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 分钟,分值: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 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 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 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 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 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 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 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 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 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 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 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 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 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 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 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 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 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 70 后 和 80 后的受访者超过 6 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 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 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 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 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的受访者认为“几 乎没有”,仅 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 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 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 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 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 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 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 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 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 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 “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 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 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 即的海市蜃楼么? 1.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人格在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等方面并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具备了它, 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B.君子人格信条散见于儒家典籍中,它与英国作家威尔逊对“贵族”下过的标准—— 虔诚的、 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等有相同之处。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被不断丰富、完善,并 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是一种可 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 【解析】 D 项,“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 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仁义礼智信” 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 【答案】 D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的受访者认为“几乎没有”,仅 9.9% 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 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 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解析】 B 项是部分“受访者”不是“当代中国人”;C 项,强加因果关系;D 项是 可能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 【答案】 A 3.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 穿越时空、超越阶级 ,它并没有过时,也 决不会过时,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 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 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 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解析】 B 项,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并成为“自觉” ,“君子人格” 才会得以崇尚。 【答案】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 曾 在李可染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世纪来艺术的长河,真可谓千帆竞发。 可染先生的出现,有他的历史背景,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 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由于本能的拒绝鄙俗,可染以无待的心境在喧嚣的世态中独立而不倚,自强而不息,谦 仁而不傲。当可染先生朝斯夕斯、胸无旁骛地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 画作的美便与教养合而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 的助人伦、成教化,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着直接的目的性。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 悦诚服,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更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 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然,如此深沉地倾注自己的对祖国大 地山河的刻骨铭心的热爱时,他显然站在了民族文化捍卫者的前列。 可染先生有一种表达超越感观尺度的能力,这就是他内心所具有的崇高感使然的能力, 他对大地山河仰之弥高,而这种情怀的持守,表现为他“大”的艺术。宛若语言的表达,与 表达的意义,都有相关的音调,这就是艺术家所独有的风格。或沉雄博大、或清新俊逸…… 只要是与崇高相连,他们都是美的,虽情态万殊,而其艺术已如自然。 可染先生大宗师一样“来吾导夫先路”,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都应该,也必然如此。 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在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这是一 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这不是每一个苦学者所可达到的。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 之”的本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 下的是残枝败叶。 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作画,在朋友与来客寒暄片 刻回到画室时,可染竟已画毕,主人大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告诉我, 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 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先生还告诉我,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 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竟至谈到此事时,先生的表情显得那样的庄肃和神往。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生之中总会不期而至地遇到这样突兀的心灵感悟,仅这一次,足以 改变艺术家一生的道路。研究艺术家的心灵历程,那些遽然蜕变和瞬间重生,有时来得迅猛 近乎禅家的顿悟。 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的下笔 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 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 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不动的、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可染说用笔之际虽所向空无一 物,然则胸中应觉艨艟之遇浪遏,冲波逆折而前,当此之时,笔锋必有生涩出焉,必有稚拙 出焉。有生涩稚拙矣,然后再求大巧,则大巧即在其中。 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三十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五十岁后一扫而空, 石破天惊,创旷古无双之结体用笔,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矫饰、市井、乡愿……一切 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只觉铮铮其骨、磔磔其态,近之则畏, 远之则敬。可染先生的字我行我素,决不苟合取容,是颇见他笔下之牛“时亦强犟”的性格 的。 先生的“学而知之”的部分,当然还包含了他对素描的积年锤炼、对光影的敏锐认识。 在此先置而不论。 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的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守干城, “钝者勉为”。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 弘扬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的艺术, 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打进去,致勇也;打出来,夺魂也,这其中数十年苦心 孤诣,念兹在兹,朝斯夕斯,方才有了又一次的伟大。诚如可染先生题赐予我的“七十二难, 玄奘西天取经不畏七十二难,今以此四字书赠范曾同学”。我们一代代都抱着跣足苦行的宏 愿,在艺术征途上踽踽而前,“困”者,“难”也,是深觉万难之下的渺小与决绝。 至此,我们可得如下之结论,可染先生的经历包含着谦逊和伟大,正如泰戈尔有言:“当 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 (转载自《新华文摘》,《中国文化》2007 年秋季号,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李可染先生的画作圣洁凝重,当时的艺术整体浑噩轻佻,先生实时而生,能够产生 “来吾导夫先路”的作用。 B.李可染先生的艺术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能使人们心悦诚服,趋向社会的崇高,使人 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感动。 C.本文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在结构上,行文流畅自然,便于作者将大量的主观情 感和自己的评论融入传记。 