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2017年6月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瑞典企业与创新部部长MikaelDambberg等参与分论坛,并就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变革带给人类的焦虑感等话题展开讨论。‎ 关于科技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人类被代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柯洁后,这种忧虑更甚。‎ 陈黎明表示,这种担忧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了,但这种忧虑从长期看无须担心。他举例说,农民并没有因为农业的机械化而失去工作,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陈黎明提出“人机同行,认知共进”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和科技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的。‎ MikaelDambberg指出变革中的安全感很重要,因此政策要保护变革中的人们,而这也是包容性增长的体现。短期来看,人们确实感到了不安,对于失业人员,政府部门需要做到长期规划和短期救助结合,加强技能培训,否则人们会厌恶改变、抗拒改变。‎ ‎(摘自《人工智能会淘汰人类?看看达沃斯上的大咖怎么说》,2017年6月27日央广网)‎ 材料二:‎ AI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创意维纳斯,科学家担忧的潘多拉魔盒。例如贾维斯——电影《钢铁侠》中钢铁侠的AI管家,一度落入恶人手中“黑化”。再如吉迪亚——科幻剧《明日传奇》中亨特船长忠实的AI助手,以精湛技术和精准定位追踪,成为舰队战斗的重要利器。‎ 未来,AI究竟会“黑化”、站在人类的对立面,还是被“驯化”成为乖巧的“服务员”?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的会场,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各界专家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人们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也应保持高度警惕。”普华永道环球审计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伍智杰认为,“我们要优先考虑信任和透明度,而非商业模式、投资目标和绩效提升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人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效用,使其真正为我们所用。”‎ ‎“目前,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工具。”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嵇晓华也观点鲜明地表示,短期内不会出现强AI,“但一旦出现就绝对会‘黑化’,是人类无法降服的”。‎ ‎“‎ 任何一种先进技术,都可能同时存在促进作用和负面作用,无论人工智能在某一领域比人强多少,它依然是人的智慧产生的,就像计算机的病毒,无论发生多少变化,都有可以控制的办法。”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大潮中,AI技术的发展已不可逆转。“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仍具有不确定性。”这句写在达沃斯机器人制造空间墙上的话,引发着更多的深思。‎ ‎(摘自《人工智能的明天在哪里?》,2017年6月27日新华网)‎ 材料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孕育兴起,人类开始迈向大智能时代。29日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科技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即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规划,力争使之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与会的院士和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给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 ‎“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引导。”科技部负责人介绍。‎ 我国重视人工智能在社会伦理、就业结构、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正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之走上安全发展轨道。据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主要推动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础设施;二是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强化政策储备,重视风险防范;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统筹协调。‎ ‎(摘自《迈向大智能时代: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即将发布》,‎ ‎2017年6月29日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就人工智能问题提到达沃斯论坛上两位大咖的看法,一位强调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一位强调变革中的安全感。‎ B.材料二中记写达沃斯会场各界专家就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进行的探讨,大家都集中于对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思考,看法各有不同。‎ C.材料三报道我国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统筹谋划、科学引导,并概括介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工作。‎ D.三则材料都关注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都涉及如何应对的问题。材料三明确了我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潜在风险的具体策略。‎ 答案 D 解析 未明确“具体策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报道了专家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这种辩证客观地看问题的方法给大众以积极的引导。‎ B.材料三是从国家层面谈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划问题;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是从专家的眼光谈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问题,这两则材料报道的格局相对较小。‎ C.材料一和材料二各界专家对人工智能的问题看法不一;材料三重点谈我国未来在人工智能规划方面所要做的工作,直接回答了前两则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比如材料二开头针对人类关于科技变革的担忧所作的比喻,形象生动。‎ 答案 A 解析 B项不存在格局大小问题。C项“直接回答”错。D项“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错。‎ ‎3.材料二说“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仍具有不确定性”,请从科学家、国家、国际等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科学家层面:“不确定性”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科学家应不断探索,使人工智能最大化地安全地服务于人类。‎ ‎(2)国家层面:要统筹规划,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人工智能走上安全发展轨道;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变革中的人们,并帮助人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效用。‎ ‎(3)国际层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新华网)‎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 B. C. D. ‎【解析】 “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根据原文“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且“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解析】 A项,“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做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以偏概全,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错,应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6分)‎ ‎【答案】 (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 根据材料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我们可以从居安思危和崇敬祖国的角度分析。材料三“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主要谈论多重作用。材料四“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从原则、价值底线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