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新人教版

专题集训提升练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2017·潮阳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 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 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 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 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华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进行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 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 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 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 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 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 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皈依 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 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 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 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 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 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 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 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 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 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 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 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 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 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 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 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 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 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 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 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解析】选 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 2 世纪 到 7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 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 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 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 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解析】选 C。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 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 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 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 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 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 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解析】选 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二、(2017·通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 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 “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 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 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 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 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 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 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 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 “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 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 “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的一种专 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 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 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 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 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 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成为一个温 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 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 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其看作 是异己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 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 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 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 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 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 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 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 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 用“心腹”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 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 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 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 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 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 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 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有改动)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 与沟通。 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 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 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解析】选 C。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5.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解析】选 B。“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 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6.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 B.中国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 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 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 内涵。 【解析】选 A。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加固训练】 (2017·辽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 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 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英雄 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 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 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这种植根于 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 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具有 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 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 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 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 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 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 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 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不同血缘、不同祖先的夏、商、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斥,而且 在文化上也难于相容。一旦推翻旧王朝,前朝一切统统废弃,一切重新开始。各部族内部都 盛行祖先崇拜,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而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夏、商、周各有自己祖先的神话,但彼此却不能继承和发展,前一个朝代的神话在后一 个朝代得不到重视和继续加工的机会。这样一来以前的神话不但得不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十 分容易散佚。祖先崇拜和部族利益在文化上的排他性严重地抑制了我国神话的发展和提高, 使之得不到像希腊神话那样反复加工的经历;同时,由于每个部族各搞自己一套神话,并按 自己祖先神话的世系编排诸神的世系和辈分,因而最终未能形成各部族统一的神话和相应的 神系,以及贯穿全部神话并统率众神的主神。 后来,这些神话未及进一步被加工和系统化,神话历史化的风暴便向它们袭来,使那些 具有超自然神奇能力的神 ,逐渐演变成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先王和圣哲。诸神既然已经被 从天上请到地上,定格于人间,那么,源于原始时代的神话的发展也只能就此停止。 (节选自《文艺研究》) 1.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希腊神话是人类心理的一种表现,其发展有阶段性特点。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 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是西方神话的代表,西方神话研究理论根植于西方神话和西方历史文化土壤中, 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C.希腊神话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自然崇拜观念,这种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使得希腊神话具 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 D.希腊神话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所以在它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 哲学,希腊神话也最终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解析】选 D。D 项,原文意思是“神话被哲学吸收,成为原型”。 2.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神话产生的基础是祖先崇拜观念,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点与希腊神话很 不相同。 B.中国神话因为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因为他们原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历,而且还受到历史化的改造。 【解析】选 B。各部族没有统一的神系及主神,并不意味着部族内部的神话没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希腊神话是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其中蕴含了古希腊人的部分哲 学观念。 B.因为希腊神话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最终能够被后 人反复加工。 C.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结合的特征,他们的王朝在政治、文化上相互 对立排斥。 D.中国神话内在统一的神系及核心主神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也难以得到 清晰地反映。 【解析】选 D。①西方神话反映了西方民族意识和精神的“发展”;②西方神话神系以及主 神确定,这使得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但不能因此就推断出 神系及主神不确定的中国神话,就无法清晰反映中华 民族的意识和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