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 全国高三统一联合考试 语文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8届 全国高三统一联合考试 语文卷

1 / 22 2018 年全国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容或者 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对于理解二者的关 系很有意义。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 有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据记载,古埃及的医学 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之眼”崇敬为守护与 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 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幻想和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幻想能够使之 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 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 些动物因为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 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将绘画艺术和 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创作了一系列详细记录人体结 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近代以来,将艺术与科学联 系在一起的还有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英国优秀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童年时期恰好是 牛顿确立经典力学并在数学和天文学、光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时代,他在诗中这样 赞美牛顿:大自然及其规律,隐匿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一切变得光明。不仅 是诗人,思想家们还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赞美科学,比如托马斯·莫尔以水手对话的形式写 成幻想小说《乌托邦》,书中的“乌托邦人”竟然掌握着当时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并广泛地 加以运用。空想主义者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也描述了公有社会里所拥有的先进科学和 技术。 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从 20 世纪后期直到今天,现代科学和 当代艺术又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和近代的结合方式呈现给世界,二者交融的侧重点不仅在 于内容或者形式,更在于成果的相互利用,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 社会的广泛渗透。首先,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多种科技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各类艺术形式无 2 / 22 不充分利用科学,尤其是当代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们正是巧妙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塑造 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 求。当然,科学和技术不仅是手段,很多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就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性。比如 数学家们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奇幺了迷离,这种全新的艺术格调带给人 们以对称与和谐的美感。其次,科学自身的发展与普及也需要艺术家的帮助,只要留意就会 发现在很多国家的城市里都有艺术家们参与科学普及和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两翼。当科学与艺术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必将 散发出无尽的光彩。 (摘编自《讨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医学史上的“贺鲁斯之眼”、法老的陵墓、把大地驮在背上的动物这些史料中,可以 看出古代科学与神话近乎自然的融合。 B. 文艺复兴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兴起,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小说《乌托邦》《太阳城》和蒲 柏的诗歌都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价值。 C. 为了充分地利用现当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巧妙地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 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 D. 数学家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显示出全新的艺术格调, 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2. 下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从古至今社会生活中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许多具体实例,论述了科学与艺术之 间的关系。 B.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艺术广泛渗透,这是文章论述当代艺术与科学结合呈多元化和复 杂化的前提。 C. 文章中三个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证重点,始终与二者结合交融的内容或 形式有关。 D. 文章按照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的顺序,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 不同的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对人类历史阶段性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不断加强、不断深化的 3 / 22 过程。 B. 如果没有现当代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就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 需求。 C.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们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 必然。 D. 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 路径。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 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 项,根据文意,只有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具备艺术与科学研 究的双重价值。C 项,前后分句逻辑关系错误。D 项,“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于文不符,不是“科技手段”,而是“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 点睛: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 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选项内容,到原文 去找依据。B.科技与艺术广泛渗透,不是“前提”;科技向社会广泛渗透才是“前提”。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条件与结论不匹配。寻找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必须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都不断 提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马陈仓 墨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4 / 22 条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 风无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粘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 回忆。 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条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愧疚地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凄迷中又重重地碰杯。刚仰脖灌下一口酒:“大哥,我还是那句 老话,成个家吧。” 强说:“哥不是不想成个家,弟知道,子弹打在了那地方,哥已是个废人……” 刚的眼图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 亲的刚,让刚转交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强要刚答应他永远保守秘密……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 者,飞燕跟了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 少,一条条突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锃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 杯盏交错,不觉已是夜半,浓烈的酒香仍四溢着无孔不入。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 两条汉子的脸膛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辉灿烂。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 “你,你你监狱里,有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 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 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 舍的人,现在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 5 / 22 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 落在杯盘狼藉的桌面上…… ……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 退守到一个无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 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的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样齐刷刷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 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刚快快撤退。然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窜而出。强纵身扑向 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 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儿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 窗帘边越窗而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 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尴尬地趴卧在床头上。