读,不理解疑难问题。‎ A项,判断句,“也”字作标志词;整句译文: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 B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调整语序为“未有之”;整句译文: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C项,定语后置句,“之”字作标志词,调整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整句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D项,被动句,“于”字表被动;整句译文:不被时俗所约束,向我学习。‎ 故选B。‎ ‎【点睛】文言句式的学习,除了记忆课内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外,还应掌握一些常见的判断方法.如宾语前置句的五种形式:‎ ‎①助词“之”帮助宾语提前.例:夫晋,何厌之有?‎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字做助词帮助宾语提前.例:唯利是图;惟余马首是瞻。‎ ‎⑤“之为”帮助宾语提前.例:惟弈秋之为听。‎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 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 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傅。‎ 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 垍虽年少,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让之曰:“独孤与李二补阙孜孜献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休复惊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维踵入相,成著名迹。‎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旧唐书·裴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B. 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C. 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D. 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的策问。‎ B. “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 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所有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 谏官,古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谏议大夫等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垍品性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 B. 裴垍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李吉甫推荐的三十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 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皇帝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 裴垍特立独行,贬抑庸劣。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裴垍却截然相反,他赞美孜孜进谏的人,而对不认真履职者则子以批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2)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3)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我被流放到远方,经历十多年才能(担任宰相)辅佐皇帝,近年来擢拔升迁的人物,很少有我结交认识的。‎ ‎(3)裴垍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私事来求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依据原文推断,“校理”是官职名,作“为”的宾语,应在“校理”和“其余”之间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登朝官入馆者”是定语后置句式,即入馆的登朝官,中间不应断开,且“并为修撰”和“并为直史馆”句式相同,根据“并为直史馆”前断开,推断出“入馆者”与“并为修撰”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员的任免”说法不正确,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调动等事务,武官选用由兵部掌管。‎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的是李吉甫请裴垍替自己举荐人才,李吉甫任用之后,“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可见当时人们称赞的是李吉甫知人善任,而不是“裴垍这一推荐”,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爱”,吝惜;“以”,来、用来;“致”,招纳;“相与”,共同、一道。(2)中,“更”,经历;“始”,才;“相”,辅佐、辅助;“进”,擢拔升迁;“罕”,很少。(3)中,“骤”,快速、急速、迅速;“虽”,即使;“造”,到、前来;“干”求,求取;“干以私”,用私事来求,状语后置。‎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裴垍,字弘中,是河东闻喜人。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贞元年间,在对策中获得第一名,被任命为美原县尉。后被授予(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待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恪守正道,不接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发现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被召入翰林院任学士。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之职被任命为平章事。诏书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对裴垍说:“宰相的职责,应该是要选拔贤良优秀的人,如今我却茫然不知可否。您很有识人之明,如今的杰出人才,请您对我说一说。”裴垍取笔写下那些人的姓名,写了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基本都被选用了,当时人们一致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 元和三年秋天,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于是(皇上)让裴垍代替(他)任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监修国史。裴垍上奏说:“登朝官(定时入朝参见皇帝之官)中五品以上的任学士,六品以下的任直学士;如果不是登朝官,不管其品级大小,一律担任校理之职;其余的名称全都强制取消。吏馆所请的登朝官中的入馆者,都担任修撰;不是登朝官的,都担任直史馆之职。依循这些长期作为固定的制度。”‎ 元和五年,(裴垍)患了中风病。宪宗大为嗟叹惋惜。第二年,去世时,(皇帝)为他停止朝会,赠给助丧葬的物品及礼仪加等,追赠(他)为太子少博。‎ 裴垍最初担任翰林学士任职时,正是宪宗皇帝刚刚平定蜀地的战乱的时候,宪宗皇帝励精图治,专心理政,机密事务,全都交给裴垍办理。裴垍做事小心谨慎,合乎皇帝的心意。裴垍主持朝政以后,他整顿法度,请求惩治不法行为,考核官员们的政绩,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被监军许遂振诬陷,皇帝下诏让他担任闲散官职。裴垍说:“因为一个宦官而得罪朝廷重臣,这样不可以!”