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0届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 ⑥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B.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 C.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 D.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B.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 惯。‎ C.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D.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 B.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 事。‎ C. 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 认识。‎ D. 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 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秋舞火龙 陈立仁 ①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 ②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传说1880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蝶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摘,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人员不计其数。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隔夜,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然后在锣鼓音乐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 ③这时,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 ④威海大眼光顿时黯淡了下来:“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 ⑤卞家明说:“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了有了一百多年,虽说是民间的玩艺,拋开迷信不说,也算得上是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⑥威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 ⑦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敲,插香喽!”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前行。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瞪着的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转,还不时地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火龙翻滚得眼花繚乱,一会是“火龙滚沙”,一会是“飞虬朝日”,一会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着,扬起阵阵喝彩声。民众的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 ⑧“大龙头,大龙头!”随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他握紧了卞家明的手说,“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民众喜欢……”他接着说,“我听我父亲说过,那年中秋前,卞老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声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华日报》门前,突然冲进报社,火龙爆炸,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社社长、汉奸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撤离时,卞老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的安全,被特务杀害了。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父亲临死前还对我说,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再舞火龙,遗憾哪……”说着,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决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⑨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他拉着吴老板的手,摇着摇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舞火龙”串联起了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三人,使小说的脉络更加清晰。‎ B.小说第二段插叙1880年的传说,是为了证明“舞火龙”的巨大功效,表明近年来人们对“舞火龙”的忽视和遗忘是不应该的。‎ C.“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说明卞家明的话引起了戚海大的思索,他也认可卞家明的话,但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该如何落实到行动上。‎ D.广场上人群的沸腾和喝彩,吴老板的大力支持让读者看到了“舞火龙”发扬和传承的光明前景。‎ ‎5.请结合文本,说明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有什么不同。(5分)‎ ‎ ‎ 6. 小说结尾借吴老板之口穿插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晨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新华网《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李克强总理的话让我们明白:阅读不只是知识分子、学生的功课,而且是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阅读不只是个人的爱好,还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关乎人类文明传承的大事。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精神财富,并终身受益。‎ ‎----李和平《高质量“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 材料二:‎ ‎“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开展阅读行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就每个人的阅读行为来说,的确是个人的事,每个人读多少,什么时候读,甚至读什么,政府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但是,在全民阅读问题上,政府不是没事可干而是大有可为。”‎ 国民阅读调查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现代社会,阅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阅读也可以改变命运。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当然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个人阅读的自由,而是明确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当比个人“上心”》‎ 材料三:‎ 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从时空上极大拓展了个人视野,理固宜然。但在传播快时代,资讯从不足变得过剩,公众所缺的不再是内容资源,而是阅读的一份宁静与耐心。人们的浏览行为越来越多,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但接触信息无法替代沉静思考,毕竟,在触摸屏滑动指尖,与手抚简篇、感受墨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传统阅读的过程,既是追随作者的笔触,其实也是在思索中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加拿大学者约翰·米德专门出书倡导“慢阅读”,强调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美国篮网队后卫肖恩·利文斯顿接受采访时就曾谈到,他通过阅读赫尔曼·黑塞的名著《席特哈尔塔》激励自己找回了状态。巴克莱中心球馆更衣室的一本蓝色小书,蕴含着让人度过危机的精神动能,这正是书籍的魅力。‎ ‎----李浩燃《回归阅读是一种自我救赎》(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B.全民阅读重在“全民氛围”,如果国家能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就能在短时期内良好地实现。‎ C.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应当“上心”,个人也应“上心”。不知从哪一本书读起的年轻人,可以从倾心于全民阅读的公众人物提供的书单开始。‎ D.