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人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两人最终喜结良缘。‎ 毋庸讳言,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称为酒席间的“笔会”。自然,为健康计,饮酒还是不醉为佳,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选自张梦泽《“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出现的“飞花令”原本是酒令,因其有特有的形式,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B.“飞花令”要求诗句中的关键字只能用“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限定。‎ C.中国古代的酒令通常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通令颇受人们欢迎,其品类繁多,使用时必须引经据典。‎ D.行雅令时须当场构思,对参与者要求很高,参与者既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力,同时还要具备机敏的反应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难度低于民间酒令,它对行令者的诗词基础没有要求。‎ B.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这是行“飞花令”的一种方式。‎ C.“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一句不符合“一物双行令”的行令规则。‎ D.布衣秀才申屠澄风雪之夜,夜投茅屋,主人之女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来对“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对客人饮酒表达出厌恶之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壶令”是古代一种酒令,它的雏形是由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B.酒令就是人们饮酒时行令的令辞。“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 C.《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的唐朝使臣与高丽人行酒令一事,表明高丽人对中国的酒令文化很了解,也表明两国文化的一致性。‎ D.酒令流传至今,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它是文明化和艺术化了的劝酒行为,可称得上酒席间的“笔会”。‎ ‎【答案】1.C 2.B 3.C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C 项,“通令颇受人们欢迎,其品类繁多,使用时必须引经据典”不正确,原文是“以雅令最受欢迎”“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难度低于民间酒令,它对行令者的诗词基础没有要求”不正确,原文为“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C项,“不符合‘一物双行令’的行令规则”不正确,原文为“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D项,“对客人饮酒表达出厌恶之情”不正确,原文是说少女“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意”。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项,无中生有,“也表明两国文化的一致性”文中无依据。文中只说“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由此不能推出“表明两国文化的一致性”的结论,故选C项。‎ ‎【点睛】‎ 第1小题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题目的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及所给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土鸡蛋 欧阳明 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 母亲一直住在老家乡下,始终不愿进城,借口城里空气不好,其实是不想给他和弟弟增添负担,毕竟城里喝口水都要钱哩。‎ 母亲不进城,何四和弟弟就只得回去看她,何四的弟弟也在县城,做水果生意。‎ 以前,何四每月回去一次。弟弟忙,每月一次做不到,有时三个月,有时半年。后来,何四也做不到每月一次了。自从当上局长后,工作忙了,应酬的也多了,双体日弄得比上班还忙,很难再抽出时间。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 何四不想母亲养鸡。鸡是好动的家伙,桌上,椅子上,台上,四处乱飞,还拉屎,得时刻着赶。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 养来干啥呀,何四说。‎ 下蛋,你们从小就喜欢吃鸡蛋。母嘿嘿一笑。‎ 何四和弟弟喜欢吃鸡蛋,是小时候吃得太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穷,吃了上顿愁下顿,哪有粮来喂鸡。就算喂了,也就一两只,还是放任自流,让鸡自己去地里找吃的,所以下蛋少,少还不能自己吃,得拿去換煤油盐巴等。只有到了生日那天,母オ会煮一个鸡蛋给何四和弟弟。‎ 何四有几年都没吃鸡蛋了。不是不想,是不敢。‎ 何四想吃的是土鸡蛋,农村粮食喂的鸡下的那种。那种蛋,超市买不到。小区门口那些提着竹篮卖的,连人都和那些卖菜的一样,都是贩子假扮的,卖的自然也不是土鸡蛋,全是养鸡场的鸡下的。养鸡场的鸡,喂的全是加了激素的饲料,不补人,还害人。何四在乡下工作时,去过很多次养鸡场,知道那鸡是怎么喂的。‎ 要吃我们自己去买就是了,何四说。‎ 自己养的鸡下的蛋才放心,母亲说。‎ 找农民去买,何四回道。‎ 现在农民养鸡也喂饲料,吃了要得病的。母亲一脸认真的样子。‎ 何四知道,母亲决定要做的事,谁劝也没用,就不再说。回到城里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何四已经两月多没回去看望母亲了。一个周末,他正陪领导打牌,母来了电话。领导经常叫他打牌。‎ 四啊,忙吧?家里的鸡下蛋了,有空就回来拿点吧。母亲说。‎ 正在加班,等会说。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语。‎ 又一个周末,星期六。领导又叫打牌,母亲又来了电话。‎ 四啊,今天回来不?我怕鸡蛋放坏了。母亲说。‎ 何四不好意思再让母亲催促。星期天,领导又叫打牌,他硬着头皮谎说母亲突发疾病,就赶了回去。母亲见到他,如看到阴雨连绵后的太阳,乐呵呵的。‎ 返城的时候,母亲给何四装了三十个鸡蛋。