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1· 肥东县高级中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这样描 述佛罗伦萨:“无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态渐渐产生了强烈 的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同理,城市的形态应当表达一种清晰独特 的意象,而这正是当代我国绝大多数在功能主义理念下产生的城市的普遍不足之处。 产生于人居生活和特定自然条件长期磨合的传统城市,大到格局,小到建筑风格及构造技术,往 往都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与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在漫长岁月的点滴积淀中,它更蕴含了生活 于其中的人们的深厚集体记忆,并成为特定人群文化传统的锚系之地,这样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归属感 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而现代社会中由大规模资本主导的快速度、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则往往忽 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从而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也破坏了基于此的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 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根本上塑造着绝大多数市民共识的城市意象,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遗 产则不仅加强了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历史环境的联系,而且是城市空间的历史意象营造的唯一途径。 可以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认同感强的空间要素的合理组织,建立起清晰独特的城市意象。这样的城市 空间可以使市民在其日常使用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2· 我国当前的城市历史保护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另一种则是城市遗产 的局部保护。 前一种方式以丽江、平遥等为代表,大规模的现代建设避开老城进行,老城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 了从城市到建筑的大部分历史遗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空间独特意象得以完整地延续。但在我国大部 分城市中,由于现代以来对保护的不重视,以及城市空间复杂而剧烈的现代化转型,城市遗产大多被 毁坏,只能“亡羊补牢”式地选择了后一种局部保护的办法。 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性并不是整体式保护的城市的专利,在大多数城市中同样需要被市民感知, 即“城市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可使得城市遗产成为城市公共意象的载体。但事情应当不止于此,城市 的整体意象需要系统性的建构,要表达城市空间整体的特色和历史意蕴,还需要系统地组织这些意象 载体,让城市显现出整体层面的历史特征。 城市历史系统性保护的目标,不是要恢复和因袭历史的风貌——这样既不可能也无意义——而 是要重建和表达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辑,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让它们成为延续 的一体。 今天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应排斥适应现代功能要求而发生的变化,而应该让当代的发展与城市的 历史以统一的逻辑成为一个整体。就如美国波士顿前市长托马斯·梅尼诺所说:“一个城市的未来, 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强调系统化的城市历史保护,目标就是要重建这种空间历史逻辑的延 续,让城市的历史对生活其中的市民来说真实可读,而不是仅存在于文献中。只有在当代日常生活中 建立起与城市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城市历史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可能的。 (摘编自沈旸《城市遗产的当代转型与公共空间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建设不应秉持功能主义理念而只强调城市的功能性,从而忽视城市的美学特征。 B.现代城市空间建设忽视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和市民与城市的心 理联系。 C.传统城市鲜明独特的空间关联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特定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归属认同感。 D.系统地保护城市历史是为了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重建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 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凯文·林奇的话是为了论证城市美学特征的意义和城市应有清晰独特的意象。 ·3· B.文章采用递进结构,第二段论述了城市意象的意义,第三段论述了塑造城市独特意象的具体措施。 C.文章是基于城市建设中忽视城市特定自然及人文条件、城市独特意象遭到破坏等现状而写的。 D.文章列举我国当前城市历史保护的方式,分析城市遗产遭到破坏的现状,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空间中有了城市遗产,就可以使市民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使城市实现良性发展。 B.现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选择城市遗产局部保护的原因是不重视保护,导致城市遗产毁坏严重。 C.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对城市发展来说,延续其历史逻辑是最为重要的。 D.要传承城市历史与传统文化,必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 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 之一。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 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 3 万亩,亩均纯收入近 6000 元。下一步,段村乡还 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材料二: 河南商丘市虞城的穷根在哪儿?120 万人口,年产 26 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 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开发虞城,优势在 哪儿?毗邻 5 条高速、3 条铁路,有 3 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 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 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 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 的 3.2 万名党员。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 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 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 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4·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 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 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 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 激情与斗志。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 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 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 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 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 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 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 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 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 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 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 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 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 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 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 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 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 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5·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大种植面 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 B. 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 依靠政府。 C. 精准扶贫不能“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授人以渔”,教给百姓脱贫的方法,激励 他们脱贫的心志。 D.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是受功利 主义的影响。 6.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 术,两个做活质童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 动,大队成立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 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 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 那样,有时候腰太亘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 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 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 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柑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 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6· 王新春时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 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 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带好 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哲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 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 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 一种活儿也不好裁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陈秉正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 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他住在招待所,当天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便走出 房间。因为院里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两头、留下中间的 一段盘节,又粗又短又弯又扁,很不好转动。老人很费了点气力才掀起来,转过去了一点就又映跌 死了。老人邀四个青年一同去转动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带脱下他的新棉袄来放在床上,就跟着走 出去了。短短一截木头,四个人就护满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让他们转,而自己去搬动另一截。 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 紧接着,大家用铁锨拢着院里的残砖、破瓦等类的零乱东西,老人跟在后边扫地。不过个把钟 头就把六个院子都清理完了,垃极都堆在大甬道的两旁,成材的东西都抬到存剩余材料的后门外, 只等夜间有卡车来装载。老人对这成绩欣赏了一阵,觉着这样一清理,走步路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袄。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发现把手套丢了。