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统招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统招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统招班)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一门选修课程。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我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学习民俗文化。学习这门课程,就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力求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有更加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②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归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可见,民俗文化囊括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择了七个专题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 ‎③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当然首先要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而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课本是按照这样几个板块来设置的:导言、课文、梳理探究、相关链接。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简短的导言,让我们对专题中涉及的民俗现象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便是对与民俗相关的作品阅读,这既是为了直观而生动有趣地引出本专题的民俗现象,更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梳理探究”引导同学们参与探究讨论一些民俗活动;“相关链接”则提供了更多的民俗资料。在学习中要注意几部分内容的密切配合,当然重点还是作品阅读和梳理探究。需要提醒的是,每单元的“梳理探究”设计了二至三项活动,不必全部完成,可以独立或分小组有选择地进行。‎ ‎④同学们,我们期待着本书能给你带来新奇和惊喜,更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入民俗文化的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呈现“和而不同”‎ 的趋势,我们在接受这种文化交融的同时,也应当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因为我们坚信,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本课程的学习,若能激发你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具有更高的语文能力,我们将会感到无比欣慰。(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民俗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前者指衣食住行、生产、财产等,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 C.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而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 D.《中国民俗文化》意在打开民俗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并提高语文素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依次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选修教材的内容及编写体例。‎ B.选文第③段基本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具体说明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的课本设置情况。‎ C.本文运用了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打比方等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概念清晰,层次分明。‎ D.本文反复强调《中国民俗文化》的学习,必须兼顾到激发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但并非都能熟习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所以有必要学习。‎ B.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 C.即使当今世界日益呈现文化交融的趋势,我们也应保持中国民俗文化等民族文化之根,做到“和而不同”。‎ D.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首先要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 材料二 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 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成功研制出钢索结构。‎ ‎(摘编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 材料三 ‎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表明,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 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而精准的时钟信号是为航天器导航的必要前提,因而脉冲星也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此外,由于脉冲星是在蹋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 ‎(摘编自张保淑《“中国天眼”捕捉宇宙“脉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4 08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接收的是射电波,目前已经探测到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的脉冲星。‎ B.我国在FAST之前建成的5座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与美国和德国的射电望远镜存在明显差距,而FAST改变了这一状况。‎ C.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球面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D.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密度非常高,它以目前已知的最稳定的周期在高速自转,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FAST能探测到我国之前5座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深处,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B.