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鸡汤到家园有多远 (1)如今,随着全民阅读的呼声日渐高涨,不少告別阅读良久的人重新将目光投向落满灰尘的书架,暗暗发誓:“从今天起,我要多看书了!”然而,这种激情又常常是短暂的。拂去尘土,双手捧书,不少人忽然发觉:自己还是没法沉下心来专注阅读,尤其是当自己面对深度阅读的时候。 (2)如何面对深度阅读,这是个值得细细思量的问题。泛泛的阅读虽然比干脆不读好很多,但蜻蜓点水地轻描淡写无法达到水滴石穿的深刻效果,更难以深入心灵深处。时间花了很多,精力投入不少,等合上书页,却是一问三不知。这种阅读,毋宁说是消遣。 (3)深度阅读,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如果所选书籍内容过于深奥,与自身理解能力严重脱钩,阅读是不可能走向深入的。如果平时只阅读中国社会、历史方面的书籍,却拿来一本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骤然投身西方现代哲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读来必然是云山雾罩,不得要领。假如平时只是阅读浅近平易的网络小说,突然入手一本大部头的《资治通鉴》,也自然会有不得门径而入的感觉。 (4)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准备涉足西方哲学,大可不必一头扎进尼采的悖论思辨和虚无主义中去,不妨先翻看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了解西方哲学的门派和流变过程,再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渐进深化。计划研究三国历史,如果对《三国志》惜墨如金的笔法感到费解,不如先从一些轻松通俗的三国读物入手,宏观掌握这段历史之后,再回过头来攻读,或许更容易读进去。 (5)更进一步,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即读懂一本书中的每个章节;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 (6)试举主题阅读一例,如将领域锁定为先秦哲学,那么遍览诸子原著只是一个开始,为诸子著作做注者如郑玄、王弼、郭象、朱熹、王先谦等都应在摄取之后批判继承,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等经典的总括性著述也该择精汲取,再如梁漱溟、牟宗三、李泽厚、陈鼓应等知名学者的观点论述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7)果真能完成这样有效的主题阅读,你自然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而主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更像在研究。大多数人平时都在进行零散阅读,这未必不好,但正因其零散而容易使阅读泛化,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最后所得无多。当我们将零散阅读的粗浅体验升华为主题阅读的凝神研究,阅读将不再只是睡前床头的鸡汤慰藉,而是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19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民阅读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却不少,如阅读激情短暂,无法专注,阅读泛化等等。 B.泛泛的阅读更近于消遣,主题阅读更近于研究。 C.大多数人平时都在进行的零散阅读,容易使阅读泛化,无法达到深刻效果,最后必无所得。 D.有效的主题阅读,会助人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会引领读者从感受鸡汤的慰藉进入充盈的精神家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由现实生活中人们阅读的现状引出“如何面对深度阅读”这一话题,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先是提出问题,然后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深度阅读,最后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C.文章第三节采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所选书籍内容不可过于深奥,要与自身理解能力相契合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本中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足见其知识的渊博,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3.结合本文,阐述“阅读”如何从“鸡汤”变成“灵魂家园”? 【答案】1.C 2.C 3.①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②尊重阅读的规律,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③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最后必无所得”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大多数人平时都在进行零散阅读,这未必不好,但正因其零散而容易使阅读泛化,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最后所得无多”可知,是“最后所得无多”,表明还有一定的收获,只是不多,并不是“无所得”。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第三节采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错,文章第三节没有运用引用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结合本文,阐述‘阅读’如何从‘鸡汤’变成‘灵魂家园’”,然后浏览全文,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进行作答。本题中,由原文“深度阅读,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可归纳出: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由原文“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可归纳出:尊重阅读的规律,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由原文“更进一步,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可总结出: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媒:联合国警告太空垃圾正威胁地球通信 (1)西媒称,人类最大的垃圾场之一就位于我们的头顶上方,但肉眼看不见它。联合国警告说,数千吨废金属正在威胁我们星球上的通信系统。 (2)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9月1日报道,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对记者说:“随着太空事务参与者以及向太空发射的物体数量不断增加,这个问题正变成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自1957年太空竞赛开始以来,超过5000次发射活动在轨道上累计留下了大约2.3万个物体。根据欧洲航天局的数据,这些物体中只有约1200个是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一个大问题是,卫星或火箭碎片等其他轨道设备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垃圾。 (4)而且情况在不断恶化,因为这是一种连锁效应,轨道上的物体越多,发生新碰撞和产生更多漂浮垃圾的可能性就越大。 (5)欧洲航天局估计,约有75万个长度超过1厘米的废弃物体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一旦它们撞击卫星或空间站,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 (6)报道指出,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 (7)迪皮波说:“虽然将通信卫星网络送上轨道的新趋势可能会有利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但也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为发生碰撞的风险更高,而且每年的发射次数也将变得更多。” (8)“关于这些卫星网络的另一个担忧是,它们可能会产生光污染,进而使太空观测和研究受到影响。”迪皮波强调:“与任何其他太空活动一样,必须权衡卫星网络带来的好处和风险。令在太空部署卫星网络的程序保持透明和加强国际合作,对于缓解太空垃圾问题和确保未来太空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9)地球上的许多活动都依赖于太空环境,因为进行电话呼叫或金融交易时,以及使用地理定位或查询时间等服务时,都需要用到卫星传输的数据。 (10)迪皮波说:“由于存在碰撞风险,通信卫星以及太空中的所有功能性设备,都面临着太空垃圾的威胁。” (11)迪皮波说,国际社会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太空环境,这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 (摘《参考消息》2019年9月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空垃圾威胁地球通信的问题正变成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B.自1957年太空竞赛开始以来,在轨道上累计留下的物体,只有大约一半是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 C. 太空垃圾不仅包括遗留物体,还包括卫星或火箭碎片等其他轨道设备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垃圾。 D.进行电话呼叫、金融交易、使用地理定位、查询时间等等,都需要用到卫星传输的数据,而卫星传输等许多活动,依赖于太空环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节的数字列举属于事实论据,突出了太空垃圾数量之多,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增强了说服力。 