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蕴含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拓展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为当地人民所熟知和认同、带有地域文化符号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多种多样的优秀地域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历来是中华文化宏大画卷中的灿烂一页,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宝藏。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很早以前就是在广阔的地理空间内形成的,其中包括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城等。在这些地理空间内,人们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西周分封之后,齐、楚、燕、晋等处于不同地域的诸侯国,依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基础,发展出既具有共同特点又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秦汉以降,中华文化的地域格局不断扩展,内容也愈加半富,直至近现代,地域文化一直在为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当前,高铁、互联网等的发展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自然地理空间之间的界限,不同地域文化也加速向具有同质特性的现代文化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将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地域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地域文化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地方文化研究,也不能与民族文化研究画等号,更不可将其与文化地理学等同,而是要突出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这样的地域文化研究,是通过历史、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各个地域文化的历史源流、丰富内容、人文特征和当代价值。换言之,当代地域文化研究要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于中华文化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地域文化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着力,从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看,横向和纵向的研究都很重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一波接一波的地域文化研究热潮,各地区对自己地域文化的纵向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和深入,但地域文化的横向研究还比较薄弱,即对各地域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地域文化纳入作为整体的中华文化宏观研究格局中来,为了促进地域文化研究在更大平台、更高层次上繁荣发展,可以成立全国性的研究学会,建设一支热心于地域文化研究、具有相当理论和学术水平的专业队伍,举办各种地域文化学术会议。 (摘编自邵汉明《拓展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种多样的优秀地域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B. 地域文化研究不包括民族文化研究,不等同于文化地理学,而是对中华文化进行地域视角的研究。 C. 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对各地域文化自身进行了充分的纵向研究,但横向研究还不成熟,有待加强。 D. 地域文化的横向研究应将其放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需深入关注各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地域文化的概念、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来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条理清晰。 B. 文章多次论及地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彰显了立足当代的立场。 C. 第二段以西周和秦汉为例,都具体详实地论证了中华地域文化不断丰富扩展的历程。 D. 第三、四段针对地域文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及缺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地方上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属于地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B. 广阔的地理空间、多样的经济形态、悠久的历史,使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C. 地域文化在加速向具有同质特性的现代化文化转化,可见对其作深入地研究没有太大的价值。 D. 如果能够加强地域文化研究并拓展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那么中华文化就可以繁荣发展。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地域文化研究不包括民族文化研究”曲解原文,原文说的是“不能与民族文化研究画等号”。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对秦汉时期中华地域文化的发展,文章并没有做出具体详实的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地方上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属于地域文化”错误,扩大了“地域文化”的范围。原文是说“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为当地人民所熟知和认同、带有地域文化符号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C项“可见对其作深入地研究没有太大的价值”错误,原文说“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将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项“如果能够加强地域文化研究并拓展中华文化研究的地域视角,那么中华文化就可以繁荣发展”表述过于绝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③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误,由原文“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北斗系统”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由此可见,北斗系统还没有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 “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误,材料二原文第一段“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由此可知,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早已开启,今年只是要继续加快步伐。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幅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功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拖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他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哼呦哼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门后,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了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架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去。