‎ 留些你吃吧。何四说。‎ 不用,鸡还会下的,吃完了记得回来拿。母亲说完,接着又补了一句,你瘦了,要多休息。‎ 一天,和弟弟在一起,无意中说起鸡蛋的事。‎ 我也每月回去拿三十个呀,弟弟说。‎ 是么?何四很惊讶。心想,两只鸡,每月能下那么多蛋吗?‎ 弟弟也很惊讶,说,是啊,哪有那么能下蛋的鸡?‎ 也许是粮食喂得多吧,何四说。‎ 春节的时候,何四和弟弟都回到了老家。老屋热闹起来,母亲忙里忙外,脸上始终挂着笑。‎ 听到动静,邻居秦二嫂也过来了,她招呼了何四和弟弟后,转头对母亲说,儿孙们都回来了,还要些鸡蛋不?我那儿还有。‎ 我自己有鸡下,要你的干哈?母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慌忙拉住秦二嫂,就往院坝外面拽。‎ 母亲在院坝外和泰二嫂说了好大一会儿话才回来。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像做错了什么事。‎ 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愧疚像洪水一样上涨,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话刚出口,泪水就涌了出来。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 ‎(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何四想吃土鸡蛋,但不放心,他认为市面上卖的鸡蛋吃了不养人还会害人,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 B.文中用插叙的手法叙述了何四与弟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只有在生日时才能吃上鸡蛋的事情,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 C.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但脸上没了笑,看儿子们的眼神也变了,怯怯的”,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 D.小说中,邻居秦二嫂的出现使上文何四和弟弟对鸡蛋的来历的“疑问”得以解答,使小说情节有一定的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5.小说中的何四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文章结尾一段在结构上、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D 5.①孝顺母亲。担心母亲养鸡会不小心跌倒;想到母亲经常孤零零一个人,心里总是酸酸的;明白母亲养鸡的真正意图时,许诺今后每月都回家看望母亲。②小心谨慎。周末陪领导打牌,不敢接母亲的电话。 ‎ ‎6.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何四不明白……”总结全文,使全文收束在感人的画面中。②内容上,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只有母亲养的鸡下的蛋吃了才最安全、最放心”,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B项,“这也正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不准确。这是母亲要养鸡的原因之一,母亲养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与儿子们相见。C项,“反映出母亲说谎话欺骗儿子后的自责懊悔”错,“说谎话欺骗儿子”有夸大之嫌;“自责懊悔”错,应该是怕被儿子知道真相的一种担心。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而母亲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利索。何四担心母亲哪天万一不小心跌倒,就麻烦了”“每当想到母亲经常孤零一个人,何四心里总是酸酸的”“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等内容分析可知,何四孝顺母亲;结合“何四怕领导怪,急忙挂了电话”分析可知,何四小心谨慎。‎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文本内容“何四突然明白了母亲养鸡的用意”分析,揭示母亲养鸡的原因;结合“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说,是我们做得不好,今后我们每月都回来看你”“母亲直点头,急忙抬起衣去擦自己的眼睛”分析可知,表现儿子理解母亲良苦用心后为之感动及母亲听到儿子许诺后悲喜交加的心情。结构上,结合“何四不明白,母亲为啥突然心血来潮,养了两只鸡”分析,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倒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研发机构的H-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 “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于‎2017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却在同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D.“天舟一号”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 ‎【答案】7.D 8.D ‎ ‎9.①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②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类为题目要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 本题D项“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强加因果,原文“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可见“天舟一号”只运货不运人是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研发。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类型,解答时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然后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 本题D项,“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张冠李戴,原文“‘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发机构的H -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可见是介于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空间局之间。