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语文十二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语 文(十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同、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这种以道为本体存在,在空间意识上建构一个永恒的“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表现,惟有山水画特殊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表达。道家对自然的直观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神秘的一面,直至后来披上了禅宗的外衣。 禅宗是佛教中惟一推动山水画发展的部分。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但是禅对人生及宇宙的直觉体验,“顿悟”其中的奥妙玄机,比道家略高一筹。禅的神秘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无视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公式主义即任何约束和限制的东西,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这给画家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禅宗还主张“心造万物”,强调心是物质世界的主宰。这些观念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画家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收束,由心主宰画面中天地间万物。禅宗对有限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的体验,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更灵遥的意境。 (摘编自周小平《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山水画的特征,也是其创作前提。 B.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对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最基本的文字表述,该哲学是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 C.通过对自然景物韵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这是“以形媚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D.在禅宗的影响下,画家们作画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在整个作画过程中,由心主宰画面中的天地万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山水画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决定了它不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 B.因为禅的实质是“释迦其表,老庄其实”,兼融两种哲学思想之长,同时禅对人生及宇宙是直觉体验,所以比道家略高一筹。 C.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D.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对山水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禅宗更将其推向了更灵远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是因为西方山水艺术的出现远远先于中国的山水画,但后来被扼杀、中断了。 B.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是需要使主客体完全融合。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主要从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中转化而来。 C.“禅”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禅宗象征着绝对的自由,这一点与道家思想有所契合。 D.唯有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能够使“质有而趣灵”的空间艺术得以实现,这使中国的山水画在空间艺术表现上无法超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映16天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便已突破33亿元,猫眼对该片最终票房的预测,也达到了47.5亿元,这部国产动画片的成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以称为“奇迹”。 国产片突围并制造“奇迹”的两个原因,一是要原创不要跟风,二是要有恒心、耐力,拿出足够优质的作品,类似的例子有许多,比如《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大圣归来》等高票房电影,无不符合这两个标准。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热映之后,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其中有观点认为,影片通过刷新哪吒的形象创造了新的神话人物的看点,但在人物性格与故事逻辑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缺憾与瑕疵。而影片之所以能够大卖,在于它把握住了当下主流观众的脉搏,任性但是关键时刻有原则的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是符合时代情绪与年轻人价值观的,在这版新哪吒身上,许多人看到了自己。 在为《哪吒之魔童降世》鼓掌的同时,人们更应该脱离对单一作品的关注,仔细想想国产电影的成功如何才能做到不依靠“奇迹”来壮胆,而是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形成一个可以良性长久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2019年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材料三: 2019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国内票房突破49亿元,其官方衍生品也启动众筹。 通过计算四家官方授权衍生品的销售额可见,《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公开的衍生品销售额超1800万元,已经刷新了中国电影衍生品总额新纪录。 不过,相比海外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电影衍生品市场的表现,仍属稚嫩。比如,票房达到9亿美元的美国动画电影《忍者神龟》,其衍生品销售额高达10.6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电影行业的票房预见性还很欠缺,在不能够保证票房的前提下,自然没有过多精力投入衍生品的开发。而在好莱坞,“衍生品及版权开发”已经是一部电影的完整生态链的一部分。 截至10月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国内票房已突破49亿元,但官方衍生品还在众筹当中,其中大部分产品显示还未出货。 (摘编自2019年10月7日“澎湃新闻”) 材料四: 在购物平台网站搜索“哪吒”,销量最好的前8位都是直接将哪吒的头像印制在不同的商品上,比如哪吒夸张表情的头绳、徽章装饰、汽车贴纸,还有帽衫和抱枕。一款模型套件售价最贵,达到69元,其余商品售价均未超过59元。 销售冠军是一款橡皮筋头绳。商品网页上,众多黑体字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表情包头绳”被特意标红。数据显示,这款12.8元的头绳组合销售量超过1.5万。评价中不乏吐槽的声音,“特别喜欢哪吒的表情,但是质量不是很满意”“有好有坏吧,做工不好”。一位买家直言:“因为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冲击奥斯卡,所以下单买了头绳,就是凑个热闹。” 这样的“哪吒”能火多久?业内专家直言,老传统盘活的关键是触动现代人的心,跟风式的产品只能是昙花一现。 (摘编自2019年10月10日《北京晚报》) 4.