刚浑身一个激灵,一把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 我大姑唯一的孙子,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 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 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 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的理由,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眼睛…… 大哥,匆匆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你所拨打的用户 已关机。刚飞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省城直达涅阳的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 路啊。 (选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 2017 年版)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6 / 22 A. 开端通过枪声、硝烟、小道和血腥等描写再现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将真实情状 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 “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微 妙的潜台词,又成为情节承转进程中的一个个节点。 C. 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的原委、吐 露内心的纠结和情感,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 D. 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及比喻、比 拟等修辞手法,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5. 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 6. 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A 5. 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有利于揭出“法理”;以“回忆” 为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表现战友“情义”。设置双线,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有利 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明、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 事内容更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意思答对即可) 6. 以此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强的留言,起到呼应标题的作用;在人物刻画上,使既有情 有义,又坚持原则的模范监狱长的形象跃然纸上;在立意上,突出法理战胜情义的“反腐倡 廉”主题,画龙点睛。(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 境。A.“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分析判断错误。小说开头是对过去战争经历 和场景的回忆,并非“主观幻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 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题详解】 7 /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线索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先找到明线和暗线,然后结 合文本内容分析线索的作用,根据理解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有利于揭出 “法理”;以“回忆”为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表现战友“情义”。设置双线,将历史 和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明、 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事内容更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小说结尾,考生要注意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作 答本题,根据理解本题可以作答为,以此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强的留言,起到呼应标题的 作用;在人物刻画上,使既有情有义,又坚持原则的模范监狱长的形象跃然纸上;在立意上, 突出法理战胜情义的“反腐倡廉”主题,画龙点睛。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 有 50 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 71 个国家的 约 400 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 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 8 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 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 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 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 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 41 所学校,举办过 67 场会议、11 次培训,组织过 15 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 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 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 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 年 12 月 9 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8 / 22 2006-2014 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 年至今,孔子学 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 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 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 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 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 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 2004 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 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 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 2020 年,该 学院将拥有 1000 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 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 1 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 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 年 3 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 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 9 / 22 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B. 2009-2014 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 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 到 2020 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 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 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 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 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 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 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 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 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9. 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案】7. D 8. DE 9. 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 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意思答对即 可)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 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 析。D.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 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 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8 题详解】 10 /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这是考查学 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 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 信可读。B 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 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 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 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点睛: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 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 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局部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关于创办孔子 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考生要根据对材料一和 材料四的理解作答本题,根据理解可以作答为: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 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 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 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 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 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 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 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 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 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 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11 / 22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 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 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 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 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 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 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 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 “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 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答案】10. D 11. D 12. A 12 / 22 13. (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 人骑马追他。