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方法: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答案均在文中,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转化,可以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④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 本题要求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主要任务:据材料二最后一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可得出答案。‎ 现实意义:据材料一“‘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可得出答案。‎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 B.哙拜谢 谢:谢罪 C.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全 ‎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闯帐”过程中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对项王的愤怒和仇恨。‎ C.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13.把选文中划线的地方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B 11.D 12.B ‎ ‎13.(1)(项庄)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B项,“哙拜谢”的意思是樊哙拜谢。其中“谢”,译为“拜谢”。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君王为人不忍”的意思是君王为人不狠心。“君王”作主语,“为人不忍”作谓语,故应在“为人不忍”之后停顿,所以排除A、C项。“寿毕,请以剑舞”的意思是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寿”作主语,“毕”作谓语,故应在“寿毕”前后停顿,排除B项。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主要表现了对项王的愤怒和仇恨”错,“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是为了震慑项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毕”,完;“无以”,没有什么用来;“以”,用。第二句关键点:“故”,特意;“者……也”,判断句,译为“……的原因,是……”;“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B.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 C.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D.五六句写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 ‎15.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并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这首诗以空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错误,应该是时间顺序,而且选项中也说了“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从“夜宿”到“日出”,这明明是时间顺序。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并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考生要先答出诗中渔翁的特点,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首先分析诗歌中塑造的“渔翁”形象,从诗中人物的活动来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翁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由“欸乃一声”可知渔翁清晨起来驾船打渔,由渔翁的活动可知他的生活极为自由悠闲;从诗中的景物来看,“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诗中的画面更为开阔,山水一片青绿,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这是以环境的恬淡来衬托渔翁的闲适。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即可。再看第二个问题,即诗人要借助渔翁这一形象来抒发什么情感,这就需要关注诗歌的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这是诗人遭贬时所作之诗歌,诗人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由自在闲适安然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轲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软泥上的青荇 (6)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本题要注意如下提示信息,如(1)中“下片开头……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2)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3)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携”“侣”“昔”“峥嵘”“稠”“萧”“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它________,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____,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_______,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它的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评头论足 酣畅淋漓 栩栩如生 陈陈相因 B.