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江苏卷用)(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江苏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江苏卷用)‎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现在不少电子设备上都有“静音”开关,古人也把远离娱乐之声称为“静音”;“静音”的目的是不让声音去干扰别人,也不让声音影响自己;有时面对各种声音,“静音”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从某种角度看,“静音”可以说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一种心态的展示,一种境界的彰显。‎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审读材料 本则材料“静音”是关键词,即“使‘音’安静”。“静”可以理解为“安静”“宁静”,也可以理解为“使……安静”“使……宁静”。“音”可以指“噪音”“杂音”,也可以指低俗的、娱乐的、糊涂的心态,不健康的现象;未必实指某种声音,可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这些音就要“静”掉,屏蔽掉,从生活中驱逐掉,宁静才能致远。反之,如果是“美音”“妙音”就不能“静”掉,不一概静音也能成立。由此可见,“静音”的问题是需要辩证地、合理地审视和对待的。‎ ‎②立意注意点 这道作文题主要围绕静什么音、为什么要静音、怎样静音等角度写作。此处也可涉及主动“静音”和被动“静音”等方面。‎ 如果写成了“动静”“有动有静”“静也重要”,视为偏题,最多不超过42分。如果学生只是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只是把“静音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一种心态的展示,一种境界的彰显”作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简单地扩写一下,不超过46分。‎ 如果选择三点中的一点来写,把“静音”写成“是一种环境的营造”,或“心态的展示”,或“境界的彰显”,紧扣某一点且能写具体就正常判分,关键看其是否能深入地展开。如果把关键词“静音”偷换概念,完全写成了安静,则不超过49分。如果写到“静”与环境的关系或“静”与心态的关系或“静”与境界的关系,能展开论证或具体描述的,应正常判分。‎ 如写“静音”其实是“静心”,评分要高一点。写“静音”却不“静心”,表达对“静音”‎ 的忧思也可以。如果写“静音”不能禁掉朝气、活力、思想、创造力,“慎对静音”,美妙的“静音”是一种艺术,静音也需智慧等,应视为有思维含量的立意,评分要高。‎ ‎(2)拟写标题:①静心音,做自己(记叙文)‎ ‎②大音稀声(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深夜,静音,是我的心音。‎ 天冷冷的黑,似是巨大的帘幕,将我紧紧地裹住,连一丝喘息的机会都不施舍于我,周围一切无声无息,仿佛是按了静音键。累,太累,已近凌晨,我依旧坐在公园湖边的榕树旁,不想回家。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父母、朋友、同学的话一齐在脑子里炸开,不知所措。理科文科,钢琴二胡,似乎从来都是充斥着他人声音的决定;周围的寂静,没能安抚我的心,却令我更加浮躁。‎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手机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手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材料由三句话构成,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立意的焦点。第一句话宏观上陈述了手机的存在价值;第二句话微观上指出手机对生活的影响;第三句话紧承前两句话,阐明“融入”和“改变”乃手机对人类的基本作用方式和影响路径。应该说,这是一则层进式的材料,核心在“融入”和“改变”,这应该是本作文题的题眼。‎ 作文立意可以“融入”或“改变”为圆心,分别以三句话为半径,确立最佳立意,而三句话本身就可以作为基本立意。题目的妙处在最后“小小手机”句,似乎在提醒考生注意通过“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来确立作文的立意构思,换句话说,就是以手机为“小”,小的凭借或言说的载体,窥得其背后的“大”,即深刻的思考、生动的情感和无尽的意趣。‎ 若写记叙类文章,可以“手机”为线索,串起有关手机的人、事,手机会成为人物关系的矛盾点或突破口,来达到塑造人物、深化人情、烘托主题的目的。可以“手机”‎ 为人情或故事的巧合点,通过这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设置,营造一种催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意境。亦可以“手机”为背景,营构情节,编织故事,人物的命运和纠葛着眼于该背景该情境,以此传达个性思考和情感体悟。‎ 若写议论类文章,手机呈现出的利与弊、好与坏必然是立意的焦点,如何规避平面化立意论述,口号说教的构思表达是关键。不妨从手机呈现出的正面效应切入,从中审思其不足,体现正中有反,反中有正,正反对比式的思辨论证,反之亦可。不要孤立地呈现并论述手机的某一面,学会多视角立体式构思论证思路和结构,由一小点做由头,抽丝剥茧,引出关于“手机”认识,切忌贪大,泛泛而谈。而这样一则材料,泛泛而论,平平地述,恰是最大弊病。‎ 学会以小见大式构思立意,是破解该类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 ‎(2)拟写标题:①走失的手机(记叙文)‎ ‎②低头族,请离开手机(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串“嘟嘟嘟……”声,女儿又一次挂了他的电话。‎ 脑门上青筋暴突,他举起这部又老又旧的手机,想往地上摔,又止住了。万一女儿在上课,课后打过来呢?他想着,收起了手机。‎ 他每次都这样,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审题 读准材料就是审题,审题要有全局观,这点很重要。