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是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C.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浣花草堂 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 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4.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下列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B.杜甫本人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C.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略逊于写社会生活的。‎ D.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平和的生活。‎ ‎5.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6分)‎ ‎6.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7.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宣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宣武初,为护军将军。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迁中书监。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表劝广嫔御。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于是宣武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谋为杀害主上。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立李氏为皇后。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 ‎ ‎(选自《北史·元愉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B.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C.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D.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二十一年,是年号纪年法,古时常见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迁,可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左迁之说,指的是官职的升迁。‎ C.赋,古代文学中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如《阿房宫赋》《子虚赋》等。‎ D.幸,指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可指帝王对妃嫔等的宠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愉忠于爱情,对李氏始终如一。元愉爱妾李氏虽遭顺皇后的殴打虐待,但元愉爱之更深;自己因叛逆被抓押回京师,仍拉着李氏的手。‎ B.元愉爱好文学,对文人关爱有加。元愉经常招引一些才人在一起宴饮作乐,对儒学宾客也给予很高的礼遇,还常召集儒学宾客住到自己的客馆中。‎ C.元愉心胸豁达,处乱仍从容镇定。元愉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把州中大小事务都委托给卢阳乌处理,自己谋乱称帝被抓后依旧坦然自若,饮酒赏玩。‎ D.元愉追求奢华,对现实生活不满。元愉与弟弟元怀常常相互夸耀,竞相追求奢丽生活,后因求要职不得,权势较低,李氏受辱,最终走上反叛之路。‎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5分)‎ ‎(2)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3.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委婉提醒唐王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 ,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写诗人只能以一杯清酒祭月,颇含壮志难酬的惆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莫言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③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④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B.上个月,109名编剧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案发表联署声明,表示在道义上支持琼瑶依法维权的主张,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 C.记者从2019年9月出台的教育部高考招生新政中了解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也将有所调整。‎ D.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1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9.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6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 ‎,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与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以“学校离家这段路只有800米,我(他、她)却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开头,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积极;2.描写细致,感情真挚;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B(不是逐层深入) 3.D(“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4.C ‎5.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 ‎6.(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7.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8.C ‎9.B ‎ ‎10.C (文中“把州中大小事务都委托给卢阳乌处理,”并非心胸豁达的表现。 )‎ ‎11.⑴一次元愉在夜里听到她唱歌,就喜欢上了她,于是(李氏)受到他的宠爱。元愉罢除徐州的官职回京师任职,想提升李氏的地位使其显贵。(主语的补充、夜、宠嬖、贵)‎ ‎  ⑵宣武帝下诏书命令尚书李平讨伐元愉。元愉出城抗拒君王的部队,屡屡失败,于是据城自守。(宣武、诏、频、遂、婴)‎ ‎12. B(“独”字突显出孤家寡人、顾影自怜之意。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13. ①这两句的意思是,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②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时,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而陆游在此表达不需要皇帝恩赐,自己也能享有镜湖山水。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4分,“用典”“含蓄”各1分,思想情感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4.(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A 解析:①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②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③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心理自卑 、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 ‎④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⑤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⑥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诚恳。‎ ‎16.D(解析:A选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因为”;B选项成分残缺,在“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后加上“的行为”;C选项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仅”放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之前。)‎ ‎17.B(解析:情景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不能说是“敝校”,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 ‎18.参考答案: 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19.参考答案:(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20.略 文言文翻译:‎ 京兆王元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分封,任命为都督、徐州刺史。让彭城王中宣府长史卢阳乌兼任长史,州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给阳乌办理。宣武帝初年,担任护军将军。皇帝十分留恋爱护各位弟弟,元愉等人常常出入宫廷,早晚大家都待在一块儿,就像家人一样。‎ 后来调任中书监。为他娶顺皇后的妹妹为妃,却引不起他的兴趣。元愉在徐州任职期间纳李氏为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一次元愉在夜里听到她唱歌,就喜欢上了她,于是(李氏)受到他的宠爱。罢除徐州的官职回京师任职,想提升李氏的地位使其显贵,托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做她的养父,然后到他家按礼节迎娶,生了个孩子取名宝月。顺皇后召李氏入宫,殴打了她。强迫她在宫中当尼姑,把她的孩子交付妃子抚养。一年多后,皇后的父亲于劲因为皇后很久不生孩子,就上表劝皇帝广纳嫔妃。趁机让皇后把李氏放归元愉,两人的旧情更加深厚。‎ 元愉爱好文学章句,写了很多诗赋。时不时地招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在一起宴饮作乐。又招集四方儒学宾客如严怀真等数十人,让他们在客馆中住下并给予很高的礼遇。所得到的谷物布匹,大部分都被他施舍掉了。又迷信佛教,日常开支常常是青黄不接。与弟弟广平王元怀,彼此之间互相夸耀,互相比着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贪婪放纵不守法度。于是宣武帝让人把元愉押往宫禁之中,并杖打了元愉五十下,出官任为冀州刺史。‎ 开始元愉自以为求取要职却没有得到,权势比二位弟弟低,内心惭愧和不满,这一切都表现在外表上。又因为所宠爱的妾多次遭受侮辱,内外的事情都让他觉得受到了排挤压制。元愉到冀州任职后,就阴谋叛逆,随即杀死长史羊灵引以及司马李遵,声称得了清河王的秘密疏奏,说高肇阴谋杀害皇上。随即在信都之南筑起坛台,烧柴祭告上天,登基做皇帝。大赦天下,年号为建平元年,册立李氏为皇后。宣武帝下诏书命令尚书李平讨伐元愉。元愉出城抗拒君王的部队,屡屡失败,只好据城自守。元愉知道自己已是穷途末路,就带着李氏及四个儿子一共数十骑冲出城门,各路军队都在后面追赶,元愉等最后被抓住送了回来。诏书征召他赶赴京城,用家规来训诫他。元愉每当停在驿站休息或住宿的时候,都要拉着李氏的手,叙不尽的恩爱。即使在囚索之中,饮酒玩赏仍坦然自若,没有一点后悔或害怕的样子。到了野王,元愉对人说:“虽然皇上慈爱深厚,不忍心杀我,我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接着感慨流涕,气绝身亡,当年二十一岁。后来灵太后让元愉的四个孩子都归附王籍,追封元愉为临洮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