赞不绝口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推陈出新 C.赞不绝口 酣畅淋漓 绘声绘色 推陈出新 D.评头论足 淋漓尽致 绘声绘色 陈陈相因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种“软黄金”被外国人赞誉 B.在国外享有“软黄金”的美誉 C.这种“软黄金”受到外国人的赞誉 D.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荧屏在掲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B.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C.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D.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答案】17.B 18.D 19.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评头论足”,对人对事多方议论、挑剔,含贬义。“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形容十分赞赏。第一处,根据语境“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分析,此处应是说人们对《廷禧攻略》的称赞,如使用“评头论足”则情感色彩不当,故应用“赞不绝口”。“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充分透彻。第二处,根据语境“展现”分析,应是说把中华文化传统展现得充分透彻,应用“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第三处,根据语境“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分析,如使用“绘声绘色”则对象不当,故应用“栩栩如生”。“陈陈相因”指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推陈出新”指在文化艺术方面除去旧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第四处,根据语境“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分析,应用“推陈出新”。故选B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前面“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可知,后面应是具体的呈现,括号前面说“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且后面使用分号,由此可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前面的主语一致,即以“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AC两项换了主语,与前面不连贯;BD两项相比,意思差不多,但B项的表述过于啰嗦,排除B项,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它的独特魅力”成分残缺,“通过……让……”的结构导致主语残缺。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荧屏”,后句主语是“我们”,且前一句中没有谓语,句意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C项,“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被”;D项,“通过……让……”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通过”。故选B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解析】第一处,后面说“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故前面应是总说城市的防御功能;第二处,应对应前面的“封闭是其主要特征”,此处应是说其开放。第三处,前面从城说到市,后面说“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故中间应是说其变化的特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教师节大会,此时此刻,作为你们的高足,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仁,向尊敬的教师送上美好的祝福。正是你们为培养我们而用尽绵薄之力,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建树。‎ ‎【答案】(1)“莅临”改为“参加”;(2)“高足”改为“学生”;(3)“同仁”改为“同学”;(4)“绵薄之力”改为“全力”;(5)“建树”改为“成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包括身份、年龄等;适应场合;区别语体,看该用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等等。题干是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 ‎“莅临”是称贵宾到来,是敬词;而语境是学生很荣幸地来参加教师节大会,应改为“参加”;‎ ‎“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是敬词;语境称呼自己,故应改为“学生”;‎ ‎ “同仁”,一般用来称呼同事,语境中发言人身份是学生,所以“我”代表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应将“同仁”改为“同学”;‎ ‎“绵薄”是谦辞,表示力量微弱,只能用于自身,而语境是说学校全体教师为同学们用尽全力,应将“绵薄之力”改为“全力”;‎ ‎“建树”是指在某方面有卓越贡献或突出的成绩,这里用词过大,对学生而言取得的进步,只能是小小的“成绩”成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误会,就像清晨的薄雾,遮蔽了景物,模糊了视线;但雾散之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枝头结出一个小小的花苞。‎ 你是否也曾误会过他人或被他人误会?当这个误会消除之后,你是否对生活对他人有了新的认识?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美丽的误会 误会是理解不正确的意思,误会常会使人尴尬。我能和你成为好朋友也源于一场误会,但我觉得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那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父亲在我临出门时特地叮嘱我要我及时回家,晚上有客人来。