B.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是目前唯一的可行性方案,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针对太空垃圾的技术解决方案。 C.缓解太空垃圾问题和确保未来太空环境安全,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太空环境,这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D.目前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其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限制主要来自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太空环境的国际社会,还来自强制性的国际法规。 6.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为缓解太空垃圾问题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4.B 5.D 6.①研究技术解决方案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②令在太空部署卫星网络的程序保持透明。③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自觉采取措施。④制定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原文在第三节,“发射活动在轨道上累计留下了大约2.3万个物体”,“这些物体中只有约1200个是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占比二十分之一左右,“大约一半”叙述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目前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其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限制主要来自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太空环境的国际社会,还来自强制性的国际法规”与原文不符。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为缓解太空垃圾问题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报道指出,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可概括出:研究技术解决方案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由“令在太空部署卫星网络的程序保持透明和加强国际合作,对于缓解太空垃圾问题和确保未来太空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可得出:令在太空部署卫星网络的程序保持透明。由“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可见: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自觉采取措施。由“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可得出措施:制定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 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B.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C.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D.天上地下截然不同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8.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9.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C 8.①在行文构思上,是小说情节发展中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银河系碳基舰队和黄土高原小山村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②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并表现悲情的英雄主义的主题埋下伏笔。③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走势更加关注。 9.①坚守使命:小说中的李老师身处困境却用知识、良知、师德等传承文明,体现了坚守使命的人文精神。②尊重文明:小说中的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和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等,都体现了尊重文明的人文精神。③敬仰崇高:小说对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精神的赞颂,体现了敬如崇高的人文精神。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选项“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错误,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先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在文本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句子对中心主题和对情节推动的作用加以分析。例如本题中句子有三方面的作用: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探究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② “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日:“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③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脱:偶尔。③嘿(mò):悄悄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及属稿 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详细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故为之文以志 B.留肆中饮食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不足为外人道也 D.视母颜色怡,乃大喜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答案】10.D 11.C 12.A 13.(1)所以替他做了传(所以写下这篇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3)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很看重我),在书信的往来上不应该草率。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中,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中, A项“以”分别是“把”“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B项“之”分别是“代词,它们”和“代词,这”的意思; C项都是“向,对”的意思; D项“乃”分别是“于是”和“竟然”的意思。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与原文不符,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世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的合理性。可以理解为“为”是动词“写”,“之”是代词“这”,“传”是名词,“传记”;““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第(3)题翻译时要注意“视遇”,对待;“厚”,优厚,好;“反复”,书信往来;“宜”,应该;“卤莽”,粗疏,草率。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知县恽侯请我编写县志。还没完稿,恽侯奉命调离,我离开了富阳。富阳人高傅占是个君子,对我叙述的关于周维城的事特别详细。所以为他做传,用来遗留给后来修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迁到杭州,几代都是商人,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他就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旁徘徊不已,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大概是成了习惯,并不是自觉如此……周丰做生意致富,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死。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 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三百两银子全部用完了。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 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 (二)名句默写 14.默写下列句子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 (《劝学》) ③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 (《师说》) ④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⑤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⑥__________,难壬人,不为拒谏。 (《答司马谏议书》) ⑦__________,天下归心。 (《短歌行》) ⑧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 ⑨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⑩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无以至千里 (3)官盛则近谀 (4)舞幽壑之潜蛟 (5)寄蜉蝣于天地 (6)辟邪说 (7)周公吐哺 (8)士不可以不弘毅 (9)采之欲遗谁(10)羁鸟恋旧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峥嵘”“谀”“壑”“蜉蝣”“羁”。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并不相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 B.本诗的谨严工整历来为人称道,两联均构成对仗,尤其是后一联,数字对、颜色对同时出现在一联当中。 C.后两句诗中,四种颜色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 D.动词“归”“绕”对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显得别具情韵。 16.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动词‘归’‘绕’对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显得别具情韵”表述错误,此处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审清题目要求“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分析” 然后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总结。本题中,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充分地表现出边地生活的单调困苦不尽无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三四句写到: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显示出一片萧杀凄绝的景象。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写征人联想到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既显示出了边关的寒苦和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跋涉的辛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军训休息时,各连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歌对抗赛,真是四面楚歌,此起彼伏。 B.文学是件艰苦的事情,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C.公司准备组织员工去黄山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王更是推波助澜,鼓动大家自助游。 D.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新的经济特区喀什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A项,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此处的语言环境是“军训”,错误。 B项,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做文学时的做法,正确。 C项,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故错误。 D项,萍水相逢: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蕨类植物。像浮萍随水漂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此处是老友见面,错误。 故选B。 1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纵然) 君子喻于义(明白) B.外与天际(交会) 暖暖远人村(温暖)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无由会晤(回信) D.到则披草而坐(拨开)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 A项“纵一苇之所如”的“纵”是“任凭”的意思; B项“暧暧远人村”的“暧暧”的意思是“昏暗、模糊”; C项“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意思是“竟然”,“无由会晤”的“会晤”意思是“见面”。 故选D。 19.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拟人)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设问) C.化干戈为玉帛(比喻)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排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万类霜天竞自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的生活。将“万物”拟人化。 B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 C项“化干戈为玉帛”修辞方法是借代。“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的特点则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干戈”以战争武器指代战争,“玉帛”以友好的物体指代和平。 D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很明显,是排比的修辞。 故选C。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20.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B.所谓“圣洁”,就是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C.所谓“圣洁”,就是用自身修养对待每一个人。 D.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答案】C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重点理解其中的“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一句,但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对这一句进行深入理解,即可得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BD两项是安东的作为,不能算是“圣洁”,A项的理解过于表面化,答案选C。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的一项是( ) A.无为而治 B.差序格局 C.文字下乡 D.长老统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是: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 故选A。 四、作文 22.请先把题目《是时候该__________了》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是时候该坚持了 迎击风雨,收获阳光汤宇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___题记 宝剑之所以会锋利是因为它经过了坚持的磨练,梅花之所以会芬芳是因为它经过了坚持的洗刷。是啊,一句名言就是对它们的最高体现!就让我打开记忆的五味瓶,一起来品尝那一味味。 那是六岁时,父母为了能让我学一门特长,别输在起跑线,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把足足一大箩筐的报名表放到了我的面前,看着它们,我在不知不觉中也不由地眼花缭乱。有清秀端庄的书法字体;有婉转动人的音乐曲;有优美词藻的美文。一项项都让我不知如何选择,十分矛盾。 但是,选来选去,我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充满孩子美好世界的儿童画,一见到它,我的心就想被拨动了琴弦般,不由地一阵震动,托着下巴,十分专注地盯着它,似乎在探索着什么,父母们见了,也不禁地欣慰一笑。于是,我便进入了童真美好的绘画班。 开始学画时,凭着我那浓厚的兴趣和对美术的痴迷,绘画程度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会儿,便会有一幅充满生机。栩栩如生的画卷展示在你面前,见过我画的人,个个都会对我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这样的动力使我辛勤地练了起来:夏天,屋内像个大蒸笼,炙烤着我,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可我却用手袖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又拿起湿津津的笔开始在白纸上勾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冬天,刺骨的寒风总是毫不留情地透过窗子。冻肿我这双稚嫩的双手,使我痛得快拿不起笔。但我却用嘴哈着气,又拿起画笔画起来。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一个一等奖,赢得了观众的赞声和评委的喝彩。这一刻,奖杯上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人生路上总会有坎坷,有着一颗颗把美好绊脚石,只有勇敢镇定地跨过它,才能迎着朝阳的光辉。 苹果总裁乔布斯说;“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当困难拌住你成功脚步的时候;当失败挫伤你进取雄心的时候;当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让我们去勇敢地经历风雨,追逐自己的梦想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