D.本文选择与“我”有关的事件成文,让传主的生平更可信,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的情 感打动,更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人深省。 【解析】 “使人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感动”,文中第七自然段说的是李可染的朋友 的字给李可染的感受。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可以说艺术是供人们来欣赏的,它的创作意图不是用来教化人的。因为艺术对人的 教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着直接的目的性。 B.可染先生洞悉着大自然的规律法则,深为这种魅力所折服。这些领悟转化到他的画 作中,体现出自然与他的追求的深深契合。 C.画作传达的意旨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的内容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和意义由 音调连接,画作的内容和意旨由风格相连。 D.曾经的可染先生因为作画神速而令人赞叹,自己也颇多自喜之情,但经过岁月的洗 礼,先生却要“慢”下来,花时间才能做出好作品。 E.文章是为画家李可染先生做的传,但是却在先生对于书法的研习上花了大量的笔墨, 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回忆了先生是如何“学而知之”的。 【解析】 A 项,文中只是说绘画的教化意图不如演说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并不是说没 有教化作用,属于无中生有。B 项,从“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 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 然”可知正确。 C 项,根据原文,应该是“画作的内容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传达的意旨 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的比较关系。D 项,原文说“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 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品质。 E 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传主的品质特 征,进而塑造传主的形象,这是传记的常见写法。 【答案】 BE 6.这篇传记以泰戈尔的名言“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结 尾,可染先生是如何以谦卑接近伟大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 分) 【解析】 此题难点在于谦卑的理解,结合全文,既有谦虚自知,又有卑微渺小,然后 要梳理文中结构层次,品质本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结合题干进行作答。 【答案】 ①品质方面。先生以一种谦仁而不傲的品质沉浸在自己的王国里,品质不俗, 画作优秀。②天资方面。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并不自恃本能,智慧深邃。③学习方面。先 生能够博采众长,敏学好悟,苦练创新,艺术造诣颇高。④追求方面。在推动画史弘扬文化 的责任面前,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但所为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灵魂,迎来了又 一次伟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毕淑敏 ①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 ②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 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 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 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 ③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 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 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④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 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 8 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 地。公元 73 年 4 月 15 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 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 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 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 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 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 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 ⑤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 ⑥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 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 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 过是一座死城和 960 具尸骸…… ⑦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 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 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 ⑧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 事?原来,有两个妇女和 5 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 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 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 了世界各地。 ⑨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 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 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⑩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 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 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 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 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 ⑪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 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 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 2008 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 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 ⑫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 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 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B.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 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 C.第⑦段的景物描写是实写,这些描写很明显带有强列的主观情绪,其作用就是烘托 与赞美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与慷慨赴死的悲壮。 D.作者登临古战场,思绪贯穿古今,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有关战争、国与 国相处之道的思考,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马萨达具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错。应是借“高昂的头颅”表达了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有捍卫自由与家园 的斗争精神。C 项,第⑦段的景物描写应是虚写。D 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错,通过 最后一句“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可知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B 8.文中讲“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 其深刻寓意。(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含意的能力。“再”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再” 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从深层来看,“再”表达的是一种誓死卫国的决心。 【答案】 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达对过去沦陷的悲痛,表现了以色列人民誓死保 卫马萨达、保卫国土的决心。 9.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深刻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篇游记类 的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思考:从历史来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 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追求自由之心千年来一向如此,并进一步 反思战争与杀戮带来的可怕后果,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从现实来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 后的感触,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作者的思考,答题时可以 重点思考最后四段的内容。 【答案】 ①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 不改。②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③地球的资 源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 和平。④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热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 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 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 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 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 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 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 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 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 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 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 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 “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 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解析】 首先理解句意,再结合“楚”“令”等标志词断句。