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职业是医生,在医术上可谓是“正骨神医”,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 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结局颇有点出人意料,读者在对苏七块的个性、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会对他油然萌生敬佩之情。 D. 小说的故事性和传奇性很强,语言典雅优美。让人粗读故事会大呼奇妙,咀嚼文字又觉得精妙无比。 8.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请探究小说为什么以苏七块还钱赠药为结尾。 【答案】B (1)细节描写:①通过外貌描写,先是写“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再通过特写“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突出他的个性、精神和干练;②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他治病的手法娴熟,医术精湛。(2)侧面描写:文章结尾写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从侧面体现他扶危救困的善良品格。(3)欲扬先抑: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似乎是表现他的唯钱至上,但与后来写他张四治病,治好后给没药款的张四送药,以及不收华大夫代张四出的七块银元的内容比照看,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 (1)情节上,通过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写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3)主旨上,表达了对苏七块这类拥有高超手艺、人格独立、人性善良的俗世奇人的由衷敬佩,深化作品主题。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描写内容和手法。B 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的医德遭人质疑”分析错误,联系上文看,“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是针对“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来说的,是表明他瞧病规矩奇,并没有否定他医术和医德。从全文来看,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故选B。 2.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先找到描写人物的片段,理顺情节结构,再从修辞、肖像、语言、动作、细节和人物间关系等多个角度人手,具体分析手法技巧及表达效果。从情节内容上看,作者先写苏七块出名之后有各色规矩,再写他如何给人治病,治好后还免费送药,以及“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不收华大夫代人出的钱,前后对比,意在赞扬他善良的本性,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苏七块本身既有正面描写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也有侧面描写如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如写其肖像、语言和动作时有许多细节描写,如“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从张四和华大夫等不同人物关系和出场情节中表现人物,是侧面描写。 3.本题考查对文本结尾段作用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把握情节与情节间的联系,从结尾段的内容、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文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考虑。从情节上看,苏七块还钱赠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当中。苏七块是有个性的人,并不唯钱至上,这样安排,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写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上看,这样写可以深化作品主题,民国初年是没“规矩”的时代,苏七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他“各色的规矩”,表达了对苏七块这类拥有高超手艺、人格独立、人性善良的俗世奇人的由衷敬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至大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祐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梁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都城。 D.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外国,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2)(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使用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曾”“始”“又”“且”“以”。“入”作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BC;“三次”是“书往复者”的次数,不要断开,排除BC。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丁内艰”是“母亲的丧事”。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安南国入朝请罪的人物错误,原文“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2)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 参考译文: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对雪 [唐]许浑 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 素娥冉冉拜瑶阙①,皓鹤纷纷朝玉京②。 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注]①素娥:中国神话中掌管冰雪与霜冻之神。②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唐白居易《梦仙》诗有“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的句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人以“对雪”为题的诗很多,从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见所感。 B. 首联叙写降雪过程,乌云越过龙山在黑夜直压城池,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过后,空中飘起了轻盈的雪花。 C. 颈联实写眼前的景色,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充满寒意的树林因雪花飞舞似乎洒满月色。 D. 尾联转而抒情,诗人忽然忆起十年间醉人的剡溪生活,此时此刻真想划着船回到剡溪,可惜天还没有放亮。 15. 本诗颔联的描写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颔联运用了用典、比喻以及想象的手法。这两句分别化用了素娥和仙鹤的典故,作者面对纷飞的大雪,想象到掌管冰雪与霜冻的素娥,缓缓为仙宫布雪的景象;又将其比喻成飞向天帝居所的仙鹤;诗句想象奇特,描写传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冬夜风雪的独特感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综合性强,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C项,“颈联实写眼前的景色”表述错误,“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错,诗中是运用想象和比喻手法虚写的是雪花飘散飞舞的景象。选项赏析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再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分析,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最后点明情感效果。这首诗的题目是“对雪”,全诗围绕雪展开,颔联“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诗人运用了用典、比喻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了大雪纷飞的场景。