因为FAST的索网技术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问题。‎ C.FAST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 但南仁东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为FAST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称为“天眼之父”。‎ D.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探秘宇宙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6.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卫兵与团长 林万华 新兵薛明抬起手臂,低头看了一眼手表,离大年初一还有一刻钟。‎ 薛明站在警卫室外,眺望夜空,烟花绚烂,爆竹声不时传入耳中,触景生情,他心里不由得就想起老家、父母,眼里便泪花涌动,十八岁的他,这是第一次在外过年。 ‎ 部队航油库,周边为田地,积雪覆盖着,白茫茫一片,单调、沉寂。库区内路灯朦胧,围墙顶上的钢丝网在积雪的映衬下寒光闪烁。‎ 薛明双眼凝视窗外,他忽然发现,通往库区的路上,影影绰绰有两个身影正朝这边走来,他警觉地握紧手中的枪,目光紧紧的盯住那两个移动的身影。除夕夜,谁会来库区?那两个身影,渐行渐近,一个稍胖,个头中等。另一个,身材健硕。再走近些,薛明看到,俩人都穿着军装,稍胖的那个人,年龄四十开外,他身旁那位,手提保温桶,看体形和走路的姿态,薛明觉得眼熟。‎ 很快,二人已走到库区大门外,薛明看清楚了,是连长和一位不认识的首长。他惊喜、激动,随后跨前一步,立正,敬礼,动作干净利索,报告词也清晰响亮。连长满意的转身对同行人说,报告团长,这是新兵薛明。随后,又对薛明说:“团长来库区看望值勤卫兵,和大家一起过年。”薛明一听,感动得又是一个立正,挺直腰板说道:“谢谢团长关心!”团长笑着说,快进屋吧,让小薛趁热尝尝咱们包的饺子香不香。‎ 警卫室内,薛明吃着首长送来的热气腾腾的猪肉馅饺子,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泪水也随之涌满双眼。团长见状,哈哈一笑,这兵,多情善感啊。说着,他从薛明手里拿过枪:“你慢慢吃,我去执勤。”薛明急忙放下碗筷,刚要跟出去,却被连长拦住了:“我去!” ‎ 薛明吃完饺子,团长和连长说要进库区检查安全,薛明先是一愣,随后,双手送上登记簿和签字笔:“请首长登记!”连长看了一眼团长,又盯了一眼薛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接过登记簿,逐项填写,十分娴熟。待他填写完毕,薛明接过本子,转身又交给了团长。站在一旁的连长表情尴尬,心头呼地生起一股火,刚要发泄,见团长正认真填写,冲到嗓子眼的话只好咽了回去。他脸色铁青,心想,真个新兵蛋子!‎ 签完字,连长说:“团长,咱们走吧。”话音未落,却被薛明拦住了去路,“请接受检查。”两位首长,并排站立,先是连长,薛明请他摘下帽子、手套,而后从头到脚,一处不落地仔细检查了一遍。而后,薛明走到团长面前,连长忙说:“团长就不用了。”“报告连长,”薛明严肃地说,“遵照规定,任何人进入库区都要接受警卫人员的安全检查,否则,禁止入内!”连长万万没想到,薛明竟如此刻板,一时却无言以对。薛明转过身,面向团长:“报告团长,请您接受检查!”团长说“是!”薛明一丝不苟,从头到脚,仔细认真地检查起来。发现裤兜里有只打火机,薛明说:“报告首长,请取出您的打火机!”连长见状,一脸惊讶,团长从不吸烟,对库区安全管理规定也十分清楚,今天怎么会带打火机来呢?但不管怎样,这新兵,不该一点情面都不留,还给团长上安全课。连长心里忐忑不安,目光一直盯着团长,但刘团长一直微笑着,看不出一丝不悦。‎ 团长和连长检查完库区安全,已是农历新年的黎明,在返回警卫连的路上,连长依然忧心忡忡,一路无语,他盘算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新兵薛明,是自己带的兵,对团长,竟一点情面也不留,实在是令他难堪,回头得好好跟他谈谈,否则,说不定哪天惹出更大麻烦。为此,刘团长会不会……团长也在沉思,忽然团长打破了沉默问:“今天执勤的那个新兵表现怎么样?”连长支支吾吾地说:“报告团长,这都是我的责任,回头我要找他好好谈谈,望您多多担待!”“担待什么?”团长突然提高了声音,神情严肃地说:“‎ 连长啊,这个新兵可是棵好苗子啊,传我命令,全连,不,全团官兵都要向他学习,面对规则,勇于捍卫,规则面前,一视同仁,绝无例外!”‎ ‎“是,团长!”连长的立正敬礼规范、惊喜与自豪。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岁的薛明在爆竹声中坚守哨位,眼里泪花涌动,第一次在外过年,心里不由得就想起老家、父母。‎ B.“积雪覆盖着,白茫茫一片,单调、沉寂”,突出航油库周围环境的空旷,也为连长和团长的到来作铺垫。‎ C.小说明写团长除夕之夜慰问值勤哨兵之事,暗写团长精于治军、善于发现并积极培育好苗子的精神风貌。‎ D.连长对薛明的态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他是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 ‎8.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兵薛明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说,“连长的立正敬礼规范、惊喜与自豪”,请结合文本,解读连长这个敬礼的深层含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熙宁四年,轼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十年,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为其尽力。卒长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神宗崩,哲宗立。元祐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元。‎ B.元祐是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的是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等事项。‎ D.“迁”指官吏调动职务,一般指升级,官吏贬职降级,亦称左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从小存德立志。少年时,母亲程氏亲自教导学习,在读到《范滂传》时,他想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对此十分赞许。‎ B.苏轼才华横溢,入京一鸣惊人。参加礼部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欣赏他的文章,在给苏轼的回信中感叹自己应该避开,让苏轼出人头地。‎ C.苏轼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尊严。他发现高丽使者不按宋朝的年号来标注时间,没有以臣属国身份行君臣之礼,便拒绝礼物,直至使者修改后才接受。‎ D.苏轼忠君为国,讲学循循善诱。他为宋哲宗讲学时,不仅重视跟皇帝讲读有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内容,还反复开导、启发,哲宗也接受他的教导。‎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 ‎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 ‎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首联的“碎”字化静为动,写荡漾的水波,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 B.颔联实写吴王宫殿里柳枝含翠,歌妓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 C.颈联写人,追问当年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究竟去往了何地。‎ D.前两联描写乐景,后两联抒写悲情,以乐衬悲,给读者留下深刻思考的空间。