下列不属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高票房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要原创不要跟风,团队有恒心、耐力。 B.刷新哪吒的形象,创造了新的神话人物的看点。 C.哪吒形象符合时代情绪与年轻人价值观。 D.《哪吒之魔童降世》冲击奥斯卡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和增速2014—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基本呈下降趋势,2019年均出现强势反弹。 B.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带动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在票房收入和增长率方面都一定能够创造新的纪录。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进行论述,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票房,材料三侧重于分析衍生品的开发。 D.材料三和材料四均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文创产品进行论述,材料四主要运用列数字的方式,材料三除了列数字还运用了对比。 6.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让国产电影市场更强大。(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那儿只有黄土,不见平坦的塬地。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清楚。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就好喽。破老汉总是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破老汉只带着七、八岁的留小儿过活。破老汉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大伙都说:“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オ唱得好山歌。”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赶着牛回村,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 清明节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破老汉带着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在那个地方,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老乡让我喂牛,我心里很感动。 每天晚上,破老汉和我都要在饲养场上呆到十一二点,一遍遍给牛添草。留小儿跟在破老汉身边,寸步不离。她的小手绢里总包一把玉米粒,破老汉用牛吃剩下的草疙节打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饲养场。留小儿把玉米埋在烧尽的草灰里,用树枝拨来拨去,“啪”地一响,爆出了一个玉米花。那是山里娃最好的零嘴儿。 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 “真个是在窑里看电影?” “不是窑,是电影院。” “前回你说窑里。” “噢,那是电视。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 “她歪着头想,大约想象不出,又问起别的。 “啥时想吃肉,就吃?” “嗯。” “玄谎” “真的。” “成天价想吃呢?” “那就成天价吃。 这些话她问过好多次了,也知道我怎么回答,但还是问。 “你说北京人都不爱吃白肉?” 她觉得北京人不爱吃肥肉,很奇怪。北京的神秘,对她来说,不亚于那道银河。 “山里的娃娃什么也解不开。”破老汉说。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他三七年就入了党,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他常常讲起广州:霓虹灯成宿地点着,广州人连蛇也吃,到处是高楼,楼里有电梯……留小儿听得觉也不睡。我说:“城里人也不懂得农村的事呢。” 喂牛,苦不重,就是熬人,夜里得起来好几趟。五更天给牛摔料,牛埋下头吃得香。我坐在牛槽边的青石板上能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不是看见全聚徳的烤鸭,就是掉进了什制海的冰窟窿。碰上下雨下雪,破老汉和我就躲进牛棚。牛棚里尽是粪尿,连打个盹的地方也没有。那时候我的腿和腰就总酸疼。 “倒运的天!”破老汉骂,然后对我说:“北京够咋美,偏来这山沟沟里作什么嘛。” “您那时候怎么没留在广州?” 他瞪着眼睛愣半天。“唉,毬毛擀不成个毡,山里人当不成个官。”他说,“我那阵儿要是不回来,这阵儿也住上洋楼了,也把警卫员帯上了。山里人憨着咧,只要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儿也不胜窑里好。毬!要不,我的留小儿这阵儿还愁穿不上个条绒袄儿?”他说他给刘志丹抬过棺材,守过灵。说完,老唱起来:“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乡亲们捎给我小米、绿豆、红枣儿、芝麻……我认出了一个小手绢包儿,我知道那里头准是玉米花。十年后,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 “你爷爷还爱唱吗?”我问。 “一天价瞎唱。” “还唱《走西口》吗?” “唱” “不是愁了才唱吗?” “咦?!谁说?“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根据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编)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对“座座黄土山”的奇想与破老汉带笑的接话,是以幽默的笔法呈现沉重的内涵,读来并不轻松。 B.适时地插入山歌也是这篇小说独特之处,作家借助山歌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内心情感。 C.破老汉对新中国的建立有贡献,但革命胜利后他因恋家而放弃城市生活返乡,这说明他有很重的小农意识。 D.“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集中。 8.小说叙写了“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9.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11.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C.信陵君与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礼贤下士,广招门客。 D.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文中的长者就是指年长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陵君礼贤下士,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食客竟达三千人。诸侯因公子贤能,宾客众多,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B.信陵君虚左以待,亲自驾车迎接侯生,侯生径直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可是公子手握缰绳更加恭敬。 C.侯赢为成就信陵君的名声,故意去拜见朋友,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人们看到公子替侯生驾车,公子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 D.侯赢成为信陵君的上宾,又把朋友朱亥举荐给信陵君。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内心责怪侯赢。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5分) (2)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轮孤月徘徊,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想到了离人的相思。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人士进入乡村,共同 乡村的空间愿景。其中尤为媒体所渲染的,是都市中产阶级对乡村空间的建设。都市中产阶级的乡村空间建设呈现出了两种社会想象:一种是将乡村空间当做都市“飞地”,通过理想的家庭秩序与空间来 都市价值的侵蚀与令人窒息的都市空间,以此实现理想的城市-乡村共同生活的状况;另一种则是试图对抗现代主义与理性对于生活的宰制,在建设者的明星效应、政策的推动和旅游经济的 中实现了对乡村物质空间的改造。