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总 第一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查内容:以文言阅读为主) 一、文言文阅读(5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 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与沛公有隙 有隙:有嫌隙,有隔阂 D. 哙等见上流涕曰 流涕:留泪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B. 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C. 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①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即刘邦,是汉朝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以为功最高),自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随着《史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B. 闭关即封闭关口,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因其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在秦汉时极为重要。 C. 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称“参乘”或“车右”。 D. 宦者,这里指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由于很多皇帝对宦官的过分信任和使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宦官专权的现象。 4. 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B.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C.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D.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 B 2. C 3. B 4. B 5. (1)我连死尚且都不推辞,怎么会只是一杯酒(就推辞)呢! (2)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 (3)如果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4)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5)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以屠狗为事”翻译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为事”解释为职业。 B项,“项伯常屏蔽之”翻译为项伯却像屏风一样遮挡在沛公的前面,“屏蔽”解释为像屏风一样遮挡。 C项,“与沛公有隙”翻译为与沛公有隔阂,“有隙”解释为有隔阂。 D项,“哙等见上流涕曰”翻译为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流涕”解释为流泪。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翻译为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因”为介词,通过。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翻译为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因”为介词,趁机。 B项, 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翻译为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以”为连词,表目的。②“以乱易整,不武”翻译为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以”为介词,用。 C项, 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翻译为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莫”为否定副词,没有。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翻译为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莫”为否定副词,没有。 D项,①“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翻译为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顾”为语气副词,难道。②“顾计不知所出耳”翻译为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为转折连词,只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山海关因其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在秦汉时极为重要”是错误的,这里指的是函谷关,函谷关因其地处险要,易守难攻,在秦汉时极为重要。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适”为动词“到”,它的补语为“丰沛”故在“丰沛”后断开。排除A、C。“观”为动词,后面的宾语应该为“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故在“家”后断开,排除D。翻译为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且”,尚且;“辞”,推辞;“岂……乎”,怎么……乎;“特”,只是。第二句的得分点为:“是日”,这一天;“微”,假如没有;“诮让”,责备;“几殆”,几乎完了。第三句话的得分点:“阙”,侵损、削减,使动用法;“利”,对……有好处;“图”,考虑。第四句的得分点为:“既”,已经;“币”,礼物;“遗”,赠送。第五句的得分点为:“故”,特意;“出入”,进来,偏义复合词;“非常”,意外的变故,古今异义;整个句子为判断句。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 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 子其弭口无言 弭:顺从 C. 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 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一致的一组是 A. ①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 ①大王苟能闭关绝齐 ②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C. ①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D. ①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8. 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B.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C.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D. 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 B. 北弱齐,西德于秦: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面感激秦国的恩惠 C.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大王就先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 D.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 10.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 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 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和满朝臣子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 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答案】6. B 7. D 8. C 9. B 10. 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齐弱则必为王役矣”翻译为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被大王役使,“役”解释为役使。B项,“子其弭口无言”翻译为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弭”解释为住口。 C项,“乃使勇士往詈齐王”翻译为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詈”解释为辱骂。 D项,“楚国不尚全乎”翻译为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全”解释为保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①“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翻译为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是以”解释为因此。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翻译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是以”解释为因此。B 项,①“大王苟能闭关绝齐”翻译为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苟”解释为如果。②“苟富贵,无相忘”翻译为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苟”解释为如果。 