化用了素娥和仙鹤的典故,将寒夜大雪纷飞的景象加以想象:冰雪之神素娥迈着轻缓的步子,举手为仙宫撒霜布雪;洁白的仙鹤鼓动展翅,纷纷飞向仙都。从情感效果方面来看,想象奇特,画面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冬夜风雪的独特感受。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诗词填空 (1)《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雕栏玉砌应犹在 (2). 只是朱颜改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雕、砌、颜、鼎、铛、砾、哀、鉴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网络时代,听书软件、读书软件使传统阅读受到 ,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不断被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读书需要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只有纸质书可以提供。听书犹如灌书,当然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和要义听进去,但是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这样的浅层次阅读,经不起反复咀嚼、消化。只有注重读书的仪式感,边读书边提笔写笔记,将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以便将来查找时 ,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精读。( )。读书不可以改变容颜,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抢时间、挤时间阅读,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办法。比如,新年 ,我们可以按当年的计划列出书目,只要年末能读完一半,就是初步胜利。三、五年过去,自然与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谈吐、眼界、格局一定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冲击 有章可循 伊始 略胜一筹 B. 冲突 有据可依 开始 更胜一筹 C. 冲突 有章可循 开始 略胜一筹 D. 冲击 有据可依 伊始 更胜一筹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种传统阅读,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 B 这种读书软件,难以替代人工程序 C. 这种人工程序,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 D. 这种读书软件,是难以替代传统阅读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折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使人们不断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 B.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C. 这折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D. 这影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不断压缩人们读书时间的问题。 【答案】17. D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冲突: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互相矛盾,不协调。而冲击指(水流等)撞击物体;冲锋;比喻干扰或打击。本句话属于听书软件等对传统阅读的影响,受影响的只为传统阅读一方,故构不成双方的“冲突”,“冲击”与句意相符。有章可循:有章程可以遵照执行。有据可依:有依据可以查到。这里不是谈对章程的遵守,应使用“有据可依”。伊始:开端、开始,用于书面语。开始:从头起;从某一点起;开始的阶段。多用于口语。本段文字属于书面语,应使用“伊始”。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点儿,侧重于谦辞。而本材料旨在强调传统阅读的重要性,故不必过谦。更胜一筹:在两相比较中更有优势。此处为加强语气,起到了强调作用。故根据语境,应使用“更胜一筹”。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根据所填句子的所在位置,前文强调的是人工方式的传统阅读的重要性,故此处主语不能为“读书软件”,故排除B、D两项。而文中指出“边读书边提笔写笔记,将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以便将来查找”这更加强调人工的一个程序,“传统阅读”一词范围过大,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判断各项有无明显错误,然后通过语感或划分句子成分判断是否为正确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根据词语间的搭配,“影射……问题”属动宾搭配不当,排除B、D两项。 A项,“……节奏过快的生活,使人们……压缩读书时间”,采用使动句的形式,语意重心为“人们”,与文段话题中心不一致,排除A项。 C项,“……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被压缩”,语意重心为“读书时间”,与文段话题中心一致。 故选C。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大意,然后找出关键性词句,再进行整合概括,答出要点。试题要求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每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找出表达这个中心意思的中心句就能够很好地概括材料的内容,该语段的中心意思是在谈论对别国国名的翻译;文段重点体现在从国名的中文翻译,其他内容大都是举例说明,弄清这个结构层次,就能正确回答问题了。“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等说明外文不能体现这些优势。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点睛】“压缩语段、筛选要点”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压缩语段综合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题型之一。一方面,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地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______①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_____②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____③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答案】(1)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3)通过在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解答此类题,应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由上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节省可知,此空可从提高交易效率角度组织答案;第二空从上句的对象和下句的“还易于”来看,此处应是电子商务对上班族带来的节省宝贵时间。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作文60分 22.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读完以上新闻,你有什么感想?请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致敬“最美逆行者” 2020年(庚子年)初,不同以往。一场病毒侵扰了原本热闹的春节,在武汉新冠状病毒感染数万人。每天都在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人,让人心惊胆战,每天不断扩大的疫情病图让千万人揪心。在这时,原本是合家欢聚团圆的日子,但冠状肺炎病毒来势汹汹,形势异常严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群身穿白色战袍的英雄迎难而上奋战在第一线。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毫不犹豫地立下战书,按下手印。在第一时间内奔赴武汉,解救武汉的燃眉之急。 当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母亲要去支援武汉时,她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着求他妈妈不要去,因为他知道这次的疫情有多严重,妈妈可能一去就回不来了。可这位母亲却说:“妈妈只是去打怪兽,在家要乖乖的喔,到时等武汉好了,妈妈带你去看樱花。”