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也就是说,信息收集者在初次收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这是因为,信息权利人允许信息收集并不等于允许信息共享。 因此,数据开发后再次共享的,如果涉及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信息无论与谁共享,在共享的范围内,都应当经过信息权利人的知情同意。除信息权利人对信息共享者有特别授权外,信息共享者对相关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不得超出被明确授予的权利范围。如果信息权利人没有对共享后的信息使用作出单独授权,那么,信息共享者所获得的利用信息的权利不得超出信息权利人初次授权的范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信息权利人控制其个人信息流通权利的尊重。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这就是说,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在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个人信 息时,尽量不使用;在必须使用并征得信息权利人许可时,尽量少使用。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既不能因为过度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而限制数据产业发展,也不能为发展数据产业而不考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2019年07月23日《人民日报》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将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B.从相关的大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 C.个人信息在初次收集时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而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 D.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经同意许可后,应该尽量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开发和共享数据中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B.第3~5段论述数据开发和共享过程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相关原则。 C.末段指出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两者不能偏废,要探索新办法。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对个人影响很大。 B.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C.某装潢公司买到购房者信息,向他们推销房屋装潢方案,这是对信息权利人的不尊重。 D.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它有利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答案】1.B 2.A 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将成为”表述不准确,第一段说的是“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可见应该是“已成为”,选项变已然为未然; C项,“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错误,第三段说“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说明是可以做到的; D项,“尽量使用”错误,第五段指出“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运用对比论证”错误,第1段简单阐述“数据开发和共享的作用”,第2段阐述数据开发和共享中对个人数据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的重要性,二者之间并非正反对比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错误,文章说¨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可见相关后果并不是“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导致的。 故选B。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4分) 美丽的谎言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又是骗子!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 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告诉她:“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 借钱?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那你把钱给她了?”“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孩子,你到家啦?”“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 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怎么又是一个女孩?怎么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对方说:“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小桃!真 是你啊!你到家啦?”“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心地笑了。 (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B.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 C.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 5.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 6.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B 5.①因为琳明白和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为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体贴而笑。②好心有好报,为母亲的行为感到欣慰。③因为最终证明母亲没有被骗,不再对社会风气丧失信心,为社会有诚信而笑。 6.①巧设线索。以母女为对方着想的“谎言”为线索,使小说结构清晰紧凑。②情节曲折。三起三落,层层推进。三次电话,后一次的电话总会揭穿前一次的“谎言”,三次电话内容相似,层层推进,出人意料。③巧设伏笔。如第二次电话母亲只听到铃声就断定是自己的电话,还故意按响免提键,为下文这个电话是母亲安排打来让琳安心埋下伏笔。④巧用对比。如故事的开头写琳对现实社会不满,到结尾安心地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有诚信爱心的主题。又如刚开始对助人一事,母亲选择相信,琳则怀疑警惕,二人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错误,张冠李戴,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体现的是小说中人物的看法,并不是作者的看法。根据原文“‘又是骗子!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可以推知。 C项,“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可以看出母亲喜悦之情,可以推知母亲并非重视钱财,而是担心女孩安危。 D项,“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错误,结尾处“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环境描写特点是静谧,并非神奇。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琳的安心。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分析文章结尾处琳“安心地笑了”,结合文本分析原因即可。 