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训练 第2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精品训练 第2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20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 - 14 -‎ 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 - 14 -‎ 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2018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 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4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推  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力。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红薯片子运到刚耩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么多红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发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快,快,手脚放麻利点儿!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 - 14 -‎ 照得地上的红薯片子白花花的。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来,夹在石磨两扇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人的力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儿力量。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是劲儿大。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一开始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好多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推磨不就是这样嘛!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只推了一会儿,我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娘让我站住,回来!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推磨说不上前进,也说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磨道转圈,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对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包饺子,炸麻花,需要比较多的面粉。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在所有的粮食中,因麦子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推的磨也得推。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子结实又粘牙,一点儿都不好吃。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去。‎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我小时候反复推过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摘编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述了“我”干晒红薯片子和推磨的活,体现出“我”生活的年代特征以及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解说了第1段中娘的思想观点。‎ B.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亲切自然,特别是对娘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娘对“我”的关爱之情,还体现了娘对“我”教育的循循善诱。‎ - 14 -‎ C.“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表达了“我”晒红薯片子时劳累的真实感受,但从“当时”一词推测,“我”现在很怀念当年生活的诗意。‎ D.“我”认为推磨是围着磨道转圈的循环往复,再结合打面机普及后就不再用石磨的事实,可知“我”喜爱劳动但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 ‎8.文章第4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具体作用?(6分)‎ ‎9.作者在体力劳动(晒红薯片子、推磨)的过程中有哪些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 14 -‎ 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说服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直接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地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14 -‎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西阁夜①‎ ‎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②。‎ ‎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于时间,“风”“月”着眼于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4 -‎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 ‎(3)《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攻打鲁国。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载人航天、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到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当前中国创新成果      。在这一轮的全球创新竞赛中,我国从“跟跑者”到“并跑者”,进而成为一些领域的“领跑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      ,群策群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不跑出创新“加速度”,怎能成为领跑者?‎ 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也惠及了世界。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走出国门,成为我们递给世界的“创新名片”,海外“拷贝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 ‎ 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就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所有人的创新活力,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      的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层出不穷 精益求精 方兴未艾 小试锋芒 B.层出不穷 集思广益 蔚然成风 小试锋芒 C.屡见不鲜 集思广益 方兴未艾 大显身手 D.屡见不鲜 精益求精 蔚然成风 大显身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新慢了会落后,不创新也会落后 B.要想不落后,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 C.不创新会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D.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不落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14 -‎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B.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的要求,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C.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正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 14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百家媒体开展了“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记录选摘如下:‎ 无锡地铁上,中学生金子添帮同学拿着饭团,不小心掉下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的污渍。‎ 陶津津失去了右臂,“我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在村里建筑队一干就是五六年。‎ 保洁员大叔王世金,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3,为了完成在孩子们面前跳好舞的承诺,他把舞蹈动作画成分解图,一段段画,一段段练,8个月后,他的舞蹈在网上热传,他因此被网友称为“‘60后’新生代偶像”。‎ 孤寡老人刘盛兰,十几年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 读了上面几则事例,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4 -‎ 第二单元测评 ‎1.B 解析A项,由文本第2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过于绝对;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由文章第4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反;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由第5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无须考虑”错误。‎ ‎2.D 解析D项,“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错,属于对观点分析不当,结合第5段内容可知,文章末段阐释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且根据文段中“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可知,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范围。‎ ‎3.D 解析D项,由第5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可知,D项前句判断正确,“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4.D 解析D项,“数据融合”有误,应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 ‎5.C 解析C项,“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表述有误,原文材料二说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于文无据。‎ ‎6.(1)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题目要求简要分析“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的原因,主要应该从材料二入手分析,但也不能忽略材料一、三。‎ ‎7.D 解析D项,“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错误,作者写推磨“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是客观描述推磨的过程,没有体现作者对重复劳动的厌恶之情。‎ ‎8.内容:石磨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名称。石磨分为上下两扇,上扇上有磨系眼,可以拴磨系子,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以下扇上的轴为中心转动。石磨的作用:通过石磨上下扇的摩擦可以把粮食磨碎。推磨的方法:把推磨棍穿过磨系子形成杠杆,人往前推带动石磨转动。作用:让读者明白有关推磨的内容。因为现在的读者大多没有推过磨,交代有关石磨的内容,让读者对石磨、推磨有个明确的认识,更容易理解文章。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推磨内容的描写。‎ ‎9.(1)所有人都有体力干活,体力也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2)孩子参与劳动需要大人的不断督促和鼓励。(3)所有的劳动都不是游戏,过程可能比较单调、乏味,需要付出体力、耐力才能完成。(4)人的耐心多是后天锻炼积累出来的。(5)希望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产生一种动力,引导人们继续工作。(答三点即可)‎ - 14 -‎ ‎10.B 解析本题中“有奇才”与前面“年虽少”对应,中间应断开;“举国而听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不听用鞅”承前“听之”,中间不应断开。‎ ‎11.B 解析B项,“汤武”指商汤与周武王。‎ ‎12.C 解析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直接施以刑罚”的表述与原文事实不符,原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惩罚太子本人。‎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1)注意对偶句式;“苟”,如果;“强”“利”,使动用法;“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2)“期年”,一年;“之”,到;“初令”,新法。‎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若不能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他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要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出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商鞅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最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魏。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而魏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称商君。‎ ‎14.C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15.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无衣”,暗喻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16.(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17.B 解析“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指多次看见,并不新鲜。第一个横线处强调“出现”,选“层出不穷”。“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第二个横线处根据后面的“群策群力”‎ - 14 -‎ 应选“集思广益”。“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第三个横线处,根据“过去五年”,应选“蔚然成风”。“小试锋芒”指稍微显示一下本领。“大显身手”指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第四个横线处强调让“有创新意愿的人”有试一试的机会,用“小试锋芒”。‎ ‎18.C 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是说不但要创新,而且不能创新慢了,故选C项。‎ ‎19.D 解析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完善和落实”语序不当;二是成分残缺,“提出”缺少对应的宾语。抓住这两处进行修改即可。‎ ‎20.“建好”改为“落成”(或“完工”“建成”);“要求”改为“倡议”;“搞”改为“开展”(或“展开”“举行”“举办”);“务必”改为“请”;“敝校”改为“我校”(或“学校”)‎ ‎21.示例克勤克正,打击特权,维护公共权益,新时代干部应以平等自警。‎ 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嘘寒问暖,尊老爱幼,关怀弱势群体,新时代公民应以友善自勉。‎ ‎22.略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