C项,①“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翻译为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其”为语气助词,表示祁使的语气。②“吾其还也”翻译为我们还是回去吧,“其”为语气助词,表示歧使的语气。 D项,①“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翻译为楚国于是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因”为副词,于是。②“因人之力而敝之”解释为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而损害他,“因”为介词,依靠。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分析此句文言文,“也”为判断句式标志,故在“也”后断开;“先出地后绝齐”和“先绝齐后责地”为结构相同的两个部分,分别表示两种假设的情况,“秦计必弗为也”和“且必受欺于张仪”分别为假设的结果,根据句意及句子结构,第一句在“齐”后断开,后一句在“地”后断开。翻译为: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又在西面感激秦国的恩惠”是错误的。“德”为动词,有恩惠,“西德于秦”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为在西面对秦国有恩惠。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 项,“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是错误的。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张仪以“秦国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诺欺骗了楚怀王大部分君臣,但陈轸对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没有被蒙蔽,如“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意思是“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 故选C。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秦想要进攻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楚国游说楚王试试看。 张仪去南方面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国王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敝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结为友好同盟,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张仪我也不能够做大王的忠臣。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臣会请求让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600 里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却不向怀王道贺。陈轸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楚国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可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如此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这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楚国必受大害! 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忠谏,就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军事同盟,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注释】 ①转漕:陆运叫“转”,水运叫“漕” 1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 汉王笑谢曰: ( ) (2) 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 ) (3) 项王嗔目叱之 ( ) (4) 汉王数之( )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楚、汉久相持未决 B.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C. 汉王不听 D. 走入成皋 13.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1)徒以吾两人耳 (2)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3)汉王使人间问之 (4)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A. 两个“徒”字相同,两个“间”字不相同。 B. 两个“徒”字不同,两个“间”字相同。 C. 两个“徒”字不同,两个“间”字也不同。 D. 两个“徒”字相同,两个“间”字也相同。 14. 对“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决雌雄”的正确意思是:决断胜败。 B. “毋徒”是“不要”的意思。 “苦”的意思是使……受苦。 C. 句中的“民”是“人民”,“父子”即是父亲与儿子,意思就是“老老少少的老百姓”。 D.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楚、汉(两军)相争久持不下,项王欲与汉王(刘邦)“决一雌雄”,从而使天下安定下来,独霸天下。 【答案】11. (1). 谢:推辞、拒绝 (2). 披:穿戴 (3). 瞋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4). 数:列举罪状,责备 12. D 13. C 14. B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1) “汉王笑谢曰”翻译为汉王笑着拒绝说,“谢”解释为推辞、拒绝。 (2) “乃自被甲持戟挑战”翻译为就亲自穿戴铠甲拿着长矛出营挑战,“披”解释为穿戴。 (3) “项王嗔目叱之”翻译为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嗔目”解释为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4)“汉王数之”翻译为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数”解释为列举罪状。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楚、汉久相持未决”翻译为楚、汉长久对立,互不相让,胜负未决,“相持”解释为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B项,“项王令壮士出挑战”翻译为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挑战”解释为激怒敌人出来打仗。 C项,“汉王不听”翻译为汉王不听从,“不听”解释为不听从。 D项,“走入成皋”翻译为跑进成皋,“走”解释为跑。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1)“徒以吾两人耳”翻译为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徒”为连词,只。(2)“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翻译为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徒”为副词,白白地。(3)“汉王使人间问之”翻译为汉王派人私下打听,“间”,为私下、暗地里。(4)“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翻译为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间”通“涧”。所以两个“徒”不同,两个“间”也不同。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毋徒’是‘不要’的意思”是错误的。“毋徒”中“毋”是不要的意思,“徒”是白白地的意思。 故选B。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 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吃惊。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 二、默写(4分) 15.(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______”,这是不仁道的;“______”,这是不明智的。 【答案】 (1). 士皆瞋目 (2). 发尽上指冠 (3). 因人之力而敝之 (4). 失其所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瞋”“敝”。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有偿阅读类手机APP,其杀手锏无外乎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来吸引用户阅读平台上的内容和广告。还别说,如此运作模式颇受拥趸,尤其相关APP运营者采取鼓励用户签到、邀请好友、好友阅读奖励等方式,使之 ,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事件。 如果说,此类APP所推出的阅读内容 ,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的确能够读而有获,那倒不失为美事一桩。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有偿阅读类APP运营过程中重“流量”轻“质量”,以致被受众指责传播内容低俗、低质,甚至有些已经触碰法律底线。 ( )。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资讯的泛滥,才使得人们的阅读专注程度与分析思考能力趋于下降。在此意义上,有偿阅读类APP以现金补贴等方式拓展其市场领地固然没错,然而绝不能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责任,不能在这个咨询泛滥的时代 地炮制文化垃圾,干扰甚至戕害人们正常的阅读生活。 