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5)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洪武三年,封燕王。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留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诛。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宫。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遂夺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八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致讨。己酉,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自郑州来援,伏兵擒之,遂据郑州,还驻白沟。九月戊辰,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王语诸将曰: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必成擒矣。”丙戌,燕师援永平。壬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之。遂北趋大宁。‎ ‎(节选自《明史·明成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B.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C.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D.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或称死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时,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 B.崩:君主时代称君主的死为崩,类似称君主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不禄等。‎ C.国,旧时可以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文中的“国”指的是藩王各自的封国封地。‎ D.壬子,古代采用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来记录年月日,文中的“壬子”用来纪日。‎ ‎【解析】 用“不禄”‎ 称君主的死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朱棣勇猛有谋略。洪武二十三年,在讨伐乃儿不花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明太祖十分高兴。此后,朱棣经常率军出征,并受令指挥管辖沿边兵马,威名大振。‎ B.建文帝即位后,针对众藩王中许多人不守法纪的情况,采纳谋臣的建议,希望大量削藩,但因害怕燕王强大,没敢动手,于是先废除周王朱橚,想以此牵连出燕王。‎ C.建文帝大量削藩,湘王、代王、齐王、岷王先后因罪被废除,燕王内心感到危险;加上燕山百户倪谅宣告政变,部下于谅、周铎被杀,燕王更是病重了。‎ D.朱棣设计杀掉谢贵、张昺,上书指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并援引《祖训》,发动军队,自设官吏,组成“靖难”军,接连攻克居庸关、怀来等地,二十日内拥兵数万人。‎ ‎【解析】 “燕山百户倪谅宣告政变”“病重”有误,文中说燕王感到自己处境危险,便假装疯癫有病;燕山百户倪谅告发燕王叛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5分)‎ 译文:‎ ‎(2)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制其师。(5分)‎ 译文:‎ ‎【解析】 (1)“让”“笃”2分,句意3分。(2)“馁”“制”2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成祖,名棣,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燕王相貌奇特雄伟,胡须美丽。他智勇双全,有雄才大略,能够真诚待人。洪武二十三年,和晋王一起讨伐乃儿不花。晋王胆怯不敢前行,燕王加速前行、奔向迤都山,将敌人全部俘获后返回,太祖很高兴,此后多次让他统领众将出征,并让燕王指挥管辖沿边的官兵,燕王的威名大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驾崩,皇太孙即位,太祖留下诏书命令诸位藩王留在各自封国,不得到京师去。燕王从北平到京奔丧,接到诏书后就停止了。当时,众藩王因为辈份高拥有重兵,许多人不守法纪。建文帝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打算乘机逐步清除他们。因忌惮燕王的强大,没有对他动手,就先废黜周王朱橚,想借机牵连出燕王。因此,各地告发藩王的事件多有发生,湘王、代王、齐王和岷王都因犯罪被废黜。燕王感到自己处境危险,便假装疯癫有病。齐泰、黄子澄秘密劝说建文帝除掉燕王,建文帝没有下定决心。建文元年夏季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发燕王叛变,朝廷逮捕并处死于谅、周铎等官员。皇上下诏书责备燕王,并派遣官员逮捕燕王府的属僚,燕王便声称自己病情严重。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率领军队包围了燕王的府邸。秋季七月癸酉,燕王把壮士藏在端礼门内,骗谢贵、张昺进入王府,把他们杀了,于是夺得九门。燕王给建文帝上书,说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并且援引《皇明祖训》中所说的“‎ 朝中没有正直的大臣,内部出现了奸邪臣子,那么亲王就可以集训兵马、等待皇上的命令靖难,天子秘密诏令众藩王统领封国的护卫兵征伐平定他们”。书信发出去后,就发兵了。燕王自己任命官员属僚,称他的军队为“靖难”军。夺取居庸关,攻占怀来,取得密云,攻克遵化,纳降了永平。仅二十天时间,士兵已经达数万之众。八月,皇上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前去征讨。己酉,大军到达真定,前锋抵达雄县。壬子,燕王夜间渡过白沟河,包围雄县,拿下城池,屠杀城中军民。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从郑州赶来增援,燕王设置伏兵将他们擒获,于是便占据了郑州,回师驻扎白沟。九月戊辰,江阴侯吴高率领辽东的军队包围永平。戊寅,李景隆集结了五十万大军,进驻河间。燕王对众将说:“李景隆表面强大而内心怯懦,听说我在这里,他一定不敢马上前来,不如前去援救永平来牵制他的军队。吴高怯懦不敢迎战,我一到他肯定逃走,我们就可以调兵去打李景隆,一定能成功地擒获他。”丙戌,燕王的军队援救永平。壬辰,吴高听说燕王来了,果然逃走,燕王追赶打败了他。便率领军队向北向大宁挺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 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解析】 正确标点为: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 ‎【解析】 “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就是表示吃惊、害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解析】 “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5分)‎ 译文: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5分)‎ 译文:当时参知政事职位有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多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 ‎【解析】 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 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1)5分;大意2分,“浚”(疏浚,疏通)、“以”(连词,表目的)、“止”(使停止,废止)三处各1分。(2)5分;大意2分,“阙”(空缺)、“数”(屡次,多次,再三)、“劳问”(慰问)三处各1分。‎ ‎【参考译文】 ‎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降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多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