老人跑到雨道旁边的垃 圾堆里找,可几十筐垃极,怎么会找到呢? ……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搭在靠近火炉的一个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 不住手套的!” (摘选自《人民文学》1960 年,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小说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高级社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 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质朴平易,口语化很明显,但又生动形象,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如“真 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 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D.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 者的深入延伸。 8.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 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 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 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 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 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 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 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 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 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已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 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自元祐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 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疑不决,撤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8· “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 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 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 石怒/将加以罪 B.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 怒/将加以罪 C.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 石怒/将加以罪 D.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 怒将/加以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文中指唐宋时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主理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B.漕司,亦称“漕运司”,指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C.临朝,古代中国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摄政称制,称为“临朝”。 D.秋试,又称秋闱,是对科举考试制度中会试的借代性叫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富有才华,科考优异。十九岁时,他就和兄长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在制举的策论考试中受 到考官司马光的赏识。 B.苏辙富有胆识,忠君直言。他在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时,大胆议论宫禁朝廷之事,言辞激切,不 因为可能被罢免而畏缩不言。 C.苏辙体恤士人,爱护人才。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建议来年 的考试不做变动,后面再慢慢讨论科举的条例。 D.苏辙处事果断,有政治主见。宣仁太后在是否任用元丰党人的事情上犹豫不决。苏辙坚决反对任 用元丰旧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1)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 (2)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l4~15 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 深。 B. 颔联中的“玄鬓”,红色鬓发的意思,这里指蝉的双翼。 C. 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 D.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有“龙吟”,以发“仙声”。首联就是这样的 “龙吟”之句。 E.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 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 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君王所不察,为小人所诬陷后,人生走投无路,内心陷入极度的 苦闷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 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 ,人寿年丰,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 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 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 治 ,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 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 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 的精美的龙图 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 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 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 一些 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B.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C.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D.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调雨顺 息息相关 数不胜数 约定俗成 B.风栉雨沐 休戚相关 数不胜数 不约而同 C.风调雨顺 休戚相关 擢发难数 约定俗成 D.风栉雨沐 息息相关 擢发难数 不约而同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B.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 的盛大活动。 C.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 ·11· 渡的盛大活动。 D.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 竞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在初唐书法的四大家里,褚遂良是个神奇的存在,他的学书经验和艺术实践对今天的书法人来说, 有示范作用。书法之外,①___________,尤其能辨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伪。据说真品、赝品在褚遂 良的眼中就像黑与白,毫无疑惑。但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有人喜欢,②___________。褚遂良的书 法亦然。喜爱褚书的人称赞他“瘦硬通神”,而批评者则认为他用笔轻细或少自然,或许这些评价 都有其道理,但显然都是基于评论者个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判断。这些来自于别人的评论有助于欣 赏者理解、欣赏和学习禇书,但重要的是③___________。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45 字。 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 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 8 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 视界望远镜”。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 200 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法尔克 说:“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大洲走到一起合作并不容易,但如果有共同愿景的驱动,有 首次看到黑洞的共同梦想,合作就变得可能。”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天文大 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对黑洞的观测,多名中国学者是此次黑洞照片相关论文的作者。法尔克说,今 后要拍摄更好的黑洞照片,就需要比地球还大的望远镜,这就需要走向太空,“中国在射电干沙测 量技术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正快速增长,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四、作文(共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文明互鉴真硬核,融梗柠檬谁觉得。霸凌第一九九六,块链不知太难了。” 12 月 1 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一首“顺口溜”发布 2019 年度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 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 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条流行语入选。 这些词语有的表赞美,有的寓调侃,有的展自豪,有的抒无奈……百感交集中,2019 即将过去, 2020 近在眼前。 ·12· 那么,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些词语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国家怎样的国情与民意?基于这样的 情况,你对个人、社会、国家又有怎样的期许和建议? 请从上述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以“告别 2019,走向 2020”为副标题,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和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3· 答案 1.B 2.B 3.D 4. C 5. A 6. ①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 不如靠己”的斗志。②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 贫有敬畏之心。③不能为了凸显政绩,抢摘贫困帽子,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 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7.C 8.①细节描写。如“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小耙子”,通过陈秉正手部的细节刻画,突 出了他作为做活质量最高的劳动人民的鲜明的特征。②语言描写。如陈秉正和满红媳妇的对话,写 出了他为了方便劳动而顾不上保护自己的手,体现出他对劳动的无比热爱。③动作描写。如“弯下 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陈秉正娴 熟的劳动技能和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品格。④衬托(或烘托)。王新春是教练组副组长,种地的 能手,比陈秉正还小十多岁,但他却最怕和陈秉正握手,衬托陈秉正老当益壮的特点;众多的青年 劳模在陈秉正的带动和组织下参加大扫除,衬托(或烘托)出陈秉正思想觉悟高。 9.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达 到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目的。②塑造人物形象。标题“套不住的手”,通过一双劳动的手, 为人们揭示了陈秉正一颗伟大的心灵,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事业的形象特点。③ 串联故事情节。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 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④揭示主题。作者通过对这双 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0.B 11.D 12.C 13.(1)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 (2)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的仇恨,称之 为“调停”。 ·14· 14.BD 15.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 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16.(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7.C 18.A 19.C 20.①褚遂良还精鉴赏 ②就有人不喜欢 ③欣赏者要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21.全球多方合作,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照片:中国参与其中,并有望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22. 参考立意: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借鉴精彩,创新自我; 3、羡慕但不嫉妒,欣赏但不仇视,做一个独特的“柠檬精”; 4、996,其实是一种奋斗的态度; 5、拒绝霸凌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自嘲式解压,我顶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