然而,( );文化启蒙者是后者试图使用的身份,以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然而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源于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更丰富的乡村想象则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 防御 困惑 意犹未尽 B.塑造 抵御 蛊惑 戛然而止 C.打造 抵御 困惑 意犹未尽 D.塑造 防御 蛊惑 戛然而止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使前者的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 B.前者的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使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 C.前者的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 D.乡村空间不仅未弱化前者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反而成为“新的租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后者试图以文化启蒙者的身份,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然而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B.后者试图以文化启蒙者的身份,对乡村空间做出器物性改造,进而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但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C.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后者应着力凸显文化启蒙者的身份,以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 D.重构村民和自然、历史的关系,方能凸显后者文化启蒙者的身份,而对乡村空间所做的器物性改造,只能打捞出文化余脉作为奇观存活于“乡愁经济”之中。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21.阅读下面网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继日前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冯家聪等5人涉孙小果案的违纪违法问题后,12月15日,19名涉孙小果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职务犯罪案公开宣判。 “绝不姑息,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19人获刑,不仅让人看到了相关部门一查到底的决心,更感受到一查到“顶”的果决。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全国扫黑办将孙小果案列为重点案件,由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依法加快孙小果案办理进度,切实把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就给公众吃下了法治定心丸。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无论法治信心还是法治信仰,都不是凭空而成,它体现在对每一个案件公平审理上,体现在遏制司法腐败上,体现在通过扫黑除恶维护公平正义上。从湖南“操场埋尸”案,到孙小果案,相关部门不仅回应了舆论关切的问题,更维护了公平正义,不仅提振了公众的法治信心,更塑造了公众的法治信仰。 结合材料事例,用假设论证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80个字左右的话来论证“奉法者强则国强”的观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这句话可以启发人们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B项,“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注意原文“包括”一词,说明“非拟人的自然哲学”是山水画出现的前提之一。本句表述以偏概全。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偷换概念,原文“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B项,“兼融两种哲学思想之长”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同时“所以比道家略高一筹”属于断章取义;C项,原文“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这里故意扩大“画家”的范围。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强加因果;B项,原文“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主要精神”不等于“主要”发展来源;C项,根据第三段第三行提到作画时受道家思想影响,力求达到自由境界与禅宗象征着绝对自由有契合之处,可知C项正确。D项,“这使中国的山水画在空间艺术表现上无法超越”,原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4. 【答案】D 【解析】D项,因果倒置,“高票房”应该是“冲击奥斯卡奖”的原因之一。 5. 【答案】A 【解析】“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和增速2014—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错误,单从增速看,不具有这种趋势,2014—2015年下降,2015—2016年上升,2016—2017年下降,2017—2018年上升。 6. 【参考答案】①影片制作上,要原创不要跟风,要有恒心、耐力,拿出足够优质的作品,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形成一个可以良性长久发展的市场;②加强票房预见性,加强衍生品的开发,打造电影完整的生态链;③不盲目跟风,通过触动现代人的心盘活老传统。(每点2分) 【解析】答题时不要抛离原文,根据原文的内容谈看法。此文材料一主要从影片的制作谈票房,材料三和材料四主要谈衍生品的开发,材料三重点谈应该开发衍生品,材料四重点谈应该如何开发,由此可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概括,概括时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一是要原创不要跟风,二是要有恒心、耐力,拿出足够优质的作品”“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形成一个可以良性长久发展的市场”“目前,国内电影行业的票房预见性还很欠缺……‘衍生品及版权开发’已经是一部电影的完整生态链的一部分”“老传统盘活的关键是触动现代人的心,跟风式的产品只能是昙花一现”等。 7. 【答案】C 【解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很重的小农意识”分析有错,应为“参加革命的纯洁与对家乡的热爱”。故选C项。 8. 【参考 答案】人物塑造上,表现留小儿的天真、可爱与对北京的好奇、想往;表现手法上,与较为富足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表现陕北人民生活的贫困;主题思想上,表现贫困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小说主旨。情节结构上,与文末我对留小儿的问话形成呼应。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小说结构的能力。分析时,先概括小说情节所表现的内容,然原来再分析作用。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④表现小说的主旨。⑤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叙写了“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的情景的作用。人物塑造上,留小儿只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能表现留小儿的天真、可爱与对北京的好奇、想往。在情节上,与下文写较为富足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文章结尾我和留小儿的对话照应。