文中“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通过原文了解到琳明白和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文中“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可以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文中“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写窗外的风景宁静美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情的美好,为母亲的行为感到欣慰,为社会的诚信感到开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小说结构技巧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明确题干“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小说结构技巧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情节的位置、情节结构手法、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安排上 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一波三折。文章中写了三次打电话:“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怎么又是一个女孩?怎么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这三次打电话的情节,让文章有起伏有波澜;文章以“谎言”为线索,文中“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使小说的结构清晰。“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孩子,你到家啦?’”,从母亲的表现可以看出母亲的“谎言”,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文章的开头部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写琳担心母亲受骗,到后文“她安心地笑了”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个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①。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注】①钤辖(qiánxiá),宋代武官名。 7.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谥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仕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 【答案】7.B 8.C 9.C 10.(1)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山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贼人的交通要道。(2)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我愿意代替蔺千受死。”彦博钦佩他的节义,释放了他们两个。(3)因此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 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不过这样罢了。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为贼焚”是“虑”的宾语,应在“焚”后断句,排除A、D;“质”为人名,作“曰”的主语,故在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回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贼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曰:“(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烧了。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有贬。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错误,文中“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意思是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前两个句子选自文中,第三个句子出自课文《逍遥游》。 (1)中,“以”,表目的,来;“质御之于寒岭下”状语后置,应为“质于寒岭下御之”,郝质在寒岭山下抵御他们;“逐北”,追赶败北的士兵;“遂”,于是、就;“冲”,交通要道。 (2 )中,“趋”,跑;“至”,到达;“去”,离开;“壮”,意动用法,认为……壮,钦佩;“两释之”,释放了他们两个。 (3)中,“行”,品行;“比”,合;“而”,通“能”,能力;“征”,信,取信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年轻的时候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在道中遇到数千西夏骑兵劫夺,郝质在前开路,奋力作战,斩杀数百人、获得数百匹马。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转战并追赶败北的士兵,于是修复了宁远的各个营寨,来控制敌人的交通要道。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统帅城西的部队。回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贼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曰:“(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烧了。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走的,罪过是在我这里,愿意代替蔺千受死。"彦博钦佩他的节义,(最后)释放了他们两个。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路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为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皇帝召他回京负责宫中警卫。后来又改任去统领马军。英宗即位,他被调任为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去世,帝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为侍中,谥号武庄。 郝质治理军队有纪律,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家的钱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帮助。平时自己遵循节俭的原则,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很讲信义。田朏因没法挽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在并州,他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还把女儿嫁给了董氏。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1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 (1)CD (2)意象:黄昏乱云、急雪、回风(1)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2)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目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B项,“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错误,是没有好酒;C项,“对温暖的渴望”无中生有;E项,“滞留京城”错误,注释中“解送回长安”。故选AD。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B 项,“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错误,是没有好酒;C项,“对温暖的渴望”无中生有;E项,“滞留京城”错误,注释中“解送回长安”。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象能力。