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师大二附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中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完卷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 高一集备组 审核人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第Ⅰ卷(课内,28 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共 28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驯.鸽(xùn) 果脯.(pǔ) 婆娑.(suō) 长歌当.(dāng)哭 B.渐.染(jiàn) 弄.堂(nòng) 寥.廓(liáo) 大笔如椽.(chuán) C.铁锭.(dìng) 风靡.(mí) 伶俜.(pīnɡ) 咎.(jiū)由自取 D.颓圮.(pǐ) 愆.期(qiān) 守拙.(zhuō) 载.(zài)笑载言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陨身不恤 风神潇洒 炯乎不同 炉火纯清 B.涕泗交流 绽露头脚 左顾右盼 步履稳健 C.黯然神伤 雷励风行 酣畅淋漓 不能自已 D.默默含情 鸦鹊无声 佳作迭出 短小精悍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这两 部书相传均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两书的明显区别是:《国语》以国别为序,以记言取胜;《左传》则 按年代编号,以记事见长。 B.《战国策》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们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 略。 C.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著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雨巷》是其成名作,戴望 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D.徐志摩是现代诗人,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徐志摩主张诗应具有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 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 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 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举起。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起,立而.饮之。 图穷而.匕首见。 C.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D.我为鱼肉,何辞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吾属今为之虏矣。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 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 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 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 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7 分,每格 1 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长沙》一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句子: , , 。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第Ⅱ卷(课外) 二、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 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 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 “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 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 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 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借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虽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 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 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 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 “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 “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 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 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 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 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 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 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 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 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 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 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 年 11 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士与隐士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后者是为 了成就自我。 B.原始儒家理想中士人积极入仕体现出的对国家体系的依附性,其内容包括兼善天下。 C.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是原始儒家的理想,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孔颜之乐”,外在表 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D.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由“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异化为单纯追逐利益的 寄生官僚。 10.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 廷”有人“处江湖”。 B.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 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 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11.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士、逸民因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其远离官场的隐居行为被不断得到强调。 B.士人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 极入仕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C.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的“孔颜之乐”,又含一直系挂心头的万民之 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开始异化为做官为了追 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二)文学类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第 12~14 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 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 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化和潮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 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 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它们恒 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 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 600 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 园洋房。1926 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 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 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 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 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 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 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 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 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 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 诗:“肠断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 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 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 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 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 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 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 言。一篇篇抒情短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 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 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 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 全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 人入胜。 C.本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的内容,又使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这篇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 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13.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5 分) 14.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请联系现实阐述。(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第 15~18 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 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 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 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 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 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 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 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 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 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 ③家丈人:东家,主人。 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5.下列给中画波浪线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16.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 B.“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周代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 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C.“皇帝”,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 D.“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 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之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7.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他在身边击筑。 18.把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5 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请在第二句“柳条藤蔓系离情”中找一个用得准确传神的字,并作简 要分析。(4 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4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20.依次填人下列各句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元旦期间,淮安不少商家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 300 元者,本店将_____一份 精美的礼品。 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 ③台湾方面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 _____了。 A.惠赠 谋取 搁置 B.敬赠 谋取 搁浅 C.惠赠 牟取 搁浅 D.敬赠 牟取 搁置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 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B.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会铺 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弱的触觉。 C.《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D.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 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2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笔杆” 比成“曙光”,是因为曙光光芒万丈,给人温暖的感觉。 B.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抽象的不可触摸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C.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文中用了“猪猡”来借喻 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做人看,作者借用过 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句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 沉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23.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打乱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对仗工 整。(3 分) A.两袖清风存正气 E.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F.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G.一间陋室透书香 D.莫愁两鬓霜雪寒 H.风吹不动天边月 五、写作(60 分) 24.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 福建师大二附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中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A.脯读 fǔ,当读 dàng B.渐读 jiān,弄读 lòng C.靡读 mǐ,咎读 jiū) 2.C(A 项,“陨”应为“殒”,“炯”应为“迥”,“清”应为“青”;B 项,“绽”应为“崭”,“脚”应为“角”;C 项,“励” 应为“厉”;D 项,“默默”应为“脉脉”,“鹊”应为“雀”。) 3.D 建筑美 4.B 5.C 6.A 7.D 8.(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不在沉默中爆发 9.C(解析:C 项,把几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的说法是错误的。结合文本第四段“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 系的依附。……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 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画等号。) 10.A(解析:A 项,“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 思不符,本文的重点在于讨论儒家的为官思想(居朝廷)。) 11.D(解析:D 项,结合文本第五段“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 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可知,“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 合文义。) 12.C(解析 A 项,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幸福安详的氛围,并没有“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B 项,“聪颖、大气、潇洒、果敢”是指第二段列举到的海宁人,而不是专指徐志摩。D 项,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 13.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 情韵悠长的诗,他是“新月派”的灵魂。(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注意中的描写和议论,特别是作者对 徐志摩的直接评价,如“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拧不 过儿子的韧性”“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等。) 14.答案示例: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徐志摩一生对中国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尽管徐志摩的生命短暂,但他创造了巨大 的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追求爱、美和自由的人生信念,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在今天价值迷失、 学贬值、诗意消亡的时代,徐志摩这种纯洁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和对人生艺术唯美的信仰,都是稀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此题考查对徐志摩影响的探究与分析。要注意结合本的有关内容和课中对徐志摩的介绍理解分析。要观点鲜明, 理由充分。) 15.C(解析注意“召见”不能断开,“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 16.D(解析 D 项,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 17. C(解析项,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 18.(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 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解析“所以”,表原因;“尤”,特别;“以”,因为; “故”,原因;“举”,全;“抗礼”,平等的礼节;“而”,表修饰。) 19. (1)“系”,意思是牵拉、牵扯。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 特点,又表现他们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4 分) (2)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 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 分) 20.B(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赠:恭敬地赠送给对方。谋取:设法取得。中性词。牟取:谋取名利,贬义 词。搁浅:比喻事情遭到阻碍。搁置:放下或停止进行) 21.D(A 项 搭配不当,前一分句改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开拓”前加“这一平 台”。B.“柔弱”改成“柔软”C、“推进”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搭配不当。) 22.A(分析:“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把“笔杆”比成“曙光”,而是把“曙光” 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 23. A.两袖清风存正气 E.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F.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G.一间陋室透书香 D.莫愁两鬓霜雪寒 H.风吹不动天边月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 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 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侥幸得到祭祀的机 会。”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 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灭燕后的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改号称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 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 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 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改装整理好容貌到堂前。满座宾 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 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 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