‎ ‎ 请求授予他吏部侍郎一职。严绶担任太原太守,那里的政务全部由监军李辅光,裴垍弹劾他(严绶)懦弱无能,让李鄘代替他。建中年初定两税法,整顿规定固定的赋税,但是实物更贵重,钱币反而轻贱;后来货币与实物的轻重相反,百姓的支出比最初增加了一倍,以往的赋税更加严苛,平民百姓又陷入困境。等到裴垍做宰相后,他上奏朝廷禁止这件事,从此百姓稍微得到休息(或稍微安定)。‎ 裴垍虽然年少,刚刚当上宰相,可是他却器度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权贵大官,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言官进言时事政务的得与失,按照旧例,掌握权力的人大多不喜欢言官履行自己的职责。裴垍在中书省时,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遗升为补阙,到他们在朝廷上参拜答谢时,裴垍在朝廷上指责严休复说:“独孤郁和李正辞二人勤勉不懈,进献忠言,严补阙的业绩,也许和他们有所不同。严休复惶恐惭愧地退了下去。裴垍在翰林院时,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任用韦贯之、裴垍担任知制诰之职,提拔李夷简担任御史中丞,这些人后来都相继担任宰相,都有很好的名声。‎ 史臣说:裴垍精深于鉴别人才,举贤任能,辅弼帝王践行王道。人们所说的“经天纬地这样的大臣”,恐怕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此诗当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 尾联耐人寻味,暗用范蠡归隐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既有归家之念,亦有归隐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无着,进退两难苦闷彷徨的心理令人动容。‎ D. 后四句有融情于事,叙中含情;有直抒心曲,感情真切。整个读来,一唱三叹,千回百转,凄恻动人,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15. 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梦化蝶,回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下句实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冷月相伴,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 ‎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的对比,更突出了羁旅他乡之悲愁。‎ ‎③渲染(烘托):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回到故乡,营造渲染了一片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温暖氛围,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④运用典故:分别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委婉细腻地抒发了乡思之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动不动”;“书”,指书信。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要结合所举诗句,辨别运用的手法,鉴赏内容,准确指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 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是虚写,“子规枝上月三更”则是实写。虚实结合,通过景物来抒发感情。“蝴蝶梦”,有化用“庄生梦蝶”之意;“子规”,即杜鹃鸟,叫声犹唤“子归”,明显诗人借这些事物表达思乡之情。另外虚写之梦与实写之现实形成对比,将梦中回乡快乐之情与现实离乡之苦对比出来,从而渲染出一种凄冷和愁苦的氛围,在景中传递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子规枝上月三更”中“子规”的鸣叫与“三更月”的宁静构成动静结合。一个是听到的一个是看到的,所以可以说是视听结合。子规的叫声向来以凄惨出名,所以渲染了悲戚的氛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蝴蝶梦中”运用了典故,化用“庄生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来含蓄表达思乡之情。‎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3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当政者要在百姓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来教化百姓。‎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相同。‎ ‎(4)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谨庠序之教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3). 学不可以已 (4). 青 (5). 取之于蓝 (6). 而青于蓝 (7). 君子生非异也 (8). 善假于物也 (9).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 故不积跬步 (12). 无以至千里 (13). 吾尝终日而思矣 (1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谨、庠序、悌、已、生、博、参省、知、跬、至、尝、臾。‎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逡巡(qūn) 庠序(yǎng) 蛇蟮 蹑足行伍 B. 句读(dòu) 猿猱(róu) 谪戌 膏梁子弟 C. 瓮牖(yǒu) 氓隶(méng) 弩马 门庭若市 D. 孝悌(tì) 曳兵(yè) 藩篱 锲而不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A项,“庠”应读作“xiáng”,“蟮”应为“鳝”;‎ B项,“猱”应读作“náo”,“戌”应为“戍”;“梁”应为“粱”;‎ C项,“弩”应为“驽”。‎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 ,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①荣获 ②交融 ③自怨自艾 ④脱颖而出 B. ①荣获 ②交互 ③孤芳自赏 ④锋芒毕露 C. ①荣膺 ②交融 ③孤芳自赏 ④脱颖而出 D ①荣膺 ②交互 ③自怨自艾 ④锋芒毕露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 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答案】18. C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 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结合“文明”分析,此处应选“交融”。‎ 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A项、C项、D项。‎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 B项,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 C项,“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人说,生活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有人说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的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的还有许多许多。那么,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文体明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例文】‎ 生活需要阳光 当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时,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大地。