‎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杜甫《登高》中,“ ,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一诗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 的经典名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B.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C.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C.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 ‎20.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拔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 ‎ ‎21.下面是某校为高一学生编写的学业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海选出具有中国文化意义的三四百个汉字,然后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征求网友意见,从中评选“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网络评选中,排名靠前的汉字是:和、中、儒、汉、龙、礼、道、家、农、丝。‎ 请从中选择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汉字来呈现你所了解的某方面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饶县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答 案(统招班)‎ ‎1.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添油加醋,“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错,原文第段中并没有提到“优秀的”这个限制词。B项缩小范围,“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错,原文第段介绍,“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C项曲解文意,“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错,原文第段说“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其实应该要记忆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但不提倡死记硬背,而要在语文实践中真切感悟。故选D ‎2.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中,C项文中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错误。故选C ‎3. 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原文最后一段中的相关表述为:“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人民俗文化的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说法绝对。可改为“只有……才能……”的句式。故选B ‎4. 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C项“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错,“将球面改成抛物面”的是“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故选C ‎5.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中,“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A 项依据文中“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表述错误,张冠李戴,“保持领先地位的是“综合观测能力”。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拥有世界最大单口径,是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领先世界。②拥有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③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对FAST捕捉观测到无线电波如脉冲星进行观察研究,可以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 ‎7.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他是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理解有误,根据对小说文本的理解,“薛明事迹的见证者和肯定者,更是军队正气的弘扬者”不是连长,而是团长。故选D。‎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正面描写。小说通过薛明的典型言行,从正面直接塑造其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侧面描写。小说通过连长和团长的相关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从侧面对薛明的形象进行塑造。环境烘托。小说描写除夕之夜油库周边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薛明全神贯注、高度警惕的形象特点, ‎ ‎9.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薛明的行为规范和团长的规范要求使连长感到治军必须从点滴做起,坚守原则。本以为受到责怪的薛明却受到团长的大力肯定,所以,敬礼中凝聚着连长的无比惊喜。连长为自己连队里出了“全团官兵都要向他学习”的薛明感到无比自豪,也为自己身处军纪严明的团队之中感到自豪。 ‎ ‎10.C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题中“噤”与“未能言”四个字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巡铺内侍每摧辱”的对象是“举子”,并且“持暧昧单词”来诬陷的主语也是“巡铺内侍”,可以排除B、D项。故选C。‎ ‎11.B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题中B项,“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错,这是庙号,不是年号。故选B。‎ ‎12.B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中B项,“在给苏轼的回信中感叹自己应该避开”错误,原文“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欧阳修是对梅圣俞说,而不是给苏轼的回信。故选B。‎ ‎13.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 ‎(1)等到二十岁时,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 ‎ ‎(2)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 (关键词:谁与守句式、是、败)‎ ‎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他的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嘉祐二年(1057),他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打算把苏轼录取为第一名,但又怀疑文章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做,所以只列置第二;苏轼再以对答《春秋》旨意,获第一,殿试时考中进士乙科。