第一问: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描写诗中描写的景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比如本诗第二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诗人抓住“乱云”“薄暮”“急雪”“回风”这些意象,描写了黄昏黄昏云乱、风急雪繁的景象。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也就是问写景有什么作用。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诗歌中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本联,诗人是借景抒情,通过对黄昏时飞雪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之情。结构上作用,本联中“急雪”呼应了题目“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陋室的幽雅环境,衬托出陋室主人高雅的情趣。 (2)《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3)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鸟飞霞蔚的绚烂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 (6)《逍遥游》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5)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苔痕、孤鹜、轻飏、誉、沮。 第Ⅱ卷(阅读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国又建超级工程,中国航夭科工集团提出要研制一种“高速飞行列车”,这种超级高铁最高速度可达惊人的4000公里每小时,这是什么概念?民航客机一般时速为900公里,南车验证性动车的实脸速度达到605公里每小时, Hyperloop One超级高铁理论速度1200公里每小时,日本磑悬浮列车在试验时过581公里每小时的极服速度,复兴号商业运营速度是350公里每小时。 高速飞行列车的原理是( ),铁轨建立在密闭的真空或半真空轨道,用降低空气阻力的方式提升速度,最终实现“近地飞行”。不仅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高,还不受天气影响且不消耗化石能源。该项目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出的方案,该公司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和“嫦城”探月工程的生产,研制,测试,监控,还参与过许多军用装备的技术研发生产体系,此次超级工程可不是 ,这个高速飞行列车计划是他们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地面交通领領城的大胆构想。 “时速4000公里的地面飞行列车”迅速被刷了屏,不少网友已经在为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下一代交通系统 ,似乎它 ,正携凤带闪,扑面而来。 但也有人为此表示担忧,在此速度下,京津之间,真是“分分钟”的事情;京沪、京汉等,理论上仅需十几二十分钟。回到国内、当下,在幻想“时速4000公里”之前,把更多资源投入城市内通勤问題的解决似乎更加 ,因为它是使中间那“十几二十分钟”变得有意义的前提。至于几十年、甚至百年后,这个幻想速度能否成真,能否有用,谁知道呢!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该公司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生产、研制、测试、监控等任务。 B.该公司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测试、生产、研制、监控。 C.该公司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 D.该公司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监控、生产、研制、测试。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超声速运行运输系统,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 B.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 C. 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 D.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 16.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捕风捉影 声名鹊起 呼之欲出 目不交睫 B.空穴来风 欢呼雀跃 呼之欲出 迫在眉睫 C.空穴来风 声名鹊起 栩栩如生 目不交睫 D.捕风捉影 欢呼雀跃 栩栩如生 迫在眉睫 【答案】14.C 15.B 16.B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划线句中“生产,研制,测试,监控”语序不当,应该是“研制,生产,测试,监控”,另外“参与过”后少宾语中心词,可在“监控”后加“等任务”。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文的,内容应该是解释告诉飞行列车的原理,其中“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是目的,应该放在最后,“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是条件和原理,放在前面。故选B项。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空穴来风,原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亳事实根据。语境中是说此次超级工程是有据可查的,不是“空穴来风”,排除A、D项;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显然不合语境,排除C项。况且,呼之欲出,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亦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岀现。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使用对象错误。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原文语境是“城市内通勤问题的解决”十分紧迫,选“迫在眉睫”。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答案】 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本题从后文孟子的说法和后文的解说可以看出,第①处从后面孟子所说“君子远庖厨”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见。第②处,从前面“苏轼偏不在乎”可以知道,后面应是说苏轼与前面所说的文人不同,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还极爱下厨房”,前面应是使用关联词语“不仅”。第③处,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苏轼创造出很多名菜。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8.下面是一则请假条,从格式到内容都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分条指出并简述修改意见。 请假条 李明因昨天下午放学时,下教学楼楼梯道时,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请务必批准。 不妥之处及修改意见: 【答案】形式上:(1)没有称呼语(请假对象);(2)没有请假人;(3)没有日期。 内容上:(1)没有请假具体时间;(2)语气生硬,应当将“务必”改为“请求”。 应为: 请假条 张老师: 因昨天下午放学后,在下教学楼楼梯道时,我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一周(11月5日——11月12日),请求您批准。 请假人:李明 2019年11月5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考查的文本是请假条,需要注意其文体色彩和语体色彩。 首先是格式上的错误:开头缺少请假对象的称呼,应在正文第一行顶格书写“某老师:”;落款处没有请假人签字,应在文末右下角书写“请假人:李明”;没有落款时间,应填写当前写请假条的时间,请假时间在请假人签字的下方,应书写“2019年11月5日”。 内容上的错误:正文没有具体请假起止时间,这个必须重点明确,并且注意与落款时间延迟,故在正文应书写“需要请假一周(11月5日——11月12日)”;“请务必批准”语气生硬,应当将“务必”改为“请求”。 