这下可好了!雨下得这么大,怎么回啊。为了及时赶回家,于是我狠下心来截住了一辆出租车。在我刚要上车时,后面响起一阵急促的叫喊声。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她匆匆地走过来说:“对不起,请问你要去哪?”我疑惑极了,我与她并不认识,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于是我打量着她,只见她上身穿斜肩的蝙蝠衫,下身穿着破洞的超短裤,而且头发还挑染成玫红色。“这肯定是个不爱学习的小太妹!”我在心里暗想。‎ 她见我没出声,以为我在发呆,于是用手在我眼前晃了几晃,说:“嘿!嘿!”我看着她缓缓地说道:“回家。”“那你家在哪?”她又问。我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怎么还问啊?而且还是问我家的地址,她想怎样啊?难道她想绑架我?再勒索我父母?于是我朝四周瞅了瞅,没人!这下糟了!我该怎么办呢?咦?怎么那个司机也朝这边看呢?难道是一伙的?可是我还是说:“在XX路那。”她一听,眼里马上闪出异样的光彩。她说:“我也打算去那里,你能和我一起搭车吗?我对这里不太熟悉,而且又下着雨,很难截到车!”我看到雨越下越大,那女孩被雨水打湿了大半个身子,我只好点点头。‎ 一上到车,那女的就在座位上时不时地朝我这边挪动。我后悔极了,怎么会跟贼一起上了船了呢?于是,我尽可能地朝边上挪。可她还是不停地动来动去。我后悔极了,难道要动手了?难道她在找家伙?顿时我的冷汗直冒。过了一会儿,她掏出了一部手机,我这才吁了一口气。可是马上又想到她会不会打给同伙,一起进行绑架呢?我的心再一次被揪起来了。‎ ‎“喂!”她打电话了!“吱!”到了!我马上掏出钱塞给司机,马上跑了。“嘿!等一下!嘿!”我听到她在身后喊道。我心想:等?等你追上我?再绑架我?我才不会那么笨呢!于是,我头也不回就往家方向跑。‎ 好不容易回到家,我这才放下心来。“叮咚!”门铃响了,爸爸去开门。“啊!”我惊呼起来,是她!她见到我也很惊讶。后来经爸爸介绍,才知道她是爸爸的好朋友的女儿,由于她家在搬家,为了不耽误她学习,便委托爸爸让她在离她学校很近的我家暂住几天。‎ 直到第二天,我才知道那天的“真相”原来她穿着那些衣服实在校庆晚会的话剧饰演的人物所需并且她并不是长发的,而是有一头乌黑的短发。那天由于太匆忙了,便连妆都没卸。她在座位上挪来挪去,是由于她的衣服都湿了,坐在那里很难受。我听后马上羞红了脸。在我告诉她我那时的想法时,她哈哈大笑起来。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竟发展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你说这场误会难道不美丽吗?这场误会让我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多疑,以貌取人!多亏了你!‎ 有些误会不用解释 阿来的《尘埃落定》中,有这样一段故事:门巴喇嘛给土司的儿子治眼病,结果土司的儿子吃过药后开始拉肚子;土 司太太要找喇嘛问罪,喇嘛却出门看病去了;下午,土司儿子的眼睛和肚子全部好了,“人们又一起夸赞起他的手艺来”。读完后,我觉得“喇嘛出门看病”这个情节设计得非常妙——因为出外,所以不用对人们的误会进行解释,药到病除后,误会就会消除。可见,有些误会不用解释,时间一到自会消除,正如春天到来寒冰自消融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误会”不是“全部误会”,“有些误会”应该是指那些涉及个人且对人们没有实质伤害的误会。莫泊桑为体验上流社会生活而被骂势利小人,此误会仅涉个人,无大危害,可不用口头解释,而用日后的行动回应。而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误会、危害社会经济安全的误会则必须解释。亲朋好友爱人对我们有了误会,这误会影响了亲情、友情或爱情,必须及时解释;2011年日本地震核泄漏,有人说盐可防辐射,于是误会成谣言,全民买盐,危害社会经济安全,此误会必须澄清。‎ 为什么有些误会不用解释?因为最佳的解释时机未到,口头的解释总显苍白。春花不会在冬季开放,秋实不会在夏天结果,雪花不会在秋天落下,这是因为属于它们的季节未到。社会生活中的“有些误会”也是如此,时机未到时,口头的解释显得虚伪而苍白。韩信受胯下之辱时,被人误会为胆怯之辈,他没有解释,因为他明白,此时时机未到,再多的解释都是枉费心力,徒增嘲笑。日后,他横扫千军如卷席,用行动回应了误会,当初嘲笑他的人谁还会说他胆怯?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当千颂伊被误会成韩宥拉死亡的主要责任人时,她始终没有对公众做更多的解释,因为时机未到,再多的解释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表现。当凶手被抓,真相大白于天下,误会自然消散得无影无踪。有些误会不用解释,因为总有一天时机成熟,清者自清,事实会让误会烟消云散。‎ 有些误会不用解释,还因为误会者不值得你去解释。我们愿意解释的人应该是志同道合者,所以,对于平庸之辈的误会,对于心胸狭窄之辈的误会,我们何必解释?解释了他们也不懂。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面对蜩与学鸠的嘲笑和误会,没有解释一句话,因为鸿鹄之志不需对燕雀详说,远天的风景远非这两个小虫子所能领略。对平庸之辈,我们尚不用解释;而对于心胸狭窄之辈,我们更不用解释。有些人,总喜欢用自己的心胸去丈量别人的天空,总认为别人在讽刺、加害于他,倾向于把别人想象成坏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何必解释?鹓鶵从南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而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看到鹓鶵从它面前飞过,以为它要夺取自己的食物,便连忙护住腐臭的老鼠,发出“喝”的怒斥声。面对这种误会,鹓鶵没有解释,也不屑解释,是的,不屑。我们对于这类误会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屑于解释,这是高贵者对卑鄙者的不屑,是心胸宽大者对心胸狭窄者的不屑。‎ 有些误会不用解释,需要被误会者有强大的内心承受误会,需要被误会者用行动回应。被误会时,心理压力很大,这就需要被误会者有强大的内心。要想勾践,被人误会贪生怕死,也要忍辱负重;要像李娜,被人多次误会,也要昂头前行。更重要的是,“不用解释”仅仅指不用口头解释,我们最终还是要用行动回应。如果我们对误会不口头解释,行动上始终没有回应,则误会便成为事实。试想,若上文中的韩信一生无所成就,他就成了怯懦者的代名词;若上文中的莫泊桑游走于上流社会而始终没有作品问世,他真的就成了“势利小人”。有些误会不用解释,被误会者需要内外兼修:让内心足够强大,用行动证明一切。‎ 内外兼修的被误会者面对有些误会,从来不用解释,因为春到冰自消融,风来花会开放,现在只是时机未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误会者不值得解释。当坚实的行动或丰硕的果实摆在人们面前,误会将涣然冰释,满天阴霾将散成湛湛晴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