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记阅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记阅读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传记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珊珊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鲠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相关链接:‎ ‎①余光中,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 ‎“江南人”)。他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覃子豪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教授。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89岁。‎ ‎②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最著名的诗作为《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为“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余光中始终是中国文坛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光中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D.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解析:选D D项理解不正确。由原文来看,余光中对待话不投机的人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而如果不幸和俗人坐到一起,并且那个人又喋喋不休,他则“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鲠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光中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变化多端,他诙谐地称自己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B.说余光中“始终是中国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为他作为一个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C.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虽身材矮小却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D.在余家,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阅读。‎ 解析:选A B项,说“余光中始终是中国文坛的一个焦点”,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如何,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C项,“作者……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评价错误。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这里不存在“不可思议”“无法理解”,而是要突出余光中的特征。D项,“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阅读”理解错误。他不会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是表达对音乐家的尊敬。‎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6分)‎ 答:  ‎ ‎  ‎ ‎  ‎ 解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细读文本,答案应该聚焦在第三自然段。他能有奇思妙想,和他的浪漫气质分不开。比如看花事会“看到绝望才离开”;追逐美景,会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而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使得他“对于美的人、事、物,十分敏感”。所谓“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则说明他能够多方面接受美的事物。‎ 参考答案:对美的追求全神贯注;对美的事物观察细致(“看到绝望才离开”);多方面接受美的事物(“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弱国幸有顾维钧 顾维钧生在鸦片战争后,此时的中国正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状况。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很愤怒,斥责这个英国人说:“你还算是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小就受到这些影响,决心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正在为爱妻的去世深深悲痛。顾维钧的妻子唐宝玥不幸染上西班牙流感去世,留下一儿一女。此时,顾维钧接到了担任全权代表之一的任命,顾维钧一度想谢绝任命,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为国出使。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0岁。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了第一个打击: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 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他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2个席位。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英、法、意等国在一战中跟日本签约承认过此问题,此时站在日本一边。‎ 顾维钧没有退让,这是顾维钧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发表长篇演说,“初似发音稍颤,既乃侃侃而谈”,他认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他说:“该租借地是中国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是山东的一部分,该省有3 600万常住居民,其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属于中华民族,该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强行夺取的。”“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巴黎和会的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起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顾维钧为了这一天已经做足了准备,在一战结束前,他就在驻美使馆内成立小组,专门研究与战后和会相关的问题,并将研究报告送交国内,主张向和会提出收回德国强占山东的权益。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前夕,他更是整天埋头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拟订计划。‎ 北京政府曾电令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于此项草约,大体应行签字,惟山东问题应声明另行保留,以为挽救地步。”当保留签字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北京政府再次电令:“如保留实难办到,只能签字。”但顾维钧违抗北京政府电令,拒绝出席对德和约签字仪式。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 有了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成果,顾维钧不失时机地向国联大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表示,只要日、中开始单独商议,愿意归还山东权益。顾维钧再次说“不”,他拒绝有条件地归还,拒绝单独开议。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 众所周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作为北京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掌握着中央财力的分配权和地方督军、巡阅使的任命权,成为军阀竞相角逐的竞技场。如果没有军阀势力的保障,任何政客随时面临“下课”的危险。然而,从1922年到1928年间,顾维钧先后在七届内阁中出任外交总长,两度出任财政总长,并两次代理内阁总理,一次实任内阁总理,堪称北洋时期最风光的政坛“不倒翁”。顾维钧何以能在民国风雨飘摇的政坛上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有优异的外交才华外,也在于他坚持了极为珍贵的人格独立。他曾说:“问题很简单,我从不介入派系之争,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依归。凡是有益国家的事,我必尽绵薄之力。反之,有害的事,我宁愿挂冠而去。”中国许多人十分尊敬他。‎ 人们回忆说,顾维钧雍容尔雅,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即使称呼对手,也不用“你”而称“您”。他说:“在外交上讲话,一定得有礼貌。例如知道对方不会同意自己的意见,而一定得这样说:‘我相信您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吧。’”因此,英国人称赞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有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选自余世存《大民小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顾维钧(1888—1985),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庭副庭长。(摘自百度百科)‎ ‎②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的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英、法、美、日、中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中国代表向会议提议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但会议只将山东问题列入议题,并将德国的在华权益转送给日本,和会最后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全球通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年时期,顾维钧对列强的侵略包围中国、中外不平等状况有切肤之痛,如英国人用鞭子抽打车夫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顾维钧为了国家的利益,出使了巴黎和会,虽然当时他的妻子不幸染病刚去世,留下一儿一女,他一度想过谢绝任命。‎ C.顾维钧针对日本表达的只要日、中开始单独商议,愿意归还山东权益的说法,再次说了“不”字,他拒绝日本单独归还山东权益。‎ D.人们评价顾维钧,说他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有耐心,温文尔雅,具有外交家的沉着与和蔼。‎ 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他拒绝日本单独归还山东权益”不合文意,原文说“顾维钧不失时机地向国联大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表示,只要日、中开始单独商议,愿意归还山东权益。顾维钧再次说‘不’,他拒绝有条件地归还,拒绝单独开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维钧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使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外交官,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祖国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改变祖国积弱的状况。‎ B.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中国提交的议案都未被列入议题,顾维钧等人的努力为中国赢得了各国的尊重。‎ C.中国政府电令参加“巴黎和会”‎ 的中国代表团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中国代表团违抗命令,拒绝出席签约仪式。‎ D.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在山东问题上的努力没有取得成果;这个问题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解决,日本被迫归还非法占有的山东权益。‎ 解析:选C A项,“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外交官”无中生有。B项,“中国提交的议案都未被列入会议讨论”与事实不符。D项,“在山东问题上的努力”就对付列强的侵犯而言,其成果是:让山东问题“悬而未决”,使日本对山东权益的侵占由列强计划中的合法变为实际的非法。‎ ‎6.顾维钧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①强烈的爱国情怀。顾维钧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虽然沉浸在爱妻去世的悲痛之中,但他还是决定为国出使,参加巴黎和会,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②优异的外交才华。他在巴黎和会上的精彩演讲影响很大,并因此得到了威尔逊等人的称赞。③做事准备充分。顾维钧为巴黎和会已经做足了准备,一战结束前,专门研究与战后和会相关的问题,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前夕,他更是整天埋头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拟订计划。④平易近人。有修养,尊重对手,顾维钧雍容尔雅,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即便称呼对手,也不用“你”而称“您”,深得国际人士称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