今后,有偿阅读类APP能否 ,窃以为,不仅仅看其现金补贴上的实力,还得看它能不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深耕市场。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异军突起 名副其实 无以复加 任重道远 B. 异军突起 货真价实 变本加厉 行稳致远 C. 风生水起 货真价实 无以复加 任重道远 D. 风生水起 名副其实 变本加厉 行稳致远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的确能够读而有获,倒不失为一桩美事。 B. 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的确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 C. 的确受众花费时间、精心阅读后能够读而有获,倒不失为美事一桩。 D. 的确受众花费时间、精力阅读后能有所收获,倒不失为一桩美事。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令人头疼的不是资讯的泛滥,相反,恰恰是无内容可读 B.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无内容可读和资讯的泛滥等情况都是令人头疼的事 C.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令人头疼的不是无内容可读,相反,恰恰是资讯的泛滥 D. 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无内容可读不是问题,而资讯的泛滥才是问题 【答案】16. B 17. B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提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语境中说通过各种方式一下子让它成为现象级的事件,应选用“异军突起”。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货真价实: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语境中说的是阅读内容,应选用“货真价实”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结合语境感情色彩,应选用“变本加厉”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行稳致远:行得稳,走得稳。语境中说这个APP能否运行长久,应选用“行稳致远”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提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选项中,“能够读而有获”与前文“精心阅读”意思重复,排除A、C;D项,语序不当,正确语序为“的确能有所收获”。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后面的句子是“某种程度上,正是基于资讯的泛滥”,对应的句子宾语应该是“资讯的泛滥”,排除AB;从句式上看,突出的内容是“资讯的泛滥”,不是“问题”,排除D。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四、写作(共40分,其中书写分5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茫茫历史长河中,谁是英雄?是在兵临城下之际,不计个人恩怨以老迈之躯夜缒出城屈人之兵的烛之武,还是在强秦铁蹄踏碎中原之时,诀别易水朝堂刺秦慨然赴死的荆轲,抑或是众醉独醒,以身殉国的屈原才是真正的英雄?楚汉相争鸿门一宴,是光明磊落兵败身死的项羽堪称英雄,还是能屈能伸终得天下的刘邦算得英雄? 同学们,对于“英雄”, 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请以“真正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700字。 【答案】真正的英雄 巍巍泰山托举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却也见证着兴衰更替的千朝万代。 滚滚长江澎湃着永不停息的千支万流,却也积淀着无与伦比的古老文明。 滔滔黄河荡涤着古愈千年的丰功伟绩,却也铭记着经久不衰的才人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不乏人才,各朝各代亦不缺英雄。当英雄的生命如流星划破苍穹,却没有随世间喧嚣散落,我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思索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并不伟岸的身影,他伏案灯下,眉头紧缩,目光如炬望向窗外沉沉黑夜。鲁迅先生,他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他满腔愤懑,唯有寄托于文字。强敌如林,他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艰难世事,造就了他的慷慨大义。他的文,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把困难磨成墨,把现实当作笔,挥毫写下一篇篇深刻犀利之作。作为那个灾难深重的时代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为了唤醒沉睡在暗夜里麻木愚昧的国人,他奋笔疾书,针砭时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甚至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因此,英雄未必伟岸,英雄未必抛头颅洒热血,但英雄一定有自己的担当。 英雄在前行的路上往往孤独而寂寞,因为英雄是时代的先行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英雄。1936年在纪念鲁迅大会上,郁达夫无限悲痛地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但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这一席话,让在场所有人为之肃然,也时刻警醒着后世之人。是啊!中华民族每前行一步,都有无数英雄付出了血汗甚至是生命,他们或抛头颅、撒热血;或浴血奋战勇敢前行;或以笔为刀深刻剖析不惜剜掉深植于我们民族深处的毒瘤,给我们新生的希望。这样的英雄我们都不懂得敬重爱惜,我们的良知何在?良心何在? 英雄无疑应该得到大众的敬仰与爱戴,但偌大的中国,不仅需要时代的引路人与缔造者,还需要无数的平民英雄在无数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贡献自己的才智,亿万万人齐奋进,中国这艘巨轮才能劈波斩浪无畏千难万险,载我们驶向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封锁以及各种附加条件,他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不前,却秉承着“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攻坚克难。而今林鸣被称为新时代的英雄,港珠澳英雄。习近平主席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亦要奋勇争先,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新时代的平民英雄。 时代催人老,但每个时代都有担当起时代引路人的重任,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加命题的作文,题目为“真正的英雄”,而前面的材料是对“英雄”的解释。材料中列举了历史中的人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每个人对英雄的认识和看法不同,那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写作的重点,可从多个角度运用发散思维去写。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作者对英雄的认识,同时还要体现出时代性。 立意: 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 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 为英雄鼓掌 素材积累: 1、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刘邦可谓一代明君,韩信更是一将难得。面对汉王的知遇之恩,韩信便许之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然而面对韩信的忠心耿耿,刘邦就是显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为保帝位,他极力削弱韩信的势力,收兵削藩。当时时势三分,项羽、刘邦、韩信各据一方。三者中,韩信最强,声望最高,其谋臣洞察汉王有杀信之念,便劝韩信自立为王,统一天下。然韩信人如其名,重信义,不愿背叛汉王,做忘恩负义的人,仍然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 然韩信虽无谋反之念,刘邦却有诛臣之心。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邦待江山一定,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扣押韩信,最终在萧何和吕后的合谋下,一代名将含冤九泉。但从其身上折射出来的忠信义气却弥漫了整个大汉国土,这就是真正的英雄。 2、衡阳武警消防兵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3、习主席曾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是的,只要我们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英雄。大国工匠陈行行,这位来自我们家乡的29岁青年,以极致的精准向技艺极限冲击,尖端武器装备上的薄薄壳体,通过他的手,产品合格率从难以逾越的50%提升到100%。你说,曾经平凡的陈行行是不是英雄?还有那个44如一日于香港大学打扫卫生被授予“荣誉院士”的袁苏妹,你说站在主席台上微笑的她是不是英雄?还有生命最后一刻首先想到一车乘客安全的司机吴斌,危难时刻把学生推开的教师张丽莉,为了给儿子换肝而每日暴走的妈妈陈玉蓉……这一个又一个感动着我们的平凡人若不是英雄,那么,这个世界谁又是英雄呢? 层次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一中心论点从“英雄一定有自己的担当”“英雄无疑应该得到大众的敬仰与爱戴”“要奋勇争先,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新时代的平民英雄”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