“说‘不’”与“长不大”是有密切联系的,写作要紧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写。无视“长大”单谈“说‘不’”或者只谈“‎ 长大”,都是审题上的偏误。“说‘不’”是特定的前提,“长大”是写作的落脚点。‎ ‎②立意 人的成长之力来自两个角度,一是自我,一是外界。两者不可或缺。外界对你说“不”,可能是拒绝,让你陷入尴尬之境,但可以促进自我继续探索寻求解决之道;可能是否定,让你不知所措,但可以促进自我解剖深刻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可能促进自我的成长。‎ 胡适先生说:“我认为做文史考据的人,不但要时时刻刻批评人家的方法,还要批评自己的方法;不但要调查人家的证据,还得要调查自己的证据。”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自我批评甚至否定,能为自我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你自己说“不”的理解之一。‎ 而你说“不”的理解之二,是对外界的拒绝。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要能看清善恶,明辨是非;立足自我健康向上发展的前提,懂得拒绝身外不良的诱惑,拒绝于人于己都不利的非分要求,拒绝恶意、丑恶,这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理性。‎ ‎(2)拟写标题:①没有人对你说“不”,你是长不大的(记叙文)‎ ‎②忍耐与选择(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他们说:“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是长不大的。”我感到十分惊奇,明明在我们没长大之前,说“不”的次数才比较多,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任性,如有不合心意的,直接就说出来了。反而是在长大之后,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明白任性的后果不是我们敢接受的,于是我们开始畏首畏尾,对生活屈服。比如说我,我要是有小时候一半的勇气就不会写这篇作文了;要是有小时候全部的勇气,我不仅不写还会来一段点评:“作文题甚不合我心意,想得我头昏眼花,不写了!”‎ 可惜,在血与泪的教训面前人总是成长得太快。事实上我还是默默地想立意,想主题,现在正动笔写这篇作文,压根没勇气说:“不想写……”‎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作文材料指出中国人性情中具有调和与折中的特点,然后通过“开窗”这一事例对此进行阐释说明。我们可以采用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来审题立意。因为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作文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或总起、总结句等。该作文材料审题立意的重点在“中国人的性情总是调和、折中的”这句话,要求我们围绕“调和”与“折中”进行判断和分析。‎ 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审题立意:‎ 反对: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抨击调和将中国文化折中成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提出为人处世要有一定的原则与操守,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赞成:调和是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兼容并包、调节矛盾、促进和谐。这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更快地排解纠纷达成目标。中庸即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适度妥协,可以兼顾各方利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容易找到典型事例来论证。‎ 在《舌尖上的中国3》热度不减,风头犹盛的关头,如能结合中国菜来谈,也很形象。其他类似的选材范围还有中医药等领域,也是我们写作很好的源头。‎ 还可以联系现实,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编造故事,写人叙事,发表议论等。‎ ‎(2)拟写标题:①妈妈的调和术(记叙文)‎ ‎②“作揖主义”与中庸之道(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极易富有感受性,因而在受到外部刺激时往往会急于寻找平衡点。”勒庞所指的平衡点便是群众的盲目调和、折中,好比荀子所言之蟹,用心躁也,迫于寻找思想与灵魂的临时归属。‎ 调和本褒,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庸智慧,但过度演绎调和,甚至曲解,那调和便成了妥协与怯懦,成了万事皆需调和的代名词。‎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无数凡人的芳华,汇成了时代的精彩。‎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审题 a.巨人 时代需要巨人,也塑造着巨人。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巨人,也塑造着适合这个时代的巨人。另外,不同的时代的巨人都是不同的,对巨人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有许多类巨人。思想巨人:孔子、马克思、毛泽东。文化巨人:屈原、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科学巨人:张衡、牛顿、钱三强、霍金。‎ 巨人是榜样,是方向,是精神,是力量。能够走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的人,就是时代的巨人。一方面,能够备受时代瞩目、受到时代尊重的人,是时代的巨人;另一方面,先知先觉,将智慧留给人类,哪怕一时被时代冷落,也是时代的巨人。‎ b.凡人 每一位巨人都是凡人,每一位凡人都可能成为巨人。