正确格式如下: 请假条 张老师: 因昨天下午放学后,在下教学楼楼梯道时,我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一周(11月5日——11月12日),请求您批准。 请假人:李明 2019年11月5日 【点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 )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注意用词要凝练简洁、精准,彰显词汇量,富有文采。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路拯溺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救起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接受了这头牛。这就是“子路拯溺”的故事。 社会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子路太贪心。孔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孔子认为,子路是正确的,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而行政系统认可这件事,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解救处于危难中的人。 材料二: 子贡赎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销。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个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他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这个行为轰动了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规则更重要! 子路救牛受礼物,子贡赎人拒酬金,孔子表扬了子路,批评了子贡。因为孔子认为: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在孔子看来子路接受酬报,会鼓励更多的人行善。而子贡拒绝酬报,只成就个人名节,却可能令其他无力承担相应成本的人为难,而放弃行善。 同样是做了好事,却因为对待物质与金钱的态度不同而得到了孔子不同的评价。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好事不能和“利”挂钩,或者不能“受人之大礼”。在国人的心中,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只有谦虚和无私奉献才是好人。子路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送去礼物,子路就那么轻易地接受了;看看人家子贡,花自己的钱为公家做贡献,不计较不抱怨,那才是真正的有义之人啊!而孔子则认为,“利”和“礼”都不重要,只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才是好事。他并不以是否收受奖赏和个人的无偿付出来评价“善”行,而是以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为标准去评价。这就是孔子表扬子路而批评子贡的原因。我们钦佩孔子这种思之深而虑之远! 是阿,国人眼中,利与义,犹如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受“利”而无“义”; 得“义”而失“利”,这就是人们的价值观。这种观念统治中国2000多年,“做好事不留姓名”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觉的行为,直到现在,我们在做了好事之后,不但不敢、不会甚至不想接受别人的奖赏,甚至在被别人夸赞的时候还会脸红。这真的是正常的吗? 是时候改变了,那么改变的方向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件事情可以参照。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把捡到的装有钱和信用卡的皮夹交到市政厅,这在中国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了,可是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杨立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进行寻找,并严肃地批评杨立。因为他们有规则制度在遵循着。 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在他看来,规则只能遵守,不许破坏! 一个小镇的镇长,严格执行奖励制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在这里我要说:传统观念我们固然要遵循,在当下,制定规则遵守规则是不是更迫切一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本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构思作文。本题材料属于故事型材料,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子路、子贡等等方面。在这段材料中,可以发现两件事情都是好事。所不同的是一个人“受牛”,一个人“不报账”。我们从救人受牛这个事情可以得出,知恩要图报;从孔子对两个人的做法的结果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要重视规则,不能被感情左右;“救人受牛”也可以理解为重视道德,但是道德并不是奉献;“救人受牛”后,人们评价很多,认为子路太贪心,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不可以被绑架;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 参考立意: 1、知恩要图报 2、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不可以绑架道德 4、道德并不是奉献 5、要重视规则 参考素材: 1、德国克里斯托小镇镇长却强迫中国青年杨立奉献之后必须“索取”。事情是这样的:中国青年杨立在经过克里斯托小镇时捡到一个皮夹,他把皮夹交到市政厅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小镇镇长为了奖励他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寻找他。这在杨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克里斯托镇的镇长知道杨立的想法后,用英语说了句“东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2、,河北石家庄的一个由民间网络慈善组织-“402爱心社”,他们因为“402爱心社每次都会从募捐来的爱心款中提取7%,作为他们的提成。”被大众舆论指责拷问。有网友认为“就是7%的提成,把402慈善的谎言和虚伪的面具彻底揭穿了。”还有网友干脆讲他们就是“打着爱心的幌子收敛钱财的非法组织”。 3、湖北省新洲县农民程新安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而当人们要求打捞队去打捞英雄的遗体时,一个打捞队的开价是5000元,另一个打捞队的开价是1000元,还说这是“看在英雄救人的份上”。还有在上海黄埔江畔,有人失足落水高呼救命时,岸上人竟然问:“给多少钱?”还说,不说好价钱就不下水。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没有严格的执法,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法律的尊严。 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 学法懂法重在守法,倡廉反腐基于遵法。 人要想不生病,就必须提高免疫能力,干部要想不腐败,就得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也约束着执法者。 君子谋道不谋富。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宁为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 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势利之交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 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为议论文,根据自己的特长可以做出选择。下面就议论文文体展示写作示例。首先引材料并开门见山点出中心论点:规则更重要!接下来析原因,国人根深蒂固的认识并对孔子的做法予以肯定;然后摆事实,列举德国小镇重视规则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规则的重要性;最后再次点题,重申规则更重要,做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