现在不是一个资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家在阅读手机的时候大都是匆匆浏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如今的“大力推动”,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家对全民阅读重大意义认识上的升华。‎ B.从材料一可见李克强总理对阅读的定位和期许很高,他的阅读生活是自觉追求高质量的。‎ C.传统阅读受到互联网新媒体阅读的冲击,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通过电子终端进行的浏览,成为了一种有益的阅读补充形式,值得大力倡导。‎ 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只有摆脱了对阅读的实用、功利目的,阅读行为才会根植于精神,融入人们的气质。‎ ‎9.以上三则材料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刘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駒”。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父为宗正,徙大鸿胪丞,迁太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守青州刺史。岁余,复为宗正,与立宣帝,以定策赐爵关内侯。地节中,以亲行谨厚封为阳城侯。子安民为郎中右曹,宗家以德得官宿卫者二十余人。‎ ②德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 ③立十一年,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刘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子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讼子罪,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传至孙庆忌,复为宗正、太常。薨,子岑嗣,为诸曹中郎将,列校尉,至太常。薨,传子,至王莽败,乃绝。‎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B.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C.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D.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 B.大鸿胪:古代官职名,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景帝时改名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大鸿胪。‎ C.地节:是汉宜帝的第二个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太后、皇后、皇帝的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德是少年英才。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武帝在甘泉宫召见他,称赞他是“千里驹”。‎ B.刘德为人谨慎,行事低调。他怕太荣盛而不敢娶大将军霍光的女儿;他担心引起民 愤,所以乐善好施,广散余财。‎ C. 刘德拥立有功,福泽族人。不仅他自己被赐爵,他的儿子也做了官,因刘德而能做 官的族人更是有二十多人。‎ D. 刘德为人宽厚,素有令名。可惜儿子更生蛊惑皇帝,铸造假黄金,劳民伤财被判了 罪。刘德也受其连累毁了清誉。‎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5分)‎ ‎ ‎ (2) 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节奏都为“二二三”,如“岁暮/阴阳/催短景”。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应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 B.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C.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感慨: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的凄寒;既有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D.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声音来写战争,更加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前两联着重写所见所闻,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非常和谐。‎ ‎1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诗句,从诗句的气象雄浑和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两方面进行赏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诗中不仅用优美的视觉形象强化听觉形象,还用富于变化的旋律表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诗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 , , ”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刘义隆派张浚仓促北伐在符离兵败事。‎ ‎(3) ,不复挺者,车使之然也。(《劝学》)‎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魏晋名士言谈举止不同于流俗。他们卧雪眠霜,放浪形骸,率真洒脱,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②这个玩偶制作得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感叹制作者技艺的高超。‎ ‎③不下多年苦功勤练书法,是不可能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的。‎ ‎④她花貌蓬心,清丽脱俗,是当之无愧的校花。‎ ‎⑤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 ‎⑥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两年来,他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不但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而且也在国内获得同行们的一致认可。‎ B.“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享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舒适与惬意时,一刻也 不能忘记将老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业传承和保护下去。‎ C.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同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 导学生成为拥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 D. 毕业后三十周年再聚会时,大家唏嘘不已。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又历历在目 地出现在眼前。‎ ‎19.对下面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数罟不入泠池 数:密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惜,珍惜 ‎④郯子之徒 徒:徒弟,弟子 ‎⑤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⑥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⑦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⑦‎ ‎20.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填然鼓之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⑥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⑦大将军邓鸷奇其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⑥⑦/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⑦/⑥‎ ‎21.按照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蹑足行伍之间 ④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⑦因入京师,观太学 A.①/②⑥/③⑦/④⑤‎ 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⑤/③/④⑥‎ ‎22.请使用关联词,将下面三句话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复句。部分词语可增删。(4分)‎ ‎①你坚持读名著。 ②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 ③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 要求:‎ 1. 强调阅读名著的必要性,用于对方开始阅读名著之前起劝导作用。(2分)‎ ‎ ‎ 2. 强调语文成绩提高与阅读名著的因果关系,用于对方阅读一段时间语文成绩确实提高之后。(2分)‎ ‎ ‎ ‎23.根据课文内容和所积累的文学常识等填空。