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 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 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 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 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 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 项进行比较分析。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 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 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 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征”征 召、“并”都。(2)“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 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 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 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 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13 / 22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 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 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 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 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 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 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 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 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 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 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 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 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 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 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 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 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 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 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 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 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 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 受这样的赞美。”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4 / 22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 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 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 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 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冲淡。 E.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15. 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 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4. DE 15. (1)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 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 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 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2)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 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 项,“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都被眼前的 悲凉与凄怆冲淡”的理解有误,从“画省香炉违伏枕”的诗意看,诗人仍深情追怀往昔在朝 为官的生活,一个“违”字,道出了万千遗憾。E 项,诗的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 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题干的理解“眼前的景物 15 / 22 与心中的思念”,同时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手法的把握赏析诗句,根据理解可以作答为:第一 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 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 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 慨。手法赏析: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答案】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2). 雪上空留马行处 (3). 惑而不从师 (4). 其 为惑也 (5). 终不解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 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惑”。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 别字。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和谐之源,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不厌其烦....地排 查安全生产隐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歌唱类选秀节目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但近年却是风光不再,《超级女声》偃 旗息鼓,《我型我秀》虽逆市而上,但效果显然差强人意....。 ③受助学子纷纷表示,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自强不息,不孚众望...., 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将来成为爱心和善举的传承者。 16 / 22 ④有些译者试图忠实于近体诗的格律,采用早已过时的英译格律,削足适履....,结果适得其反, 既丢弃了原诗作的精神,也吓跑了新时代的读者。 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将课文肢解成几个部分,然后逐段讲解,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 感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⑥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产出国家,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 “弯道超车”的跨越,带动中国品牌方阵不断壮大。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也 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 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着 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 总长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 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 为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高校将有 序推进实施,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类 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 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不 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使用正确。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不合语境,语 境表达是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使用错误, 语境说这些学子定会克服困难,自强不息,不会让人失望。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 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使用正确。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 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望文生义,语境表达学生会忽略整体,关注局部的 意思。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使用正确。故选 B 项。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 17 / 22 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 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 项,两面对一面,“有没 有”“是否”与“瓶颈”不统一。B 项,动宾搭配不当,“建设”不能同“氛围”搭配。D 项,不合逻辑,应去掉后一个“高校”,因为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承前省,是“中国”。 故选 C 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 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 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 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 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 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 “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 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 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 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每个人的成功,都与自己原本的基础以及付出的努力有关。