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2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练前提示 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题型之一就是赏析抒情艺术。这种题型在题目中一般有“如何抒情”“抒情特色(方式)”等字眼。答这种题型,要答出抒情方式和情感内涵这两个要点。抒情方式指的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如是间接抒情,则必要答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人、古抒情等具体方式,个别的还涉及对比衬托等手法,然后指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有的题如问“如何抒情的”,且问的是全篇或者词的上片或下片,则还要逐联逐句地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暗 香 姜 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疏影》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 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过今昔对比,抒写盛衰之感。如由“旧时月色”展开回忆,到“而今渐老”回到现实(或“由现实中的‘叹寄与路遥’与‘相忆’‘长记’引出往昔的‘携手’”),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跌宕变化,情感的波澜起伏。(2)最后两句写梅花的凋落飘零,“又片片、吹尽也”,语似平淡却满含感叹惋惜之情。“几时见得”,一语双关,梅花何时开?相忆之人何时再逢?语义重叠,韵味深长。‎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 旅 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 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尾联即景抒情,作者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2)面对秋风,作者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3)作者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 ‎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②‎ 注 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蒋山:即钟山。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下片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对此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情山鸟不须啼”一句,运用移情手法(或“融情于景”)对山鸟责以“不须啼”;在山鸟啼鸣中融入了浓重的主观情感,寄寓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惜别思念之情;以外物显情,余味无穷。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运用化用手法,比喻实至而名归,是对叶衡作出的最高评价和颂扬;此句蕴含着作者对抗金友人会像李将军一样建功立业的期许;使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眺望(一作“鹦鹉洲①即事”)‎ 崔涂②‎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 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注 ①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又因轻慢刘表,转寄于江夏太守黄祖门下。黄祖的长子黄射曾在江中沙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写成著名的《鹦鹉赋》,“鹦鹉洲”从此得名。后祢衡因讥讽黄祖被杀,葬于鹦鹉洲。②崔涂:唐末诗人,进士,曾屡遭谗毁,仕途不顺,终生漂泊。‎ 诗人在后三联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运用典故抒情,借祢衡虽有才华却不为曹操、黄祖所容的身世遭际自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屡遭谗毁、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颈联和尾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燕雁高飞、波光明媚、轻舟万里的春月秋景和他人的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反衬自己仕途不顺的失意、惆怅。‎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品味“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一联(用“前者”代称)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联(用“后者”代称)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用了衬托的手法,借大雁春来北飞来衬托迁客欲归不得的郁闷;后者直接描写,表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思念。(2)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表达了谪迁在外的人渴望立即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后者抒发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注]‎ ‎[宋]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 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作者好友。推官:官职名。‎ 鉴赏 上片前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淳熙三年(1176),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作者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作者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刹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于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作者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片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片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作者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作者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作者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招魂”是《楚辞》的篇名,作者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作者的无限同情。‎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所用典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致,具体指谁的什么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周瑜。(2)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与曹操展开赤壁大战。自比作者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与下文“如今憔悴”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现在的落魄疲惫。‎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秋与 ‎[宋]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注]。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 《世说新语》载,殷浩被罢黜后,整天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此处暗引典故。‎ 鉴赏 ‎ 这首词创作于词人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问公究竟为何事,默然“不语书空”,只是一时沉醉,一时抱病,一时倦慵。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并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写景议论:早上醒来,落花似霰雪散满庭院,在“飞英”的催促下,尽管词人来日无多,但目前的处境,只能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飞英”预示着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流逝,增添了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于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本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请赏析“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心理描写,白描手法,排比句式,写出了词人借酒浇愁、狂放不羁的心理,与上片的“醉、病、慵”相呼应,表现其因政治挫折而产生的忧郁、愤激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