清晨的阳光明亮而又透彻,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严冬的阳光给人们的心田送去最真挚的温暖。‎ 天空需要阳光,大地需要阳光,我们的生活同样需要阳光。阳光哺育万物,滋润心灵,是世上不可缺少的事物。如果世间没有了阳光,那一切都将结束,如果心灵缺少了阳光,那么心灵将变得空虚……‎ 什么是阳光呢?阳光是件美好的事物,阳光就是正能量。晴朗的日子里,天空需要阳光,心需要阳光。在别人的鼓励下,哭泣的人可以自信万分,这是人与人之间互换的阳光……分享彼此的阳光,使你我更完美;分享彼此的快乐,会让你我更成熟。但如果没有了阳光,天将不是蓝色,水将不是白色,只剩下空虚与黑暗……‎ 我的阳光是家人,是朋友,是身边的每一个善良的人。我喜欢交朋友,喜欢热闹,有朋友在身边,我会非常快乐和安心,我知道身边有着很多关心我的“小太阳”们,我也愿意做他们身边的“小太阳”。如果让我一个人在寸草不生没有天日的黑屋子里静坐,我恐怕会像失去了阳光的向日葵,只能耷拉着脑袋,孤独又无助。‎ 也许,人的生活环境、知识与阅历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你我,但是,有谁可能放弃阳光。最多也只不过是对“阳光”的需求量有多有少罢了。孤独的人会迫切地寻找阳光,快乐的人不必寻找,阳光便会到来。在每一个阳光的映照的时刻,有人会小心翼翼地接受,也有人会大意的不在乎……‎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免遭受黑暗的恐惧,但是不能因为就此而放弃对生的希望,在黑暗中我们努力寻找着光芒,却不知,在下一个路口,我们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而在外面,就是世外桃源,人间的仙境,那里怒放着生命之花,阳光微笑着与大地上的花朵窃窃私语,花朵抬起头,舒展了容貌,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了阳光。‎ 阳光不会因为有了云的遮蔽而显得暗淡无光;阳光也不会有了石头的阻挡就停止传播;一切的一切说明阳光是坚强的!‎ 朋友们,阳光无处不在,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让我们带着阳光起航,驶向成功的港湾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与全命题作文比较起来,它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即写作者有一定自主权,所要补充的词语就由写作者“随心所欲”(必选的除外),只要是正当、积极的就可以。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不能标新立异或一时冲动填写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该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审题】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且有材料提示,我们的写作思路可从材料中来,“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指生活需要物质基础;“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提示我们,还有精神需求;“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需要欣赏风景;“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指需要安全感;“需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指需要情感支撑。总体而言,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需求。除了正向需求外,也可以填写“磨练”“挫折”等内容,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写出新意。‎ ‎【立意】1.生活需要精神享受。‎ ‎2.生活需要美好氛围。‎ ‎3.生活需要有点追求。‎ ‎4.生活需要仪式感。‎ ‎5.生活需要情感支撑。‎ ‎【素材】1.生活需要泪水。尽管坚强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但泪水同样值得我们怜爱。当面对如涌的挫折时,我哭泣,这泪水不是懦弱,不是畏惧,它是力量催促我勇敢向前。当看见我收养的小鸭相继离去时,我哭泣,这泪水不是埋怨,不是心酸,它是爱,是我用真心换来的款款深情。当看见那感人的事迹,那动人的电影时,我哭泣,这泪水不是轻视,不是悲伤;而是景仰。‎ ‎2.经过雨季的洗礼,我把破碎的梦一点点的拾起,将它放在心里,让它成为我心中一块美好的梦。从此,我变了,不再多愁善感,因为我有了勇气。老师见到我非常惊讶。这时,我非常高兴。 我认为,现在只有努力学习,生活才能变得多彩。很快,我的努力换来了成功。我深知它的背后有多少的辛勤和汗水。妈妈这时又送我了几句话:成功是微不足道的点,即使获得了也不足为奇;奋斗的过程是耐人寻味的线,惟有体验才弥足珍贵。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因为我有勇气去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生活中需要快乐,但对于我,生活中更需要勇气。‎ ‎3.‎ 生活需要仪式感。何谓仪式感,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当日子清苦而平淡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消除困顿;当日子奢华而浓烈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工作学习都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你懂得去尊重自己的生活时,懂得发现生活的乐趣时,你的这种有趣带给你的是对生活的全新发现,也让你变得越来越快乐与自由。‎ ‎4.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爱让它变得更加灿烂。如果生活是一首歌,爱就是它的配乐;如果生活是一幅画,爱就是它的色彩;如果生活是一本书,爱就是那之中的哲理。爱让生活变得美妙、绚丽、富有内涵,没有爱的生活不能称作生活。‎ ‎【结构】文章以优美的描写为开篇,体现阳光带来的美好感受,由此引出阳光对世间万物的重要性的议论,赋予阳光更深层的含义:带来美好感受的人与事。接着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阳光”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呼吁读者追寻“阳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点睛】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命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省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兼具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与限制过死的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自由。与过于灵活的话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设置了一定的限制,规定了大致的写作范围,因而写作的思维更集中、明确,更易于考生操作。同时,多数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就隐藏着较为丰富的写作信息,考生只要用心思考,就不难写作。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具体来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扬长避短,熟悉危险;创新求异,独树一帜;力避空泛,小处切题;思想健康,拓深主题。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作文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与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大凡文章的主题,都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开挖时切忌浅尝辄止。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作文了,这时同学们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