如果你本来基础好又能不断努力, 那你肯定能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下列四项中,与上文所表达的意思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某人基础好但不肯努力,因而没有能够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B. 某人基础不好但能够不断努力因而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成功。 C. 某人基础不好而且也不肯努力,但他却比别人更早获得了成功。 D. 某人基础好而且能够不断努力,但是他获得成功却比别人更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句的逻辑推理能力,考生要注意文段中的条件是基础好且很努力, 结论是比别人更早的获得成功。D 项,条件与上文一致而结论截然相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18 / 22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_________________,食品的营养品 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 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 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_,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 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 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 (2). ② 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 (3). ③ 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 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 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第一处,根据 后文文意说的是食品的成分,所以第一个空填“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第二处根据前文 文意是对食品配料营养价值的分析,所以填写“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第三处是对上 面文句的总结,所以填“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 21.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树人中学 40 周年校庆邀请函 尊敬的校友: 风雨沧桑 40 年,薪火相传一甲子。今年,树人中学将迎来诞辰 40 周年。为了弘扬树人 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和校友力量,促进学校发展,我校决定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 为主题,于 2017 年 7 月 9 日(周日)在学校举行 40 周年庆典活动。我们热忱邀请您亲自莅 临,共襄盛举! 专此诚邀,叨扰望谅! (庆典活动相关安排我们将另行告知) 树人中学 40 周年校庆等备组 2017 年 6 月 8 日 【答案】①“一甲子”指 60 年,用在此不妥,可将“一甲子”改为“数十载”;②“诞辰 40 周年”语序不当,可改为“40 周年诞辰”;③语序有误,“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 梦’为主题”应置于“举行”之后;④“亲自莅临”应删去“亲自”;⑤“叨扰望谅”不恰 当,可改为“敬祈惠允” 19 / 2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从语言的得体、语词的语法、 语言的谦敬上去理解语段,同时要注意题干中说的“五处不妥当”。根据对文段的理解,“一 甲子”属于用词不当,“诞辰 40 周年”语序不当,“亲自莅临”属于赘余,“叨扰望谅” 属于谦敬失当。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 克思) (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幸福” 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符合演讲词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简单就是幸福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简单就是幸福》。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风景宜人的海边,生活着一位渔民,每天悠闲自得地在海里捕鱼, 回家的路上总爱吹吹口哨,哼哼小曲,过得好生自在。一天,渔人织着渔网,唱着小曲,行 色匆匆的路人见了,看不过去了:"你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多捕点儿鱼?"渔人问:"为什么?" 路人答道:"多捕点儿鱼,多赚点儿钱,将来搬到大城市生活,那儿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 会,能赚更多的钱,等你退休了,就可以回到海边,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渔人淡淡一笑, 哼着小曲,继续悠闲地编织着渔网。听完这则故事,人们会问:"幸福究竟是什么?" 知足的人会幸福。人生好比是一段旅程,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人,他们在乎的 是目的地,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终点,于是气喘吁吁,匆匆忙忙赶到目的地,结果在不经 意中错过了人生旅途中许多迷人的风景。另一类人,他们并不刻意要到达哪里,脚随心动。 20 / 22 一路上走走停停,花香、鸟语、清风、明月,都让他们留恋、心动不已。在与自然亲密的接 触过程中,他们收获了轻松、自在和满足。前不久和好朋友聊天,谈到了幸福。朋友有稳定 的工作,城里有套房子,家中有疼她的好老公、乖巧可爱的女儿、健康的父母,身边有贴心 的朋友,小日子也是过得红红火火,这下该幸福了吧。朋友说:"貌似这个社会有钱才叫幸 福。"接下来又要问了:"多少钱才叫有钱,才叫幸福?"忙碌的初衷是寻觅幸福,灵魂在匆忙 的赶路中,也会困倦。人们穿梭于钢筋水泥、灯红酒绿之间,累得喘不过气,究竟是为了什 么?当有一天,累趴下了,才发现,对物质的欲望无止境,学会知足,带着灵魂轻松上路, 才会感到幸福。 感恩之心常伴,幸福之感常随。一个心存感恩之心的人,总能从平淡生活之中,觅得幸 福的滋味。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父母总是尽力把最美好的一切给我。2008 年地震, 家里房屋受损,墙壁出现裂痕。政府鼓励翻修,并给予经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但父母考 虑到我要上大学,会有很大一笔开销,就放弃了那次很好的机会。怀揣着梦想,带着父母的 期望,我顺利考上了师大。就读于陕师大免费师范专业的我,心怀感激的享受着国家对于免 费师范生的优惠政策,在大学里,注重专业课学习,教师技能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许是缘分,毕业后来到了城固二中。从郑重签下协议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二中是我 的第二个家,会为这个家的繁荣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带着一份感恩、一份执着,我勤勤恳 恳地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有时也觉得辛苦,但父母的肩膀永远给我最温暖的依靠,母校的厚 望成为我前行的不竭动力。工作的这些日子以来,校领导对我们新进教师的关心、注视,同 事间的团结、互助,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与配合,以及后勤工作人员服务的热情与周到,点滴 人情味,传递着浓浓的爱,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还记得去年冬天,重感冒,嗓子说不出话, 学生一句:"老师,我们需要你"简简单单几个字,是那么的暖人心,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有效。 他们的信任与期待,日后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不断前进。感谢他们,让我 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幸福。 简单,就是幸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梭罗瓦尔登湖 垂钓,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仓央嘉措白鹭踏雪,莎翁天地一沙鸥,苏子一蓑烟雨,王 维清泉石上流,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生活彷佛也成为了奢侈。这个时代需要人们投 身于自己的事业,但也需要像他们这般诗意的生活,在纷繁世事中仍有一颗宁静、闲适的心, 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又幸福。人的一生,在匆忙间行走。每天不断的奔跑中,常常会觉得自己 很累,太多的烦恼也只能在梦中忘掉。有的时候,很累,晚上躺在床上,只是想打个小盹, 之后再忙手头上的工作,可是不知不觉中睡到第二天早上。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总能把 21 / 22 我从睡梦中唤醒,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空气,夹杂着阵阵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深 深呼吸,这世界依然美好,迈着轻盈的步伐,又开启了新的征程。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不需要有太多的波澜,太多的起伏,只是每天都要不停地奔跑,困了、累了就放慢脚步,停 下来歇歇,听听鸟语,闻闻花香,观观日出,赏赏明月,然后再上路。奔跑、停歇、继续奔 跑,一切都是追寻幸福的过程,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不用过多的苛求自己,做到最好的自 己,顺其自然就好。复杂的人生简单过了,这就是幸福。 谢谢大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则语句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结合所给语句进行准确的理解 和审题立意,(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根据理解习近平认为的观点是“奋斗赢 得幸福”。(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高尔基认为 自觉性是对幸福的美好诠释。(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 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认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是深度,也就是说是人的品质和精神。(4)人 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马克 思认为人的幸福是为他人的幸福而付出。(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歌德 强调的是人格,即为人的品质,这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重合。(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 花扑鼻香。(黄檗)。这句话的观点是人生的成就是来自刻苦奋斗,这和习近平主席的思想有 异曲同工。根据对以上句子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刻苦、奋斗、品质、奉献、执着等角度进行 立意写作。同时考生要注意作文的要求是写一篇演讲稿,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 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 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 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 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奋斗”“自觉追求”“深 度”“为他们”“人格”“寒彻骨”,考生注意抓住这些关键词进行立意,同时注意要求是“合理 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稿”。 22 / 2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