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传记教案(全国)(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传记教案(全国)(5)

‎2018届一轮复习 传记 教案(全国)‎ 传记探究类题目怎样稳又新 传记探究类题目一般设置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态度、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等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考生解答探究类题目时,常常把握不好探究方向,探究点不够准确,探究不够深刻。‎ 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态度 常见 设问 ‎①×××认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②就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③结合全文,评价×××的看法。‎ 思维 定向 ‎①从传主观点入手:从传主的事迹中,从最能表现传主个性的细节中,从作者的褒贬中,把握传主的观点倾向。‎ ‎②从文本入手:利用原文信息,找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③从生活现实入手:合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迁移。‎ ‎[例1]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第2讲[例2]),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分)‎ 答: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题干“谈谈你对观点的看法”可知,本题考查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态度。‎ ‎(2)审隐含 由题干中“天下”“匹夫”“有责”可以看出,本题要从“救世”“家国情怀”的角度探究。据此,可由全文搜索相关重要词句。如:“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从传主观点入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角度二:从文本入手。从找出的关键句看,这句话体现了顾炎武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 ‎(3)角度三:从生活现实入手。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即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 ‎[规范答题]‎ ‎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如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或东奔西走或著书立说等;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顾炎武曾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等等;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如抗日战争时期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中包括了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息,如林则徐、谭嗣同等。‎ 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中“人生价值”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价值取向,应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作者或传者的情感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它集中体现在文本中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上。‎ ‎“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产生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属于历史性的;另外也包括文本本身与当代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属于现实性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文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上。‎ 常见 设问 ‎①有人认为×××(传主)的×××观点×××?请结合相关材料或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②×××的×××看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意分析。‎ ‎③作者写此文有何用意或目的?‎ 思维 定向 ‎①从重要阶段入手:特别关注作者详细记述传主的某人生阶段,这是探究评价传主社会价值的重要入口。‎ ‎②从时代背景入手: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影响传主成长的因素中揭示传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从重点语句入手:关注抒情、议论句,从这些句子中体悟作者传达出的传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例2] (2013·山东高考)阅读《定和是个音乐迷》(文本见第1讲[典例]),完成后面的问题。‎ 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 ‎ ‎ ‎ ‎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题干中的“经历”“启示”“认识”可知,本题考查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审隐含 由“启示”可确定本题着重阐发传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从传主重要人生阶段入手。第③段详细写西洋朋友与传主的交往,这一详细记述体现了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 ‎(2)角度二:从时代背景入手。第②段写图案画在中国美好的前景,传主改学音乐,体现了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第④段写战乱背景下,传主不改志向,体现了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 ‎(3)角度三:从重点语句入手。第⑤段的议论句“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体现了作者要传达的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 ‎[规范答题]‎ ‎(1)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2)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3)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4)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常见 设问 ‎①×××的作品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②×××在××方面具有×××特点,请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思维 定向 ‎①从表现传主入手:为表现传主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 ‎②从表现主旨入手:有利于表现主旨,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③从选材组材入手:体现在选材的典型性和组织材料的灵活性上。‎ ‎④从读者入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阅读的兴趣,增强真实性。‎ ‎⑤从时代背景入手: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作品的影响思考,做进一步地深化理解。‎ ‎[例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叶笃正:呼风唤雨,气象之侠 ‎ ①“呼风唤雨”这个词,多用于形容那些行走于江湖、出没于山林、身手不凡的“侠行客”,金庸小说中不乏这样的人物,一腔热血,满身武艺,铁骨柔肠。‎ ‎ ②“呼风唤雨”也常被引来形容气象学家。观天象,识云气,寻规律,定行止,这就是气象学家干的活。气象研究者的目标,似乎就是要把自然的天气现象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侠”之兴味,正在其中。获得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就是这样一位“侠”。‎ ‎ ③巧得很,治学严谨的“大侠”叶笃正,在业余时间恰恰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和梁羽生是他的最爱。欣赏武侠小说,领略侠者风范,抛开科学家的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离奇惊险的侠客处境中,一路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叶笃正说:“脑子必须用,否则会生锈,如果绷得太紧了,弦就要断,因此要张弛有度”。瞧,一张一弛,又是侠之风骨。‎ ‎ ④“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藏高原气象,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后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⑤侠客擅智,智的深邃在于能集各门派之所长,兼容并包。叶笃正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即是如此,不仅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阻塞高压天气系统的生成、维持和移动提供了一种动力学解释,为气象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 ⑥叶笃正的侠智“秘籍”还有: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 ‎ ⑦侠之能者,呼风唤雨;侠之杰者,古道热肠。金庸在他的小说中所标榜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叶笃正便是一位爱国侠者。1950年,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冯慧在美国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 ⑧回国后,叶笃正的科研条件远没有在美国那样优越。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工作地点是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提起当初白手起家的经历,叶笃正似乎不觉得苦,而是沉浸在当时踌躇满志的情绪中。‎ ‎ ‎ ‎ ⑨叶老一生都在默默地为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以一个气象学家的独到眼光关注着我国的经济与民生,关注台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自然灾害后的保险索赔,研究可以量化的未来,让人不能不叹服和尊奉他为科学领域的侠之大者。‎ ‎ 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改革开放,使进入古稀之年的叶笃正将气象研究的眼光,从祖国,从一国的经济,一国的民生,一国的环境发展超脱出来,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将侠者的境界提升到了极致。如今说起“全球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也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这些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只是普通人还意识不到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就连一些气象专家也说,“什么全球变化不全球变化的,关我们什么事,它要变就让它变去好了”。叶笃正顶住了不被认可的压力,将这一气象研究事业推行到底。‎ ‎⑪正是因为有这样大侠大智的胸襟,2003年,叶笃正又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可以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牵制了人类的活动,这种彼此的交叉互动,会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返回的困境,人类必须限制自己的行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此,叶笃正将中国的气象研究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 ‎⑫叶笃正以他毕生的侠行,刷新了人们的传统侠义观。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 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这样写的意图。(6分)‎ 答:  ‎ ‎ ‎ ‎ ‎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考点 由题干中的“特色”“认识”可知,本题考查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探究能力。‎ ‎(2)审隐含 题干中的“写作特色”“结合材料”表明,探究首先要筛选出文本有关特色的重要词句,然后据此进行深度思考。‎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提示,结合文本补写空缺处,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1)角度一:从表现传主入手。写传主业余喜欢阅读武侠小说,这样多方面刻画传主,使传主形象更丰满,更具真实性。‎ ‎(2)角度二:从表现主旨入手。写传主,就是要弘扬传主身上的某种精神,如第⑫段中“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笃行忠正,此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这一语句就体现了传主“笃行忠正”的新时代侠客智慧和胸襟。‎ ‎(3)角度三:从读者入手。读者对“侠客”是感兴趣的,这样就拉近了读者与传主的距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规范答题]‎ ‎(1)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视角独特,从“侠客”的角度刻画叶笃正这位气象科学家。(或比喻,把气象科学家比为“侠客”。)‎ ‎(2)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①拉近读者与科学家的距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写叶笃正喜欢武侠小说,多方面刻画人物,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具真实性;③引导读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学习叶笃正“笃行忠正”的新时代侠客智慧和胸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