凡人,本意为平凡的人或平庸的人,但因绽放着芳华,便虽平凡却不平庸。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了大爱,有了朴实,有了奉献,才有着不平凡的意味和感染人的力量。没有凡人,就没有巨人;巨人的背后,就是凡人。历史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时代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力量。‎ c.时代 ‎“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时代的精彩”,可见这是一个值得骄傲和欢呼的时代。凡人造就时代,时代造就巨人。时代在凡人中塑造巨人,又以巨人号召凡人。引领着时代的是巨人,改变时代的却是凡人。‎ ‎②立意 整体要求:具体、丰富、深刻。‎ 所谓具体,就是要将材料关系具体化,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如:巨人——科学巨匠,凡人——平凡工匠;时代——网络时代、高铁时代、“云物”时代、复兴时代,也可以是过去的那些值得纪念的时代;巨人的时代——网络时代的科技脊梁,凡人的时代——高铁时代的工匠精神。‎ 再如:青春无悔,勇做新时代的见证者;青春无悔,争做新时代的开创者;青春无悔,甘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写作时切口要小,以小见大。可写一人一事,反映社会风貌。‎ ‎③注意 ‎“巨人”“凡人”“时代”都是正面的,不要扭曲材料意思,也不要脱离时代泛泛谈“巨人”“凡人”。在时代中,“巨人”“凡人”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巨人”是其成就贡献,“凡人”才是其本真状态。另外,注意不要将作文写成“拒绝平庸”。‎ ‎(2)拟写标题:①平凡同样需要努力(记叙文)‎ ‎②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我国重大发展成就,为辛勤耕耘的人民点赞,向平凡而伟大的人民致敬。‎ 无数普通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从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到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从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到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一个个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故事,勾勒出一幅为梦想拼搏的时代长卷,令习主席感慨“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美是坚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责任与灵魂去守卫。呵护美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保护美不受破坏,还在联结自我与美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生命也变得美……‎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整则材料由两句完整的话构成。“美是坚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这是在强调美的特性。正因为“美是脆弱的”特点,所以紧接着分号后强调“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责任与灵魂去守卫”‎ ‎,这是我们对待美应有的态度:呵护美,守卫美。第二句话是就呵护美的意义而言,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就美的事物本身而言,呵护它使其不被破坏;另一个是就呵护者而言,在呵护美的过程中可以将自我与美联结,让自己的生命也变得更美。材料结尾用了省略号,也就是命题者想要引导考生去思考更多的呵护美、守卫美的意义。‎ 综合以上思考,本次作文材料是围绕“美”来思考,考生紧扣材料中所指向的与美有关的某一个角度行文即可。但是仔细审题的话,从材料的整体把握来看,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是由美的特性而提出呵护美的原因,后半句提出呵护美的做法,第二句话是深入思考呵护美的意义。这两句话是有内在的紧密逻辑联系的,材料试图重点引导我们就“呵护美”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但是作为核心概念的“美”,它看似很平常,但是要真正把它说清楚谈何容易。这是一个非常抽象而宽泛的概念。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的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所以要想在作文中把这么虚无缥缈的、朦朦胧胧的一种美感写出来,猛一看实在难以下手。因此需要考生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给美寻找一个载体。‎ 如有考生用深情的笔墨描绘曾经的自然之美、乡村之美,写时代发展中它们的渐行渐远,写我们守护的必要和意义。有考生借助历史背景,充分挖掘人性之美,或是丑陋外表下的灵魂精神之美。更多的同学把美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去发掘中国古建筑之美、诗词之美、书法之美、绘画之美、越剧之美、瓷器之美、吴音之美、书信之美(人与人间的真挚感情、郑重感念,自我生命的诗意与雅趣)、青铜器之美(原始之美:文化的丰盈、历史的厚重)……努力探寻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之所在及其丰富的美感意蕴,同时表达对文化之美的深深的坚守、呵护之意,进而深入思考呵护美的意义所在。‎ ‎(2)拟写标题:①守卫一棵胡杨(记叙文)‎ ‎②伽西莫多的美丽(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想守卫一棵胡杨,守卫一种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