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6)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2.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答案:1.B; 2.B; 3.A; 4.(1)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 (2)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 解析:1.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 2.顺序错,戊为第五位。应为第45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3.这事没有实行,说明肯定有人不赞同。 4.【参考译文】 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了。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早年,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④、里胥⑤;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⑦、版尹⑧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②居:积储。砻:磨光。斫:砍削。③宫:房屋。④乡师:古代的一乡之长。⑤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⑥连率:同“连帅”,古代十国诸侯之长。⑦啬夫:汉代小的乡置啬夫一职。⑧版尹:古代掌管户籍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 款:叩,敲 B.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俟:等待 C.外薄四海 薄:迫近 D.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伐:砍 答案 D 解析 伐: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介词,同、与。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些。B项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的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答案 C 解析 A项是作者在不了解梓人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B项于文无据。D项“骇”字借作者的惊讶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 4.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添加标点符号。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答案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在墙上画了一幅房屋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一点出入误差的地方。(得分点:“堵”“制”“构”“进退”) (2)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得分点:“由”“德”“休”“愠”)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离了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那里)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会聚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先前的木匠师傅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用斧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去砍;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用锯子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去锯。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作主张。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幅房屋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一点出入的地方。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底层劳动者做各种体力劳动,担任乡师里胥;其上的人担任下士;再其上的人担任中士、上士;再其上的人担任大夫、卿、公。粗分为六职,细分百役。朝廷之外迫近四海,有方伯(一方诸侯中的领袖)、连率(统辖十国的诸侯)。郡里有太守,县城有县令,郡县都有辅佐的副手官员;他们的下面有胥吏,再其下都有啬夫、版尹来役使,好像各种工作都各有执技之人来靠力气吃饭。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能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而不夸耀自己的手艺一样。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 做宰相的方法已经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功绩,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一样。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被称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杨,名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