“干”为动词,“之” 为其宾语,所以“干之”后面应断开。这样可排除 A、D 两个错误选项。“少俊”指少年才 能出众,所以令狐楚才对其厚加礼遇,因此“少俊”后应断开,与后面“深礼之”形成因果 关系。所以排除了 B 项。答案应为 C 项。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D.《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解析】 C 项,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 “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 是韵文。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 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 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 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解析】 B 项,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 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 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 分) 译文: 【答案】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 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 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 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 时刚到二十岁。令狐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 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 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 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 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 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 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 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 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 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 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 亚在岭南多年。 大中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 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 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 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 -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 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 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 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 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 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示秬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 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歌”并不是真 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 B 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 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C 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 【答案】 BC 15.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平实”即平白实在,不堆砌辞藻;“有 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 【答案】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 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 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 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 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 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 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则”字易疏忽。(2)“拨”字易错。 (3)“锁”“乔”二字易错。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 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 惯。 B.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 葆玖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C.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 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 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D.由 50 多名平均年龄为 59 岁的退休大姐组成的沈阳百灵鸟女子合唱团,从全国 48 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艺术节明星金奖。 E.备受网友关注的六小龄童首部自传书名征集活动于近日尘埃落定....,书名最终敲定为 票数最高的《行者》。 【解析】 A 项,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目前”重复。B 项,薪火相传: 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C 项,脑满肠肥:形容不劳 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之误。D 项,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 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E 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 果。 【答案】 AC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 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B.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 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C.当多国军舰游弋于亚丁湾之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围而不剿,这让人看到了北约 军事力量的统一性,人们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索马里海盗这个国际犯罪团伙实则是受西方国家 庇护的军阀势力的延伸。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回落趋势以及国际大宗能资商品价格下行,为进一步完善 电煤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改善发电行业经营状况,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解析】 A 项,主宾搭配不当;B 项,“达到”与后面的宾语搭配不当,或去掉“达到”, 或在后面加上“的目的”;C 项,句子开头部分介词掩盖主语。 【答案】 D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①试想一下,如果一部电影、一本书出来之后总共就只三五个人看得懂,传播也就失去 了意义。 ②当然,这种流行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原本小众化的东西变得平民化,是对观众需 求的积极回应。 ③但是过者为灾,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④现在的泛娱乐化就是有点过了,更多时候,它的显性功能主要体现在破坏力和颠覆性 上。 ⑤现如今,娱乐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娱乐 元素的渗透。 A.④②①③⑤ B.⑤②①③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③②④ 【解析】 首先,综观五个句子,谈的是娱乐化现象流行的影响问题,从而确定⑤为 首句,排除 A、C 两项。然后,关注各句的提示性词语和具体语句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可 知①②句是说这种现象流行的积极影响,而且①句是②句的佐证,运用了反向假设论证方法, 故②在①前,确定答案为 B。第③句“但是”一词,提示语意转折,笼统地说娱乐化现象过 了,第④句从功能的角度具体说明娱乐化过度的体现。 【答案】 B 20.在每个横线上填写一个阐释原因的句子,要求语句精练,衔接自然,合情合理,且 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__________;一是得到了你心 爱的东西,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心爱的总让你望尘不及 因为得到后便失去前进的动力 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去创造 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去体验。 21.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 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答案】 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徽的主体是一双手,双手之间是一条小溪,背景是地球的 图形。寓意是人们用双手呵护着地球和大自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冷战后, 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 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 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米歇尔访华表达了对中国民众的良好愿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尊重,她更多展现 的是美国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道路,而不是去指责中国。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阐述亨廷顿的观点,即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 源是文化方面的差异。第二段讲述米歇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和尊重。第三段引用费孝通的话, 其大意是“ 展现自己的美,欣赏别人的美,各种美共存,天下才会大同”。由此观之,这 则材料作文的核心立意是欣赏与尊重不同的文化。 选材时可以从大处着眼,谈论各民族文化合作共赢,相互融合;也可以从小处着手,选 择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各种美丽的事物和谐相生,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可记叙,讲述文明 冲突之后相融共生的故事;可议论,分析文明冲突的实质,探索文明冲突的利弊,讨论文明 冲突的解决途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