(4分)‎ ‎(1)《林黛玉进贾府》中由林黛玉的眼看到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姊妹是 (人物名)。‎ ‎(2)“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这是一篇广播稿的部分摘录,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和得体的要求,应该怎么改:“ ”。‎ ‎(3)《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中“下车”的意思是指 。‎ ‎(4)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中庸》以“ ”为修养的最高境界。‎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5月9日‎,杭州的黄女士开着宝马车回小区时,被一辆送快递的三轮车撞了。当时三轮车司机一边玩手机一边骑三轮车。宝马车左前车灯外壳破碎,咨询4S店后,说车灯部位是整套的,都要更换,大概要13000多,对方拒绝赔偿,黄女士报了警。三轮车司机是一位不满16岁的男孩,他跟黄女士说,你这么有钱,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陪,上次我撞了一辆保时捷也没有赔这么多,你为什么要我赔这么多?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届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考试 语文答案 ‎1.答案:D A项信息在第二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分析错误,文中有“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的信息,因此选项以偏概全。B项信息在第四段,“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曲解文意,文中多处提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C项信息在第四段,对应原文分析会发现“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于文无据,文中有“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的信息,可见和平时期并没有严密看守。‎ ‎2.答案:D D项内容在第四段,由段末句子可知“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分析有误,举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夷汉在文化上的彼此认同。‎ ‎3.答案:B B项内容在第三段,犯了对象不当的错误。“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分析错误,根据“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戚继光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无战事,而是后继者踵其成法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4.答案:B 插叙1880年的传说,是为了解释说明“舞火龙”活动的由来和悠久的历史。‎ ‎5.答案:(1)对戚海大: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玩”字突出显现了这一点。(1分)‎ ‎(2)对卞家明: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乡愁的象征。卞家明想制作纪录片将这样的活动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2分)‎ ‎(3)对吴老板:是忠贞爱国、惩奸除恶精神的象征。吴老板赞赏的是当年卞家明父亲摧毁汉奸报纸,刺杀汉奸走狗的壮举。(2分)‎ ‎6.答案:(1)情节上,照应上文,解释吴老板赞助“舞火龙”的原因。(2分)‎ ‎(2)内容上,将“舞火龙”视为爱国和报国精神的代表,丰富了“舞火龙”的内涵。(2分)‎ ‎(3)主旨上,既表现了当代人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和缅怀,又表达了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的坚定信念,升华了文章主旨。(2分)‎ ‎7.答案:B 逻辑关系不能成立。‎ ‎8.答案:C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强调的、希望回归的是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结合“人们的浏览行为越来越多,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也可以看出。‎ ‎9.答案:第一则材料侧重说明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意义,强调阅读是应有的生活方式,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1分)‎ ‎ 第二则材料侧重说明如何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行动上),强调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应当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1分。写政府角度也给分)‎ ‎ 第三则材料侧重说明全民阅读的方式,强调回归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2分。写个人角度也给分)‎ ‎(只照抄材料内容,缺少概括的酌情扣分。)‎ ‎10.答案:A ‎11.答案:D. 帝后级别用“崩”。‎ ‎12.答案:D 刘更生也是轻信了古书,好心办了坏事,本意并不是要蛊惑皇帝行不轨之事。‎ ‎13.(1)家产超过百万,就用来救济兄弟,供宾客饮食,说:“富有,是百姓怨恨的。”‎ ‎(大意3分,1句1分。振、判断句式1点1分。关键词和大意不重复扣分。)‎ ‎(2)皇上便把更生交付官吏审讯,官吏弹劾更生铸假黄金,更生被拘禁并判处死罪。‎ ‎(大意3分, 1句1分。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系:拘囚,拘禁。1点1分。关键词和大意不重复扣分。)‎ 译文:‎ 刘德字路叔,修习黄老之术,有谋略。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被召见于甘泉宫,武帝称他为“千里驹”‎ ‎。昭帝初年,做宗正丞,参与处治刘泽诏狱。因父亲任宗正,改为大鸿胪丞,又转任太中大夫,后来又做宗正,参与拷问上官氏、盖主的事。刘德常抱着《老子》知足常乐的想法。妻子死后,大将军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刘德不敢娶,害怕太荣盛。盖长公主的孙子谭拦住刘德申述连坐之事,刘德多次用公主日常起居有失检点来责备他。侍御史以为霍光怨恨刘德不接受女儿,猜想霍光的心思而弹劾刘德诽谤诏狱,刘德被免作庶人,就隐居山野田间。霍光听说后很痛恨侍御史,又禀告皇上召刘德任青州刺史。一年多,刘德又做宗正,参与立宣帝。因拥立皇帝赐爵关内侯。地节中,因亲人行为笃厚封为阳城侯。儿子安民做郎中右曹,宗室家族因刘德做官宿卫的有二十多人。‎ 刘德为人宽厚,乐善好施,每次办理京兆尹的事,常为罪人平反。家产超过百万,就用来救济兄弟,供宾客饮食,说:“富有,是百姓怨恨的。”‎ 在位十一年后,皇上又开始信奉神仙方术,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上讲神仙指使鬼怪铸造金子的办法,以及邹衍的重道延命方,世上没人得见,而刘德在武帝时办理淮南案时得到了它。刘德的儿子更生从小读它,觉得奇妙,献上去,说可制成黄金。皇上命令他主管尚方铸造之事,花费很多,方子不灵验。皇上便把更生交付官吏审讯,官吏弹劾更生铸假黄金,更生被拘禁并判处死罪。刘德上书为儿子辩解。正赶上他在为儿子辩解不久后去世,大鸿胪上奏刘德辩解儿子的罪,有失大臣之体,不应赐谥号立后嗣。诏令说:“赐谥号缪侯,为他立后嗣。”传到孙庆忌,又做宗正、太常。薨,儿子刘岑继位,做诸曹中郎将,位列于校尉。官至太常。薨,传给儿子,到王莽失败,便断绝了。‎ ‎14.答案:D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15.答案:(1)气象雄浑。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3分。能通顺翻译给2分)‎ ‎(2)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3分)(仅指出暗指战争、国家动荡给2分。)‎ ‎16.答案:(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虽有槁暴 ‎17. 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A ‎22.1.答案: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只有坚持读名著,你的语文成绩才会逐步提高。‎ 或: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只要你坚持读名著,你的语文成绩就会逐步提高。(“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必须放在句首,否则要扣1分)‎ ‎2.答案: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是由于你坚持读名著,因为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 ‎(“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必须写在句首,否则要扣1分;同时写成前因后果的只给1分)‎ 23. 答案:(1)探春 ‎ (2) ‎“全部”改为“全都” ‎ (3) 指官吏初到任。 ‎ (4) 致中和 24. ‎【参考立意】‎ ‎1.勇于负责,一人做事一人当;‎ ‎2.推脱责任,胡搅蛮缠,态度恶劣;‎ ‎3.与其耍赖不如担责;‎ ‎4.得饶人处且饶人;‎ ‎5.有事好好协商,总能找到办法;‎ ‎6.有理也要体谅人;‎ ‎7.做错事就要敢于承认,狡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8.尊重事实,尊重法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