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2

‎ ‎ 课 题 读懂诗歌始鉴赏 ‎ 1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分析标题作用:揭示内容、表露情感、暗示题材、揣摩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审标题2、反复品、抓关键语3、明暗示信息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一、教学导入 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选用的基本上都是考生不熟悉的作品,要读懂这些古诗,还得讲究方法。临场读懂一首诗的四种方法:一、审标题;二、晓作者;三、品内容;四、明注释。‎ 今天这节课先给大家介绍第一种方法:审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的内涵。如王勃《江亭月夜送别》、柳中庸的《征人怨》题目中有“送别”、“怨”等词,它们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暗示性。若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体分析标题作用 ‎1、标题揭示内容 揣摩下面的诗题,看看它蕴含了诗歌思想内容哪些信息。‎ 观书有感 ‎ 朱熹 ‎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考】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以“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近试上张水部 ‎ ‎(唐)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诗人以新妇自比,以夫婿、舅姑比张籍、主考官,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 即时训练【看诗题 想内容】‎ ‎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3)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 ‎ ‎(4)劳劳亭(李白)‎ 劳劳亭据说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借劳劳亭主要抒发人间的离情别恨。‎ ‎(5)闻雁(韦应物)‎ ‎“雁”在古代诗中是代表乡愁的意象,由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2、 标题表露情感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惆怅)、李绅的《悯农(其一)》(同情)、王昌龄的《长信怨》(怨恨)、杜甫的《春夜喜雨》(喜悦)、崔涂的《孤雁》(孤凄)。‎ 3、 标题暗示题材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诗歌的题材。 ‎ 王维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题目表明这是登临游赏诗。‎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目表明这是田园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题目表明这是怀古词。‎ 出塞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目表明这是边塞诗。‎ 4、 标题揣摩表达技巧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解读】即兴,对眼前景物有感,临时产生兴致而创作。由标题可预知用借景抒情法。诗中透露伤春、凄凉之情。‎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读】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咏物)的小诗,寓意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另外我们学过的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由怀古可推知,这首词的表达技巧为怀古伤今。‎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四、课后作业 ‎(一)【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1.[2014•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 ‎ 2. [2014•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点明了地点(西湖);②点明了时令(暮春)。‎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韩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 ‎4.《咏素蝶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5.《征人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代了时间(中夜);②地点(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二)【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解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般,而情感蕴含其中。‎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解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 ‎ 学情 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是较早进入一轮复习的,在高二的时候,其实已经花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以及答题规范等方面系统的讲过。可能由于当时是以新授课的形式,而非针对高考复习考试的讲解,所以学生的积累不够深厚,那么也就导致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时,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抓不住诗歌鉴赏的关键,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教材 分析 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体,它是祖国文学宝库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因此,近几年江苏高考卷以考查唐宋时期的诗词为主。古代诗歌阅读复习的重点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式,而且是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特别是在考试环境下让学生如何快速准确读懂诗歌。因为读懂诗歌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诗歌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看看标题,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情 分析 再遇诗歌鉴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复习方式就显得浪费时间了。因此,在诗歌鉴赏的一轮复习中,要让学生做到学即能会,会即能用,希望能将学生在诗歌鉴赏中遇到的疑难点各个击破。‎ 首先,要求学生课下依据考纲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向老师反馈梳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争取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效利用课堂学案,在课上及时跟进,当堂训练;最后,在课后认真检查,找出难点,帮助似懂非懂的学生,强化知识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