还有一位小女孩独自在家里,她的爸爸妈妈都在春节那天去支援湖北了。小女孩说:“我妈妈是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但是她很厉害,她救活很多人。我爷爷也是医生,他们可以撑起我这个家,所以我相信也可以顶起你们的一片天。我把他们都借给你们……”他们用最天真无邪的感情说出最伟大的话。 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为人子,为人母。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家庭和幸福。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披上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在争分夺秒地和病毒抗争,和死神抢人。他们也会疲惫,他们也会生病,他们也会失望,病毒扼住了生命的咽喉,但它绝不能使我们屈服,我们永远与你同在。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有一批战士,叫最美逆行者。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是2020年最火的一句话,我相信总会有樱花盛开的那天,那位妈妈会带着她的孩子去看樱花盛开的样子。在这场没硝烟的战役中,医院就是战场,而医务工作者们就是战士,就是披着白色战袍的英雄。伟大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举国同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何惧疫情,我们必将获得胜利。致敬最美的逆行者,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这六则材料的内涵,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读材料,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在解析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包含多层含义,所以需要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逐层分析,寻找其中的逻辑性以及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然后思索合适的事例进行整合。首先分析材料。本题的题干有六则有关疫情的材料,材料①说的是和时间赛跑,主要讲解了中国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建造了容量大的专用救治医院。材料②讲述了医护人员临危前往前线参与救治,主要介绍钟南山院士的事迹,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等等。材料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到达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材料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组织多支医疗队,到达湖北开展工作。材料⑤讲的是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遏制疫情做出贡献,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我们的英雄。材料⑥是从国家领导人层面做出的决心与指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立意和写作时,可以组合不同材料。选择材料②④,可以从致敬逆行者、最美逆行者、最可爱的人等角度来写,其间有大量的英雄人物和事例可以参考;选择材料④⑤,可以参考同胞一心,其利断金或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将同胞们的奉献书于笔尖,将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采展现出来;选择材料③⑤,可以思考不做旁观者、坚守脚下的土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选择⑥①,这两则材料可以从国家层面展开,比如“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国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国家制度为我们带来希望等等。在整个鞋作的过程中,同学在前期要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整合,多写多练。最后分析文体,本次作文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一定要文体清晰。 参考立意 1.赞扬“逆行者”角度 (1)致敬“逆行者” (2)最美“逆行者” (3)最可爱的人 (4)医者仁心,可歌可泣 2.“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角度 (1)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 (2)坚守脚下的土地 (3)我们在,武汉就在 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角度 (1)同胞一心,其利断金 (2)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3)多难兴邦,共克时艰 4 “有国家做后盾,抗击疫情”角度 (1)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 (2)相信国家,我们能赢 (3)以制度优势抗击疫情 参考素材 1.“战士、英雄、脊梁,无法描述各位英勇逆行的壮举;感恩、感谢、感激,无法表达我们对各位的敬意。今天,我们兑现承诺,护送各位安全回家!”3月17日中午12时许,武汉天河机场的广播里,传来湖北人民最真挚的谢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广大医务工作者由“白衣天使”化身为“白衣战士”,深入一线,不顾危险,英勇无畏地投入防控救治工作,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正是有了他们,湖北、武汉的疫情救治防控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正如总书记所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大功臣,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医护人员,我们称他们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他们的使命。今年的疫情,包括2003年的非典,都是他们冲在一线为我们守护生命。除了不幸牺牲的人员之外,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白衣天使夜以继日的奋斗在一线。疫情期间,许多城市都派出了医疗队支援湖北,看着他们的请战书,我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真心可敬可佩。 3.最美逆行者,脱掉制服,他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也是一个普通人,只因他们坚守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才造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美逆行者还有很多很多,国家的强大与和平需要这样的优秀儿女,我们即便作为普通人,遵纪守法,恪守底线,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就是最大的贡献。 4. 在这场没硝烟的战役中,医院就是战场,而医务工作者们就是战士,就是披着白色战袍的英雄。伟大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举国同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何惧疫情,我们必将获得胜利。 结构 例文以致敬“最美逆行者”为题,清晰明了,情感色彩明确,表达了对疫情其间抗击一线的美丽可爱的医护人员和民众的敬佩之情。第一步,认真审题,引出话题,首先结合材料构讲述背景,由疫情讲到社会现状,再引出文章的关键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群身穿白色战袍的英雄迎难而上奋战在第一线。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传达了对这些“逆行者”的钦佩和感激的情感。第二步,在提出话题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考生在表达自己认识和思考时极富情感,带有真感情,不虚不妄,如“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有一批战士,叫最美逆行者”其间运用了大量的真实事例,例证丰富,结构清晰。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必将获得胜利;最后一句呼应开头:致敬最美的逆行者。 【点睛】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关键句法也是常用方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