此后苏轼写了谢书去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 ‎“我应当避让此人以出一头之地。”熙宁四年,苏轼请求出任地方官,任杭州通判。高丽来朝进贡,使者赠送礼物给官吏们,书写时用干支纪年。苏轼拒绝接受礼物说“:高丽对本朝称臣,但不接受本朝颁布的年号历法,我怎么敢接受他们的礼物!”使者改写为熙宁年号,然后苏轼才接受了礼物。十年,他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苏轼到武卫营,呼喊士兵长官为他尽一分力。士兵长官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在城墙上搭建小草屋居住,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立为皇帝。元祐二年,苏轼兼任侍读。每当给皇帝读书读到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时候,无不反复开导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醒悟。哲宗虽然恭敬而沉默不语,但总是点头肯定。三年,苏轼权知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人坐在庭院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巡铺内侍每每折辱应试的举人,并且拿举子文章中意思暧昧的单词,诬陷为罪状,苏轼全部上奏朝廷赶走了他们。苏轼从元祐年间以来,不曾因为每年的考课要求升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14.B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选项B,“实写”分析不当,应为“想象”,颔联写想象中的景物、吴王宫殿里,柳枝飘拂,满含翠色;吴王城内,像苏小那样的歌娃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故答案选B。‎ ‎15.对吴王城昔盛今衰的悲叹。昔日的吴王城宫殿肃穆宅房温馨,柳翠花开,歌舞升平;眼前“国作荒原人作灰”,诗人悲叹之情油然而生。对晚唐江河日下的忧虑。诗入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时期,目睹吴王城的荒凉情景,联想到晚唐的现状,忧虑之情凝于笔端。流露出国运消沉的情绪,诗人目睹世间的兴衰变化,感受到世态炎凉,表现出一定的消沉情绪,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当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吴王城一样,美好是短暂的,要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这些美好一旦失去,就难以追回。 ‎ ‎16.(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第一横线处是针对改动大部头著作,并非针对整个局势,填入“无伤大雅”恰当,填入“无关大局”则误用对象,不合语境。伤筋动骨: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能与后面的“面目全非”构成递进关系。遍体鳞伤:形容受伤很重。但与后面的“面目全非”‎ 不构成递进关系。因此选用“伤筋动骨”。“一字千里”是说差一个字意思就会相差很远。失之千里:意思是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前者强调相差很远完全切合句意。后者强调损失很大,不合语境。语境是“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因此选用“一字千里”。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闻则诵:是说记忆力好。语境说的是经典名句,我们很熟悉。因此选用“耳熟能详”。故选B项。‎ ‎18.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依据文意,第一段是阐述很小的错漏都会对诗歌产生极大影响。前有“…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面目全非”,后有“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C项,符合前后语意。而其他几项所言均与本文无关,本文没有涉及。故选C项。‎ ‎19.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将原本是唐朝以后1000多年的时空纳入了唐朝之内。整个语段意在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唐诗作品与最初的版本的作品大不一样,而C项,“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这就偷换了“大不一样”的内容。D项,“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应调换语序,“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为因,“信息辗转传播”为果。A项修改了上述所有语病。故选A项。‎ ‎20. ①“来看一下”改为“出席”或“参加”;‎ ‎  ②“贵校”改为“我校”“全校”或“本校”;‎ ‎  ③“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 ‎  ④“务必”改为“希望”或“请”;‎ ‎  ⑤“呈送”改为“惠寄”“寄送”或“发送”。‎ ‎21.学生先要熟悉高考政策,并进行测评与辅导,进而找出适合的高考路径,制定科学完善的学业规划,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最后执行学业规划,同时通过心理调节和学习辅导,从而取得理想结果。‎ ‎22.【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是仿照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与中国有关的12个关键词”的高考作文来出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话题——中国文化,要求从十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中“选择有内在联系的三个”,选一个、两个或选四个及其以上的,不符合写作要求;主要内容不是围绕所选汉字,视为偏题。需要明确所选三个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的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还要注意“向外国人推介”这一要求,暗示应有读者意识。根据组合汉字的不同,立意角度有很多。参考立意:①选“和、中、礼”谈中华文化的为人处世哲学或道德礼仪文化;②选“儒、和、中”或“儒、中,礼”或“儒、和、礼”谈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文化;③选“儒、汉、龙”或“儒、龙、道”或“儒、龙、丝”或“汉、龙、丝”谈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化印象;④选“和、礼、丝”谈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方式;⑤选“和、礼、家”‎ 谈中华文化的家教文化和治家理念;⑥选“道、农、丝”或“和、道、农”谈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等等。行文时提出观点后分三个段落论述自己所选的三个汉字即可,用现实中的事例诠释所选的三个汉字的当下意义。‎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