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1 庖丁解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1 庖丁解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走近作者 生平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 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 圣”,有“万世师表”之称。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 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作品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2. 背景解读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 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 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 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 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 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 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3. 相关知识 《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 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 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 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 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 文化常识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 十二人。例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 西华的谦辞。例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例 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求雨的时 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字音识记 曾皙.(xī) 冉.有(Rǎn) 毋.吾以也(wú) 千乘.之国(shènɡ) 摄.乎大国之间(shè) 夫子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 愿为小相.焉(xiàng) 铿.尔(kēnɡ) 冠.者五六人(ɡuàn) 风乎舞雩.(yú) 夫子喟.然叹曰(kuì)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2.字形辨认 冉冉冉 再再见 摄摄取 慑震慑 馑饥馑 谨谨慎 喟喟然 渭渭水 3.通假字 (1)鼓瑟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同“暮”,晚) 4.一词多义 (1)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 连词,或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动词,到 先生如.其指 动词,依照,遵照 逝者如.斯夫 动词,像,如同 固不如.也 动词,比得上 (2)方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名词,方形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地方方圆,纵横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副词,正,才 (3)与 吾与.点也 动词,赞成 遂与.外人间隔 介词,和 唯求则非邦也与. 语气词 (4)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尔.何如 代词,你 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放在形容词后面,译 为……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尔.,舍瑟而作 助词,放在象声词的后面 5.词类活用 (1)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2)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6.古今异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古义:很短的时间。 今义:一天。 (2)子曰:“何伤..乎?” 古义: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今义:什么伤。 (3)童子..六七人 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儿童。 7.文言句式 (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 (5)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 (6)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 (7)可使有勇(省略句) 1.用原文语句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答: 弟子 志向(文中原句) 子路 “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 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 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但孔 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出其鲁莽、轻 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 而且口中的国家比子路所言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 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 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 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 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 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 令的特点。 3.如何理解曾皙的一段话所表达的思想? 答:“莫春”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 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 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 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 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在子路等三人 谈出积极从政的思想后,曾皙却说出与从政不相干的答话,很使孔子 失望。这三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 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 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 图景。 4.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行为、神态描写,具体分析课文中孔子的 形象。 答:从“侍坐”这一章中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我们 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 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 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他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是一个有抱负的活生生的 形象。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 孔圣人,更为动人。 1.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 的志趣、性格,也表现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和态度。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生动地刻画了孔子弟子的群像。 子路“率尔而对”可见其有抱负,坦诚直率,但也有鲁莽和不谦 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点名后发言,谦虚谨慎,说话有分寸。公西华 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 文章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 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 出来,写得简练含蓄。如“率尔”写出了子路开朗而又不谦让的性格, “哂”表现了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既认可其政治抱负,又含蓄地批评 其“不让”。 4.课文全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 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不说了。你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 则何以哉?” 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 几个大国中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 有勇,且知方也。” 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冉求回答说:“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 以 俟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 君子。” 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 宗庙之事,如会同, 诸侯祭祀祖先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 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落在后面。曾皙问孔子: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说:“要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却毫不谦让, 是故哂之。” 所以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 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