在表达主旨上,表现陕北人民生活的贫穷和穷苦人渴望过上美好的生活。 9. 【参考答案】写环境有地域性。沟壑纵横,全是山峁,植被稀疏,是陕北地貌特征;清明风沙大,黄土蔽天,是陕北气候特点;人们住的窑洞,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民居。人物语言多用方言。“白”发“破”的音,是陕北的口音;把孩子说成“心儿”,把撒谎说成“玄谎”等都是方言。嵌入了地方民歌。《走西口》等民歌是陕北特色的民歌,反映当地的历史与生活。反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风物。为纪念介子推,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而且称白馍为“子推”;人们吃的小米、绿豆、红枣儿等,是陕北的地方物产。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举出三处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不同的例子,并分析。答题前,考生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抓住文中具有地域性描写环境,然后加以分析,分析其特色。举出三例即可,注意,三处特色不要相同。小说的故事背景就是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那儿到处是黄土,地域特色鲜明。如,环境气候特点,“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再比如,陕北人住的房子也有地域特色,他们住的是窑洞。陕北的语言也有特色,如“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说小孩是“心儿”,“玄谎”是说谎的意思。喜欢唱具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如《走西口》等。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魏有隐士曰侯嬴”,“隐士”是主语,“曰”是谓语,“侯嬴”是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D;联系上下文可知“公子闻之”的“之”指代侯赢,“往请”、“欲厚遗之”的主语都是“公子”,“不肯受”的主语是“侯赢”,排除C。故选B。 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但是文中的长者是指有德行的人。故选D。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台之处。D项,“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内心责怪侯赢”分析错误。原文“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意思是说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这里“怪”是意动用法,“以……为怪”,感到奇怪的意思而非责怪,“之”指代的是“朱亥”而非“侯赢”。故选D。 13. 【参考答案】(1)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谦逊而有礼地与他们结交,不敢因为自己的富贵(身份)轻慢士人。 (2)公子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无贤不肖”,无论贤能与否,“肖”,有才能;“骄”,轻慢;第二句得分点:“引”,驾车;“俾倪”,斜着眼睛看;“故”,故意;“微”,暗中。 【参考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贤能与否(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逊而有礼地与他们结交,不敢因为自己的富贵(身份)轻慢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14.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 15. 【参考答案】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答案】(1)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2)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3)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妆、霓、徘徊。 1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考查的可能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在解答时,需要注意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第一空:“打造”,制造;创造或造就。“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根据语境应选择“塑造”与“愿景”搭配。第二空:“防御”和“抵御”都有抵抗的意思,前者倾向于被动的抵抗,对象倾向于潜在的威胁,后者倾向于主动的抵抗,对象倾向于当前的威胁。第三空:“蛊惑”,迷惑;使人迷乱。“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根据语境,从前面“建设者的明星效应、政策的推动和旅游经济”的修饰语来看,应选择“蛊惑”。第四空:“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指意思还没有全部表达出来。“戛然而止”,突然中断。根据语境,用于描写“丰富的乡村想象”,应选择“戛然而止”。故选B。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然而”与括号后的分号,可以推知括号内的句子和需要修改病句的句子之间的层次应该是与“一种”“另一种”对应的“前者”和“后者”,故括号内的句子以“前者”开头为宜,由此可排除选项AD;四个选项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先过程或表现,后结果,落脚点是乡村空间当前的局限性,所以可排除选项B。故选C。 1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根据“前者的城市与乡村的中心-外围关系牢牢存在,乡村空间成为‘新的租界’”,所以句子以“后者”开头为宜,可以排除CD两项;然后选项的四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先从宏观上表达“后者”的理想,然后再与后文形成转折关系,所以排除选项B。故选A。 20. 【参考答案】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内涵”,也是就是说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作为工具性学科,语文能力还应包括能会阅读各种图示、表格、符号、漫画等所表现的内容,理解隐含信息及意义,近年来的试题多有涉及。本题属于材料分析评价类题,答题一要扣住材料主题,二要梳理内容,三要抓住要点,提炼主要信息,得出核心结论,四要个性表达,有自己的见解评价。两则材料均指向中国传统节日,第一则核心是国人热衷外国节日,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第二则核心是外国人对中国节日的尊重和重视。通过梳理、比较、分析,可围绕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节日的问题展开个性化评价。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21. 【参考答案】奉法者强则国强。假如孙小果贪赃枉法得不到惩治,法律就会成为一沓废纸,国民就无法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法治精神也就无法磅礴地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那么国家怎能强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事例,用假设论证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80个字左右的话来论证‘奉法者强则国强’的观点”,需要抓住“假设论证”“比喻修辞”及主题“奉法者强则国强”来写。分析材料内容,主要讲孙小果案及19名涉孙小果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职务犯罪案公开宣判,体现“无论法治信心还是法治信仰,都不是凭空而成,它体现在对每一个案件公平审理上,体现在遏制司法腐败上,体现在通过扫黑除恶维护公平正义上”。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22. 参见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